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 2020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1.【答案】D【解析】A 项“现存唐、宋、元三代唐诗选本都未收录此诗”分析错误,根据原文可知“唐才调集和宋刊本王安石唐百家诗选”收录了。B 项曲解文意。原文是“无法说清其中的奥妙”,这是他未能做出解释的原因,是知道奥妙而未解释。C 项“他认为此诗彰显了七绝含蓄浑成、风旨深永的诗体特点”分析错误,根据原文,这是作者观点,而非唐汝询的观点。2.【答案】D【解析】文章没有使用对比论证方法,只是列举不同时期一些诗评者的不同观点。3.【答案】A【解析
2、】曲解文意,是对该诗是不是“唐人七绝第一”的争议,而不是对这首诗的争议。(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4.【答案】B【解析】“富裕家庭子女的劳动观存在更多问题”于文无据,属于主观臆断。5.【答案】C【解析】“只要就”表述过于绝对。6.【答案】材料一侧重当下重视劳动教育的现实背景,直面青少年中存在的劳动观异化的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材料二侧重阐述了劳动教育的意义,将劳动的意义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材料三侧重谈学校教育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结合广州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何有效避免将劳动教育书本化、形式化的问题。(每点 2 分)【解析】非连续性文本所给材料虽然都是围绕同一个话题展开,但不同材料因陈述
3、的角度、作者的观点不同,对问题的切入点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要注意文本切入点,看清材料报道的对象;注意选文的题目、出处,看清材料是围绕什么问题,从什么角度展开的。(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7.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本文主要表现村民和锅扣对温温狼性的害怕和防备,但温温却知恩图报,最终保护了锅扣。由此看出,表现的是温温作为狼的善良、忠心和人性的复杂,而非“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与“人性的美好”。8.这是锅扣和温温关系的转折点,既表现了锅扣的狠心,也表现了温温的聪敏。为下文写温温离开做了铺垫。(“转折点”1 分,对人物的表现效果 1 分,结构 1 分)锅扣明白了是温
4、温救了他,明白了温温之前对着他滴狼涎是因为喜欢他、依恋他,明白了是自己错怪了温温。收束全文,揭示主旨。(“温温救了他”1 分,“错怪”1 分,结构 1 分)【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结合前后文语境,可以知道在锅扣下定打死温温的决心之后,温温感觉到锅扣态度上的变化,从而避开锅扣,最后离开。因此,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有了转折。这个结果的出现是因为锅扣顾及自己而变得狠心,而温温有作为狼的智商,如此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这句话在故事结尾,结合前文语境的暗示,可以知道锅扣之所以得救是因为温温救了他。出乎意料又在情理当中,揭示了主旨。9.“狼涎”是串联情节的重要线索,并推动了故事情
5、节的发展。表现了温温对锅扣的喜爱和依恋。凸显主题:表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狼性”的美好,引发人们的深刻反思。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分析标题的作用,往往可以从结构、内容、主旨、情感、形象、读者等方面来思考。“狼涎”在文中出现两次,第一次是故事的起因,第二次是故事的结尾,从结构上来说构成前后照应。可以说故事以此为脉络,串起了整个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内容上则是以此为第一次波澜,使得锅扣害怕温温会伤害自己而打定主意打死温温;正是锅扣的几次“谋杀”迫使温温离开;温温离开,才能在后文出现并保护锅扣,所以,、“狼涎”推动了
