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名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实验班)10月月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图为人体内环境甲、乙、丙三大成分之间的转化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内环境中含有多种酶,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 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因为甲中的血红蛋白异常C. 丙中蛋白质和氧气含量均低于甲D. 胰腺组织细胞分泌的消化酶、胰岛素等通过甲运输到作用部位【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甲表示血浆,乙表示淋巴,丙表示组织液据此分析作答。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场所,A错误;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造成血红蛋白异常引起的,而甲表示血浆,其中没有血红蛋白,B错误;丙和乙中蛋白质含量均低于血浆甲,组织液中氧气也是血浆中通过自由
2、扩散进入的,所以也低于血浆,C正确;胰腺分泌的消化酶随胰液由导管直接送到小肠,不会通过甲运输到作用部位,D错误。2. 稳态对于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非常重要,如图为5种鱼对水温和含盐量的忍受程度。这些鱼分别分布在北极海域、热带湖泊和全球的是( )A. 2、1、5B. 5、3、2C. 3、4、2D. 1、2、3【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1生活在温度最高,盐分最低的水域;2生活在盐度最高,温度最低的水域;3生活在盐度最高,温度范围较广的水域;4生活在温度较低,盐分较低的水域;5生活的盐度和温度范围较广,可生活在全球不同水域。【详解】北极海域的特点是温度较低,盐度较高,由分析可知2适合在该水域
3、中生存,热带湖泊温度较高,盐分较低,由分析可知,1适合生活的该水域中,由图可知,5在不同温度和盐度下都能很好的生长,故5可在全球的水域中生长,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看懂图示意思,就要学好数学中的坐标轴的意义,需要同学们能够各科知识融会贯通。3. 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B. 长期营养不良将导致增多C. 若为胰岛A细胞,则处的葡萄糖浓度低于处D. 若为肝脏细胞,则处的氧气浓度高于处【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表示毛细血管动脉端,表示组织细胞内液,
4、表示淋巴液,表示组织液,表示血浆。内环境中是组织细胞与组织液、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进行双向的物质交换,组织液中是水分和小分子蛋白质可以进入淋巴,淋巴液经过淋巴循环最后回流入血浆。【详解】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进入淋巴液,但中蛋白质不能进入组织液中,A错误;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降低,所以血浆渗透压下降,其血浆中水分不断进入组织液而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若为胰岛A细胞,通过处运输来的葡萄糖被胰岛A细胞部分利用后,其浓度高于处,C错误;若为肝脏细胞,则毛细血管动脉端处的氧气浓度高于毛细血管静脉端处,D正确。【点睛】注意:营养不良导致组织水肿的原因是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必须氨基酸
5、)不足,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4.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 内环境成分中有CO2、尿素、神经递质、呼吸酶等B. 人体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可能是淋巴,也可能是血浆C. 内环境中Na和K浓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到神经细胞的兴奋性D. 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代谢紊乱【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
6、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详解】A、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人体淋巴细胞位于淋巴和血浆中,所以其所处内环境可能是淋巴或者是血浆,B正确;C、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产生和维持依赖于钠离子内流,故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兴奋性,C正确;D、内环境的渗透压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为组织细胞正常代谢创造了条件,这种稳态遭到破坏后,酶就不能正常发挥
7、催化作用,会引起体内代谢紊乱,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成分和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组成和稳态的概念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5. 下图是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B. 如果该图中的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将对a分泌d, b分泌e有抑制作用C. 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表达过程,则d过程可发生于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D. 如果该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a为效应 T细胞,b为靶细胞,c表示抗体
8、【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该图可表示反射弧(a为感受器、d为传入神经、b为神经中枢、e为传出神经、c效应器)、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过程(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d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e为促甲状腺激素)、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a表示DNA、b为RNA、c为蛋白质、d表示转录过程、e表示翻译过程)等。【详解】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兴奋在一个神经元内部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而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则以神经递质形式传递,A错误;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
