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67669 上传时间:2024-06-02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1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1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1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1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1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1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1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1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1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1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月三考试高三年级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涂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在西周时代,除了中央直接分封各路诸侯外,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再分封。诸侯一般将中心地区留给自己直接统治,其余土地再分封给他嫡长子以外的亲属一一卿大夫,此类封地称为“采邑”,卿大夫也将自己分得的采邑再分封给他嫡长子以外的亲属一一士,称作禄田。于是,全国就形成了一个以王室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由四周拱卫的统一的等级分明的宗法分封政治结构。下列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 体现了周天子高高在上的君主专制权威B. 体现了分

2、封制下诸侯与周王的经济关系C. 体现了西周宗法中嫡子继承血缘关系D. 体现了周代礼乐文明下君臣的文化联系【答案】B【解析】【详解】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了君主专制集权国家,此处周天子错误,故A项错误。土地是重要的经济要素,而分封制下,周王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将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卿大夫又将土地分封给士,体现出了分封制下诸侯与周王的经济关系,故B项正确。 材料阐述的是“土地分封给他嫡长子以外的亲属”,并没有涉及“嫡子继承的血缘关系”,故C项错误。 材料阐述周代各等级间的经济关系,并不是文化联系,故D项错误。2.战国至秦汉,实行新的军功爵制。不仅爵级繁细,而且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

3、,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进身之梯。这说明秦汉新爵制A. 助长了自耕农阶层的分化B. 有利于官僚政治秩序的巩固C. 加强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D. 加快了社会阶层的双向流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进身之梯”,A项片面,只适合一个阶层,C项与材料无关,D项表述不严谨,社会阶层应该有很多,怎么会有双向流动?即使有也不符合材料,因为材料强调的是单向流动即各阶层的进身(向上流动)。新的军功爵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有利于官僚政治秩序的巩固。故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战国至秦汉官僚政治的发展军功爵制3.如图为国家一级陶质文物,

4、秦代孤品官印“右丞相印”封泥,包括李斯在内的多位秦丞相都可能使用过这枚印章。据此可知A. “三公九卿”制度在秦朝已经建立B. 使用这枚印章的人,其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监察事务C. 封泥上的清晰文字体现出隶书的明显特征D. “孤证不立”是研究历史的一项重要原则,此印的出现,不能充分证明“三公九卿”制度在秦朝已经建立【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秦朝存在官印“右丞相印”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被概括为“三公九卿”,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个最高官职,其中丞相为百官之首,分设左右,称为“右丞相”“左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

5、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故A项正确;B项错误;据图片中的文字并结合所学可知,封泥上的文字属于小篆,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实行“书同文”政策,将战国时期各国使用的不同的文字统一为后世所称的小篆,故C项错误;据材料 “右丞相印”说明秦朝已存在丞相这个官职,且符合历史记载,能证明“三公九卿”制度在秦朝已经建立,故D项错误。4.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内,前后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共迁徙居民约106万户,达500多万人口。当时的移民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迁豪富、强族于关中;一种是徙平民、罪吏于边境。此举A. 强化了关中的经济优势B. 旨在抑制土地兼并C. 有利于均衡全国人口的分布D. 促进了封建国家的

6、统一【答案】C【解析】秦统一六国的兼并战争中,对一些地方的人口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大规模的移民,有利于均衡全国人口的分布,故C正确;关中在战争时期受到破坏较多,主要是充实人口,不是发展经济,故A错误;“徙平民、罪吏于边境”显然不是抑制土地兼并,故B错误;秦始皇统一就标志着国家的统一,故D错误。5.宋代苏辙在蚕市一诗中写道:“倾困(圆形谷仓)计口卖佘栗,买箔还家待(蚕)种生。不惟箱筐供妇女,亦有鉏鎛(chubo农业生产工具)资男耕。”此诗说明A. 宋代农业生产走向市场化B. 小农生产离不开市场调节C. 自然经济开始遭到了破坏D. 家庭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答案】B【解析】从材料“买箔还家待(蚕)种生

7、”“不惟箱篚(fi圆形的盛物竹器)供妇女,亦有鉏鎛(chb农业生产工具)资男耕”中可以看出,家庭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故D项正确;AB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6.明朝初年,政府修建了济养院(免费养老院)、惠民药局(免费医院)和漏泽园(免费公墓)。明太祖还命令在南京试点,于郊外修筑公房,并安排无家可归者居住。由此推知,明初A. 经济得到恢复发展B. 自然经济走向解体C. 仁政思想全面实施D. 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明朝初年政府实行了一些救济举措,这救济举措都是政府免费提供给民众的,这就反映了明初经济的恢复发展,故选A;自然经济走向解体是在近代,故可排除B;仅依据明初的救济举措

8、,还不能说明明政府全面实施仁政思想,故可排除C;仅依据明初对贫苦民众实行这一方面救济举措,还不能说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故可排除D。点睛:社会保障体系是涉及到医疗保健服务、居民养老、人民住房、百姓就业、教育等在内的由国家提供的社会保障机制,社会保障体系应涵盖社会各个领域的保障机制。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 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 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 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 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皆委之佃户”“余皆佃农也”

