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二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73724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二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二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二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二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二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二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二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二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二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二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二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二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二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二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二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二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二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二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二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二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能力测评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对农事劳动的文学描写古已有之。西方有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农事诗传世,中国的诗经中相当数量的农事劳动描写则开启了这一源头。而当下,它正面临断流的危机,传统的劳作方式不断被取代,被遗弃,传承了几千年的农耕文化模式正经历分崩离析的痛楚。纵观现当代乡土文学,其中所写的农事劳动可谓范围广、种类繁多,农事劳动是前工业时代最重要的符号和标志。而今,随着传统农业的萎缩凋敝,大量的农事劳动也渐渐退出或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因而在当下重读那些忠实记录、描写了农事劳动的乡土文学已多

2、少带有挽歌的性质,它们不仅仅具有文学意义,还将越来越具有独特的历史文献价值。在农业社会里,农事劳动不仅是养家糊口、安身立命必需的手段和方式,也蕴含着农耕文明特有的价值立场、审美维度、情感方式。在农村,人们判断一个人的好坏,最主要的参照标准不是道德层面而是实用价值,即他(她)在生产劳动上的表现。确实,农村中的劳动好手、能手,就能受人敬重。乡土作家在写到这类角色时,往往会抑制不住地流露出赞美的情感倾向。崇尚劳动的价值标准不仅渗透进乡土世界的价值观中,也深深影响着农村的审美观念。“美”往往是与劳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孙犁的荷花淀开头写月光下水生嫂坐在院子里编苇席的劳动场景。这种审美观,完全是以实用性

3、、功利性为内在基础的。每一种传统的劳作方式都是经过长期劳动实践的检验而一辈辈传承下来的,其中凝聚起了很多无形的东西,诸如家族情感、民风习俗、人际交往、审美维度等等,但时代在用更新更先进的手段取代那些古老传统技艺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地改变甚至是埋葬着附在其上的文化基因。在传统农事劳动日益式微的同时,附着于其上的宗法制乡村的人事交往、风俗传统也必然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在这里,劳动已不仅仅是为了生产,还在一定层面上承担着人际交往、促进情感联络的特殊功能,这在重血缘、地缘关系的宗法社会中是极为重要的。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市,传统的人情习俗实际上也被割裂,金钱至上、人情淡漠、道德异化等诸多问

4、题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发展的严峻问题。但是不论社会如何转型发展,农事劳动所担负的生产粮食以供养人类的基本职能是不会改变的,它将在现代技术的推进下改变形式继续存在,乡土文学也会持续地予以文学性的观照,这是毋庸置疑的。(摘编自农为平乡土文学中即将消逝的农事描写)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西方和中国在古代都有对农事劳动的文学描写,但当前中国这方面的描写却已经断流。B能够忠实记录、描写农事劳动的现当代乡土文学会越来越具有独特的历史文献价值。C家族情感等文化基因附在古老的传统技艺之上,但它们会随着时代变化最终消失。D传统农事劳动与现代农事劳动,形式不一样,它们的基本职能当然也

5、就会不相同。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但当前中国这方面的描写却已经断流”判断不当,文中有“它正面临断流的危机”的信息,说明目前还没有断流。C项,“但它们会随着时代变化最终消失”以偏概全,文中有“也在不知不觉地改变甚至是埋葬着附在其上的文化基因”的信息,还有一种“改变”的情况存在。D项,“它们的基本职能当然也就会不相同”分析不当,文中有“农事劳动所担负的生产粮食以供养人类的基本职能是不会改变的”的信息,这说明两者的基本职能是相同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古代文学有农事活动的描写导入,再自然点出劳作方式不断被取代或遗弃后,农耕文化模

6、式正经历着分崩离析的观点。B文章主体部分既有关于传统农事变化的阐述,也有对随之带来的附在传统农事上的民风习俗等农耕文化变化的阐述。C乡土作家对劳动好手、能手往往会表现出赞美的情感,这证明了乡土作家与农村里的人在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上是相同的。D文中所举的月光下水生嫂坐在院子里编苇席的劳动场景一例,说明农村的审美观念中,“美”往往与劳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项,“证明了乡土作家与农村里的人在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上是相同的”扩大了范围,只是证明了乡土作家和农村里的人对农耕文明特有的价值立场、审美维度、情感方式方面的认知具有相同性,并不是两者在所有领域的价值