9、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如果该图中的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a分泌d、b分泌e具有抑制作用,B正确;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d表示转录过程,该过程主要发生在人体细胞的细胞核,此外在线粒体中也能进行转录过程,C错误;如果该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则a为T细胞,b为效应T细胞,c为靶细胞,而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D错误。【点睛】易错选项C:人体细胞内没有叶绿体。6. 根据图示坐标曲线,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若该曲线表示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液泡体积的大小变化,则BC段表示该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减弱B. 若该曲线代表密闭温室
10、中CO2浓度在一天中的变化情况,则温室中B点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最大C. 若该曲线表示在温度交替变化的环境中健康人的皮肤血流量变化,则温室中B点时中明显增多的激素是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D. 若该曲线表示正常人进食后的血糖浓度变化,则CD段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上升【答案】D【解析】【分析】该曲线可以表示密闭温室中一天内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情况,转折点的含义是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详解】若表示液泡体积变化情况,BC段液泡变小,说明细胞在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大,吸水能力会增强,A错误;若曲线表示密闭温室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B点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不是光合作用的最大点,B错误;若表示血流量的变化曲线,A
11、B段血流量增加,说明温度升高,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会减少,C错误;若表示正常人的血糖变化,C点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会增加,来升高血糖,D正确。故选D。7. 媒体报告一大学生在1000米的体质检测后倒地猝死,再次引发人们对大学生乃至青少年体质的讨论检测体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内环境成分是否维持正常水平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B 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 中暑是产热和散热不平衡造成体温急剧升高引起的,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有关D. 长期不吃早餐,虽然通过胰岛素的
12、调节作用使血糖保持平衡,但还是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答案】D【解析】根据稳态的定义可知,机体的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得以维持的。剧烈运动中产生的乳酸,会使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A正确;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血浆内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中暑是因为体温调节失衡和水盐代谢紊乱产生的以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综合病征,而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都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有关,C正确;长期不吃早餐,体内缺少能源物质糖类,导致血液中缺少葡萄糖,虽然通过胰高血糖素而不是胰岛素的调节作用使血糖保持平衡,但还是会对身体造成伤害,D错误。
13、8. 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激素、抗体和酶都具有特异性,只能参与特定靶细胞的代谢反应看物体时,神经冲动是由脑和脊髓产生的,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由脑垂体分泌功能不足引起的呆小症,可通过注射生长激素治疗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维持机制是由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的鼻炎、皮肤荨麻疹、系统性红斑狼疮都是由于免疫系统过于敏感、反应过度,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的免疫失调病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但不会引起基因组表达的改变。因此,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A. 有1项说法正确B. 有3项说法正确C
14、. 有2项说法不正确D. 没有正确的【答案】A【解析】【分析】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可能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分布等,从而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但它们并不会改变植物激素本身的作用特点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详解】激素只能调节靶细胞的代谢反应,不参与反应;抗体只与抗原结合,也不参与细胞内代谢反应,故错误;形成视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故错误;呆小症是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不足导致的,不能通过注射生长激素治疗,故错误;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内环境的稳态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维持的,故正确;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因为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攻击引起的免疫失调病,是自身
15、免疫疾病,不是过敏反应,故错误;植物的生长发育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但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分布、光合作用等,进而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错误;所以只有一项正确。故A符合题意, BCD不符合题意。【点睛】易错点:一是激素不能参与细胞内的代谢反应,更不可能催化代谢反应和为代谢提供能量,它只是体内的抑制信号分子,使靶细胞得到信息后改变其原有的生理活动。二是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等都是免疫失调病,但三者不能混为一谈。9.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是人体内一种参与血压调节的蛋白,在肺、心脏、肾脏和肠道细胞中广泛存在。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
