1、第2讲“小说情节题”解题指导情节是小说的框架和脉络,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高考考查情节的题型有三种:情节概括题、情节手法题、情节作用题。解答小说情节题的关键是理清行文脉络,只有在理解小说内容的基础上,理清小说的行文线索和发展脉络,才能整体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才能很好地解答以上三种情节题。题型一 情节概括题(一)重温教材请梳理祝福一文的故事情节。答:解析:本题考查对全文情节的概括。组织答案时,根据情节设计安排,依照“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的顺序梳理。参考答案:小说以“我”的见闻为线
2、索,采用倒叙手法,依次写了鲁镇的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序幕)祥林嫂寂然死去(结局)祥林嫂初到鲁镇(开端)祥林嫂被卖改嫁(发展)祥林嫂再到鲁镇(高潮)鲁镇祝福景象(尾声)。(二)再试高考(2013重庆高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枪口下的人格徐树建这是1944年的8月,德国人占领下的巴黎。在一家咖啡馆里,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脑后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即有人大声命令道:“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霍夫曼大吃一惊,只得举起双手,一任挎在腰间的手枪被抽走,等转头一看顿时又气又羞,原来,刚才顶着自己的并不是枪,仅仅是一柄铲子,而俘虏他的人竟是贝尔蒂他的房东。德国军队占领巴黎后,霍夫曼就住在贝尔
3、蒂家。他对贝尔蒂一家还算客气,不过,那更是一种骨子里的轻蔑。此刻,望着霍夫曼疑惑不解的样子,贝尔蒂自豪地说:“我们起义了,全城都解放了,现在,我要把你押送到战俘营里。”于是霍夫曼不得不在前面走。这时贝尔蒂的邻居迈尔迎面过来,冲上前对着霍夫曼就是一口黏痰。霍夫曼不动声色地擦掉脸上的黏痰,然后傲慢地说:“先生,你太没有风度了。作为一名有尊严的帝国军人,我鄙视你。”迈尔听了暴跳如雷,挥舞着拳头要上前揍他,更有几个围观的人大叫起来:“扒了他的衣裳,用石块砸死这个德国佬。”贝尔蒂死命拉住迈尔,又对众人说:“他是一个俘虏,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是让法律来审判他吧。”霍夫曼听了。对贝尔蒂微微弯腰,说:“谢谢
4、。”贝尔蒂呵斥道:“收起你那一套吧。你一个双手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刽子手,有何风度、尊严可言?”霍夫曼被关进了战俘营。谁知刚过去几个小时,这座城市又被德军重新占领,然后,大伙像猪羊一样全被赶到广场上。霍夫曼和其他俘虏自然得到了解救,他们趾高气扬地走到大伙面前,挨个指认几个小时前俘虏他们的人。只要他们一指认出谁,那人就会被粗暴地强拉出来当众杀死。10一会儿轮到霍夫曼指认了,他一双狼似的眼睛从一张张惊慌失措的脸上扫过。没有人能忍受他的目光,大家不得不低下头,只有一双眼睛避也不避,那人正是贝尔蒂。只见霍夫曼盯着贝尔蒂,轻声说:“你维护了我的尊严,现在,该是我回报的时候了。”说着,径直走过贝尔蒂的面前。贝
5、尔蒂得救了。虽然他不怕死,但活着毕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他从心底里暗暗感谢霍夫曼。就在这时,听到霍夫曼锐声叫了起来:“俘虏我的人就是他,给我毙了他。”随着一声惊恐的叫声,早有两个如狼似虎的德国军人冲过去,揪出迈尔。德国人的手指不由分说地搭上了扳机,迈尔早就吓瘫了,面无人色,连裤子都湿了一大片。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人大叫起来:“霍夫曼,你认错人了,俘虏你的人不是他,而是我。”所有人全惊呆了,霍夫曼更是大吃一惊,大叫的人是贝尔蒂。霍夫曼一下子语无伦次起来:“贝尔蒂先生,你这是怎么了?你头昏了吗?”贝尔蒂从队列中笔直地走出来,一脸平静地说:“霍夫曼先生,你怎么可以泄私愤呢?你所谓的风度呢?”霍夫曼
6、大脑里一片糨糊,摇着头呻吟着说:“贝尔蒂先生,你这是开玩笑吧?明明是这个可恶的人俘虏我的嘛”贝尔蒂口齿分外清晰、分外响亮地说:“霍夫曼先生,请以你一向引以为豪的尊严起誓,俘虏你的人到底是谁?”霍夫曼一下子脸如死灰,无力地问道:“为什么?你这是为什么?”贝尔蒂微笑着说:“在我们心目中,尊严和风度的重量绝不比你们轻,甚至比生命还要重。”21 枪响了,贝尔蒂倒了下去。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有删改)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4分)答:解析:本题考查梳理小说故事情节的能力。题干中已经指出“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情节,主要事件是主人公在俘虏敌人和被敌人俘虏的局势转变
7、中,维护敌人和自己的风度尊严,体现出高尚的人格。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以主人公贝尔蒂的行动为线索来组织、概括。文章段讲的是贝尔蒂俘虏霍夫曼,段讲的是贝尔蒂保护霍夫曼,段写贝尔蒂及他人被俘虏,段写霍夫曼保护了贝尔蒂,贝尔蒂脱险,21 段,写贝尔蒂为救迈尔,勇敢赴死。参考答案:基本情节:(贝尔蒂)俘敌护俘被俘脱险赴死。(这5个答案要点有如下共性:共性1,情节梳理都是围绕主人公贝尔蒂展开的;共性2,主人公贝尔蒂活动的场面是连贯的,因此应采用“场面连贯法”进行情节梳理。)一、开展思维结构性评价找不足学生答案评价评分学生甲题干指出“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情节,应该有5个要点俘敌、护俘、被俘、脱险、赴死。但是
8、该考生审题不准,没有“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而是按照传统思维,只是从小说情节结构方面,粗略地概括了情节。该答案只能得2分。学生乙该考生思维混乱,没有“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只是概括复述了故事情节。该答案不得分。二、掌握必备知能和答题技法提知能“情节概括”就是要求考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梳理情节,并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述。高考对于这一考点,往往立足全文设题,考查对全文故事情节的梳理。这种试题分为明考型(题干直接明确概括情节或梳理情节、脉络)和暗考型(题干要求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态度变化、情感变化等)两种。(一)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模式(二)情节概括“四技法”“三步骤”1情节概括题答题“四技法”
