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
2、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采蘑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读11个生字,继续学习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认读组词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2.通过朗读感悟小白兔说的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反复、多种形式的朗读
3、中理解白兔的话。领会做事情只有从小事做起,才会有所收获的道理。教学重难点1.认读11个生字,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在反复、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理解白兔的话,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教学准备课件、小白兔与小灰兔图片教学过程)1. 激趣导入(课件展示采蘑菇的小姑娘儿歌,)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也是关于有采蘑菇的,不过不是一个小姑娘,而是两只小兔子,它们是怎么采蘑菇的呢,现在就认真听老师讲故事吧。2.出示导纲(1)采蘑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个蘑菇身上都有一个字宝宝,你能认识它们吗?想想你是怎样认识它们的。“仍 认 失 因 盼 篮 哭 屑 始 论 渐”(2) 白兔和灰兔分别是怎样采
4、蘑菇的?结果怎样?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3)读读白兔的话,说说你明白了什么?3.自学设疑二 合作互动1.小组交流2.展示评价预设 :(1)课件出示要求认的生字。(2)读生字。(3)想一想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的字形,小组讨论。(4)汇报交流记字方法。鼓励多种方法。(5)口头扩词。( 6 ) 灰兔发现草地上有一朵蘑菇,他不屑地说:“太小了,没劲!”走着走着,大树下又出现了两三朵蘑菇, 他仍看不上眼:“太少了,等出现一大片蘑菇时再采,多带劲!”就这样,他一直往前走着,他盼望的大片蘑菇却始终没有出现( 7 )白兔一看到蘑菇,不论大小,马上采进篮子里,一两朵也好,三五朵也罢,都不放过。(8)白兔把蘑菇
5、分了一半给灰兔,认真地说:“因为你放弃了那不起眼的一两朵蘑菇,所以才会失去满满的一篮子蘑菇!”3.质疑解难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让我们共同解决。三 . 导学归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1 .学生归纳2.教师指导1.无论什么事情都要从小事做起。2.积少成多的道理。3.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四 拓展训练1.拓展运用1)填空。灰兔发现草地上有_蘑菇,他放弃了,灰兔看到大树下出现了_蘑菇,他又放弃了,结果他_。白兔一看到蘑菇,不论_都才进了篮子里,_也好,_也罢。都不放过,结果他采了_。2.超级模仿秀。例:因为你放弃了那不起眼的一两朵蘑菇,所以才会失去满满一篮子蘑菇!因为_,所以_2.编题自练五 .作业又是一个雨过天晴的日子,小灰兔会怎样采蘑菇呢?小朋友下去编一个故事给小伙伴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