16、病毒,其囊膜的刺突糖蛋白可与人体细胞膜表面的ACE2蛋白结合,然后入侵人体细胞。以下关于新冠病毒引起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 巨噬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新冠病毒B. 新冠病毒不能激发人体的细胞免疫C. 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浆细胞可以使靶细胞裂解死亡D. 康复的病人体内会有相应的记忆T、B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详解】A、吞噬细胞能够识别新冠病毒,不具有特异性,A错误;B、新冠病毒可以激发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B错误;C、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效应T细胞可以使靶细胞裂解死亡,C错误;D、康复的病人体内会有相应的记忆T、B细胞,D正确。故选D。10. “环
17、境激素”是指在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释放到环境中并持久存在的天然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化学污染物,被称为21世纪的公害。如杀虫剂、塑料增塑剂、除草剂、洗涤剂等。若在动物体内富集将引起神经系统失调、内分泌紊乱等症状。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环境激素”可能通过破坏激素的生成和降解导致激素分泌过多B. “环境激素”可能通过干扰调控类固醇代谢的激素调节,导致激素分泌不足C. “环境激素”只能通过干扰动物体内的激素调节机制影响健康D. 受污染的河流中出现雄性化的雌鱼,表明环境中存在类雄激素的“环境激素”【答案】C【解析】【详解】A、环境激素进入生物体会导致内分泌紊乱,破坏激素合成和分解,
18、A正确;B、环境激素会干扰机体正常代谢,导致激素分泌不足,B正确;C、环境激素可能会干扰动物和人体内神经系统、分泌系统功能,影响健康,C错误;D、受污染的河流中出现雄性化雌鱼,可能是环境激素在鱼体内干扰激素正常分泌导致,D正确。故选C。11. 为探究生长素与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生长素溶液分别处理等长、生理状态相同的黄化豌豆幼苗切段,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培养液中的乙烯浓度随生长素浓度升高而升高,且培养液中乙烯浓度越高,切段生长所受抑制越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该探究活动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实验,以增强说服力B. 高浓度的生长素会抑制生长是因为能促进乙烯的合成C. 该实
19、验可说明植物的生长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D.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浓度和乙烯浓度【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意分析,实验自变量是生长素溶液的浓度,因变量是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和切段的生长情况,故实验需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并设置生长素浓度为0的组作为空白对照。【详解】A. 该探究活动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实验,即生长素浓度为0的一组,以增强说服力,A正确;B. 根据题意,培养液中的乙烯浓度随生长素浓度升高而升高,且培养液中乙烯浓度越高,切段生长所受抑制越强,说明高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乙烯的合成从而抑制生长,B正确; C. 该实验可说明生长素与乙烯共同调节切段细胞的伸长,植物的生长是多种植物激素共
20、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 D.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浓度,D错误。12. 图甲为豌豆苗茎节段赤霉素(GA)合成途径末端图(其中GA1有生物活性,其他无活性),图乙为外源添加生长素(IAA)对离体豌豆苗茎节段GA含量影响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与去除顶芽的豌豆苗相比,保留顶芽的茎节段中GA8的含量较低B. 给离体豌豆苗茎节段添加IAA,能促进GA20至GA29的合成C. 若用乙烯处理豌豆苗,茎节段中的GA1含量上升D. 若去除顶芽后,豌豆苗茎节段伸长,侧芽萌发【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图乙可分析,外源添加生长素会一方面会抑制GA8和GA29的合成,另一方面能够促进GA1和GA20的合成。结
21、合图甲可理解为外源生长素阻断了从GA1合成GA8和从GA20合成GA29的路径,从而使GA1和GA20的含量上升。【详解】去除顶芽的豌豆苗中IAA的含量减少,则从GA1合成GA8的路径不会被IAA阻断,GA8的含量会比保留顶芽的豌豆苗高,A正确;给离体豌豆苗茎节段添加IAA,会抑制GA20至GA29的合成,B错误;乙烯能对抗生长素的作用,添加IAA能够使GA1含量上升,因此用乙烯处理豌豆苗,能抑制GA1的含量变化,使GA1含量下降,C错误;若去除顶芽后,GA8的含量会升高,而由于只有GA1具有生物活性,故豌豆苗茎节段不会伸长,D错误。13.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激素调节是
22、植物生命活动唯一的调节方式B. 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种子可使种子中淀粉的含量增加C. 干热后又遇大雨的小麦种子容易在穗上发芽,可能与脱落酸遇高温容易降解有关D. 基因通过控制植物激素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属于基因对植物性状的直接控制【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可以产生大量的a-淀粉酶,使淀粉水解;脱落酸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
23、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详解】A. 激素调节是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方式之一,环境中的光、温度等的变化对植物也是一种调节信号,A错误;B. 赤霉素能解除种子休眠,促进萌发的作用,故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种子可促进种子萌发,萌发过程中淀粉水解,使种子中淀粉的含量减少,B错误;C. 脱落酸能促进种子的休眠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但在高温条件下易分解,高温降解后,脱落酸对发芽的抑制被解除,故干热后又遇大雨的小麦种子容易在穗上发芽,C正确;D. 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包括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基因对植物性状的直接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实现的,D错误。14. 拟南芥