7、观念和审美观念上是相同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3分)()A实用价值是农村里判断一个人好坏的主要依据,只有生产劳动表现好才会受人敬重。B农事劳动在农业社会里是养家糊口、安身立命的手段和方式,现在正逐步萎缩凋敝。C传统的劳作方式中凝聚着人际交往等无形的东西,而这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D社会转型发展导致传统农事劳动日渐衰落,而乡土文学仍会予以文学性的持续观照。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关系不当,“只有生产劳动表现好才会受人敬重”分析错误,这里把原文“只要就”的充分条件关系变成了“只有才”的必要条件关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

8、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2017年中央推出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而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是改革方案的配套措施。意见抓住了技工短缺的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多年来全国技术工人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也涌现了一大批大国工匠和高层次、高技能领军人才。全国的就业人员有7.7亿,技术工人1.65亿,其中高技能人才有4700多万。技能劳动者约占就业人员的20%,而高技能人才不足6%,这两个比例都比较低。目前,就业市场上每100个技术工人对应150至200个岗位需求,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非常短缺。技工短缺是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的体现,就业难与招工难同时存在。

9、意见抓住了技术工人的利益问题并推出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政策。当前存在问题的主因是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不够高,受社会环境、传统思维观念的影响,再加上收入水平偏低,许多青年人不愿当技术工人,这些问题需要统筹研究、综合施策、长期努力。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政策的推出,第一次把提高技术工人待遇上升到全局高度,摆在一个重要位置。(摘编自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政策解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8年5月2日)材料二奋斗新时代,让我们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劳动者的知识和才能积累越多,创造能力就越大。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打赢三大攻坚战,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深

10、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为劳动者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长新本领创造条件,才能建设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广大劳动群众勤于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练就过硬本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就一定能够成就闪光的人生。(摘自社论书写新时代劳动者新的荣光,人民日报2019年5月1日)材料三在实践层面,重建劳动教育观要强化激励性与基础性,让劳动成为一种积极的生存方式。劳动教育不是专门的课程,没有具体的可量化的育人任务、指标、考核标准;它不是刻意、强制的观念和行为,而是依存于自觉意识、自觉追求和自觉行为中。

11、劳动教育虽难以落到实处,却又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必须渗透到教育的基础和归宿,它不仅能够增强体质,磨炼意志,能够培养爱劳动、依靠劳动生存与创造的品质,还能够丰富对人生的理解,增强对自我发展以及成功体验的审美意义,能够实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增进智慧等功能。在学校教育层面,各地方政府要在国家相关文件指导下,制订劳动教育的实施细则,学校要结合学科教学制订劳动教育计划、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和公益劳动活动。在家庭教育层面,既要规定学校指导家庭配合实施家庭生活劳动教育计划,又要通过对学生个人劳动教育过程与成果的记载考核,督促引导家庭开展劳动教育。在社会教育方面,政府要制定政策要求社会各单位、企业有接收中小学生

12、现场劳动教育观摩实践的义务和责任;规定各种公益性场馆、教育基地有接收中小学生参观、学习以及开展实验演示教育的任务;允许并支持社会助学机构开展多样化创新和实践活动。最后要把劳动教育过程、成果作为学生、教师、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进行考核评价的内容载入档案,形成全社会的劳动教育激励机制。(摘编自宁本涛重塑劳动教育观,新华文摘2019年第9期)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家推出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及其配套措施,从规划路径到释放红利,使劳动者更有保障,有利于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社会氛围。B技术工人推动了经济发展,而自身队伍建设

13、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具体的数据显示,技能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所占的比重仍然较低。C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一方面使新增劳动力难以就业,另一方面使技术工人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导致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着不匹配现象。D意见不回避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抓住了技术工人最关心的利益问题,聚焦人才瓶颈并推出相应政策,把提高技术工人待遇上升到全局高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项,“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一方面使新增劳动力难以就业,另一方面使技术工人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错误,选项因果倒置,从材料一来看,当前存在的问题是“技工短缺的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第三段说“当前存在问题的主因是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不够

14、高,受社会环境、传统思维观念的影响,再加上收入水平偏低,许多青年人不愿当技术工人”,由此可知,“新增劳动力难以就业技术工人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是原因,而“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是结果。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劳动者素质对国家民族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提高劳动者素质,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B因为劳动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所以,应该把劳动理念和行为渗透到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环节,使之成为一种生存方式。C劳动教育不是社会、学校或家庭单方面的事情,而是这三个教育渠道相互配合、密切联系、各司其职的整体性、综合性教育。D把劳动教育