9、暗考型4.细节连贯法:围绕人物活动,深入阅读文本内容,抓住对情节推进或人物活动、心理具有表现力的细节,勾画关键词句,并进行提炼、概括。(如2018年全国卷中对“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的分析:心情复杂纠结孤独绝望重燃希望。)续表2情节概括题答题“三步骤”(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微纪元(节选)刘慈欣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个人了。那事已经发生过了。其实,在他启程时人类已经知道那事要发生了。人类发射了一艘恒星际飞船,在周围100光年以内寻找带有可移民行星的恒星。宇航员被称为先行者。飞船航行了23年时间,由于速度接近光速,地球时间已过去了两万五千年。飞船继续飞向太
10、阳系深处。先行者没再关注别的行星,径直飞回地球。啊,我的蓝色水晶球先行者闭起双眼默祷着,过了很长时间,才强迫自己睁开双眼。他看到了一个黑白相间的地球。黑色的是熔化后又凝结的岩石,白色的是蒸发后又冻结的海洋。飞船进入低轨道,从黑色的大陆和白色的海洋上空缓缓越过,先行者没有看到任何遗迹,一切都熔化了,文明已成过眼烟云。这时,飞船收到了从地面发来的一束视频信号,显示在屏幕上。先行者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图像:先看到如林的细长的高楼群,镜头降下去,出现了一个广场,广场上一片人海,所有的人都在仰望天空。镜头最后停在广场正中的平台上,那儿站着一个漂亮姑娘,好像只有十几岁。她在屏幕上冲着先行者挥手,娇滴滴地喊:“
11、喂,我们看到你了!你是先行者?”在旅途的最后几年,先行者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虚拟现实的游戏中度过的。在游戏里,计算机接收玩者的大脑信号,构筑一个三维画面,画面中的人和物还可根据玩者的思想做出有限的互动。先行者曾在寂寞中构筑过从家庭到王国的无数个虚拟世界,所以现在他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幅这样的画面,可能来自大灾难前遗留下来的某种自动装置。“那么,现在还有人活着吗?”先行者问。“您这样的人吗?”姑娘天真地反问。“当然是我这样的真人,不是你这样的虚拟人。”姑娘两只小手在胸前绞着,“您是最后一个这样的人了,如果不克隆的话呜呜”姑娘捂着脸哭起来。先行者的心如沉海底。“您怎么不问我是谁呢?”姑娘抬头仰望着他,又恢
12、复了那副天真神色,好像转眼就忘了刚才的悲伤。“我没兴趣。”姑娘娇滴滴地大喊:“我是地球领袖啊!”先行者不想再玩这种无聊的游戏了,他起身要走。“您怎么这样!全城人民都在这儿迎接您,前辈,您不要不理我们啊!”先行者想起了什么,转过身来问:“人类还留下了什么?”“照我们的指引着陆,您就会知道!”先行者进入了着陆舱,在那束信息波的指引下开始着陆。他戴着一副视频眼镜,可以从其中一个镜片上看到信息波传来的画面。画面上,那姑娘唱起歌来:啊,尊敬的使者,你来自宏纪元!伟大的宏纪元,美丽的宏纪元,你是烈火中消逝的梦人海沸腾起来,所有人都大声合唱:“宏纪元,宏纪元”先行者实在受不了了,他把声音和图像一起关掉。但过
13、了一会儿,当感觉到着陆舱接触地面的震动时,他产生了一个幻觉:也许真的降落在一个高空看不清楚的城市了?他走出着陆舱,站在那一望无际的黑色荒原上时,幻觉消失,失望使他浑身冰冷。先行者打开面罩,一股寒气扑面而来,空气很稀薄,但能维持人的呼吸。气温在摄氏零下40度左右。天空呈一种大灾难前黎明或黄昏时的深蓝色。脚下是刚凝结了两千年左右的大地,到处可见岩浆流动的波纹形状,地面虽已开始风化,仍然很硬,土壤很难见到。这片带波纹的大地伸向天边,其间有一些小小的丘陵。先行者看到了信息波的发射源。一个镶在岩石中的透明半球护面,直径大约有一米,下面似乎扣着一片很复杂的结构。他注意到远处还有几个这样的透明半球,像地面上
14、的几个大水泡,反射着阳光。先行者又打开了画面,虚拟世界中,那个小骗子仍在忘情地唱着。广场上所有的人都在欢呼。先行者麻木地站着,深蓝色的苍穹中,明亮的太阳和晶莹的星星在闪耀,整个宇宙围绕着他最后一个人类。孤独像雪崩一样埋住了他,他蹲下来捂住脸抽泣起来。歌声戛然而止,虚拟画面中的所有人都关切地看着他,那姑娘嫣然一笑。“您对人类就这么没信心吗?”这话中有一种东西使先行者浑身一震,他真的感觉到了什么,站起身来。他走近那个透明的半球,俯身向里面看。那个城市不是虚拟的,它就像两万五千年前人类的城市一样真实,它就在这个一米直径的半球形透明玻璃罩中。人类还在,文明还在。“前辈,微纪元欢迎您!”(有删改)请简要
15、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答:解析:这是一道“暗考型”的情节概括题。回答本题要从整体上把握全文,梳理小说的行文思路。这篇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围绕先行者回归地球这一行程中的所思、所见、所闻展开故事,可以按照着陆前、着陆后以及故事发生突转这三个时间点确定答题区间,然后寻找描述心理状态的词语、句子,即可得出答案。由原文开头部分“先行者知道”“闭起双眼默祷”“强迫自己睁开双眼”可知,他心存侥幸又早知事实的矛盾心理;由着陆后“失望”“麻木”“孤独”“抽泣”等词语,可知他确认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后由失望到孤独、绝望的心理;由结尾部分“浑身一震”“俯身向里面看”等句子可知,他认识到人类可能还在,感到震
16、撼并重新燃起希望。参考答案:先行者着陆之前,已经知道地球灾难的发生,一方面心存侥幸,一方面又深知侥幸也不过是幻想,心情复杂纠结;着陆后亲身感受到地球的荒凉,自认是宇宙间最后一个人类,巨大的孤独感和绝望使他濒临崩溃;意识到画面有可能并非虚拟,感到震撼,重新燃起了希望。题型二 情节手法题(一)重温教材小说祝福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有什么好处?答:解析:本题考查情节手法,属于情节叙述手法类题目。解答本题,要先指出所用叙述手法,然后分析这种手法的作用。参考答案: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好处:情节安排方面,把祥林嫂悲惨的结局放在开头,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急于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的吸引力;表现主题方面,把
17、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反封建的主题。(二)再试高考(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赵一曼女士阿 成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钟声里,抗联的兵士在森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唱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