24、超矮生型突变体有激素合成缺陷型和激素不敏感型两种。研究者以野生型和某种超矮生型变体拟南芥为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和生长素处理,实验结果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甲表明,野生型拟南芥的赤霉素浓度始终高于该超矮生型突变体B. 图乙表明,高浓度的生长素对野生型拟南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C. 实验表明,超矮生型突变体细胞表面一定缺乏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受体D. 实验表明,该种超矮生型突变体对赤霉素和生长素不敏感【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甲、乙可推知,赤霉素和生长素都可以促进正常拟南芥的生长,正常拟南芥对其敏感性更高。如果激素对拟南芥作用后,拟南芥有所改变,说明拟南芥是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如
25、果拟南芥没有任何改变,说明拟南芥是激素不敏感型。【详解】图甲表明,赤霉素可以促进野生型拟南芥的生长,而对于超矮生型突变体作用不大,并不能说明野生型拟南芥的赤霉素浓度始终高于该超矮生型突变体,A错误;与生长素浓度为0相比,图乙较高浓度生长素对野生型拟南芥茎的生长的促进作用减弱,B错误;实验结果表明,赤霉素和生长素处理后均不起作用,故该超矮生拟南芥品种属于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其细胞表面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受体较少或其他原因导致不敏感,C错误;D正确。【点睛】关键:激素对作用于拟南芥后,拟南芥有所改变,说明拟南芥是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如果拟南芥没有任何改变,说明拟南芥是激素不敏感型。15. 独脚金内酯
26、是近年发现的新型植物激素。为研究独脚金内酯在向光性反应中的作用,研究人员以正常生长状态下的水稻幼苗为材料,设置四组试验(如图),A组不做处理,B组施加一定浓度的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C组用生长素类似物NAA处理,D组用GR24+NAA处理。四组均进行同样强度的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测量茎的弯曲角度(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结果说明GR24能减弱植株的向光性反应B. GR24的作用可能是影响生长素相关基因的表达C. 实验结果说明独脚金内酯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 GR24可能通过影响生长素的运输影响向光性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B组与A组相比,可知施加GR24后,植物的向光
27、弯曲程度减弱,D组与C组相比,施加GR24+NAA处理比只施加NAA的弯曲程度弱,因此说明GR24能减弱植株的向光性反应。【详解】B组与A组相比,可知施加GR24后,植物的向光弯曲程度减弱,D组与C组相比,施加GR24+NAA处理比只施加NAA的弯曲程度弱,因此说明GR24能减弱植株的向光性反应,故A正确;C组与A组相比,施加了NAA,植物的向光弯曲程度变大,由此可推知,在一定范围内,生长素(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增大,向光性表现越明显。B组与A组相比,施加GR24后,弯曲程度减弱,则可能是植株的生长素浓度降低,而GR24可能是影响生长素相关基因的表达,减少生长素的合成,故B正确;两重性指的是植物
28、激素在低浓度、高浓度下的作用效果成拮抗作用,而本题并没有涉及到用不同GR24浓度处理植株,故C错误;施加GR24后,弯曲程度减弱,可能是GR24会减弱生长素在顶端的横向运输,使得向光侧和背光侧浓度差减小,这样两侧的生长速度差值变小,则弯曲程度减弱,故D正确。【点睛】本题结合柱状图,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对照实验,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16. 从种群和群落水平角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高大的乔木在森林中均匀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B. 稻田中的水稻植株高矮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分层现象C. 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
29、落具有垂直结构D. 草原群落只具有垂直结构,不具有水平结构【答案】C【解析】【分析】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2、种群的空间特征有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3、生物群落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中的动植物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水平方向上有镶嵌分布现象,且其中的动植物的种类也不同,草原群落在垂直方向也有分层现象,只是没有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明显。【详解】种群是指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高大的乔
30、木不是同种生物,其分布不属于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A错误;群落的分层现象是指群落中的动植物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水稻只是一个种群,不能体现了群落的分层现象,同样,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B错误;C正确;群落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草原群落也不例外,D错误。17. 某生态系统中,黑线姬鼠处于第二营养级。现将某动物新物种Z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黑线姬鼠与Z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下表。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时间(年)12345678黑线姬鼠数量(只)185001920014500115009400950094009500Z的种群数量(只)100120190
31、240170160170160A. 研究时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中的数据B. 前4年内,物种Z的数量呈“S”型增长C. 引人新物种Z后,黑线姬鼠种群K值约为9450只D. 黑线姬鼠种群和Z种群为捕食关系,二者共同进化【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表格分析,将某动物新物种Z引入该生态系统,黑线姬鼠的种群数量略有增加,后逐年减少,并趋于稳定;动物新物种Z的种群数量逐年增多,后略有减少并趋于稳定,说明两个种群之间最可能是捕食关系,其中黑线姬鼠种群数量较多,为被捕食者。又黑线姬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所以动物新物种Z是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详解】A、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黑