15、过程、成果作为对学生、学校等进行考核评价的内容载入档案,这种措施能强化基础性,有利于重建劳动教育观。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D项,“强化基础性”错误,材料三最后说“最后要把劳动教育过程、成果作为学生、教师、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进行考核评价的内容载入档案,形成全社会的劳动教育激励机制”,由此可知,“把劳动教育过程、成果作为对学生、学校等进行考核评价的内容载入档案”这种措施在于强化激励性。6请结合材料,分析“重塑劳动教育观,让劳动成为一种积极的生存方式”的意义。(6分)答: 答案将学校劳动教育落到实处,促使学生养成自觉的劳动观念和劳

16、动习惯。以劳动教育促进德智体美教育,从而使其与德智体美教育融合起来。以劳动教育联通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风尚。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而贯彻国家战略任务。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意、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从文中来看,题干的引文源自材料三,由“劳动教育它必须渗透到教育的基础和归宿,它不仅能够增强体质,磨炼意志,能够培养爱劳动、依靠劳动生存与创造的品质,还能够丰富对人生的理解,增强对自我发展以及成功体验的审美意义,能够实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增进智慧等功能”可知,应将劳动教育渗透到教育的基础中,与其他教育融合起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由“在学校教育层面,各地方政府要学校要在

17、家庭教育层面在社会教育方面”“把劳动教育过程、成果作为学生、教师、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进行考核评价的内容载入档案,形成全社会的劳动教育激励机制”可知,用劳动教育将学校、家庭和社会联通起来,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风尚。围绕上面的内容分点作答即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母亲的奖章刘庆邦母亲去县里参加劳动模范表彰大会的时间,是1957年的春天。从县里回来,母亲带回了一枚奖章,还有一张奖状,奖状和奖章是配套的。而我只对奖章有印象。那枚奖章相当精美,的确是一件不错的玩意儿。我们小时候主要是玩泥巴,没有什么像样的东西可玩。母

18、亲的奖章,像是为我提供了一个终于可以拿得出手的玩具。母亲把奖章放在一个用牛皮做成的小皮箱里,小皮箱不上锁,我随时可以把奖章拿出来玩一玩。我没把奖章戴在身上试过。因没见母亲戴过,我不知把奖章戴在哪里。有一次,我竟把奖章挂在门口的石榴树上了,好像给石榴树戴了一个大大的耳坠一样,挺逗笑的。我不仅自己喜欢玩奖章,别的小孩子到我们家玩耍,我还愿意把奖章拿出来向他们显摆,那意思是说:你们家有这个吗?没有吧!我只让他们看一看,不让他们摸。见哪个小孩子伸手想摸,我赶紧把奖章收了回来。不知什么时候,奖章不见了,我一次又一次把小皮箱翻得底朝天,连奖章的一点影子都没见到。奖章没长翅膀,它却不声不响地“飞”走了。母亲

19、的奖章的丢失,对我们兄弟姐妹来说是一个谜,这个谜也许永远都解不开了。倘若母亲的奖章继续存在着,那该有多好,每看到奖章,我们就会想起母亲,缅怀母亲勤劳而光荣的一生。然而,奖章不在了,奖章却住进了我的心里。我放弃了对物质性的奖章的追寻,开始追寻奖章的精神性意义。当劳模不是百里挑一,也不是千里挑一,而是万里挑一。应该说母亲能当上劳动模范是很不容易的。那么,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怎么就当上了劳动模范了呢?怎么就成了那个“万一”呢?既然模范是以劳动命名,恐怕就得从劳动上找原因。听大姐二姐回忆说,母亲干起活儿来只有两个字,那就是要强。往地里挑粪,母亲的粪筐总是装得最满,走得最快。麦季在麦田里割麦,不用看

20、,也不用问,那个冲在最前面的人一定是我们的母亲。别的妇女绞水车时,都是一次上两个人。而母亲上阵时,坚持一个人绞一台水车。她低着头,塌着腰,头发飞,汗也飞,一个人就把水车绞得哗哗的,抽出的水,水头蹿得老高。母亲的身材并不高,体重也不重。可是,母亲哪里来的那么大的力量呢?以前我不能理解,后来才慢慢理解了。母亲的力量源于她的强大的意志力,也就是我们那里的人所说的心劲儿。心劲儿,也就是心上的力量。心上的力量大了,一个人才算真正有力量。体力再好,如果心劲儿不足,无论如何都称不上有力量。一个人心上的力量,说到底就是战胜自己的力量。只有能够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困难,战胜别人。倘若连自己都不能战胜,先败在自己手