6、故事情节的发展。温温因为喜爱、依恋锅扣,才会去舔锅扣,才会在锅扣身上留下狼涎;包括结尾处的“狼涎”,有感恩,也有对锅扣的亲近和思念。从主旨的角度,锅扣却误认为温温想要伤害他,并由此打定主意杀死温温,表现了人性的复杂;然而,温温明知锅扣想要“谋害”自己,到最后都还誓死保护他,表现了“狼性”的美好。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10.【答案】A【解析】“洽”为人名,充当“睹世方乱”的主语,不应在其后断开,排除 B、C 两项。“深相拒绝”结构完整、语意完足,“除”为“授予官职”之意,其后可接官职名称“晋安王国左常侍”;“岩阿”意为“山岩”,之前省略介词“于”,与之构成介词结
7、构充当状语,而非充当“幽居者积岁”的主语,排除 D项。11.【答案】D【解析】“大夫死叫不禄,士死曰卒”错误,应是“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12.【答案】D【解析】“兼任尚书左丞时,请托不得通行;担任尚书吏部郎时,纠举从不避开贵戚,杜绝贿赂现象”分析错误,应是“兼任尚书左丞”与“担任尚书吏部郎”位置互换。13.【答案】(1)(谢朓)经常对到洽说:“你不仅仅是名人,也兼备文武才能。”(“每”“非直”“资”各 1 分,大意 2 分。)(2)到洽的兄弟亲族,接连担任这个职位,当时的人觉得他们很荣耀。(“群从”“递”“荣”各 1 分,大意 2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14.D【解析】(D
8、项中的“和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风格情怀极为相似”错误,因为陈与义诗尊杜甫应是杜甫,而李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颂。)15.用“三分书”而不用三国志,暗示当时河山分裂,中原沦陷的局面(2 分),并引出后文“避乱”的现实(1 分)“三分书”与尾联的“九分头”相呼应,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而忧愁老去的情景(2 分)“三分书”表意更加含蓄丰富,耐人寻味(1 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16.(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每答出 1 空给 1 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7
9、.C(3 分)2【解析】咄咄怪事:不可思议而使人惊讶的事。咄咄,表示惊诧或感叹。符合文意。步履维艰: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符合文意。寸步难行:连一步都难以进行。形容走路困难。也比喻处境艰难。出人意料:出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与上文文意不符,语气也不协调。行尸走肉:比喻不动脑筋、无所作为、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酒囊饭袋:比喻无能的人。前者侧重指人没有灵魂,后者侧重指人没有能力。根据语境,应选用前者。老气横秋: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弱,行动不灵便的样子。前者侧重指人的精神状态,后者侧重指人的体态。根据语境,应选用前者。18.B(3 分)【解析】原句中有两个语病
10、,“经历考验”动宾搭配不当,“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生存的艰难”对照“德国留学期间”,“饥饿的考验”对应“精神面貌”,语序应该是经历艰难在前,经受考验在后。根据“搭配不当”排除 C、D,根据“语序不当”,除 A 项。19.A(3 分)【解析】本本题考察上下文的连贯、逻辑。根据逻辑关系,脑筋对应思想,感情对应理智,可排除 AB;此外,前句中“只敢规规矩矩,不敢乱说乱动”里“说”、“动”对应的后句应是“脑筋”,上下文方可连贯,排除 D,正确答案为 A.20.【参考答案】但发烧却不属于某种疾病体表温度会略低后果就是体温升高,出现发热症状21.【参考答案】2019 年 10 月 18 日晚;第七届军运会在
11、武汉体育中心开幕兵乓球首次列为比赛项目110 个国家的近万名现役军人参加影响力广的一次运动会(每点 1 分,意对即可)22.【试题分析】【解析】本题为材料作文,作文材料来自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高考作文题,而高考正是社会各界一直关注的话题,学生能有话可说。高考作文题紧扣时代脉搏,梳理四个材料,能看出社会的多元发展。同时,高考作文题与时俱进,考查方式也在逐步发展变化,比较四个材料,能从中发现人才培养的方向从表层共同表达转向基于生活体验的多角度表达,体现社会需要思想开放、视野开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的新青年。【题意理解】:(1)从分析作文内容的角度谈。纵向比较四个材料,高考作文题的内容浓缩了改革开放的发