32、线姬鼠和Z为捕食关系,其中黑线姬鼠为被捕食者,新物种Z为捕食者,所以新物种Z的活动能力和活动范围不比黑线姬鼠小,故调查该新物种Z的种群密度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A错误;B、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前4年内,物种Z的数量逐渐增加并达到最大值,结合物种Z是在有限的自然环境中生长繁殖的,故推测其种群数量变化呈“S”型增长,B正确;C、引入物种Z后,黑线姬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而稳定后黑线姬鼠种群的K值大约是9450左右,C正确;D、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客观上物种Z在捕食过程中,起到促进黑线姬鼠种群发展的作用,两种生物共同进化,D正确。故选A。【点睛】解决本题关键在于根据表中两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分析确
33、定它们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18. 下表表示某地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关系。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时间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第六年第七年甲种群数 量/乙种群数量1.31.351.10.950.650.330A. 甲乙两种群均为s型增长,增长速率均受本身密度制约B. 若该地区为草原,甲为兔子,则乙可能是牛C. 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其中乙为捕食者D. 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弱到强再到弱【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只能分析出甲种群数量先多于乙种群数量,然后甲种群数量下降多于乙种群数量,所以判断不出两种群的增长模式,A错误。如果该地区为草原,甲如果是兔子,乙不可能是牛,因
34、为这二者的竞争关系是此消彼长的那种竞争关系,应不会使某种消失,B错误。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的话,乙为捕食者,到第7年时被捕食者数量为0,那么捕食者数量也会为0,C错误。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最初时甲占优势,随后乙种群占优势,并且甲种群逐步被排挤掉,所以竞争强度由弱到强再到弱D正确。19. 建立数学模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如图坐标系中的曲线可表示生态学中相关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以下描述最准确的是() A. 1和2可分别表示某增长型种群的死亡率和出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B. 若X和Y分别表示年龄和数量,则2表示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 2可以表示“S”型增长的种群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增长曲线D. 1
35、可表示群落初生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随时间的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年龄结构、S型曲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详解】1和2可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A错误。若X表示年龄,Y表示数量,则2中幼年个体数少,老年个体数多,年龄结构为衰退型,B错误。2可表示S型增长曲线K/2值之前的一部分,C正确。群落初生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增加,营养结构复杂,则抵抗力稳定性增加,而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降低,D错误【点睛】XY分别表示年龄和数量时,1曲线图中种群中幼年、成年个体相对很多
36、,老年个体相对较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表示增长型;2曲线图中种群中幼年个体相对较少,而老年个体相对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表示衰退型 “S”型曲线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20. 内环境中性激素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与性激素的负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有关。为探究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对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否存在负反馈调节,下列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小白鼠的处理恰当的是( )注射适量的促性腺激素 进行手术并切除性腺 不手术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 进行手术不
37、切除性腺 不注射A. 实验组:;对照组:B. 实验组:;对照组:C. 实验组:,对照组:D. 实验组:;对照组:【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呈现的实验目的“探究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对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否存在负反馈调节”可知,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排除性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对实验动物是否注射促性腺激素,因变量是检测实验动物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据此和依据实验设计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来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设置。【详解】依题意可知: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是否注射促性腺激素为自变量,因变量是测定小鼠体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为了排除小鼠体内产生的性激素对下丘脑
38、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负反馈调节作用,所以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都应切除性腺,只是实验组小鼠要注射适量的促性腺激素,对照组小鼠只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综上分析,实验组处理为,对照组处理为。故选C。21. 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B. 剧烈运动后,乳酸在血液中含量先增后减C. 人喝醋后,血浆中的pH会明显下降D. 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可以不经过细胞膜【答案】CD【解析】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因此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A正确;剧烈运动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血液中乳酸含量升高