18、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放在那里的。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伪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面子。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1936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滨江省警务厅关于
19、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日逃走的。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协助下,将赵一曼抬出医院的后门。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几个人上了车,车立刻就开走了。出租车开到文庙屠宰场的后面,韩勇义早就等候在那里,扶着赵一曼女士上了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十多块钱吧”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会这样少。”董警士更加忸怩了。赵一曼女士神情端庄
20、地说:“七尺男儿,为着区区十几块钱,甘为日本人役使,不是太愚蠢了吗?”董警士无法再正视这位成熟女性的眼睛了,只是哆哆嗦嗦给自己点了一颗烟。此后,赵一曼女士经常与董警士聊抗联的战斗和生活,聊小兴安岭的风光,飞鸟走兽。她用通俗的、有吸引力的小说体记述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写在包药的纸上。董警士对这些纸片很有兴趣,以为这是赵一曼女士记述的一些资料,并不知道是专门写给他看的。看了这些记述,董警士非常向往“山区生活”,愿意救赵一曼女士出去,和她一道上山。赵一曼女士对董警士的争取,共用了20天时间。对女护士韩勇义,赵一曼女士采取的则是“女人对女人”的攻心术。半年多的相处,使韩勇义对赵一曼女士十分信赖。她讲述
21、了自己幼年丧母、恋爱不幸、工作受欺负,等等。赵一曼女士向她讲述自己和其他女战士在抗日队伍中的生活,有趣的、欢乐的生活。语调是深情的、甜蜜的。韩护士真诚地问:“如果中国实现了共产主义,我应当是什么样的地位呢?”赵一曼女士说:“你到了山区,一切都能明白了。”南岗警察署在赵一曼女士逃走后,马上开车去追。追到阿什河以东20多公里的地方,发现了赵一曼、韩勇义、董宪勋及他的叔父,将他们逮捕。赵一曼女士淡淡地笑了。赵一曼女士是在珠河县被日本宪兵枪杀的。那个地方我去过,有一座纪念碑。环境十分幽静,周围种植着一些松树。我去的时候,在那里遇到一位年迈的老人。他指着石碑说,赵一曼?我说,对,赵一曼。赵一曼被枪杀前,
22、写了一份遗书: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有删改)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答:解析:第一步:审题干,明手法“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作为一种叙述方式,其意在表明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把客观叙述赵一曼女士的事迹的内容与叙写“我”的所见所感的内容融合
23、在一起,不是单纯地在讲主人公的故事,也包含叙述人的内容,故考生在思考这一叙述方式的好处时,应基于文中对“历史”“现实”两个维度的叙述内容,从结构、形象、主题、读者(阅读效果)等方面来思考。第二步:析运用,说效果(1)理清文本中“历史”“现实”的叙述内容小说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和第六部分是叙述现实,以第一人称方式分别交代写作缘起和“我”在赵一曼纪念碑前与陌生老人的对话;第二、三、四、五部分是叙述历史,以第三人称回忆赵一曼的抗联生活、被捕经过、受到的严刑拷打和她在医院的监禁治疗,其中第二部分引用了文献档案(大野泰治的审讯报告),第四部分插叙了赵一曼争取警士董宪勋和护士韩勇义的过程;第七部分为补叙
24、历史,引用文献档案(赵一曼的遗书内容)。(2)分角度结合文本分析思考角度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主题方面历史材料的叙述能客观表现赵一曼女士的崇高精神,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现实材料的叙述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交织穿插叙述,从而深化文章的主旨。人物方面 有历史叙述,有现实叙述,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来展示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真实。读者方面 历史与现实的穿插,产生时空转换的效果,能够吸引读者阅读,使其产生共鸣,而且能增强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参考答案: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从表现主题的角度);可以拉开时间距离
25、,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从塑造人物的角度);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特别点拨:本要点很多考生易遗漏,应该考虑叙述中插入的文献档案给读者的感受)。一、开展思维结构性评价找不足学生答案评价评分学生甲该题答案共有3个要点,该考生只答出了1个要点,从主题的角度分析了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手法的好处,遗漏了这种手法在人物塑造和读者感受方面的好处。该答案只能得2分。学生乙该答案要点数全了,但是答案笼统,属于套路化答题,缺少结合文本的分析。该答案只能得2分。二、掌握必备知能和答题技法提知能“情节手法”是指能使小说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而运用的各种艺术技巧,
26、具体可分为小说叙述手法和小说情节构思技巧。(一)小说叙述手法叙述,指记载或讲述事情的经过。近几年小说对叙述的考查,从答案要点看,涉及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叙述顺序、叙述方式、叙述节奏、叙述腔调等多个方面。本部分重点讲解以下几个方面。1叙述角度也称视角,决定了叙述者以何种身份、何种角度来讲述故事。(1)常见叙述视角全知视角(全知叙述者、零视角)叙述者拥有全知全能的禀赋,不但通晓事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而且可以来往于故事的任何空间;可以进入任何人物的内心,洞悉一切不管人物自己已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的内心活动。同时,叙述者总是把他自己插进读者和故事之间,把他对事件、人物、背景的感触、分析和议论自由地介