21、里,还指望能战胜谁呢!与母亲相比,我的心劲儿差远了。说实话,小时候我是一个懒人,几乎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后来参加工作到煤矿,我才失去了对家庭的依赖。一个人孤身在外,由于环境的逼迫,我不得不学着自己照顾自己。好在母亲勤劳的遗传基因很快在我身上发挥了作用,同时也是自尊、自立和成家的需要,我开始挖掘自身的劳动潜能,并在逐步认识劳动的意义。直到现在,我才稍稍悟出来了,原来劳动不是别人强加给我们的,而是生命的一种需要。我们劳动的过程,是修行的过程。如果人的一生还有点意义的话,其意义正是通过不断辛勤劳动赋予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能当一个劳动模范是多么的光荣!人说闻道有先后,人的觉悟也有早晚。而我现在才对劳

22、动模范重视起来。从现在起,我要好好向母亲学习,天天按劳动模范的标准要求自己,体力可以衰退,心劲儿永远上提。就算别人不评我当劳动模范,我自己评自己还不行吗!(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段写作者母亲的奖章,照应了标题,而强调奖章的来源则与下文写作者对奖章的态度形成对比。B作者最初只是把母亲的奖章当作一个小玩意,当作向小伙伴炫耀的资本,并没有体会到它是人们对母亲劳动的肯定。C第段中,作者撷取母亲挑粪、割麦、绞水车等劳动时的若干典型画面,详略得当,刻画出母亲勤劳要强的形象。D文章以“母亲的奖章”为纽带,设置了明、暗两条线索:明线写作者对母亲奖章

23、的认识的深入,暗线写母亲一生的经历。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D项,“暗线写母亲一生的经历”理解错误,暗线是写母亲劳动的经历。8文章第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 答案本段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紧承上文母亲的奖章丢失这一内容,表达了对于母亲的怀念和爱戴之情。引出下文对劳动模范丰富内涵的叙写,深化了文本关于“劳动”的主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段落作用的能力。本题具体考查中间段落的作用,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作答:结构上过渡,承上启下。表达上有衬托、对比或铺垫的作用。内容上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照应前文等。“倘若母亲的奖章继续存在着我

24、们就会想起母亲,缅怀母亲勤劳而光荣的一生”承接上文“母亲的奖章的丢失”,并且表达了对于母亲的怀念和爱戴之情。“奖章却住进了我的心里开始追寻奖章的精神性意义”,引出下文关于心劲儿、劳动的理解,深化了文章的主旨。9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对“而我现在才对劳动模范重视起来”的内涵的理解。(6分)答: 答案这是作者由一个好吃懒做的人经历了自主生活和有了丰富的社会阅历后对“劳动模范”的认识产生了质的变化。生活环境的改变让作者逐渐地激发出自己的劳动潜能,并将母亲作为余生奋斗的榜样。劳动是生命修行的需要,做劳动模范应是人生的追求,无论年龄大小,无论生命长短,时刻要以劳模的标准要求自己。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

25、语句的含意的能力。答题时注意联系语句和上下文,还要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含义。“现在”联系上文,表明以前“我的心劲儿差远了我是一个懒人,几乎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发展到现在对“劳动模范”的认识产生了质的变化。据原文“由于环境的逼迫母亲勤劳的遗传基因很快在我身上发挥了作用我开始挖掘自身的劳动潜能,并在逐步认识劳动的意义”可知,作者劳动潜能被激发,并将母亲作为余生奋斗的榜样。据“直到现在,我才稍稍悟出来了我们劳动的过程,是修行的过程”“从现在起,我要好好向母亲学习,天天按劳动模范的标准要求自己”分析,劳动是修行的过程无论年龄大小,无论生命长短,时刻要以劳模的标准要求自己,深化了主题。

26、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由庶吉士历赞善。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杨镐四路丧师,京师大震。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列上十议。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械。未几,熹宗即位。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帝善其言。方议用,而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邱兆麟劾之,复移疾归。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

27、右侍郎。五年,魏忠贤党智铤劾之,落职闲住。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教廷臣献屯盐善策。光启言屯政在乎垦荒,盐政在严禁私贩。帝褒纳之,擢本部尚书。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光启言:“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帝从其言,诏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推算历法,光启为监督。四年春正月,光启进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是冬十月辛丑朔,日食,复上测候四说。其辩时差里差之法,最为详密。五年五月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与郑以伟并命。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