9、说明当时个体农耕仍然是主要的生产经营方式,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土地所有权的变动情况,A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农业的生产利润问题,B选项排除。材料与农产品商品化无关,D选项排除。8.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发展相对缓慢,至隋唐时期,商业发达的城市广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沿海地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农业手工业发展B. 京杭大运河的开通C. 大一统局面形成D. 经济重心不断南移【答案】A【解析】隋唐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A项符合题意; B项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提供便利的交通,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只是提供条件,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是秦汉时

10、期,不符合题意;D项是这一变化带来的结果,不选。9.成语“当仁不让”的典故出自于论语卫灵公。孔子在给学生讲学时提出“当仁,不让于师”,意在A.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B. 督促学生以仁为任C. 鼓励学生超越老师D. 提倡学生独立思考【答案】B【解析】材料“当仁,不让于师”反映了孔子督促学生以仁为任的思想,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故A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鼓励学生超越老师,故C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提倡学生独立思考的主张,故D错误。故选B。10.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思想或主张与人物匹配有误的一项是A.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B. 杨朱利己

11、,是无君也;墨子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孟子C. 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荀子D.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老子【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子主张中央集权,即“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故A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孟子主张纲常伦理,故B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荀子认为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规律,也就是“天行有常”,故C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是齐物思想,这是庄子的思想,故D项错误,但是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11.读中国古代的思想地图可得A. 孔子学说得到了各国欢迎B. 体现了战国晚期文化趋同C

12、. 诸子百家的思想严重区隔D. 学术的发展体现东学西渐【答案】D【解析】【详解】据图中孔子周游列国的路线可得学术发展东学西渐的趋向,故D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孔子的学说在当时并没有受到重视和采用,故A项错误;通过图中不同的思想地域分区,可知战国晚期并不存在文化趋同现象,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无法得出诸子百家的思想严重区隔这一结论,故C项错误。12.孔子说,自己的国家,父亲偷了羊,儿子替父亲隐瞒,这里有道。孟子讲,如果是舜的父亲杀了人,舜会辞去王位,带着父亲逃走。如果后来还是被抓到了,舜也不会做抵抗,而是去探监。这反映了当时A. 儒家以礼入法思想B. 时人重亲情也重法律C. 小农经济根深蒂固D. 法

13、律公平正义的缺失【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两个故事可以看出,儒家认为亲情大于法律,但又不是公开的抵抗法律。正是这种差别的爱,导致法律公平正义的缺失。故B项错误,D项正确。以礼入法体现的是儒家和法家观念融合,是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排除。C项与题意无关,排除。13.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倒)。”“风行草偃”表明儒家强调A. 个人修养B. 环境影响C. 教化作用D. 客观规律【答案】C【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说“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显然这里儒家强调“在位者”的思想品德要高尚,体现出思想教化的作用,故C正

14、确;个人修养只是思想教化的一部分,故A错误;环境不是材料体现主旨,故B错误;客观规律材料没有体现,故D错误。14.会意法是我国古代一种造字法,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学派是A. 墨家B. 道家C. 儒家D. 法家【答案】B【解析】“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这反映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属于道家,故B正确;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不符合材料,故A错误;儒家主张仁、礼,故C错误;法家主张严刑酷法,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

15、反对人为的角度理解,再对比各家学派的主张,即可进行正确判断。15.著名学者余英时对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思想作了这样的描述:“将道一种精神实体代替了巫所信奉的神;用心的神明变化代替了巫沟通天人或神人的神秘功能;以心学取代神学。 ”这里描述的思想属于A. 春秋战国时期B. 两汉时期C. 魏晋南北朝时期D. 宋明时期【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将“道”代替了巫所信奉的“神”,用“心”的神明变化代替了“巫”沟通天人或神人的神秘功能,以“心学”取代“神学”,可知这一时期的思想家已冲破了商周以来的从巫、神角度构建对宇宙、历史和现实人生的解释,开始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春秋战国时期,故A项

16、正确。两汉时期的主要思想是董仲舒的新儒学,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思想,体现“神学”思想发展,与材料要求不符,排除B。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独尊地位受到佛教、道教思想的冲击,与材料要求不符,排除C。宋明时期,理学占据主导地位, “心学”取代“神学”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最后在宋明时期形成系统,排除D。16.马王堆汉墓(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出土有大量食品,包括肉食品、鸡蛋、鱼类、农产品、蔬菜、水果等。食品的烹制相当讲究,使用了调味品和香料。食物有当地出产的,也有从其他地方运来的。材料说明这一时期A. 南北经济水平差别不大B. 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C. 国家陆路交通十分发达D. 实施

17、黄老政治成效显现【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马王堆汉墓(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出土有大量食品,包括肉食品、鸡蛋、鱼类、农产品、蔬菜、水果等。食品的烹制相当讲究,使用了调味品和香料。食物有当地出产的,也有从其他地方运来的。”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初年经济凋敝,为恢复经济发展,西汉统治者吸收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在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食品丰富,且烹制讲究,可知当时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说明实施黄老政治成效显著,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南方经济还没有得到开发,南北经济水平差别较大,故A项错误;据材料信息可知,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的墓葬,而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是汉武帝