27、入到作品中。这样,作者完全是通过叙述者的叙述把故事传达给读者。有限视角(角色叙述者、限知视角)小说的叙述者以角色的形式参与到小说中去,比如故事中的某个人物,他始终是作品中事件的参与者或见证人,他只是在讲述自己所知道的,他的叙述视野被限制在人物自己的感官世界他作为观察者所能发现、感受到的东西。(2)叙述者的地位叙述者作为作品中的次要人物他叙述的目的是通过他作为见证人提供的材料来塑造主要人物。他能够会见故事中各式各样的人,观察故事中各式各样的事,可以同主要人物会晤,还可以获得能够提供其他人物内心状态之一的书信、日记等其他材料,可以通过这些材料叙述事件的来龙去脉,可以依据它们推论出其他人物的内心想法
28、。叙述者作为故事中的主角叙述自己的经历、自己在事件中的种种活动;同时又叙述自己的内心世界,自己的情感、感觉和思考,自己对他人和生活的看法和理解。由于作为主角的叙述者是故事围绕的中心,完全参与到故事事件中,不可能像作为次要人物的见证人或叙述者那样,有较多机会观察、分析、介绍他人,他的视野完全限制在故事中心人物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感觉之内。2叙述人称人称是区分叙述人在叙述时是站在局外还是局内叙述的依据,第一人称(我)属于说话人,第二人称(你)属于听话人,第三人称(他)属于说话人、听话人以外的人。所有的叙述一般是由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承担。第二人称很特殊,严格说来,它算不上一种叙述角度。它不是讲述者,而
29、是被讲述者,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它和第三人称的情况差不多,叙事者也在局外;但与第三人称又略有不同:它与人物有着一种密切的对话关系。(1)第一人称是叙述者站在“我”/“我们”的立足点上进行叙述,“我”既是生活事件的观察者,又是故事的叙述者。文章的全部内容都是从“我”的角度看出、听出,都是从“我”的角度叙述出来的。用第一人称来叙述,由于叙述者所叙的是自己亲身的所见、所闻、所历,读者读起来就会倍感真实、亲切。优点是给人以真实感,令人信服,便于直抒胸臆;不足是限制了人的视野,叙述的空间狭小。(2)第三人称是叙述者站在“他”/“他们”的立足点上进行叙述。这种叙述人称比较自由,作者几乎成了一个全知全能的叙
30、述者,人物的内心秘密,遥远的过去,未来的发展,叙述者都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自由、灵活地进行叙述。优点是视野开阔,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便于客观描述;不足是缺少真切感。(3)第二人称是叙述者站在“你”/“你们”的立足点上进行叙述,“你”可以指代读者,读者作为听众听作者叙述;“你”可以指代文中的人物,作品中的人物作为对象被作者叙述。优点是便于交流感情,给人以亲切感,便于强烈呼告;不足是有环境限制,有明确的倾诉对象。3叙述方式(1)对话多用对话形式,以人物之间的对话(需具体阐释)自述他的经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现人物的内心等(具体作用结合文本),这样写能够使叙述的情节更加集中。(2)回忆、叙述
31、与写景相结合如古渡头一文,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3)现实与回忆交织现实与回忆交织,把真实的感受与回忆巧妙融合,巧妙推进故事情节,有利于展现人物心理,突出人物形象。将时间跨度大、内容复杂的故事情节进行了艺术化处理,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性和可读性。现实与回忆互相映照,使小说情节更具张力,使主题表达更加厚重而深刻。(4)时空集中故事发生在这一地点,(概括具体事件),这样安排可以使文章情节更加紧凑。4叙述腔调(1)叙述腔调,是指叙述人流露出的情感态度、年龄、性别、身份等个性特征。如鲁迅的冷峻、巴金的激情等。叙述者无论是站在前台还是幕后,都会或多或少地带着作者的影子和烙
32、印。作家的腔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有些小说中,有的作家可以将自己惯用的腔调隐藏起来,换成文中人物的口吻来说话。(2)叙述腔调包括“讲述”与“显示”。叙述者的叙述中有叙述者的情感、判断的称为“讲述”,传统小说惯用“讲述”,如林黛玉进贾府装在套子里人;客观展现画面和场景,而是非曲直交由读者判断的叙述称为“显示”,现代主义小说注重客观“显示”,如桥边的老人。小说在叙述中往往是“叙述”和“显示”交叉使用。5叙述顺序(1)明确叙述顺序类别类别释 义特 点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倒叙不按事件的先后顺序来写,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
33、下去。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叙述完插入的事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插叙内容不影响主要事件的表达。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衬托中心人物,丰富情节,深化文章主题。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常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因此又叫作“分叙”。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拓展作品容量。补叙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补充的交代,补充另一件
34、与之有关的事件,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对上文的内容做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续表(2)明确插叙与补叙的区别从内容上看,插叙是作者为事件发展提供的背景材料,如果将这个材料删去,原有的故事情节仍旧保持相对的独立性,线索仍旧清楚明朗,读者不会产生疑问;而补叙是与全文中心事件密切相关的,是情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将这个片段删去,读者会产生疑问或歧义。从形式上看,插叙内容的前后有简明扼要的过渡性文字,使之与中心事件衔接自然,一般被安排在篇中,而不在篇末;补叙无须过渡性文字,它一般被置于事件出现结果之后,交代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因此它可
