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导引 真题再现 考点对接 单元整合 写作导引 真题再现 考点对接 本单元学习的文本是古代人物传记。我国人物传记不仅起源早,而且体裁多样。我国人物传记的写作,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处于萌芽状态。到了西汉中叶武帝时期,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出现了。司马迁首创的纪传体,标志着我国人物传记走上了成熟的阶段,并且达到了高峰。司马迁不仅首创了以人物传记来代替历史事件的叙述方式,同时,他还以文学的手段来描写历史人物,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而又形神兼备的人物形象,不仅为我国文学和史学的兴起奠定了牢固的基础,而且对史学、文学、戏剧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史记以后的所谓正史,一般都是学习或模仿史
2、记的笔法,以纪传作为主体。继史记之后,另一部传记文学名著是东汉班固的汉书,这是一部“包举一代”的纪传体断代史,它以详细的资料展现了西汉广阔的社会生活与各种人物的精神风貌。写作导引 真题再现 考点对接 其文学性在总体上不及史记,但一些人物传记中的历史事件也描述得绘声绘色,历史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如晁错、李陵、苏武等人的传记,人物形象鲜明而传神,其艺术性并不比史记的人物传记逊色。范晔的后汉书继承了前人纪传体体制,但又有所创建,对后世史学的编纂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高考文言文阅读的材料选取基本上以古代人物传记为主。因此,在掌握大量文言实词、虚词和语法知识的基础上,有必要掌握古代人物传记的结构和阅读方法
3、。写作导引 真题再现 考点对接 一、古代人物传记的结构 1.传主的姓名、字号、籍贯、家族渊源、早期简单出仕经历。(往往较简练。)2.传主的官职变迁,体现传主精神或人品的主要事件、政绩政声。(文章主体,详细展开。)3.类似史记中的“太史公曰”或聊斋志异中的“异史氏曰”之类的评价性文字。(有的文章没有。)写作导引 真题再现 考点对接 二、主要内容 古代人物传记所写人物有比较固定的标准。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1.主要事件 传主对君主:建言献策、讨论国事、评价大臣等;传主对亲友:大公无私、极尽孝道、团结友爱等;传主对同僚:协同为国、肝胆相照、患难与共等;传主对下属:严格要求、以身示范、整肃吏治等;传主对
4、百姓: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减免赋税、赈灾除荒、防病除盗、打击权恶、出俸济民、抵制歪令、清除冤狱、兴办教育、教化民风、公正科举、不贪钱财等。写作导引 真题再现 考点对接 2.人物关系及相应人物品质 君臣关系:忠君爱国、知无不言、刚直不阿、有勇有谋;同僚关系:心怀坦荡、不结党营私;夫妻关系:相敬如宾、不私议朝政;父子关系:父慈子孝、大公无私;师生关系:言传身教、维护儒学;官民关系:秉公执法、爱民如子。写作导引 真题再现 考点对接 3.古代人物传记往往具备“实录”的特点,人物的缺点及事件也被写进传记。高考选文仍以体现传主高尚人品的事件为主。怎样解答以史传为内容的高考文言文试题?(1)了解高考文言文命
5、题的特点。高考文言文试题的史传作品,主要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简洁。选文主要出自“二十四史”。从内容上说,选文的主人公大多为有声名的文臣武将,人物皆为正面形象,选文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和突出事迹。文章思想性强,一般突出人物敬业奉公的品行和卓异的才能。写作导引 真题再现 考点对接(2)认真阅读后解答试题。初读文章,用符号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名。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有可能的话添加出文段中部分句子省略的主语或宾语,概括了解其人其事,明确选段的梗概。再读文章,利用文言文选择题多的优势,对比各选项,有些选项的内容可以作为辅助信息,然后对试题中重要字词做出推断,
6、准确理解文意,拟出较为具体的叙事脉络,即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一件怎样的事情,结果怎样,有何后果或影响,这些事情能够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品质或才能。结合全篇,仔细解答试题。写作导引 真题再现 考点对接 一、(2018全国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4题。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氾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
7、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写作导引 真题再现 考点对接 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
8、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节选自晋书鲁芝传)写作导引 真题再现 考点对接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
9、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思路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统观四个选项,“芝坐爽下狱”是一个完整的意思,即“鲁芝因曹爽被捕下狱”,不能断为“芝坐爽/下狱”。“志不苟免”是没有求得赦免的想法。据此可判定答案。答案:C 写作导引 真题再现 考点对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