18、之后,时间不符合,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社会陆路交通主要以畜力为主,并不发达,故C项错误。17.汉初刘邦以齐王韩信“习楚风俗”,将其改封为楚王,又封儿子刘肥为齐王;还规定只要老百姓能说齐地方语言的,都属于齐国。当时人称楚人“沐猴而冠”,称齐人为“齐虏”。这些现象促使A. 齐地方文化传播B. “独尊儒术”实行C. 城市经济繁荣发展D. 地方与中央矛盾缓【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称楚人“沐猴而冠”、称齐人为“齐虏”,都是人们之间相互鄙视的心理倾向,为了推动各地区文化的进一步融合,汉武帝时期采用“独尊儒术”,统一思想文化,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齐地方文化传播,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

19、城市经济的信息,无法推断出城市经济繁荣发展,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中央和地方的信息,无法体现地方与中央矛盾缓和,排除D。18.明儒王龙溪认为:“良知之外别无知也。鄙夫之空空,与圣人之空空无异。空空者,道之体也。世儒不能自信其心,谓空空不足以尽道,必假于多学而识,以助发之,是疑口之不足以辨味而先漓以甜酸,目之不足以别色而先泥以铅粉”据材料判断A. “空空”是“天理”,亦是“人欲”B. 王龙溪推崇四书章句集注C. 王龙溪推崇“慎思明辨,格物致知”D. 其观点应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答案】A【解析】据材料“良知之外别无知也空空者,道之体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空空”是万物本原,是“天理”;“辨味

20、而先漓以甜酸别色而先泥以铅粉”说明“空空”也是“人欲”,故A项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对四书章句集注的推崇之意,故B项错误;材料中王龙溪并没有推崇“格物致知”,故C项错误;王龙溪的观点应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D项错误。故选A。19.对于外来文明的入侵,英国学者阿诺德汤因比认为有两种态度,他命名为“狂信派”和“希律派”。其中“狂信派”指:面对一个更强大、更有生气的外来文明的进攻,采取显然消极的态度,试图挡住可怕的侵略者。而“希律派”则相反,指对外来文明持接纳态度。依据材料,以下言论可以划归“希律派”的是( )A. “春秋理百物,辨品类,别嫌微,修本末者也。今四者俱为变礼也同,而其所发亦不同,或发于男,

21、或发于女,其辞不可同也。”B. 窦娥唱道:“则问那黄昏白昼,两般儿忘餐废寝几时休?催人泪的是锦烂漫花枝横绣闼,断人肠的是剔团栾月色挂妆楼。”C. “言明明德、新民,皆当至于至善之地而不迁。盖必其有以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D. 儒林外史:“老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A项来源于春秋繁露,是评价人性的标准,与设问要求不符,排除。B项属于元曲的内容,反映自己身世凄凉、年轻守寡而愁苦伤痛,与设问要求不符,排除。C项是指是通过“明明德”、“亲民”后达到民众觉悟的提高,这是朱熹理

22、学的思想,融合了道家和佛教思想,其中佛教是外来文化,故C项正确。D项是儒林外史,批判封建礼教,与设问不符,排除。20.明代许仲琳在封神演义中以姜子牙的口吻表达出“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的思想,号召诸侯“吊民伐罪”,哪吒剔骨还肉、黄飞虎反商归周等强调了“父逼子反”、“君逼臣反”而不得不反的精神。这从侧面反映了A. 理学失去了社会约束力B. 士人对平等自由的渴望C. 市民阶层追求自由生活D. 明清商品经济发展迅速【答案】B【解析】材料涉及的是明清时期的早期民主思想,没有体现出理学和商品经济,故A、D错误。封神演义是士大夫所写,因此体现出的是士大夫阶层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和态度,而不是

23、市民阶层的观点,故C错误。根据材料“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和材料中体现的反抗精神,可以看出士人对平等自由的渴望,故B正确。21.英国思想家培根曾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的“三种机械发明”不包括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四大发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培根所指的这三种机械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传到欧洲,促进了其思想文化的广泛传播,对欧洲科学技术的传播、精神文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指南针被用于航海事业,为欧洲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技术保障,

24、进而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火药武器对打败欧洲封建骑士阶层,对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起了重要作用。综上所述,结合本题设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22.唐人画作题款常藏于石隙树根处:宋人开始写字题诗,但一般不使之过分侵占画面;元人则大不同,画面题诗写字有时多达百字十数行,占据很大画面,有意识地使它成为构图的重要部分。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了中国绘画A. 客观真实性B. 突出主观意兴的诗情画意C. 书画同源性D. 注重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答案】B【解析】“画面题诗写字有时多达百字十数行”体现出绘画者作画时候的即兴抒发心里的感受,B正确;A不是材料体现出绘画主观神韵的特点;书画同源不是材料主

25、旨,C和D错误。2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文明传承不仅从未中断,而且内涵丰富。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成就都出现在元代;成就都出现在宋朝;成就都出现在汉朝;成就都出现在明朝。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选择C项符合题意,排除ABD项。24.下图是雍正二年批河南巡抚田文镜的奏折:“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据此可知A. 表明白话文使用范围突破民间B. 说明此时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C. 反映当时已出现君臣平等思想D. 正文所用字体在汉代开始盛行【答案】