28、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明年十月卒。赠少保。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乃谥光启文定。久之,帝念光启博学强识,索其家遗书。子骥入谢,进农政全书六十卷。诏令有司刊布,加赠太保,录其孙为中书舍人。(节选自明史徐光启传,有删改)注屯盐:屯田和盐务。台官:钦天监属下的五官灵台郎,掌管推算日月食等事。郭守敬:元代天文学家,主持编制授时历,为我国历法史上使用最久的历法。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教/廷臣献屯盐善策B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

29、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教/廷臣献屯盐善策C崇桢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教廷臣献屯盐善策D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教廷臣献屯盐善策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崇祯元年”“练兵之说”“左侍郎”“帝”等,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复”意思是“又”,再依据原文第二段徐光启曾提出过“练兵自效”,此处说的是又提出练兵的建议,修饰后面的内容,故“复”应放在后一句中,排除A、B两项;“理”是动词,意思是“管理”,宾语是“部事”,且后一句的主语应是“帝”,故应在“事”和“帝”之间断开,排除D项。故选

30、C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时候一般三年考一次,多在八月举行,故又称为“秋试”“秋闱”,凡中试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B“擢”,提拔。在古代官职的任免术语中,“擢”“陟”“升”都是提升官职,“谪”是指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除”是指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C“移疾”,犹移病,指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在文中实际是徐光启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D“辛丑朔”,古代用来纪日的方法之一,为干支月相兼用法。“辛丑”为干支,置前,表示这天是辛丑日;“朔”为月相,列后,表示这天是初一。答

31、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B项,“除”指拜官授职。与“谪”相近的应该是“贬”,指降职或降职并外放。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徐光启精通天文历法,又精通军事,后来练兵打仗,攻破了辽阳,受到皇帝的赏识。B徐光启请求多铸造西洋大炮,但因与兵部尚书崔景荣意见不同,又遭御史邱兆麟弹劾,其建议终未被采纳。C在台官预报日食发生了错误后,徐光启受皇帝任命,监督改历的工作,并卓有成效。D徐光启入参机务时年已老,他廉洁终生,家无余财,谥号“文定”,功德余荫子孙。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后来练兵打仗,攻破了辽阳”错误

32、。第三段说的是“辽阳破,召起之”,意思是“辽阳被攻破,皇帝下令起用他”,文中只是说“起用”,说他回到朝中极力请求多铸造西洋大炮,以帮助守城,受到皇帝赞赏,但并没有说“他练兵打仗,攻破辽阳”。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5分)译文: (2)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5分)译文: 答案(1)徐光启多次上疏请求练兵效力,神宗皇帝认为他勇壮,破格提拔他为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2)御史说,徐光启盖棺下葬时,口袋中没有多余的钱财,请朝廷加以优厚抚恤,以使贪赃枉法者感到羞愧。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

33、言句子的能力。(1)关键词:“累”为副词,译为“多次”;“疏”,名词作动词,上疏;“效”,效力;“壮”为意动用法,译为“以为壮”;“擢”属于官职的提升,译为“提拔”,“超擢”,破格提拔。(2)关键词:“囊”,口袋;“余赀”,多余的钱财,“赀”通“资”,资财,钱财;“优恤”,优厚抚恤;“以”,目的连词,来;“愧”为使动用法,译为“使羞愧”。参考译文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考中乡试第一名,七年后考中进士。由庶吉士做到赞善。跟从西洋人利玛窦学习天文、历算、火器,完全掌握其方法。继而遍读军事、屯田、盐政、水利等书。杨镐四路兵败,京城大为震惊。徐光启多次上疏请求练兵效力,神宗皇帝认为他勇壮,

34、破格提拔他为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在通州练兵时,他分条列出十条建议。当时辽东战事正吃紧,不能答应他的请求。徐光启上疏力争,才批准给了他少量民兵和武器。没过多久,熹宗即位。徐光启的志向不得施展,请求辞官而去,没获得批准。接着因病请假回家。辽阳被攻破,皇帝下令起用他。回到朝中他极力请求多铸造西洋大炮,以帮助守城。皇帝赞赏他的话。正考虑采纳他的建议,而徐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的意见不一致,御史邱兆麟弹劾他,他又称病回家。天启三年以原官被起用,接着升为礼部右侍郎。天启五年,魏忠贤的党羽智铤弹劾他,他被罢官闲居。崇祯元年被召回朝廷,又提出练兵的建议。不久,以左侍郎管理部事。皇帝忧虑国家储备不足,命朝廷大臣提

