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词解释【中国古建筑重点名词解释大全】斗拱:中国古建筑中用以连结柱、梁、桁、枋的一种独特构件。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以及斜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传到柱上。它又有一定的装饰作用,从唐到清斗拱的装饰性越来越强,排列由疏到密由大到小。斗拱是礼制的重要体现,等级森严,同时也是建筑尺度的标准。-.2干阑式建筑: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为了避免贴地潮湿,使楼面通风,防避虫兽侵害,防洪排涝,随形就势等原因形成了一种上下两层的建筑,上层住人,下层喂养牲畜。-3鱼沼飞梁鱼沼是晋水三泉之一。古人以方形为沼,圆形为池,因其是方形,水中又多
2、鱼,故名鱼沼。沼上架有十字形桥,古人本有“架桥为虚,若飞也”,“飞梁石蹬,陵跨水道”的说法,故曰“飞梁”。沼中还立有34 根小八角石柱,桥边缀勾栏。是我国少有的一种十字桥梁形式。-4阙;是中国古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一种高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两阙中间没有建筑物相连,之间空缺,故称“阙”。大体是由最初的显示威严、供守望用的建筑,逐渐演变为显示门第、区别尊卑、崇尚礼仪的装饰性建筑。-5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用来标明地名的。6瓦当:是指屋顶筒瓦最下面一块垂下来的部分,有圆形和半圆形,它对建筑起到
3、防护作用,同时又是一种装饰物,瓦当主要有图案纹和文字纹两种。7副阶周匝:建筑主体从外到内另外加一圈回廊,在早商建筑中已经出现,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8经幢:经幢是在八角形的石柱上镌刻经文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始见于唐,至辽宋颇为发展,元以后又少见,一般有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一简述传统木构架结构建筑特征1、富有装饰性的屋顶中国古代的匠师很早就发现了利用屋顶以取得艺术效果的可能性 2 衬托性建筑的应用 3 色彩的运用。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用榫卯结合的关接,同时增加美观,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一木构架是梁架框体系
4、,不同于承重墙体系,因此具有广泛性,即墙倒屋不塌,1 可以适用不同类型的建筑功能2 可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3 可以搭配使用各种地方材料4 可以适应不同的造型可轻巧也可雄厚。-二、园林建筑设计特点:-1、布局-园林建筑布局上要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建筑规划选址除考虑功能要求外,要善于利用地形,结合自然环境,与自然融为一体。-2、情景交融园林-建筑应结合情景,抒发情趣,尤其在古典园林建筑中,常与诗画结合,加强感染力,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3、空间处理-在园林建筑的空间处理上,尽量避免轴线对称,整形布局,力求曲折变化,参差错落,空间布置要灵活通过空间划分,形成大小空间的对比,增加层次感,扩大空间感
5、。-4、造型园林-在造型上,体量宜轻盈,形式宜活泼,力求简洁明快,通透有度,达到功能与景观的有机统一。-5、装修-在细节装饰上,应有精巧的装饰,增加本身的美观,又以之用来组织空间画面。如常用的挂落、栏杆、漏窗、花格等。-三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特征中国传统民居轮廓清晰、体态端庄、风格质朴、造型多样、内涵深邃,不仅轮廓外形质朴大方、乡土历史气息厚重浓郁,而且其建筑理念和风格、建筑手法和技巧在当代仍然具有传承、借鉴的价值。传统民居建筑适应环境、选择材料、节能抗震、外型装饰功能实际、合理,设计灵活,材料构造经济,外观形式朴实,民居的实践富有人民性、经济性和现实性,也最能反映本民族的特征和本地的地方特色。
6、-四-宫殿建筑的布局特点 1)严格的中轴对称 -为了表现君权受命于天和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低小简单。这种明显的反差,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中轴线纵长深远,更显示了帝王宫殿的尊严华贵。-(2)左祖右社-中国的礼制,崇敬祖先、提倡孝道;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民以食为天”国泰民安这是人所共知的天经地义。左祖右社,则体现这些观念。“左祖”,是在宫殿左前方设祖庙,因为是天子的祖庙,故称太庙;“右社”,是在宫殿右前方设社稷坛,社为土地,稷为粮食,社稷坛是帝王祭祀土地神、粮食神的地方。古代以左为上,所以左在前,右在后。-(3)前朝后寝 -这是宫殿自身的布局。大体上有