10、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思路解析:C项,“践阼”,走上阼阶主位,借指天子登位。古代庙堂前有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践阼”没有“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的意思。答案:C 写作导引 真题再现 考点对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
11、,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C.鲁芝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司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写作导引 真题再现 考点对接 思路解析:B项,“蜀地饱受侵扰”错。原文是“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是说“天水郡和蜀地相邻,屡次遭蜀军入侵抢掠”。答案:B 写作导引 真题再现 考点对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
12、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思路解析:这两句话的翻译,重点是文言实词、虚词。(1)句中,“以”,介词,凭借;“叛”,反叛;“文武”指代的是“文武官兵”;“以为”,作为;“先驱”,古今异义词,这里是“先锋”的意思。(2)句中,“以”,因为;“履正”,行为端正;“素”,一向;“作屋”,建造房屋。语意要完整通顺。参考答案:(1)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2)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写作导引 真题再现 考点对接 参考译文鲁芝字世英,是扶风郿郡人。世代有名望德行,是西州的豪族。
13、父亲被郭氾杀害,鲁芝在襁褓中就开始逃难,十七岁时,才移居到雍地,潜心学习典籍。被郡守推荐为上计吏,后被州府征召为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担任雍州刺史,非常敬重鲁芝。举荐他为孝廉,授官为郎中。后来又授官骑都尉、参军事、代理安南太守,再后来升任为尚书郎。曹真亲自督促关右军务时,鲁芝又参与大司马府的军机大事。曹真死后,宣帝替代曹真督促关右军事,于是推荐鲁芝为参骠骑军事,后调任天水太守。天水郡和蜀地相邻,屡次遭蜀人侵犯掠夺,人口削减,盗贼到处都是,鲁芝全心镇守护卫,重新建立集市贸易,几年之间全部恢复了旧貌。又调任他为广平太守。天水各族百姓都敬慕鲁芝的德行,老幼都赴皇宫上书,请求鲁芝留下。魏明帝答应了他们的
14、要求。写作导引 真题再现 考点对接 曹爽辅佐朝政时,鲁芝被拜为司马。鲁芝多次提出忠言良谋,曹爽都不能采纳。等到宣帝起兵要杀曹爽时,鲁芝率领其余众人过关斩将,骑马快速奔赴曹爽,劝告曹爽说:“您处在伊尹周公的位置上,一旦因获罪被罢免,即使想要牵着黄犬清净度日,又怎么能够办得到!如果能够挟制天子保有许昌,依仗天子的威势下文告征调四方的兵马,谁敢不听从您的!舍弃这些离开,欲赴刑场,难道不令人痛惜吗!”曹爽懦弱疑惑,没有采纳鲁芝的计谋,于是遭受杀戮。鲁芝因曹爽也被捕下狱,论理当死,但他不争辩曲直,没有求赦免的想法。宣帝赞许鲁芝的品行,赦免而不杀他。不久起用他担任并州刺史。写作导引 真题再现 考点对接 诸
15、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诸葛诞被铲平,鲁芝升为大尚书,掌管刑狱审理。武帝即位后,鲁芝调任为镇东将军,进爵为侯。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鲁芝因年龄已到七十岁,上书告老退位,上奏表章十余次(没有被准许),又被征召为光禄大夫,被授予特进的职位,配给他吏卒,他的门前可以像官府一样设置木栅栏遮挡人马。羊祜担任车骑将军,于是想把官位让给鲁芝,说:“光禄大夫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做官到头发花白,始终恪守礼制,未曾被任命为这种官职,我在官位上(却)超越鲁芝,怎么来杜绝天下人的不满!”皇上不答应。鲁芝被当时的人们敬重到
16、这种地步。泰始九年去世,时年八十四岁。皇帝为他的死而痛哭,赐给他的谥号是“贞”,赐给他一百亩的坟地。写作导引 真题再现 考点对接 二、(2018全国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4题。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猾,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
17、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写作导引 真题再现 考点对接 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
18、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写作导引 真题再现 考点对接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B.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C.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
