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学案:第3课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66902 上传时间:2024-06-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学案:第3课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学案:第3课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学案:第3课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学案:第3课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学案:第3课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学案:第3课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学案:第3课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学案:第3课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学案:第3课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学案:第3课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学案:第3课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学案:第3课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目标测试内容测试要求教学要求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基本主张结合宋明理学主要代表人物的经历,了解宋明理学家的主张,指出儒学的发展状况理解宋明理学的内涵,认识宋明理学的精神取向及其现实启迪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1以引言部分的内容为素材,告诉学生汉代以后由于社会动荡,人们对传入的佛教有了更多的兴趣,儒学思想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可以从杜牧的诗入手,介绍梁武帝三次入寺院当和尚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设问: 1. 汉代儒学刚刚确立了正统地位,为什么汉以后人们对佛教的兴趣日增?2. 佛教的兴盛开始挑战儒学的地位,儒学应该怎么办? 新课导入2同学们知道“程门立

2、雪”的故事吗?请哪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里的主人翁杨时就是无锡东林书院的创立者。杨时拜见程颐是求教什么学问呢?理学。这节课我们就共同学习宋明理学。基础达标 1.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B)A. “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 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 “三纲五常”是道德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解析现在社会上关于“格物致知”的流行诠释是根据南宋朱熹学说的部分观点,认为“格物致知”就是通过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穷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因此具有

3、“科学”之含义。 2.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有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说这段话的应该是(A)A. 朱熹B. 孟子C. 董仲舒D. 荀子解析根据材料中先有“理”后有“气”的观点,可以判断出这一主张是宋代理学家的思想。 3. (冲A)“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这句话反映了(C)A. 孟子的“仁政”B. 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 王阳明的“心学”D.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4. (2014年镇江模拟卷)1283年1月9日,南宋抗元名将文天祥舍生取义,壮烈殉节。史学家分析文天祥就义有着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这里的“社会心理基础”指(B)A. 法家思想

4、B. 程朱理学C. 王阳明心学D. 明末清初早期启蒙思想解析本题考查程朱理学的积极影响。程朱理学强调忠诚、信义、气节、操守,对中国知识分子影响很大。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状元宰相,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很深。 5. (2014年宿迁模拟卷)“他竭力鼓吹去人欲,存天理,只要人们体识到心中固有的良知,扫灭私欲,哪怕愚夫愚妇也可以成为圣人。”文中的“他”是(C)A. 董仲舒B. 陆九渊C. 王阳明D. 李贽解析抓住关键词“心中”,知道属于心学,抓住“良知”,知道是王阳明的言论。 6. 王夫之在批评某位思想家时说:“窃佛老之旨,游心于虚无,而招致亡国之祸!”他评价的应是(B)A. 程颢B. 王阳明C. 董仲舒D

5、. 黄宗羲解析从材料中的“窃佛老之旨”判断为理学,理学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从“游心于虚无”判断为心学,心学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四个选项中符合这两个限定条件的只有王阳明。 7. 据史料记载,明朝重臣海瑞五岁的女儿因为从男性家僮手中接了一块饼吃,便被海瑞以“男女授受不亲”为由关以禁闭,直至饿死。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D)A. 海瑞治家严谨 B. 儒学地位衰落C. 世风每况愈下D. 理学摧残人性解析理学扼杀了人的天性,摧残了人性,题干中海瑞的做法就是这些道德规范消极性的体现。 8. (2014年徐州模拟卷)2012年10月食品安全与道德底线文章称:“苏丹红、地沟油、瘦肉精、皮革奶等与

6、食品有关的现象表明部分商人在伤天害理。”此“伤天害理”在宋明时代主要指(B)A. 违反了当时的社会法律B. 违背了封建伦理道德C. 与当事人的基本意愿不符D. 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解析宋明理学所认为的“天理”,就是指封建的三纲五常、伦理道德。 9. (判断正误)(2014年无锡模拟卷)南宋时期的理学家冲破了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教和道家思想来阐释儒家义理,形成了程朱理学。(B)解析二程是北宋的理学家而非南宋人,程朱理学融合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非道家的思想,道家和道教是两个概念,前者是学派,后者是宗教。10. (判断正误)(2014年扬州模拟卷)陶行知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原名文濬,他大学期间特别