35、以被安排在篇末。从篇幅上看,插叙的文字一般较多,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补叙的文字一般较少,多则一段,少则一句话,只要完成对人物或事件的某些补充说明的任务就可以了。从效果上看,插叙是作者为人物经历和事件发展提供的背景材料,能使文章的内容更丰富,结构更紧密,人物性格更鲜明;补叙是将事件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的某个片段“藏”于文后,有意造成悬念,让读者产生错觉,到一定的时候“亮”出来,这样通过“藏”和“亮”,使文章跌宕多姿,波澜起伏,增强艺术感染力。6叙述节奏叙述节奏有加速和减速之分。加速一般用于次要情节,一笔带过。加速是“张”,是跳跃,是略写,多用叙述手法,读者一般用快速阅读,粗略品味。减速一般用
36、于关键情节、精彩之处。减速是“弛”,是慢行,是工笔般细致地描绘,多用描写手法,读者要用慢速阅读,细细品味。小说的阅读魅力就体现在加速与减速交织中,一张一弛,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叙述与描写是控制小说速度的法宝。(二)小说情节构思技巧(1)悬念: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通俗地说,就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引人入胜。(2)抑扬:指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
37、读性。(3)照应:又叫呼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4)伏笔: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5)对比: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6)衬托: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7)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的手法。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38、(8)突转: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9)线索: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一般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寻找线索时,主要借助小说标题、小说中的关键词(体现“人物出场、时空变化、事件演变”的词语)等。小说线索安排的作用可使小说结构清晰,情节集中;可通过线索巧妙安排结构,揭示主题。小说的明线与
39、暗线明线就是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往往比较集中突出。暗线就是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由事件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暗线能够在更广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特别创意观摩满分答案,领悟答题规范小说情节手法题的常见考法及答题规范1.小说在叙事谋篇方面很有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水底的微光)(6分)品答案 运用插叙手法,插入主人公读书、讨薪等内容,交代事件的起因、人物的遭际(使情节的发生发展更合理)。现实与回忆交织,把主人公在泳池里真实的感受与对故乡、大海、社区图书馆的回忆巧妙融合(巧妙
40、推进故事情节,有利于展现人物心理,突出人物形象)。时空集中,故事发生在“泳池”这一地点,“他”准备轻生到被工友救起这一时间段(情节紧凑)。前后照应,如开头结尾都有对浅水区孩子们的描述,之前只能听见他们的说笑,后来看到了他们“明亮的面孔”。(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2本文在叙述故事时有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雅盗)(6分)品答案 以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视角叙述故事,这样写更能全面细致地描述人物形象,展开故事情节。以赵仲的雅盗为线索,叙事脉络清晰,结构紧凑。设置了许多悬念,整个小说一波三折,情节起伏,悬念迭起。结尾赵仲的逃脱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多用对话形式,以人物之间的对
41、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写能够使叙述情节更加集中。(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3作品是怎样叙述路遗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路遗)(6分)品答案 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可以灵活自由地呈现小说情节。以“路遗”为线索叙述故事,使故事条理清晰,结构更加严谨。以对话的形式叙述故事,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4小说在叙述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吉祥如意)(6分)品答案 以上供、戴香包、避蛇、采艾等端午民俗活动为叙述内容,极具地域特色。以儿童为视角,写出儿童对于民俗民情的感受和纯真无邪的心理,也很好地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现实与回忆穿插的叙述手法。在采艾途
42、中,穿插了六月对姐姐缝香包的回忆,丰富了小说内容,也舒缓了情节节奏。(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019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呼兰河传(节选)萧 红邻居家磨房里边住着冯歪嘴子。那磨房的窗子临着我家的后园。我家的后园四周的墙根上,都种着倭瓜、西葫芦或是黄瓜等类会爬蔓子的植物;倭瓜爬上墙头了,在墙头上开起花来了,有的竟越过了高墙爬到街上去,向着大街开了一朵火黄的黄花。因此那磨房的窗子上,也就爬满了那顶会爬蔓子的黄瓜了。黄瓜的小细蔓,细得像银丝似的,太阳一来了的时候,那小细蔓闪眼湛亮,那蔓梢干净得好像用黄蜡抽成的丝子,一棵黄瓜秧上伸出来无数的这样的丝子。丝蔓的尖顶每棵都是掉转头来向
43、回卷曲着,好像是说它们虽然勇敢,大树,野草,墙头,窗棂,到处的乱爬,但到底它们也怀着恐惧的心理。太阳一出来了,那些在夜里冷清清的丝蔓,一变而为温暖了。于是它们向前发展的速率更快了,好像眼看着那丝蔓就长了,就向前跑去了。因为种在磨房窗根下的黄瓜秧,一天爬上了窗台,两天爬上了窗棂,等到第三天就在窗棂上开花了。再过几天,一不留心,那黄瓜梗经过了磨房的窗子,爬上房顶去了。后来那黄瓜秧就像它们彼此招呼着似的,成群结队地就都一齐把那磨房的窗给蒙住了。从此那磨房里边的磨倌就见不着天日了。磨房就有一张窗子,而今被黄瓜掩遮得风雨不透。从此那磨房里黑沉沉的,园里,园外,分成两个世界了。冯歪嘴子就被分到花园以外去了