26、A【解析】“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上述句子可以看出明显的是白话文,而这又是皇帝的批文,所以可以说明A符合题意;BC从题干没法体现出来,故排除;D中的盛行时间不符合史实,故排除。25.1919年,翻译家林纾在小说妖梦中,写阴曹地府中有一所“白话学堂”,其校内有“毙孔堂”,门上有一联“禽兽真自由,要这伦常何用;仁义太坏事,须从根本打消”。这表明林纾A. 坚决抵制西方文化传入中国B. 与传统文化决裂C. 反对文学革命中的激进倾向D. 主张普及白话文【答案】C【解析】题干没有反映林纾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故A项错误;材料中小说名为妖梦、“白

27、话学堂”的对联中“禽兽”指代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故林纾不主张废止传统文化,故B项错误;材料中林纾用小说妖梦来辛辣讽刺文学革命,故C项正确;材料中林纾反对白话文,故D项错误。26.亚里士多德和华盛顿在逝世前都曾立下遗嘱,要求释放家中奴隶。两者共同的思想理念是A. 自由主义B. 天赋人权C. 人文主义D. 理性主义【答案】C【解析】亚里士多德和华盛顿都要求释放家中奴隶,体现了他们对奴隶人身自由的尊重,反映了人文主义精神,故C正确;自由主义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主张自由竞争、贸易,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亚里士多德处于古希腊时期,没有天赋人权思想,故B错误;古希腊时期也没有理性主义思想,故D错误。故选

28、C。27.宗教改革在欧洲近代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封建王侯、普通民众、教会内部的宗教人士都参与其中。下列叙述中,反映普通民众愿望的是A. “增加真正之宗教束缚耳”B. “脱离罗马教会之束缚而自立”C. “恢复教会之美风,由之恢复其威力”D. “各国皆有治理其境内诸事之权利”【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普通民众愿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中,普通民众反对宗教的束缚,这与“增加真正之宗教束缚耳”相一致,故A项正确;BC项是教会内部的宗教人士的愿望,排除;D项是封建王侯的愿望,排除。【点睛】“普通民众愿望”是解题的关键信息。28. 彼得李伯庚在欧洲文化史中说:“莫扎特(17561791)

29、的乐曲听众往往只是挤满一个客厅,而贝多芬的交响乐则是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的。”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共和制度的确立B. 封建等级观念被削弱C. 普通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D. 民主平等思想开始传播【答案】B【解析】【详解】贝多芬是晚于莫扎特的音乐家,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期,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时期的音乐家。当时民主共和制度没有确立,工业无产阶级还没有产生,民主平等的思想18世纪前早就开始传播。因此从历史背景看ACD不符合,故排除ACD。而贝多芬的交响乐则是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的,主要是由于当时封建等级观念被削弱,故B项正确。29.启蒙思想家霍布斯认为,人们为了摆脱痛苦而

30、悲惨的自然状态,寻求和平并使和平得到保障,就互相订立了一种社会契约,将原有的所有自然权利交给主权者。而这种授权一经做出,主权者的权威是至上的,一切法律来自主权者的认可和宜布。这反映出,霍布斯的思想A. 背弃了主权在民说B. 具有专制主义色彩C. 符合共和主义理念D. 完善了社会契约论【答案】B【解析】“这种授权一经做出,主权者的权威是至上的,一切法律来自主权者的认可和宣布。”的信息强调了君主地位至高无上,实质上是具有专制主义色彩,故B项正确;A中背离说法错误;C中共和主义与专制主义相违背;D与社会契约理论不符。30.18世纪经济学思想家亚当斯密认为在商品和服务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自由

31、市场,以人们愿意支付的价格来满足顾客的需求(因为)个人的自由加在一起就是集体的福祉。斯密的这一思想是A. 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产物B. 对专制主义制度的批判C. 启蒙思想在经济领域的反映D. 对政府干预经济的否定【答案】C【解析】【分析】自由主义经济是倡导自由生产、自由销售,“个人的自由加在一起就是集体的福祉”符合启蒙运动时期思想自由的特点,C正确;A是18世纪40年代完成;材料没有体现出对于专制制度的批判,B错误;D中干预经济否定不符合材料主旨。【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31.他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他曾说,自从人们觉察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看到奴役

32、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他是A. 伏尔泰B. 孟德斯鸠C. 卢梭D. 狄德罗【答案】C【解析】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排除A,材料中可以看出,注重社会与人民的发展,符合卢梭社会契约论,故选C;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狄德罗是经济学家,排除B,D。32.17世纪初的西班牙劣币狂行,一夜之间黄金白银都不知流到哪里去了,市场上充斥着劣质的铜币,用这些铜币去抢购粮食,会累坏体质虚弱的无产者,因为一口袋粮食恐怕需要一口袋铜币。不无夸张的是买一支蜡烛要付出二倍的铜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 罗马天主教会的盘剥B. 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C. 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D. 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答

33、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劣币狂行良币消失的现象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市场竞争不够充分,造成不同货币之间价值比率的扭曲。故答案为A项。由于金银价值上升才导致流失,排除B项;C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33.15501551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在巴利亚多利德城召开神学会议,神学家们得出的结论是西半球的居民是有灵魂的人,因此也应该得到救赎。神学家们的意图是A. 在美洲传播天主教B. 在西半球传播新教思想C. 落实人人平等理念D. 以传教取代殖民掠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神学家们得出的结论是西半球的居民是有灵魂的人,因此也应该得到救赎”可以看出,神学家们的意图是到美洲