7、崇尚某一思想家的学说,取名“知行”。中年时,他又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故改名“行知”。据此判断,他曾崇尚的这一思想家是王阳明。(A)解析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学说,将知与行合作一处,知便是行,能行便是真知。这里的“知”,就是指知善知恶的良知 。他认为知和行都源于心,良知人人都具有,要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巩固提升一、 选择题 1. 某位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葩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生意”的根源,也就是“天地生物之心”, “藉以识仁”。该诗所反映的学术思想属于(C)A. 道教B. 佛教C. 程朱理学D. 陆王心学解析该学者认为

8、可以通过观察、研究春意盎然、万紫千红这些身外的自然界现象,去探究、体会事物的根源缘由,即“格物致知”,认为求“理”的方法是向外部自然界去探寻,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2. 在对世界观的认识上,以下四句中有一句与其他三句明显不同。这一句是(B)A. “心者身之主,意者心之发,知者意之体,物者意之用”B.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C. “吾性之理,本之于天,具之于心”D. “天之与我者,即此心也。人皆有是心,心皆有是理,心即理也”解析A、C、D反映的世界观是“心即理也”。B反映的是“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3. (冲A)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9、(C)A. 从辩证思维出发B. 从天人感应出发C. 从万物本原出发D. 从人的本性出发解析儒学到了宋代,出现了一个新的角度,就是从探寻世界万物的本源出发,研究事物。 4. (2014年徐州模拟卷)康熙替朱子全书作序说:“朱夫子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之规虽圣人复起,必不能逾也。”理学在宋明时期占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是(D)A. 佛、道等宗教思想的影响B. 宋代的科学技术发展到顶峰C. 朱熹等思想家的个人努力D. 适应维护封建社会等级秩序和统治的需要解析理学用封建的三纲五常、伦理道德束缚人的思想,对维系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5. (冲A)主张把自己的“心”作为衡量

10、是非的标准,拒绝拜倒在圣贤的脚下,认为要想得到“良知”,不必去读圣贤经书。这一观点反映的是(C)A. 孟子的“仁政”B. 朱熹的“理学”C. 王阳明的“心学”D.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解析阳明心学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固有的善性,提出“致良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善,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 6. (冲A)王阳明曾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总结了自己的终生学问。下列对这四句话解读正确的是(C)A. 格物致知是心学的认识论B. 良知就是人性C. 心学注重对内心的阐发D. 区分善恶是心学的根本标准解析读懂材料,理解材料,该诗

11、是王阳明对心学的阐发。陆王心学主张通过自省、感悟,向自己的内心求“理”,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二、 非选择题 7.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需有一理。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二程遗书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熹材料三著名史学家蔡尚思教授曾赞道:“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1999年,武夷山被联合国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朱子为武夷山获得这张“世界名片”立下了汗马功劳。材料四自宋迄清,(福建北部的)延平五步一塾

12、,十步一庠。家乐教子,朝诵暮弦,洋洋盈耳,称为邹鲁之邦。材料五从14世纪开始,朱子理学相继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对这些国家的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16世纪,来华传教士把朱熹理学介绍到欧洲,对欧洲启蒙运动也发生过作用。英国古代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说:“最现代化的欧洲的自然科学理论基础应归功于庄周、周敦颐和朱熹等人。”在现代日本社会里,朱子学仍被奉为金科玉律,运用到经济建设和管理中去,所以日本有“东西合璧的儒家资本主义”之称。在欧洲,有的学者尝试着把东方的理学思想和西方某些哲学观点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新的哲学体系。这一切表明,朱子学的精髓正日益融入世界思想史的体系中。请回答:(1) 材料一、二对“

13、理”的阐释有何本质的一致性?(2) 材料二是怎样说明“理”和三纲五常的关系的? (3)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朱熹为武夷山获得“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立下了哪些汗马功劳?(4) 根据材料二、三、四,结合历史背景指出,福建延平为何被称为“邹鲁之邦”?(5) 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朱熹思想的世界影响。(不要抄材料原文)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的内容和影响。第一问是在比较后找出二者的一致性(即共同点);第二问是归纳概括;第三问是分析朱熹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第四问要求联系历史背景和朱熹个人的活动分析原因;第五问可以通过概括材料和回顾课本,答出朱熹思想的世界影响。答案(1) “理”是世界的