39、,但因为血液中存在缓冲物质,因此又会导致血液中乳酸含量先增加后下降,B正确;人喝醋后,血浆中的pH会下降,但因为存在缓冲物质,因此血浆pH不会明显下降,C错误;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都需要经过细胞膜,D错误。22. 下图是胰岛素作用于脑神经元后调节其功能的机理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胰岛素与InR结合后,能促进神经元的变性坏死B. 胰岛素与InR结合后,途径促进神经元以胞吐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加强联系C. 细胞表面InR减少后,脑神经元摄取葡萄糖的速率降低,胰岛素浓度增大D. 胰岛素与InR结合后,途径可能是通过增加GLUT数量而促进葡萄糖的吸收【答案】BC
40、D【解析】【分析】【详解】A、据图分析,胰岛素与InR结合后,会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不能促进神经元的变性坏死,A错误。B、胰岛素与InR结合后,通过途径与另一个神经元建立联系,两个神经元之间联系需要通过神经递质,B正确。C、胰岛素与InR结合后,会促进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功能,当细胞表面InR减少后,会导致脑神经元摄取葡萄糖的速率降低,从而使胰岛素浓度增大,C正确。D、胰岛素与InR结合后,通过途径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则可能是通过增加GLUT的数量而促进葡萄糖的吸收,D正确。故选BCD【点睛】23. 下列对于细胞代谢产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促进生殖细胞形成的激素在首先核糖体合成B. 神经递质与
41、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C. T细胞合成的溶菌酶参与非特异性免疫D. 根尖分生区细胞合成的生长素能够促进细胞分裂【答案】B【解析】【分析】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脂质的合成与内质网有关;酶、受体、抗体和载体等都具有特异性;溶菌酶由非免疫细胞合成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详解】在动物体内促进生殖细胞形成的激素是性激素,其化学本质是固醇类物质,其合成与内质网有关,不是在核糖体上合成,A错误;特定的神经递质与只能与突触后膜上特定的受体结合,所以具有特异性,B正确;溶菌酶是由非免疫细胞合成,不是T细胞合成,C错误;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不能促进细胞分裂,而是促
42、进细胞伸长生长,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易错点在于溶菌酶由非免疫细胞合成,如唾液腺细胞。24.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或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对植物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B. 不同种类植物激素作用的靶器官可能相同,作用效果可能相反C. 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D. 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变化对植物激素的合成和分解具有调节作用【答案】ABD【解析】【分析】【详解】A、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对植物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属于植物生长的促进剂;脱落酸与乙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抑制作用,属于植物生长抑制剂,A正确;B、不同种类植物激素作用
43、的靶器官可能相同,作用效果可能相反,如生长素与脱落酸都可以作用于植物的叶片与果实,但生长素可促进叶片和果实的生长发育,脱落酸则促进叶片与果实的脱落,B正确;C、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対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作用不同,C错误;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包括植物激素的合成和分解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而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D正确。故选ABD。【点睛】本题是对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中的应用的考查,回忆不同植物激素的作用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中的应用,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25.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
44、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甲乙两种群间为捕食关系B. M时甲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 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是反馈调节的结果D. 两个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意味着生态系统在衰退【答案】B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乙两种群数量上呈现非同步性变化,说明甲乙两种群属于捕食关系,且捕食者数量高峰变动滞后于被捕食者,说明甲是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两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了该生态系统正在趋向稳定。【详解】A. 甲乙两种群间为捕食关系,A正确;B. M点时甲种群的曲线是下降趋势,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错误;C.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种群的数量变化是反馈调节的结果,C正确;
45、D. 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趋于稳定,趋于动态平衡,D错误。二、原文填空26. 内环境_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答案】稳态【解析】【详解】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但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27. 反射是指在_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答案】中枢神经系统【解析】【分析】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详解】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点