34、传播天主教,“救赎”美洲居民的“灵魂”。故答案为A项。当时新教尚未产生,排除B项;信仰宗教与否和人人平等没有关系,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殖民掠夺更为重要,排除。34.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A. 奴役掠夺土著居民B. 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C. 进行了大量的移民D. 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答案】D【解析】【详解】西班牙和葡萄牙虽然引领开辟新航路,但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落后的生产方式传播到拉丁美

35、洲,成了拉丁美洲发展滞后的历史包袱,而北美地区被英国殖民统治,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到这一地区,推动了北美的快速发展,因此出现这种差别主要是因为拉美移植了宗主国旧的生产方式,故选D;A、C项是拉美和美国的共性,排除; 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并不是主要原因所在,B项排除。35.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的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A. 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B. 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

36、约C. 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D. 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不得不依据规定的标准时间,可见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因此B选项正确,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不是重点强调对象,不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B选项。36.1834年英国济贫法修正案通过后,有人这样描述济贫院的基本情况:院内的生活条件极为恶劣,劳动极其繁重,贫民望而却步,被称之为劳动者的“巴士底狱”。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政府裁减济贫支出,济贫工作严重倒退B. 工业革命中资本主义维持自由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限制济贫C. 垄断组织产生后资本家对劳动者

37、的压迫更加深重D. 英国代议制的虚假和脆弱,议会立法不能代表劳动者的意愿【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干时间“1834年院内的生活条件极为恶劣,劳动极其繁重,贫民望而却步,被称之为劳动者的巴士底狱”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英国正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的开展,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增大,因此出现材料中的现象,B正确; 1834年,政府通过让受救济者劳动来减少受救济的人口和济贫的支出,济贫工作并没有严重倒退,A错误;垄断组织形成的主要背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C错误;材料主要讲述英国济贫法修正案的影响,无法体现代议制的脆弱,D错误。37.在

38、英国工业化早期,“藐视市政当局成为一种风气”。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谁要描写笨蛋,他就写个市长或镇长;如果他要写一帮傻瓜开会,他就描写市议员们的开会情况。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A. 自由放任之风盛行B. 产业变革加深社会对立C. 政府官僚主义严重D.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兴起【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藐视市政当局成为一种风气”可知,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体现了反对政府干预的自由放任思想,表明当时的英国自由放任之风盛行,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社会的对立;C选项错误,“藐视市政当局成为一种风气”主要是受到自由放任之风的影响,不能表明政府存在严重的官僚主义;D选项错误,19世纪30

39、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兴起,与“工业化早期”的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38.轮船招商局成立之前,长江的航运业为外国公司垄断,但这些公司却有很大比重的华人资本,“华洋合资,华资为主,洋商主持”,不少洋行的许多轮船实际为华商所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列强尚未开始对华资本输出B. 中国近代造船业初步发展C. 新式航运需要专业化的管理D. 政府支持中外合资的模式【答案】C【解析】从材料“华洋合资,华资为主,洋商主持”中可以看出,新式航运业的发展需要专业化的管理,故C项正确;材料“长江的航运业为外国公司垄断”说明当时出现了资本输出,故A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

40、航运业的发展,故B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政府的作用,故D项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材料“华洋合资,华资为主,洋商主持”。39.戊戌政变后不久,唐才常东渡日本,与康有为洽谈起兵勤王。1899年7月,康有为在加拿大成立保皇会,领海外140余分会。1900年,保皇会在澳门设立总局,康有为拟定“以全力取桂、袭湘、攻鄂而直捣京师焉”。以上史实说明A. 当时国内革命形势渐次高涨B. 清王朝统治危机加剧C. 康有为重视革命力量的联合D. 海外与国内联系紧密【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戊戌政变后,康有为等人联合国内外实力准备起兵抗争,说明海外与大陆维新实力联系紧密,D符合题意;材料所述主要是海外的活动

41、,A不正确;注意材料的时间信息,戊戌政变之后,说明维新变法已经失败,清王朝的统治得以延续,B不正确;康有为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革命”的说法不准确,C不正确。40.学者黄仁宇在法国大革命、俄国的十月革命和中国的长期革命一文中说:传统的所谓“选举”,既是庙堂里统制全国的逻辑,也是农村里维持社会秩序的根本,有如宪法。现在这种使上下交流的方式既被放弃,君主制度既被否定。作者评述的是A. 察举制度彻底崩溃的后果B. 明清之际对理学批判的结果C. 科举制度被迫废除的影响D. 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巨大作用【答案】C【解析】材料中“选举”指科举制,由材料“现在这种使上下交流的方式既被放弃,君主制度既被否定”,可

42、见作者评述的是科举制度被迫废除的影响,故排除ABD,选C。41.1922年2月20曰,列宁要求“加紧惩治苏维埃政治敌人和资产阶级代理人,由革命法庭和人民法院采取最迅速、最符合革命要求的方式加以惩治”,还要求“对共产党员的惩办应比非党人员加倍严厉”。这表明A. 列宁对新经济政策进行理性反思B. 新形式下经济领域腐败问题凸显C. 两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不相溶性D. 新政初期共产党内腐败问题严重【答案】B【解析】材料中并没有提到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无法反映列宁的理性反思,故A项错误。1921年俄共(布)开始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在经济中加入市场调节的成分,由此带来的一个问题是经济领域的腐败