44、。但是从外边看起来,那窗子实在好看,开花的开花,结果的结果。满窗是黄瓜了。还有一棵倭瓜秧,也顺着磨房的窗子爬到房顶去了,就在房檐上结了一个大倭瓜。那倭瓜不像是从秧子上长出来的,好像是由人搬着坐在那屋瓦上晒太阳似的。实在好看。夏天,我在后园玩的时候,冯歪嘴子就喊我,他向我要黄瓜。我就摘了黄瓜,从窗子递进去。那窗子被黄瓜秧封闭得严密得很,冯歪嘴子用手扒开那满窗的叶子,从一条小缝中伸出手来把黄瓜拿进去。有时候,他停止了打他的梆子。他问我,黄瓜长了多大了?西红柿红了没有?他与这后园只隔了一张窗子,就像关着多远似的。祖父在园子里的时候,他和祖父谈话。他说拉着磨的小驴,驴蹄子坏了,一走一瘸。祖父说请个兽医
45、给它看看。冯歪嘴子说,看过了,也不见好。祖父问那驴吃的什么药?冯歪嘴子说是吃的黄瓜子拌高粱醋。冯歪嘴子在窗里,祖父在窗外,祖父看不见冯歪嘴子,冯歪嘴子看不见祖父。有的时候,祖父走远了,回屋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在磨房的墙根下边坐着玩,我听到了冯歪嘴子还说:“老太爷今年没下乡去看看哪!”有的时候,我听了这话,我故意的不出声,听听他往下还说什么。有的时候,我心里觉得可笑,忍也不能忍住,我就跳了起来了,用手敲打着窗子,笑得我把窗上挂着的黄瓜都敲打掉了。而后我一溜烟地跑进屋去,把这情形告诉了祖父。祖父也一样和我似的,笑得不能停了,眼睛笑出眼泪来。但是总是说,不要笑啦,不要笑啦,看他听见。有的时候祖父竟把
46、后门关起来再笑。祖父怕冯歪嘴子听见了不好意思。秋天,大榆树的叶子黄了,墙头上的狗尾草干倒了,园里一天一天地荒凉起来了。这时候冯歪嘴子的窗子也露出来了。因为那些纠缠缠的黄瓜秧也都蔫败了,舍弃了窗棂而脱落下来了。于是站在后园里就可看到冯歪嘴子,扒着窗子就可以看到在拉磨的小驴。那小驴竖着耳朵,戴着眼罩。走了三五步就响一次鼻子,每一抬脚那只后腿就有点瘸,每一停下来,小驴就用三条腿站着。冯歪嘴子说小驴的一条腿坏了。这窗子上的黄瓜秧一干掉了,磨房里的冯歪嘴子就天天可以看到的。冯歪嘴子喝酒了,冯歪嘴子睡觉了,冯歪嘴子打梆子了,冯歪嘴子拉胡琴了,冯歪嘴子唱唱本了,冯歪嘴子摇风车了。只要一扒着那窗台,就什么都可
47、以看见的。一到了秋天,新鲜粘米一下来的时候,冯歪嘴子就三天一拉磨,两天一拉粘糕。黄米粘糕,撒上大云豆。一层黄,一层红,黄的金黄,红的通红。三个铜板一条,两个铜板一片的用刀切着卖。愿意加红糖的有红糖,愿意加白糖的有白糖。加了糖不另要钱。冯歪嘴子推着单轮车在街上一走,小孩子们就在后边跟了一大帮,有的花钱买,有的围着看。祖父最喜欢吃这粘糕,母亲也喜欢,而我更喜欢。母亲有时让老厨子去买,有的时候让我去买。不过买了来是有数的,一人只能吃手掌那么大的一片,不准多吃,吃多了怕不能消化。祖父一边吃着,一边说够了够了,意思是怕我多吃。母亲吃完了也说够了,意思是怕我还要买。其实我真的觉得不够,觉得再吃两块也还不多
48、呢!不过经别人这样一说,我也就没有什么办法了,也就不好意思喊着再去买,但是实在话是没有吃够的。当我在大门外玩的时候,推着单轮车的冯歪嘴子总是在那块粘糕上切下一片来送给我吃,于是我就接受了。当我在院子里玩的时候,冯歪嘴子一喊着“粘糕”“粘糕”地从大墙外经过,我就爬上墙头去了。因为西南角上的那段土墙,因为年久了出了一个豁,我就扒着那墙豁往外看着。果然冯歪嘴子推着粘糕的单轮车由远而近了。来到我的旁边,就问着:“要吃一片吗?”而我也不说吃,也不说不吃。但我也不从墙头上下来,还是若无其事地呆在那里。冯歪嘴子把车子一停,于是切好一片粘糕送上来了。(选自呼兰河传第七章,有删改)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6分)
49、答:解析:题干明确指出要求“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叙述是记叙性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作者用它来展开情节,交代人物活动和事件经过。一般会从人称、视角、叙述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叙述语言等角度来考查。具体到本题,从人称角度看,本文用了第一人称“我”,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情感,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从视角角度看,“我”是一个孩子,从孩子这样一个视角看世界,会更具童趣、童真;从叙述顺序角度看,本文属于顺叙,按时间顺序行文,脉络分明,自然舒缓。需要注意的是,描写也是一种记叙性的陈述,本文中细腻生动的场景细节描写,如“我们”一家吃粘糕的细节,也是本文叙述上的一个亮点。参考答案:用第一人称
50、,显得真实、自然、亲切。通过孩子的视角,呈现天真有趣、温暖美好的一面。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叙述散文化,节奏舒缓。注重场景的细节描绘,细腻、生动、传神。题型三 情节作用题(一)重温教材小说祝福有几段写到“我”的心理,其作用是什么?答: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情节的作用。作答分析时,从该情节对表现人物、情节结构和主题三方面的作用思考。参考答案:表现人物:通过心理描写可以看到“我”作为一个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反封建思想倾向,有善良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我”的软弱和无能。结构上:“我”起着线索作用,“我”的心理描写,也串联着祥林嫂的遭遇。主题上:“我”的心理表现出对封建礼教的憎恨。(二)再试
51、高考(2021年1月新高考8省联考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秋 雨日川端康成我的眼睛深处,映出团火降落在红叶山上的幻影。与其说是山,莫如说是山谷更贴切。山高谷深,山峦紧迫溪流两岸,巍峨地雄峙着。不抬头仰望,是不易窥见山巅上的苍穹的。天空还是一片蔚蓝,却已微微现出了暮色。溪流的白石上,也同样弥漫了薄薄的暮霭。红叶的寂静,从高处笼罩着我,渗透我的身心。莫非要我早早地感受到日暮之将至?小溪的流水一片湛蓝,红叶没有倒影在溪流的蓝色中。我怀疑起自己的眼睛来。这时,在蓝色的溪面上却看见了火从天而降。仿佛不是在降落火雨或火粉,只是小小的火团在溪面上闪闪烁烁。但从天上降下则是无疑的。那小团的火球落在
52、蓝色的溪面上旋即消失了。火从山谷降落的瞬间,由于红叶的缘故,看不见火的颜色。那么,山巅上又是什么情况呢?抬头仰望,只见一团团小火球以想象不到的速度从上空降落下来。大概是火团在活动的缘故吧,以雄峙屹立的山峰为真正堤岸,看起来狭窄的天空好像是一条河流在流淌。这是我在去京都的特别快车上,入夜刚要打盹儿的时候所泛起的幻影。十五六年前,我住院做胆结石手术时,同我邂逅的两个女孩子总是留在我的记忆里。这次去京都,我就是为了到京都的饭店去看望其中一个女孩子的。另一个女孩子生来就没有胆液输送管,据说顶多只能活一年,所以必须接受手术治疗,植入人造管,将肝脏和胆囊连接起来。母亲抱着幼儿站在走廊上,我走近看了看,说道