46、睛】本题考查了反射的概念,比较简单。28. 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主要在_。【答案】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解析】【详解】植物的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在这些部位,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29. 丰富度是指_。【答案】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解析】【分析】科学家研究了我国从东北到海南的木本植物的丰富度,发现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物种丰富度不是指某物种的数量,而是说物种的数量。【详解】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30.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_。【答案】演替【解析】【详解】演替即指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
47、群落代替的过程,演替的类型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31. 闰绍细胞是脊髓前角内的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如图表示脊髓前角神经元、闰绍细胞共同支配肌肉收缩,防止肌肉过度兴奋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效应器是由_(填写文字)组成。刺激b处,在图中_(填字母)两处也能检测到电位变化。(2)适宜电刺激作用于a处,导致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兴奋并引起肌肉反应,同时闰绍细胞接受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侧枝的支配,其活动使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_(填“兴奋”或“抑制”)。(3)已知破伤风毒素是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神经蛋白毒素,其可以抑制感染者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机体感染破伤风杆菌后,会出现_症状。(4)下图1
48、为神经系统两个轴突末梢连在一根神经纤维上的结构,当兴奋沿轴突向下传递时,两个轴突末梢分别释放神经递质a和b,从而引起离子x、y流向神经纤维内,最后,在神经纤维膜内的A、B、C、D处测得膜电位情况如图2和图3。据图解释正确的是_(填题目中的序号)。图1反映了兴奋在突触传导的单向性离子y是阴离子图2反映了兴奋在神经纤维传导的双向性离子x可能是钠离子【答案】 (1).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 (2). c、d (3). 抑制 (4). 肌肉持续性收缩(或肌肉痉挛) (5).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考查对兴奋传导、传递机制的理解。明确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是解答本题的
49、关键。【详解】(1)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组成。兴奋在同一个神经元上可双向传导,刺激b处,在图中c、d两处可以检测到电位变化。(2)适宜电刺激作用于a处,导致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兴奋并引起肌肉反应,据图可知,闰绍细胞接受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侧枝的支配,其释放的递质可使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抑制,避免肌肉过度兴奋。(3)破伤风毒素可以抑制感染者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使运动神经元过度兴奋,导致出现肌肉持续性收缩(或肌肉痉挛)现象。(4)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图1反映了兴奋在突触传导的单向性,正确;据图2可知,A、B处膜电位均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则A、B处应是x阳离子内流
50、,图2反映了兴奋在神经纤维传导的双向性,正确;据图3可知,C处膜内外电位差进一步加大,应是y阴离子内流,正确。【点睛】兴奋传导过程中膜电位变化曲线分析A点:静息电位,K通道开放使K外流;B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使Na内流;BC段:动作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CD段:静息电位恢复,K通道开放使K外流;DE段:静息电位。NaK泵活动加强,排Na吸K,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静息水平。32. 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 在免疫反应中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的功能。下图表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请回答问题:(1)DC细胞能通过_方式将外来抗原摄取入细胞内,将其分
51、解;同时,免疫调节也可对付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功能。(2)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结构能与T细胞表面具有_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称为细胞间的_。(3)T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它产生的_可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效应T细胞也能直接作用于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发生细胞免疫。【答案】 (1). 胞吞 (2). 防卫、监控和清除 (3). 识别 (4). 信息交流 (5). 淋巴因子【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T细胞外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
52、),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详解】(1)据图分析,DC细胞能通过胞吞将外来抗原摄取入细胞内,将其分解;同时,免疫调节也可对付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2)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结构能被T细胞的受体识别,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体现细胞间信息交流功能。(3)T受刺激后会产生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点睛】本题结合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图解,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33. 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