7、前后两部分,一墙之隔,“前朝”,即为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后寝”,即帝王与后妃们生活居住的地方。在“前朝”中央靠墙处,设有御座,这是帝王上朝坐的地方;在“后寝”,则没有床具,供休憩之用。-一中国传统建筑的规划艺匠和设计手法 1围院的平面空间:西方的建筑是院在外,即院子包围房子,中国建筑则相反,院在内而房在外,即房屋包围院子。房屋、墙垣等围合成院落,以院为中心;或是以主单元(即正殿、正厅)为中心,次单元(即两厢)围绕主单元,一正两厢,并以抄手廊连接,组成一座建筑 2 轴线的空间艺术;中国建筑、空间布局尤以轴线对称见长。这主要体现在受中国“周礼”思想影响较大的建筑体系当中。古代都城规划中,
8、都以主宫殿位于中轴线上,以宫室为主体,次要建筑位于两侧,左右对称布局,“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等3、诚实的结构:中国传统建筑,论其结构,不论是皇家的宫苑,还是散见于各地的各类型的建筑,包括民居,其结构特点在世界古代建筑史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代表性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两种:抬梁式和穿斗式 4“天人合一”的建筑环境:崇尚自然,喜爱自然自古亘有。先民们早就注意到“天时、地利、人和”的协调统一,。“天人合一”的思想与对自然美的鉴赏融揉成为传统美学的核心,相应地产生了绚丽的山水文化、山水画、山水园林,出现了风景名胜区。在这种美学思潮的影响下,人们处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不是持着与大自然对立的态度,用建筑
9、去控制自然环境;相反,乃是持着亲和的态度,从而形成了建筑和谐于自然的环境态度。5、“以人为本”的建筑:在建筑体量上,中国建筑以人体尺度为原则,要求“大壮”,又要“适形”。建筑高度和空间都控制在适合人居住的尺度范围内,具有初级的人体尺度思想,即使是皇宫、寺庙也不能造得太大。造型上中国建筑讲究平和自然的美学原则,平稳,注重水平线条。即使是向上发展的塔也加上了水平线条,与中国的楼阁建筑相结合。二试从单体建筑,组群建筑,建筑装饰,建筑思想等方面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特征守成:“祖宗之法不可变”,是中国古人行为的准则。尊重祖宗,恪守祖制的思想,要求对先前的建筑形式,结构不要多去改动。在建筑立面形象上,从秦到清
10、代的两千余年中,台基,柱子加斗拱,大屋顶这三段式的基本造型依然如故;在平面组合上也往往不分使用要求,都以单体和院落沿地面向外扩展,形成层相套的院落。当古埃及,古希腊的重要建筑都逐渐以石材代替木材时,这种替代却没有在中国古建筑中发生。因为中国之所以习用木材是缘与阴阳五行的传统观念,所以到了明清时期,长期的采伐使中原地区的森林消耗殆尽,连修缮宫廷也缺乏可作柱,栋的大料,这时宁可将小料用铁箍拼合,也不屑以石代木。协调: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由于受到儒道佛“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历来主张顺应自然,要与自然保持和谐。房屋的设计也尽量体现与自然相同的思想。我国古建筑的外部造型,也尽量表现出与自然协调的意念。
11、有虚有实,轮廓柔和,曲线丰富,在稳重中呈现出一定的变化。台基除了对木结构的防水,防腐功能之外,可以增加古建筑的稳定感。柱梁斗拱等组成的木构架,轻盈同透,给人以灵动的观感。中国建筑适应顺从自然,还表现在对房屋基地和方位选择的高度重视。群体:中国宫殿强调的是群体,通过一连串空间和实体的组合与交替,来烘托某一特定的主题。在中国古建筑中,尽管也存在着某一中心的单体建筑,但丛整体建筑来看,它并不占压倒一切的优势。从宫殿的平面布置上看,中国宫殿有着严格的主次,内外等级。他的外朝和内寝是完全分隔的。就故宫宫殿来看,外三朝的公共活动面积十分有限,不存在君臣同乐的可能性,最大的太和殿也只强调了宝座所在的区域,集
12、中渲染了帝王个人的威严和至尊。这和中国数千年来一贯是君权至上的封建集权统治的政体有极大关系。神灵与祖宗中国人崇拜祖宗,这就导致中国建筑紧贴大地,朝着水平发展。在中国祖宗崇拜历来得到高度重视。中国古代宗法礼制思想便是从“尊祖”这一基本信仰派生出来的。宗族观念要求父子,亲属生活在一起,以免削弱宗族的力量,这一思想基础就决定了建筑的基本模式是许多房间组合在一起的群体;另外,中国古代以为根本,土地是宗族赖以发祥的根本,因此房屋必须立足与土,这就排除了向上发展的可能。再宗法思想的制约下,中国古就出现了典型的特殊风貌:以某一房屋为中心向前后左右伸展的多组单层建筑群体。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宫殿及宗法礼制建筑也受到祖宗崇拜带来的宗法礼制思想的制约和影响。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