53、:“多好啊,这孩子真可爱!”“谢谢。恐怕今明两天就不行了。正在等家里人来接呢。”母亲平静地回答。孩子静静地入梦了。她身裹山茶花图案和服,大概是术后胸前缠上绷带,衣裳宽松而臃肿。我对那位母亲说出这种唐突的问候,也是因为住院患者之间的互相体贴而疏忽了的缘故吧。这家外科医院来了许多做心脏手术的孩子。手术之前,他们有的在走廊上东奔西跑,有的乘电梯上上下下,嬉戏喧闹。不觉间,我也同这些孩子打起招呼来。他们都是五岁到七八岁的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手术最好在幼儿期进行,否则可能夭折。这些孩子当中的一个特别引起我的注意。每次乘电梯,我几乎都看见她也在电梯的犄角。这个五岁的女孩子独自一人蹲在站着的大人的腿
54、脚后面,总是闷不作声。她那双不和悦的眼睛射出强烈的光芒,那张倔强地噘起的小嘴在紧闭着。我向我的贴身护士探听,据她说这女孩子几乎每天都要花上两三个小时这样独自乘电梯上上下下。就是坐在廊道的长椅上,她也是绷着脸,不吭一声。我试着同她搭话,她的眼睛却一动不动。我对我的护士说:“这孩子很有出息啊!”后来,这女孩子不见了。我问护士:“那孩子做了手术?术后情况好吗?”“她没做手术就回家了。她执拗地说:看到贴邻病床的孩子死了,她就不愿做手术,要回家;不愿做手术,要回家。谁的劝说她都不听。”“唔但是,她会不会夭折呢?”这回我到京都就是为了去看望这个如今已经是二八妙龄的姑娘。雨敲打在客车车窗上的声音,把我从朦胧
55、的梦境中惊醒。幻影消失了。我又快要打盹儿的当儿,就听见雨点打在车窗上的声音。转眼间,风雨交加,雨点敲打车窗的声音越来越激烈了。打在窗玻璃上的雨点,一滴滴地顺着玻璃斜斜地流落下来。有的雨点从车窗的一端流到另一端。流着流着,暂短停住,接着又流动起来。流流停停,停停流流,显得很有节奏。一滴滴水点,后面的赶超前面的,上面的低低地落到了下面,画出一道道交错的线。我从流动的节奏中,听到了音乐。我觉得火降在红叶尽染的山上的幻影,是静谧无声的。然而,敲打在车窗玻璃上流动着的一滴滴雨点的音乐,却又变成了那降火的幻影。后天,在京都某饭店的大厅里将举办新年和服表演会,我应和服店老板的邀请前往参观。服装模特儿当中有一
56、个叫别府律子的,我忘不了她的名字。但是,我不知道她当了服装模特儿。我没有去欣赏京都的红叶,宁可来观看律子的表演。翌日,依然秋雨绵绵。下午,我在四楼的大厅里看电视。这里像是宴会大厅的休息室。已有两三场婚宴的客人,显得十分拥挤,打扮好了的新娘子也从这里经过。我偶尔回头,看见排号早的新郎新娘从会场里走出来,站在我身后拍摄纪念照片。和服店老板就在那里致辞。我询问别府律子来了吗?老板立即用眼睛指一指近旁。原来律子正用不和悦的目光,凝望着站在被秋雨打得朦朦胧胧的玻璃窗前拍纪念照的新郎新娘,律子紧闭双唇。这位亭亭玉立的美丽姑娘还活在人世间,我本想趋前探问:还记得我吗?想得起来吗?可我终究还是踟蹰不前。“明天
57、的表演会,我们请她穿上新娘礼服,所以”和服店老板在我的耳边悄声说了这么一句。(叶渭渠译)小说写到小姑娘身裹山茶花图案和服的细节,又写律子作为模特参加新年和服表演会,这样写暗示了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答:参考答案:暗示了律子和小姑娘相似的命运;因为小姑娘身裹山茶花图案和服的细节是和“她恐怕今明两天就不行了”相联系的。一、开展思维结构性评价找不足学生答案评价评分(1)未审清题干:题干的表述“写到小姑娘又写律子”,这说明题干要求的不是孤立地分别分析“小姑娘身裹山茶花图案和服的细节”的暗示和“律子作为模特参加新年和服表演会”的暗示,而是将小姑娘和律子联系起来寻找共同的暗示。但是该“学生答案”明显没
58、有意识到这一点。(2)未理解文本:“律子作为模特参加新年和服表演会”,并且要在表演会上穿“新娘礼服”,这一细节要与上面一段(即文章倒数第二段)中的“原来律子正用不和悦的目光,凝望着站在被秋雨打得朦朦胧胧的玻璃窗前拍纪念照的新郎新娘,律子紧闭双唇”结合起来思考:为何用“不和悦”的目光?为何这目光凝望的是“拍纪念照的新郎新娘”?这样思考,我们就能明白:小女孩快要病死了,身上却穿着好看的衣服,被妈妈抱在温暖却略显无力的怀中;律子渴望像真正的新娘一样,但此刻心里却产生了自己也无法察觉的无奈和苦涩之情,以及对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该答案只能得1分。续表二、掌握必备知能和答题技法提知能“情节作用”是指情
59、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揭示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分析情节作用题既是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的考查,也是对分析作品基本特征能力的考查。它包括两种情形:分析小说中不同位置情节的作用、分析小说中典型细节或反复出现情节的作用。分析情节作用,一般从结构、形象、环境、主题、读者等方面考虑,也还必须考虑到小说文体的基本特征,有时又和赏析文章的表现手法(或“构思技巧”)结合在一起考查。(一)明确小说各种情节的作用1开头的类型及作用2中间情节的作用3结尾的类型及作用类 型作 用出人意料的结尾结构安排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表现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
60、中。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尾主题上,能更好地深化主题。表现人物性格上,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尾从表达效果上看,喜剧性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喜剧性的结局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统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戛然而止的结尾留下空白,给读者留有无穷回味的余地。(二)情节作用题的思考角度及解题步骤 小说情节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内容上为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服务,交代或突出环境,给读者以某种感受;二是结构上呼应标题、设置悬念