53、类似物常用于生产实践。某课题组研究了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 cm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实验分为A、B两组,分别培养至第1、8天,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见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激素处理时,应用IAA处理茎芽尖端而不是加在培养液中,原因是_。(2)A、B两组的实验结果表明离体时间短的茎芽中本身含的_低,而_较高。(3)为了研究GA3的作用机理,有人用药物完全抑制DNA复制后,发现诱导的茎芽伸长生长被抑制了54%,说明GA3是通过促进_影响茎芽伸长生长的。(4)菟丝子茎芽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体积变化最大的
54、细胞器是_。【答案】 (1). 在芽茎尖端中,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 (2). 赤霉素 (3). 生长素 (4). 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 (5). 液泡【解析】【分析】分析图可知,与空白对照相比,用GA3和IAA处理的离体茎芽生长较快,IAA+GA3组效果更明显,说明二者均能促进生长,且两者之间存在协同关系。【详解】(1)用激素处理时,应用IAA处理芽尖而不是加在培养液中,原因是在幼嫩组织中,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生态学下端。(2)A、B两组的实验结果表明,用赤霉素处理比用生长素处理后茎芽长度更长,结合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知识推测,离体时间短的茎芽中本身含的赤霉素低,在外源赤霉
55、素的作用下,促进作用表现更强;而由于自身生长素含量较高,再施加外源生长素则可能导致其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而表现为促进作用减弱。(3)为了研究GA3的作用机理,有人用药物完全抑制DNA复制后,发现诱导的茎芽伸长生长被抑制了54%,说明GA3是通过促进细胞伸长和细分裂影响茎芽伸长生长的。(4)菟丝子茎芽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体积变化最大的细胞器是液泡。34. 下图表示苹果生活周期各阶段部分激素变化的情况,请回答:(1)对苹果树进行剪枝目的是_。(2)据图可知,苹果的生长和发育是_控制的。(3)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如果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少而生长素多,则愈伤组织就会分化出_。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则抑制种子
56、萌发,说明两者的作用是_。(4)在高温环境中,细胞失水导致苹果叶片中的脱落酸含量_(填“增加”或“减少”),使气孔关闭。【答案】 (1). 解除顶端优势 (2). 多种激素的平衡协调作用(多种激素的相对浓度) (3). 根 (4). 互相拮抗的 (5). 增加【解析】【分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表现在:生长素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详解】(1)顶端优势是因为顶芽
57、产生的生长素经极性运输至侧芽积累,使得侧芽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受到抑制,对苹果树进行剪枝,可以解除顶端优势,降低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促进侧芽生长,长出更多的侧枝。(2)据图可知,苹果的生长和发育是多种激素的平衡协调作用(多种激素的相对浓度)控制的。(3)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如果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少而生长素多,则愈伤组织就会分化出根。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则抑制种子萌发,说明两者的作用是相反的,互相拮抗的。(4)在高温环境中,细胞失水时,脱落酸具有调节气孔关闭的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脱落酸含量增加,使气孔关闭。【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题图的能力,需
58、要结合曲线变化分析各激素的作用。35. 2018年,我国全面推行的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图甲为某城市人工湖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网。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人工湖生态系统中不同的鱼类分布在不同的水层中,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图乙为对该人工湖中不同面积样方中物种丰富度调查的结果,你认为调查该人工湖中物种丰富度时,应选取的样方面积最佳为图乙中_。(2)若下图是鲤鱼种群的增长曲线图,为了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收益,则在捕捞后应让湖中鲤鱼种群数量保持在_。若鲤鱼大量减少,则短期内野鸭的数量将会_。(3)研究发现鲫鱼有利水消肿功能,
59、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答案】 (1). 垂直 (2). S5 (3). K/2 (4). 增加 (5). 直接【解析】【分析】甲为某城市人工湖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网,图中共有6条食物链;图乙纵坐标表示物种丰富度,据图可知,物种丰富度随着样方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当样方面积达到S5后,物种丰富度不再增加。【详解】(1)不同的鱼类分布在不同的水层中,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依据图乙可知,要调查人工湖的物种丰富度,最好选取物种达到饱和的最小样方的面积,即S5。(2)种群在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保持这一水平有利于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因此为了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收益,则在捕捞后应让湖中鲤鱼种群数量保持在K/2。由于食物链上营养级越多,能量传递过程消耗的能量越多,所以当鲤鱼大量减少时,会使野鸭所在的食物链缩短,从螺蛳得到的能量更多,因此短期内野鸭数量将会增加。(3)鲫鱼利水消肿的功能属于药用价值,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点睛】本题是对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及影响因素、生物多样性价值、群落的结构的综合理解应用的考查,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难度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