35、出关于屯田和盐政的好办法。徐光启说,屯政在于垦荒,盐政在于严禁私自贩卖。皇帝褒奖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升他为本部尚书。当时,皇帝因为日食没有得到验证,想要治罪于台官。徐光启说:“台官预测天象本是照着郭守敬的方法。元代曾经出现了应当发生日食而没有发生的情况,郭守敬尚且如此,也难怪台官出差错。我听说历法使用久了,就必定会出现差错,应该及时修正。”皇帝听从他的话,下诏让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来推算历法,徐光启任监督。崇祯四年春季正月,徐光启呈上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当年冬季十月初一,发生日食,又呈上测候四说。其中辨别时差里差的方法,最为详细周密。崇祯五年五月,以本

36、官兼任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要事务,与郑以伟一同被任命。不久加授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徐光启素来怀抱治国经世的才干,而且立志用于当世。等到他掌权时年纪已老,又恰逢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够有所倡议。第二年十月去世。赠少保。御史说,徐光启盖棺下葬时,口袋中没有多余的钱财,请朝廷加以优厚抚恤,以使贪赃枉法者感到羞愧。皇帝采纳御史意见,于是赐徐光启谥号为文定。过了较长一段时间,皇帝想到徐光启博学强识,索要他家里留下的书。徐光启的儿子徐骥入朝谢恩,进献上农政全书六十卷。皇帝下诏命令有关部门刊布,加赠徐光启太保衔,并录用他的孙子为中书舍人。(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

37、15题。村居初夏陆游暮境难禁日月催,腊醅初见拆泥开。压车麦穗黄云卷,食叶蚕声白雨来。薄饭蕨薇端可饱,短衫纻葛亦新裁。宦涂自古多忧畏,白首为农信乐哉!注陆游时年67岁,罢归故里。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有感而发。日月飞转催人老,诗人在晚年禁不住感慨万千而开酒释怀。B颔联描绘丰收景象。压车的麦穗如同黄云翻卷,食叶的蚕声伴着大雨声阵阵袭来。C颈联勾勒劳动者形象。吃粗陋饭食、穿短布麻衣而自得其乐的农人形象呼之欲出。D整首诗真实地反映了农村劳动情景,画面清新,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形象可感。答案B解析B项,“食叶的蚕声伴着大雨声阵阵袭来”理解错误,从诗中来看,“食叶蚕

38、声白雨来”应是食叶的蚕声就像大雨的声音,极言养蚕之多。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答: 答案含意:仕途自古就充满了艰险,令人忧惧,年近花甲时终归农村确实是快乐的。情感:表达了诗人晚年回归农村自得其乐的心情;也隐含了诗人晚年政治抱负终难施展,借农村生活排解愁绪的情味。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先理解尾联的含意,再结合全篇分析情感。“宦涂自古多忧畏,白首为农信乐哉”,“宦涂”即仕途,“自古多忧畏”是说自古以来仕途就充满太多的艰险,令人忧惧;“白首”,白发,指老年,“为农”,成为农民,回归农村,“信”意思是“确实”,“乐”,值得开心的,让

39、人感到快乐的,合起来这两句话是说“仕途自古就充满了艰险,令人忧惧,年近花甲时终归农村确实是快乐的”;再分析诗中流露出的情感,由尾联的“乐”和上文所写的农村生活来看,“薄饭蕨薇端可饱,短衫纻葛亦新裁”“白首为农信乐哉”,诗人说粗陋饭食也可以饱腹,虽是短布麻衣却也是新裁,年近花甲时终归农村确实是快乐的,这些信息表现出诗人对晚年回归农村的生活是满意的,是自得其乐的;再结合注释“罢归故里”这一背景和陆游的生平可以知道,诗人晚年罢归故里,报效国家的志向难以施展,“宦涂自古多忧畏”只不过是他的自我开解,“白首为农信乐哉”只不过是他的自我安慰。(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