61、、照应文段、埋下伏笔、为后面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1情节作用题思考两方面、五角度内容方面对环境的作用交代/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对人物的作用 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或精神,刻画人物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等。对主题的作用 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对读者感受的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结构方面照应前文;承上启下;线索,贯穿全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面情节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等。(关键术语:照应、悬念、伏笔、铺垫)2情节作用题答题“两步骤”(2017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
62、字,完成后面的问题。七岔犄角的公鹿(鄂温克族注)乌热尔图“你,你别打啦!”我两眼盯着他,一串泪珠滚出眼窝。“喊啥,小崽子?你像只猫,整天待在帐篷里,靠我养活!”他吼着,举起熊掌似的大手,又朝我打来。“我去打猎,给我枪我爸爸留给我的猎枪。”他愣了一下,那双醉红的眼睛像打量陌生人似的瞅着我。我不哭了,再也不想哭了,挺着胸脯站在他面前,我感到一下子长大了。我爸爸早死了,妈妈为了过活跟了他,没过几年,妈妈也病死了,我就只好和他在一起熬日子。我从未叫过这位继父一声“爸爸”,只在心里喊他的名字:特吉部落里的人都这样叫他。“给,小崽子。明天,你上山,见啥打啥。你有这个胆子吗?”几乎和我一般高的猎枪,差点把我
63、撞个跟头。我紧紧攥住枪筒,毫不示弱地说:“我不怕,你能打,我也能打。”“先别吹。打猎可不像往嘴里灌酒那么容易。”说完,他又抓起酒瓶,咕嘟咕嘟地喝起来。这天早晨,我起得比往常都早。我脚上穿的软靴是妈妈留给我的,子弹袋和猎刀是爸爸用过的。我要靠这些,再加上我自己的勇敢,成为一个猎手,一个让全部落人都服气的猎手。我慢慢地攀上山顶。这是一个漂亮的山峰,它的背上长满松树和桦树,前胸盖着白雪,侧面是片凹下去的向阳坡。这里准有野兽。等了大半天,果然没叫我失望,桦树林里有什么的影子在晃动。我咬紧牙,瞄准黑影,端平猎枪。枪响了,野兽晃了晃,踉跄着奔出树林。是一头健壮的公鹿,它头上顶着光闪闪的犄角,犄角分成了七个
64、支岔,很有气势。鹿一眼瞥见我,扭头叫了一声。顿时,又从树林里跑出五只受惊的野鹿,有母鹿,有小鹿。公鹿一瘸一拐地跟在最后,不时扭头戒备而憎恶地瞅着我。看得出来,它在护卫鹿群。转眼间,它们爬过山岗,消失在密林里。这时,太阳已经溜到山尖,树林变得黑森森的,我想今天是撵不上它了。晚上,坐在火堆旁,我心里也有一个不安的火苗在上下乱蹿。“今天,我打了个鹿。是七岔犄角的公鹿,可大啦!它流的血真多,要不是天晚了,我真”我对特吉说。他不喝酒的时候,脸上没有凶相,但总是阴沉沉的。“嘿,傻小子。流点血,这能算你打了鹿?打鹿的人,剥了鹿皮,先把鹿腰子拿回来,让大家尝尝鹿可不像你,碰一下就哭。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
65、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懂吗?”我好像被灌了一脖子雪,心里又气又恼:“明天,我会拿鹿腰子让你尝的。”第二天,天刚亮,我就赶到昨天打猎的山坡,沿着伤鹿留在雪地上的蹄印追着。不知什么时候,雪地上多了一行奇怪的蹄印。突然,从左侧山脚的桦树林里传来咔嚓咔嚓的响声,六只野鹿在那里惊慌奔逃。我认出那头被我打伤的公鹿,它瘸了一条腿,跑在鹿群后面。一只狼在后面拼命地追赶,并且越追越近。公鹿扭头瞅瞅,撇开鹿群,一瘸一拐地直奔山坡跑来,它跑上山顶,到石崖前放慢脚步,一步一步蹬着石崖。看起来它很费力,忍着痛。快点,狼追上来啦!我被这头危难中的受伤的鹿吸引了,忘记了自己狩猎的使命。猛冲过去的狼一口咬住鹿的后腿,几乎就在同
66、时,鹿猛地一蹬,狼怪叫一声,滚了下来。我看见鹿的后腿被连皮带肉撕下一块。啊,真有一手。为了弄死这家伙,甘心让它咬去一块肉。可惜那一蹄没踢在狼的脑壳上。狼在地上打了个滚,弓着腰,咧着嘴,发疯似的朝石崖冲去。鹿低下头,把粗壮、尖利的犄角贴在脚下的石头上,沉着地等待着。啊,这只狼真坏。它借助跑的冲力腾空朝鹿扑去。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就在狼对准鹿脖子下口的一刹那,鹿猛地扬起低垂的犄角,狼像被叉子叉中似的,从鹿的头顶上像块石头被甩过石崖,跌进山谷。鹿胜利了。它骄傲地扬起头,把漂亮的犄角竖在空中。“呦”七岔犄角的公鹿站在崖顶呼唤同伴,山谷里传来鹿群的回音。我躲在它的下风,着迷地瞅着它。它那一岔一岔支立着的
67、犄角,显得那么刚硬;它那细长的脖子挺立着,象征着不屈;四条直立的腿,似乎聚集了全身的力量。我想起特吉的话:“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21 公鹿疲倦地走过我的眼前,还是那么骄傲。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它似乎觉察出什么,停下步来。我觉得自己的心被撞击了一下,我想起了自己。我不是看热闹的孩子,而是一个猎手。我的眼睛转向鹿腿上的伤口:一处是我的猎枪打的,看来没伤到骨头,但也穿了窟窿;另一处是狼咬的,血淋淋的。在这个时候要想补它一枪真是太容易了,我下意识地摸了摸枪栓,看着它一瘸一拐的身影(节选自乌热尔图七岔犄角的公鹿,有删改)注 鄂温克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呼伦贝尔
68、和黑龙江讷河等地,传统上多从事农牧业和狩猎业。1本文以“我”与特吉的冲突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答:解析:第一步:通读全文,确定位置题干已经很明确提出“开篇”,是考查开头情节的作用。第二步:确定角度,找出对应注意检索开头情节中两人言行的关键词,从内容和结构两大角度分析。思考角度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内容角度对读者的作用开篇就有激烈的冲突,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对人物的塑造激烈的冲突引出了“我”的身份以及“我”与继父的关系,并写出了“我”对去世父母的思念;这一冲突还初步刻画了“我”的性格特点。结构角度与下文情节的关系冲突因“整天待在帐篷里”而起,“我”决定出去“打猎”,于是就有了
69、下文“我”去打猎的故事。可见,冲突具有引出下文“我”去打猎的情节的作用。参考答案:读者感受方面,通过紧张的冲突,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把读者迅速带入小说情境;情节结构方面,引出下文“我”去打猎的故事;人物形象方面,交代“我”的孤儿身份、与继父的情感隔膜,以及“我”对亲情的渴望,初步刻画“我”性格的倔强和好强。2结尾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参考答案:结构方面:照应开头情节,以“我”与特吉的冲突决定去打猎开篇,结尾又以打猎结束。人物方面:全文表述为“我”想当个好猎手,可结尾却对公鹿只是“摸了摸”枪栓,表现了“我”的转变,丰富了“我”的形象。主题方面:结尾段写“我”对公鹿、对生命的感悟与尊重,突出了小说主题。“小说情节题”针对训练见“小说情节题针对训练”(单击进入电子文档)谢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