43、,所以出现了材料中列宁的举措,故B项正确。仅仅根据材料无法直接表明两种意识形态间的不相容性,故C项错误。列宁仅表示要严惩“苏维埃政治敌人和资产阶级代理人”,同时“对共产党员的惩办应比非党人员加倍严厉”,这只能说明在这些岗位上的人员贪腐比较严重,并不能直接表明党内腐败现象十分严重;此项有偷换概念之嫌。故D项错误。42.“他是一个探索者。经过一段热烈兴奋的思考和试验,似乎发现宇宙秘密。他把宇宙想象为一个机械装置,像绅士图书室里的流行玩具一个用黄铜和闪光木料制作的装有发条的天国模型。它由一个上帝的工程师调试,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转动并保持平衡。”“探索者”的成就A. 奠定了经典力学体系的基础B. 有

44、利于诠释自然现象的奥秘C. 揭示了物体高速运动的规律D. 标志着科学摆脱神学的控制【答案】B【解析】根据“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转动并保持平衡”可知“探索者”的成就是指牛顿的经典力学,牛顿的经典力学有利于诠释自然现象的奥秘,B正确;伽利略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基础,不符合题意,排除A;爱因斯坦揭示了物体高速运动的规律,不符合题意,排除C;日心说的提出推翻教会在科学方面的权威观点地心说,使科学开始摆脱教会神学的控制而独立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D。43.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根本原因在于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

45、向相适应。”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进化论学说()A. 迎合了列强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B. 增强了西方列强征服世界能力C. 鼓吹强国征服弱国的合理性和必然性D. 被附会到经济生活和列强侵略扩张上【答案】A【解析】据材料“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适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达尔文主义强调优胜劣汰,适应了工业革命时期列强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故A项正确;达尔文主义属于思想理论,不会增强西方列强征服世界的能力,故B项错误;“鼓吹强国征服弱国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也是迎合列强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故C项错误;“被附会到经济生活和列强侵略扩张上”不属于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故选A。44.美国科幻

46、片星际穿越讲述了一位宇航员为了年幼的女儿到太空去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新行星的故事。在航行中他发现飞船上的一个小时相当于地球上的七年。他必须在与亲人重逢以及成就人类未来之间作出抉择。这个故事构架基于的科学原理是A. 牛顿运动三定律B. 万有引力定律C. 狭义相对论D. 广义相对论【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飞船上的一个小时相当于地球上的七年”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狭义相对论。1905年,爱因斯坦创立了狭义相对论,他认为时间和空间都与物质的运动有关,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材料中正是因为宇宙飞船的速度很快,所以时间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与地球时间的差异,C正确;牛顿力学反映的是绝对时空观,与材料“

47、飞船上的一个小时相当于地球上的七年”不符,A、B错误;广义相对论认为物质存在的现实空间不是平坦的,而是弯曲的,空间的结构取决于物质的质量及其分布情况,空间弯曲的程度体现为引力场强度,空间时间不是独立的实在,它们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与材料不符,D错误。45.“传奇主义以拒古典主义之文学而起,一言以蔽之,则情思对于理性之反抗也欲依个人之感性思想,立自由之艺术,以能达本己情意为先,形式辞句皆所不顾。”下列作品中,与材料所述创作风格相符的是A. 巴黎圣母院B. 大卫科波菲尔C. 等待戈多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感

48、性思想立自由之艺术,以能达本己情意为先”说明是浪漫主义,故项正确;B是现实主义;是现代主义;D是20世纪无产阶级文学。考点: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文学艺术浪漫主义【名师点睛】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1)在描写对象上: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和内心主观感受,而现实主义文学侧重再现和剖析社会现实。(2)在表现手法上:浪漫主义文学大多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而现实主义文学对社会现实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46.19世纪,农村的人口四门八方涌向大都市;19世纪,照相机挑战了人们的视觉记忆他们(特指这一时期的艺术创作者)在城市中长大,他们对农业不再留恋,他们对工业怀抱着亢奋的信心

49、,他们对过去的神话史诗不再怀旧,他们穿着时髦的服装,走在宽敞的城市大道感觉到工业带来的方便、舒适与富裕的物质生活。材料所描述的美术流派是A. 浪漫主义B. 现实主义C. 印象画派D. 现代主义【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浪漫主义画派由于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希望,更加注重内心、心理抒发,但材料中并没有体现这些特征,故排除A;现实主义画派注重对现实生活的客观真实的反映,材料也没有体现这种艺术形式,故可排除B;印象画派强调捕捉自然界的光和色,与材料中的“照相机挑战了人们的视觉记忆”相符合,故此题选C;现代主义画派更加强调内心的感受,与材料中的“他们穿着时髦的服装,走在宽敞的城市大道”不符,

50、故可排除D。47.“包租公”、“包租婆”源于粤语,是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出现的一批依靠房租收入为生的人群的称呼。这一群体的出现反映了我国A. 分配制度出现重大调整B.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C.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D. 城市化进程的全面推进【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初期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所以才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这也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分配制度,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20世纪80年代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建立,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城市化进程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48.据统

51、计,截止到1979年上半年,全国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高达两千多万人。到1982年,全国城镇集体和个体劳动者人数比1978年增加了356%,其中个体劳动者人数为1978年的88倍。这一变化反映出A.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大量劳动力B.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提供了就业岗位C. 国企改革的深化推动城市所有制变革D. 就业压力助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答案】D【解析】从材料“全国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高达两千多万人”“个体劳动者人数为1978年的8.8倍”中可以分析出,就业的压力促使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故A项错误;市场经济体制是1992年提出的,故B项排除