12、展进程,是时代之镜。70 年代的作文题,是改革开放之初,经济建设起步时的社会现状的投影,作文题目折射了当时人们迫切希望国家走上正轨、渴望国家富强的信念;80 年代的作文题关注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从而强化了改革意识;2000 以后,改革使得人们生活走向丰富、多元。高考作文题见证了我国不断前进的改革历程。聚焦第四个材料,新时代高考作文题反映了中国新时代的价值追求。高考作文题从最初的引导学生关注家国政治转向关注身边生活、关注时代发展,反映了时代的追求以人为本,关注当下。材料四的作文题目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深度思考生活,正符合以人为本的改革理念。(2)从比较改革开放前 20 年与后 20
13、年作文题的考察方式的角度谈。纵向比较四个材料,从命题作文,到话题作文,再到情景作文,改革开放后国家越来越注重培养思维开放、视野开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的人才。70、80 年代作文题的考察方式都是以命题作文为主,固定的题目不利于思维的发散;2000 年后高考作文题开始以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为主,并提供具体现实的场景,使学生的表达更自由,鼓励思维多元化发展。通过梳理四个材料,立足自身状况,谈新时代青年学生需要多关注社会、时代发展,思考生活,才能写好作文,也才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标准。作文要求中强调学生要以“21 世界新青年”的身份写作,那么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多年来作文考察方式的变化,领悟时代对青年的要求
14、。(3)审题误区:本题设题有一定难度,要注意以下审题误区:脱离材料大谈命题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区别。脱离材料大谈特谈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社会变化。【文言文参考译文】到洽,字茂,是彭城武原人。到洽年轻时知名,清高机警有才学品行。谢朓的文章在当时很著名,见到到洽颇为赏识喜爱,每天邀请他一起谈论,经常对到洽说:“你不仅仅是名人,也兼备文武才能。”谢朓后来担任吏部郎,到洽离职,谢朓想举荐他,到洽看到正值乱世,深加拒绝。(到洽)被授任为晋安王国左常侍,没有就任。于是在山岩边修建房舍,隐居了几年。乐安人任昉有懂得鉴别他人的能力,和到洽的哥哥到沼、到溉都关系很好,曾经在田间房舍拜访到洽,见到他后赞叹说:“这人日后天
15、下无双。”于是使用拜见朋友父母的礼节。天监初年,到沼、到溉都受到提拔,到洽格外被知遇赏识,堂弟到沆也与他名声相等。高祖询问待诏丘迟说:“到洽与到沆、到溉相比怎么样?”丘迟回答说:“(到洽)正直清廉超过到沆,文章不逊色到溉;加上能清谈,二人恐怕难以比得上(到洽)。”当即征召到洽为太子舍人。高祖到华光殿,诏令到洽和到沆、萧琛、任侍奉饮宴,赋二十韵诗篇,因为到洽的文辞最为工巧,赏赐绢布二十匹。高祖对任昉说:“到氏兄弟可以称为才子。”任昉回答说:“臣下时常私下议论,宋得到武将,梁得到文人。”天监二年,调任司徒主簿,在待诏省值勤,诏令派他抄写经部书籍。天监五年,调任尚书殿中郎。到洽的兄弟亲族,接连担任这
16、个职位,当时的人觉得他们很荣耀。天监七年,调任太子中舍人,和庶子陆倕分别掌管东宫文书记载。不久担任侍读,侍读省依然设置学士二人,到洽又充任人选。九年,调任国子博士,奉命撰写太学碑。十二年,外调出任临川内史,在郡中称职。十四年,入京任太子家令,调任给事黄门侍郎,兼国子博士。十六年,调任太子中庶子。普通元年,以本身官职兼任博士。不久,进入尚书省担任吏部郎,(当时)请托在他那里全部行不通。不久调任员外散骑常侍,又兼任博士,因母亲去世而离职。普通五年,又担任太子中庶子,兼任步兵校尉,未就任,随之调任给事黄门侍郎,兼任尚书左丞,纠举从不避开贵戚,对尚书省实施贿赂也行不通。当时皇帝想要亲自出征,军队国家的
17、礼仪,多由到洽制定。普通六年,调任御史中丞,弹劾纠察无所顾忌,有强劲正直之称,当时风气为之整肃。因公事降职,仍然身居职位。按旧制度,中丞不能进入尚书下舍,到洽的哥哥到溉担任左民尚书,到洽援引亲属不应有妨碍的条款,送尚书省详细决断。左丞萧子云建议准许进入到溉的官署,也是因为他们兄弟一向忠厚,不相区别的缘故。普通七年,外出任贞威将军、云麾长史、寻阳太守。大通元年,在郡中去世,享年五十一岁。追赠侍中。谥号为理子。昭明太子给晋安王萧纲下令说:“明北、到长史相继逝世,悲伤惋惜,不能平息。去年陆太常亡故,现在二位贤人长辞。到洽风度开放爽朗,文采章法都可作为榜样,身居职位而处理政事,耿介没有私心。这样的嗟叹惋惜,还有什么可谈论的?谈论、对话仿佛在昨天,声音还在耳边,相继辞世,都成阴间之人。每当想到这里,何时可以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