19、律令/略举大义/D.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写作导引 真题再现 考点对接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断句,涉及理解文言实虚词的含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等能力。首先要注意由动词“好”“尚”“通”“改”“敦”“习”“读”“举”等所构成的动宾关系,进而理清内容层次:王涣的名字及籍贯,父亲的名字及官职,王涣的性格特点及成年后的变化。A项,没有理解“敦”的含义,或把“学”“习”按现代汉语理解成了一个词,把一组三字一句的整句理解乱了。C项除犯了A项的错误外,“少好侠,尚气力”断句错误。D项跟 C项一样,“少好侠
20、,尚气力”断句错误。答案:B 写作导引 真题再现 考点对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思路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项,“师”单用时,没有“国都”的意思。答案:D 写作导引 真题再现 考点对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1、)A.王涣初入仕途,才干受到赏识。他在太守陈宠手下担任功曹,遇事敢于决断;陈入朝为大司农,回答皇上询问时褒奖他善于简贤选能,王由此得以显名。B.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铲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升任兖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威。C.王涣办案严谨,治事宽猛相济。他对于疑难案件以及法理难平者,探寻本来面目,尽力还以公正;又能够揭发奸隐之事,深受外界称叹,被誉为有神算。D.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峻,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法分身。写作导引 真题再现 考点对接 思路解析:本题考
22、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后任难以比肩”错。原文说任峻“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由此可知。“仍然忙得无法分身”错。原文说任峻充分发挥文武官员的才能,一年中要判的案件,不过几十个。答案:D 写作导引 真题再现 考点对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注意省略句:“为”后省略“之”字,“立祠”后省略“于”字。注意状语后置:翻译时应把“安阳亭西”置于第二句句首。注意词类活用:“弦歌”用作动词,奏乐唱歌。另外,实词“荐”作“
23、祭祀”讲,教材中没有学过,容易理解错。(2)“断狱”是动宾短语,断案。“及”是比得上的意思。另外,状语后置“猛于涣”在翻译时也要特别注意。参考答案:(1)百姓思念王涣的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当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2)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写作导引 真题再现 考点对接 参考译文王涣字稚子,是广汉郪县人。王涣的父亲王顺,担任安定太守。王涣年少时喜好行侠仗义,崇尚力气武艺,与强悍轻捷的少年交往频繁。后来才改变了自己的志向,钻研儒学,学习尚书,研读律令,大体明晓了这些书典的主要旨意。他担任郡太守陈宠的功曹后,认真负责,敢于决断,即使对豪强大户也
24、决不留情。陈宠因而名声大振,被提升到朝中任大司农。汉和帝问他:“你在郡中是用什么办法治理政务的?”陈宠叩头回答说:“臣任用功曹王涣,让他选拔有才能的人处理各种事务;又让主簿镡显弥补纠正有漏洞的地方,我不过是奉命宣读皇上您的诏书罢了。”和帝十分高兴。王涣由此出了名。州里举荐王涣为茂才,并让他做温县县令。温县境内有很多奸猾之徒,长期以来成了当地人的大患。写作导引 真题再现 考点对接 王涣采取策略加以讨伐打击,把他们全部消灭了。县境内安定太平,商人可以在外面停宿。那些放牛的人,经常说自己是王涣的属下,始终没有人敢侵犯。王涣担任了三年温县县令后,升为兖州刺史,他以法律治理所属郡县,声名大振。后来因为考
25、问妖妄言论不符合实情而被判罪。一年多后,又被征召任命为侍御史。永元十五年,王涣随从皇帝南巡,返回后被任命为洛阳县令。他平时办事清平公正,处理案件也宽严得当。其中那些含有冤情、长期告状、历届官府不能判决、按法律情理难以彰明、人们难以信服的案件,王涣无不弄清真伪,清除大家的疑点。同时他还用巧妙的办法,多次揭发和暴露隐秘的坏人坏事。京城的人都称颂叹服他,认为王涣有神仙一样的智慧和妙算。写作导引 真题再现 考点对接 元兴元年,王涣病死。无论城中居民还是行旅之人没有不叹息的。男女老少都共同集资,前去祭奠的多达上千人。王涣的灵柩向西运回家乡,路过弘农县,老百姓都在路旁摆设盘子、桌子加以祭奠。官吏问这样做的
26、缘故,老百姓全都说平常带米到洛阳,被士卒衙门所盘剥,经常要损失一半。自从王涣任洛阳令,不再有官吏掠夺侵扰的事情了,所以来祭奠以报答他的恩情。王涣的政治教化令人怀念感激达到这样的地步。百姓思念王涣的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当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延熹年间,桓帝尊崇黄老学说,将所有的祠堂全部毁去,唯独专门下诏书要密县保留原太傅卓茂的庙,洛阳保留王涣的祠堂。自从王涣去世以后,皇帝连续下诏书给三公,要他们专门挑选洛阳令,但挑出来的都不称职。永和年间,朝廷任命剧县令勃海人任峻补任洛阳令。任峻选拔文武官员,充分发挥这些人的才能。写作导引 真题再现 考点对接 这些人举发剪除奸恶盗贼,决不畏避退缩