40、缺部分。(6分)(1)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体现了他热爱并献身于农业科研事业的可贵品质。后人经常借用李商隐无题一诗中“,”这两句来赞美这种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2)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是相依共存的。袁隆平一辈子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写下了俯仰无愧的人生篇章。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命运的诗句是:“,。”(3)时间的流逝,生命的短暂令人感慨。孔子曾在河岸上发出“逝者如斯夫”的千古一叹;晏殊在浣溪沙中感慨生命的流逝不回,他用“”把美好事物的凋零消逝写得很美,又用“”书写美好事物的重现给人慰藉;新时代的青年人不要慨叹青春的易逝,要以袁隆平

41、、钟扬为榜样,让生命为祖国而绽放。答案(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媒体曾就各国小学生每日家务劳动时间披露过这样一组数据:美国1.2小时,韩国0.7小时,英国0.6小时,中国0.2小时。中国小学生每天仅有12分钟的家务劳动时间,少得可怜的数据告诉我们:如今的中小学生已经很少主动承担家务。久而久之,劳动教育在全社会的教育观念中就会逐渐被忽视和。如何让劳动教育落到实处,成了当下的问题,家庭劳动应该是劳动教育的首选,从叠被子、打扫卫生到洗衣做饭,看似琐碎的这些生活技能,却

42、是帮助孩子们跨越锻炼第一道自我的门槛。孩子们的广阔未来,只有从基础做起,由小及大,生活的“技能包”才能不断充实;由近及远,()。如今,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已然成为社会。让孩子放开手脚、主动体验劳动之乐,教孩子学会合作、尽享劳动之美,应成为今后家校共同努力的方向。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边缘化棘手趋势不容置喙B隔离化敏感共识不容置疑C隔离化敏感趋势不容置喙D边缘化棘手共识不容置疑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边缘化:使靠近边缘;使处于不重要的地位。隔离化:不让聚在一起,使断绝往来。结合“劳动教育在全社会的教育观念中就会逐

43、渐被忽视”分析,此处主要讲劳动教育会越来越处于不重要地位了,选用“边缘化”。敏感:易于引起反应的。棘手:形容事情难办。结合“如何让劳动教育落到实处”“问题”分析,此处主要讲“如何让劳动教育落到实处”是难办的事情,选用“棘手”。共识:共同的认识。趋势:事情发展的动向。结合“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已然成为社会”分析,此处主要讲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已成为社会的共同认识,选用“共识”。不容置喙: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此处不存在插嘴说话的问题,“让孩子放开手脚、主动体验劳动之乐,教孩子学会合作、尽享劳动之美”应成为今后家校共同努力的方向,是不需要质疑的,选用“不容置

44、疑”。故选D。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才能一层层夯实成长的基石B生活的技能才能不断提高C成长的基石才能一层层夯实D人生的基础才能一步步夯实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结合“孩子们的广阔未来,只有从基础做起,由小及大,生活的技能包才能不断充实”分析,主要讲孩子生活成长的基础等。A项,前句陈述对象为孩子的基础,后句陈述对象为“基石”,陈述对象不一致;B项,“生活的技能”与上文“生活的技能包”的比喻修辞不一致,且与“由近及远”不连贯;D项,“人生的基础”与前句“生活的技能包”的比喻修辞不一致。故选C。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45、3分)()A这些生活技能看似琐碎,却是帮助孩子们跨越锻炼自我的第一道门槛。B这些生活技能看似琐碎,却能帮助孩子们跨越锻炼自我的第一道门槛。C这些生活技能能帮助孩子们跨越锻炼自我的第一道门槛,尽管都很琐碎。D这些生活技能能帮助孩子们第一道跨越锻炼自我的门槛,尽管都很琐碎。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搭配不当,“生活技能”与“门槛”搭配不当;C项,表意不明,“尽管都很琐碎”表意不明,是“这些生活技能”琐碎,还是“帮助孩子们跨越锻炼自我的第一道门槛”琐碎;D项,语序不当,“第一道跨越锻炼自我的门槛”语序不当,“尽管都很琐碎”表意不明。故选B。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

46、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我们知道,人们赞美春蚕,因为它,终身闪耀着“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人们赞美老牛,因为它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索取甚少,奉献的甚多,终身劳而不辍,死而后已。人们热爱太阳,是因为它。人们歌唱母亲、老师,怀念雷锋、焦裕禄,把解放军称为最可爱的人,原因只有一个:。只有奉献的人生,才是伟大、幸福和快乐的人生。答: 答案吃的是叶,吐出的是丝把无穷的光和热无私奉献给了万物他们都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横线,根据上文,可知应填入人们赞美春蚕的原因;根据下文,可知赞美的应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精神的具体表