5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故C项错误。点睛:注意材料“全国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高达两千多万人”“个体劳动者人数为1978年的8.8倍”;从中分析出当时就业压力大。49. 原新华社记者高粱曾回忆道:“我作为代表团先遣小组成员,亲身经历了这些激动心弦的日日夜夜在三天之内办理了一切出国手续,赶制了行装秘书处未再安排为我国举行升旗仪式,而是采取了更换旗帜的做法秘书处不清楚,我国国旗的位置是按中国(CHINA)的C,还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PEOPLESREPUBLICOFCHINA)的第一个字母P来排列。”据材料判断,此文所反映的外交事件是( )A. 毛泽东率领代表团访问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

53、共和国的国家B.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C. 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D. 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参加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答案】D【解析】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是苏联,不存在更换旗帜景,A错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是日内瓦会议,不存在更换旗帜的做法,故B项错误;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不存在更换旗帜的做法,C项错误;材料“秘书处未再安排为我国举行升旗仪式,而是采取了更换旗帜的做法”指的是中国重返联合国和台湾当局被驱离联合国的历史事件,故选D。 50.毛泽东主席为

54、中国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奋斗了一生。在他光辉的一生中,著作颇丰,其中有一部著作堪称是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纲领性文件。这部著作应该是A. 论持久战B. 论联合政府C. 论人民民主专政D. 新民主主义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了党必须实行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政治路线,故B项正确。论持久战是一篇充满军事辩证法的光辉文献,科学地揭示了抗日战争的规律,成为中国人民指导抗战的纲领性文献,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排除A。论人民民主专政论述了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国家对内、对

55、外政策等,排除C。新民主主义论中根据中国历史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经验,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明确地回答了当时中国革命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排除D。点睛:本题以毛泽东思想为切入点,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堪称是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纲领性文件”,结合毛泽东相关著作的内容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第II卷(非选择题)5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人文主义在人类思想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材料一 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要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

56、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中华文体库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材料三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与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的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57、材料四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文池思想的灵光(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的特点,指出其产生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并指出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3)根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4)根据材料四,

58、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如何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材料四反映的文化融合现象。【答案】(1)特点:重视人的价值;强调知识的作用;崇尚道德;尊崇理性。背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奴隶制工商业经济发达;公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2)思想主张:强调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世幸福,倡导个性解放。性质:14-17世纪一场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名的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3)观点:卢梭:通过社会契约获得自由。康德:人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不能为了个人自由而妨碍他人自由。(4)条件:西方现代文化传入,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融合;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努力。看待:文化融合是历史

59、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融合有利于取长补短,促进共同繁荣;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要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注意保持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解析】【详解】(1)特点:据材料“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可知,重视人的价值;据材料“人必须要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可知,强调知识的作用;据材料“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可知,崇尚道德;尊崇理性。背景:据所学可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奴隶制工商业经济发达;公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等角度回答。(2)思想主张:据材料“文艺复兴时

60、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强调人性,反对神性;据材料“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可知,追求现世幸福,倡导个性解放。性质:据所学可知14-17世纪一场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名的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3)观点:卢梭:据材料“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与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可知,通过社会契约获得自由。康德:据材料“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

61、”可知,人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据材料“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的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可知,不能为了个人自由而妨碍他人自由,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4)条件:据材料“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可知,西方现代文化传入,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融合;据材料“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可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的逐渐发展。看待:本问是开放性试题,对文化融合的看法可从文化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融合有利于取长

62、补短,促进共同繁荣;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要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注意保持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的角度回答。5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论语为政中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子路中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当年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说为政之道在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提出“复礼”,“复礼”的前提是“克己”,“克己复礼”也就是“为仁”。“仁”核心内容是“爱人”,从爱父母兄弟出发到“泛爱众”。孔子也曾对他的学生讲,“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贤哉回(学生颜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

63、陋巷,人不堪其忧,而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材料二 苏格拉底主张贤人政治,在他看来,治理城邦是最伟大的工作,但政治技艺决不是一种自然禀赋,政治家应培养精确深厚的知识和道德素养,其根本任务是改善人们的灵魂,培植好公民,以德教人,以德治人。苏格拉底对希皮阿斯说,“你知道吗?如果不是卢库格斯在斯巴达建立了牢固的守法精神,那么他就绝不会使斯巴达凌驾于其它国家之上。在各个国家中,那些好的统治者总是把对法律的服从看作公民的最大义务。那些拥有最守法的人民的城邦,在和平时期生活得最幸福,在战争时期最强大。”有一次智者安提丰试图嘲弄苏格拉底,他对苏格拉底说:“你所过的生活连一个奴隶都赶不上”而苏格拉底却反驳道

64、,“能够一无所求才是象神仙一样,所需求的愈少也就会愈接近神仙。”(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异同。(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回答造成两者思想不同的原因。【答案】(1)共同之处: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都提倡节俭,认为节俭是美德。不同之处:孔子强调上下尊卑等级秩序,苏格拉底提倡法治;孔子提出了具体的道德要求和道德标准,苏格拉底强调的是牢固的守法精神;孔子强调所有人都要遵守“礼”和“仁”,苏格拉底强调政治家的重要性。(2)孔子时代,贵族等级观念仍然比较牢固;西周初期确立的上下尊卑等级秩序破坏正是春秋时期诸侯割据混战的直接原因。苏格拉