27、,所以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任峻字叔高,最后在太山太守任上逝世。写作导引 真题再现 考点对接 技法点拨 范文赏析 本单元写作训练对应的是“表达交流”部分善于思辨 学习辩证分析。事物是纷繁芜杂的,我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时不能简单化,要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说理论证要辩证,就是要看到事物的各个侧面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地分析事物的矛盾,从而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合乎事理的评价。从事物的两方面进行辩证分析,或一分为二地认识事物,或从比较异同思索,或从侧面与全面、个别与整体的关系思考,都有助于全面认识并从现象到本质揭示事物的特征,进而提出准确全面的观点或理由。一
28、篇好的议论文,绝不能宣传片面的、孤立的、绝对化的观点。学习好的议论文,要认真研究这些文章是怎样对问题进行辩证分析的。一般情况下,对议论中心进行辩证分析,要注意以下哲学观点的运用:写作导引 真题再现 考点对接 技法点拨 范文赏析 1.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世上的万事万物都处在运动、发展、变化之中。论证一个问题的时候,如果采用静止不变的观点分析,就不可能揭示出它内在的客观规律,就必然违背事理;只有抓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在发展中分析问题,才能把握问题的实质所在。2.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和外界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分析一个问题时,就要注意它和其他有关问题的联系。
29、3.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才能全面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的片面性。进行辩证分析,是议论文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在议论时,只有辩证地看待问题,才能使所议论的问题深刻、全面、客观、有理,使议论有较强的说服力。写作导引 真题再现 考点对接 技法点拨 范文赏析 题目:有人说:世界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有人说:世界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还有人说: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写作导引 真题再现 考点对接 技法点拨 范文赏析 例文 人与路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站在喧嚣的历史舞台上,聆听先代哲人的足音。同是华夏文坛上的巨人,陶渊明、屈原、李白却
30、走出了不同的人生之路。究竟后人应沿着何人的路前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的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和菊?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然而,陶渊明除了饮酒、采菊之外,还做了些什么?这或许连他自己都无法回答。归隐之路虽然为中国无数文人所选择,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导致了整体上的不道德。”或许是历史的机缘,促成了一座文学的丰碑。但历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凭千万个陶渊明能够走出吗?写作导引 真题再现 考点对接 技法点拨 范文赏析 我放弃了归隐之路。屈原从长长的历史甬道中走出,带着一身凛然正气,带着满腹诗书才华,然而,个性的棱角在
31、世故的社会中又何以保全?于是,为了皓皓之白,为了独醒于世,屈原选择了“悲壮”之路。在滔滔的汨罗江水中,他将自己洗刷得如此透彻清澄。但当他忘记了混浊的天下之时,他又何曾记得还有千万的百姓与自己远大的理想?屈原之路虽壮,却承受不了沧桑重荷。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流放夜郎,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写作导引 真题再现 考点对接 技法点拨 范文赏析 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渊明与屈原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
32、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陶渊明人生之路的选择,是其志趣的表现;屈原人生之路的选择,是其个性的张扬;而李白人生之路的选择,是其乐观的写照!我将沿着李白的路往前走,无论路上有多少荆棘,我坚信,只要一直在走,脚下总会有一条康庄大道!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路,我将沿着李白的路 写作导引 真题再现 考点对接 技法点拨 范文赏析 剖析杰出的人开辟出路,并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获得了路的冠名权:归隐属于陶渊明之路,死节属于屈原之路,达观属于李白之路。也许一切路都被他们创造了,一切人生模式都被他们代表了。后人似乎只有“沿着”的份,于是本文的立意就在于“选择”了。这是本文构思上的独特之处。作者就是在对陶渊明、屈原、李白所代表的三条路的褒贬之中完成了自己的选择和对“人与路”的诠释。既然“典刑在夙昔”(正气歌),那么作者在表达上就恰当地引用陶渊明、屈原、李白诗文里的句子,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文章能够旁征博引,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