47、现,于是不难知道答案应是“吃的是叶,吐出的是丝”。横线,根据上文,可知应填入人们热爱太阳的原因;根据全文,可知这原因应是太阳奉献精神的具体体现。同理,横线的答案也不难得出。21将下面一段消息概括成一句话新闻。(5分)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近日联合颁布境外就业中介管理规定,对境外就业中介实行行政许可证制度,并定于2011年7月1日起,出境就业的中国公民必须与境外雇主直接签订劳动合同。这将使中国境外就业人员的劳动权益得到当地国家法律和劳工部门的双重保障。答: 答案我国自2011年7月1日起实行境外就业中介许可证制度。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此题“人物”为“劳动部和社会

48、保障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可压缩为“我国”,时间为2011年7月1日,“事件”抓住“对境外就业中介实行行政许可证制度”来分析,便可得出答案。四、写作(60分)22(2019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

49、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材料作文的能力。写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其次要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

50、维多向立意。材料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是幸福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现实生活中存在不热爱劳动,不尊重劳动的现象;(3)写作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这则作文材料既着眼于劳动思想的历史溯源,也关注问题的现实呈现,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劳动的箴言、警句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劳动精神的深刻阐释作为总领,将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与当下社会一些对劳动的偏差认识、错误态度进行对比,引导青少年学生对这一现象及劳动本身进行深入思考,自觉弘扬劳动精神,以期在全国青少年乃至全社会中形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参与劳动的

51、良好风气,充分发挥高考作文在推动劳动正信方面的导向功能。作文立意:(1)劳动是幸福的源泉;(2)尊重劳动,体现现代人的良好素质;(3)热爱劳动,要有实际行动。范文以劳动之我,创巍巍大国山东考生复兴中学的同学们:大家好!很荣幸能在今天向大家发表演讲。古语言:“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植根于血肉的永生之花。在中国复兴崛起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对劳动有清醒的认识与思考。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热爱劳动的深厚传统。君可见,三国诸葛亮躬耕垄亩,以其劳动爱民之举深受人民爱戴;君亦可见,陶潜笔下的武陵人以劳动守住了自己的桃花源。不可否认,劳动早已成为了中华儿女的深深烙印。看今朝,榫卯匠人王震华以

52、微缩版祈年殿而获世界技术大奖;常州技师学院学生宋彪顶着40摄氏度高温在车间日复一日苦练,斩获世界技能大赛最高奖。凡此种种,皆是劳动之力,皆是劳动之美。试问,若无劳动,则个人何以立足?社会何以进步?国家何以强盛?然今日之劳动,亦有别于昔日之劳动。传统观念上,劳动多与体力活、辛劳苦痛连接在一起。可在科技日新月异、信息飞速流转的当今世界,“劳动”一词早已褪去了其最原始的含义。今日之劳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并驾齐驱,高素质劳动力不断涌现,劳动越来越科技化、智能化。但劳动的意义与作用却从未随时代变革而打半分折扣。相反,它越发重要。过去的一切成果,是无数先驱者以劳动创造,而未来的一切希望,仍要靠劳动来创造

53、。诚然,当今社会是劳动的社会,劳动是时代的潮流。但总有人背离时代潮流,他们不尊重、不理解劳动,乃至不愿意劳动。当下不少“啃老族”年轻人以不劳动之行来拖累父母,成为社会的累赘,甚至对环卫工人等劳动者嘲讽鄙夷、不屑一顾。试问,这些人有什么底气与资本来鄙夷劳动?依附于父母的不劳动者如同寄生虫,可怜又可悲。他们背离时代,终将为时代所弃。“夙兴夜寐,洒扫庭内”,古人劳动的画面仍时时浮现在我们眼前。身为新时代接班人的我们,应当时时谨记时代领路人的嘱托,复兴路犹长,奋斗正当时,以劳动之我,创巍巍大国,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点评第一,本文用中心论点做文章标题,结尾部分再次点题,与标题遥相呼应,十分醒目,做到旗帜鲜明。第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或举典型事例,或联系实际,或分析说理,丝丝入扣,滴水不漏,让人心服口服;不仅如此,作者还多次使用反问,动之以情,让演讲富有感染力。第三,命题材料,巧妙运用。命题材料,可用可不用。如果要用,那么一定要用得艺术。本文作者深谙此道。无论是在第二段使用“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还是在倒数第二段使用“夙兴夜寐,洒扫庭内”,都不动声色,与所写文字结合的天衣无缝,用得艺术巧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