65、底时代,雅典民主政治已经经历了初期发展,公民平等思想和法治观念影响深入广泛。【解析】【详解】(1)相同之处根据材料一“为政以德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孔子提出“复礼”,“复礼”的前提是“克己”,“克己复礼”也就是“为仁”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及材料二“苏格拉底主张贤人政治以德教人,以德治人能够一无所求才是象神仙一样”结合所学从道德、节俭、治国进行概括;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一“孔子提出“复礼”,“复礼”及材料二“政治家应培养精确深厚的知识那些好的统治者总是把对法律的服从看作公民的最大义务”结合所学从社会等级观念、自我约束方式、治理社会强调的内容进行分析阐述。(2)结合所学从二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环

66、境、传统思想影响进行分析解答。5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历史空间是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舞台,同一空间的诸多历史事件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互相关联,构成一个个时间序列。如图反映了这一点。根据材料,请先在上图所示四个历史事件(-)之前任意位置增加一个英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历史事件,然后解释这些历史事件序列之间的逻辑关系。(要求:先写出图示四个历史事件的准确时间,史论结合,解释合理)【答案】1688168917651814示例一:之前增加“莎士比亚写成哈姆雷特”。文艺复兴后期,莎士比亚写成哈姆雷特,文艺复兴推动了思想解放,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和革命提供了思想启蒙,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

67、革命的结束。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大增,通过了权利法案等限制王权,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渐确立起来,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条件。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带动了一系列的发明创造,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了动力问题,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等发明蒸汽机车,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示例二:之前增加“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牛顿继承前人的科学成就并不断探索,写成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推动近代科学和理性精神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随着光荣革命的爆发、权利法案的颁布,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基础。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带动了一系列的发明创造,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了动力问题,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等发明额蒸

68、汽机车,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解析】【详解】示例一:结合所学可知,1602年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莎士比亚创作了哈姆雷特,以优雅流畅的语言、丰富细腻的情感、隽永深刻的哲理,描写、抒发、刻画了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歌颂了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促进民众的思想解放,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和革命提供了思想启蒙;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发生,标志着资产阶级正常统治秩序的建立。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为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奠定了法律基础;权利法案的颁布扩大了议会的权利,增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政治基础;而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工业革命中一系列的

69、发明创造,尤其是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了动力问题,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提供动力,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示例二:结合所学可知,1687年牛顿的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推动近代科学和理性精神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发生,标志着资产阶级正常统治秩序的建立。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为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奠定了法律基础;权利法案的颁布扩大了议会的权利,增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政治基础;而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工业革命中一系列的发明创造,尤其是瓦特

70、改良蒸汽机解决了动力问题,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提供动力,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5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伏尔泰(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十七世纪末到十八世纪中期,法国正处在资产阶级革命风暴的前夕,政治没落、社会混乱、风俗腐败,教会势力一家独大,深受启蒙运动影响的作家们极力寻求新思维,为革命制造舆论。随着中国的文化艺术思潮开殆不断向外传播,伏尔泰对中国文化产生巨大兴趣,他将中国的政治体系和道德伦理当成了一个理想的标杆,从元代剧作家纪君祥创作的赵氏孤儿中汲取了灵感,创作了中国孤儿并在巴黎枫丹白露宫上演,引起空前轰动。在启蒙运动中,

71、他颂扬中国人性,透析中国风俗,批判当时法国文明中的虚浮现象,以中国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哲学意念,凸显孔子及其伦理的超卓,企望法国人保有爱之美德,弃绝罪恶。梁启超说:“伏尔泰以其诚恳之气,清高之思,美妙之文,能运用他国文明新思想,移植于本国,以造福于同胞。”摘编自沈大力伏尔泰与中国、焦睗浅析伏尔泰的中国情结等文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宣传中国文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伏尔泰宣传中国文化举措。【答案】(1)原因:法国处在资产阶级革命前夜,封建专制统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伏尔泰欲以中国文化的内涵为标杆,明确建立理想社会的准则;儒家伦理道德强调的仁、义、礼、智、信等

72、内省和克制的理性精神,符合启蒙思想家的精神追求;伏尔泰借助宣传中国文化,弘扬建立“自由、平等、博爱”理想社会的资产阶级政治理念。(2)评价:依据中国戏剧赵氏孤儿创作为中国孤儿,借宣传中国儒家思想,力图确立法国资产阶级的政治伦理文化;把中国文化和启蒙思想相结合,为建立理想社会探寻思想理论根源;借助中国文化内涵,试图构建法国社会新的价值取向和政治追求。【解析】【详解】(1)根据“他将中国的政治体系和道德伦理当成了一个理想的标杆”可知伏尔泰是将中国文化当做了反对法国封建专制统治的标杆,希望借此宣传“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政治理念。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进行作答即可。(2)伏尔泰是以戏剧的方式宣扬中国儒家思想,希望借此确立法国资产阶级的政治伦理文化,探寻理想社会的思想理论根源,构建法国社会新的价值取向和政治追求。结合伏尔泰的思想内容进行简要评价,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