14、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永恒的普遍原则。(2) “天理”在人间(社会)的体现就是三纲五常(儒家道德伦理)。(3) 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仅次于孔孟。 朱熹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 朱熹的思想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4) 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政治重心的南移,促使闽北教育出现繁荣景象。 入宋以后,朱熹在武夷山讲学、开展学术活动的影响。 (5) 朱熹的学术思想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史料研读1. 程颢、程颐的治学颢资性过人,充养有道,和粹之气,盎于面背,门人交友从之数十年,亦未尝见其忿厉之容。遇事优为,虽

15、当仓卒,不动声色。自十五六时,与弟颐闻汝南周敦颐论学,遂厌科举之习,慨然有求道之志。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秦、汉以来,未有臻斯理者。教人自致知至于知止,诚意至于平天下,洒扫应对至于穷理尽性,循循有序。病学者厌卑近而鹜高远,卒无成焉,故其言曰:“道之不明,异端害之也。昔之害近而易知,今之害深而难辨。昔之惑人也乘其迷暗,今之惑人也因其高明。自谓之穷神知化,而不足以开物成务,言为无不周遍,实则外于伦理,穷深极微,而不可以入尧、舜之道。天下之学,非浅陋固滞,则必入于此。自道之不明也,邪诞妖妄之说竞起,涂生民之耳目,溺天下于污浊,虽高才明智,胶于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

16、是皆正路之蓁芜,圣门之蔽塞,辟之而后可以入道。”颐于书无所不读。其学本于诚,以大学语孟中庸为标指,而达于六经。动止语默,一以圣人为师,其不至乎圣人不止也。张载称其兄弟从十四五时,便脱然欲学圣人,故卒得孔、孟不传之学,以为诸儒倡。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尝言:“今农夫祁寒暑雨,深耕易耨,播种五谷,吾得而食之;百工技艺,作为器物,吾得而用之;介胄之士,被坚执锐,以守土宇,吾得而安之。无功泽及人,而浪度岁月,晏然为天地间一蠹,唯缀缉圣人遗书,庶几有补尔。”于是著易春秋传以传于世。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六道学一【解读】二程的学说有“二程学派”、“二程儒学”之称。二程在哲学上发挥了孟子至周敦

17、颐的性理之学,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理学体系。二程在学术上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题是“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认为阳阴二气和五行只是“理”或“天理”创生万物的材料。从二程开始,“理”或“天理”被作为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使用,亦即被作为世界的本体。二程而且提出人类社会的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道德规范,也都是“理”在人间社会的具体表现形态。2. 陆王心学的产生鹅湖之会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陆九渊及兄陆九韶)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阳明学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

18、坐,讲读五经,不苟言笑。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谓宋周、程二子后,惟象山陆氏简易直捷,有以接孟氏之传。而朱子集注或问之类,乃中年未定之说。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明史王守仁传【解读】南宋陆九渊大启心学门径,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至明朝,由王守仁(号阳明)首度提出“心学”两字,并提出心学的宗旨在于“致良知”,至此心学开始有了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资料卡片1. 三教合一三教合一是指佛教、道教、儒教三个教派的融合。 儒、道、佛是中国传统文化

19、的主体,三教的分合是贯穿近两千年中国思想文化史中一股重要的支流,对中国文化乃至中国社会的变迁产生巨大影响。对于此种现象,学者多以三教合一统而论之。然而,从三教并立到三教合一,则有一个过程。元明间“三教合一”一词的出现可以说明三教间关系已经具有内质的演变。2. 程门立雪杨时,字中立,是剑南将乐人。小的时候就异常聪颖,善写文章。年纪稍大一点后,专心研究经史书籍。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拜师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我

20、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之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大概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音zu)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睡醒的时候,那时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杨时后来德行和威望一日比一日高,四方之人士不远千里与之相交游,其号为龟山先生。3. 北宋五子北宋五子是指北宋时期的五位哲学家: 周敦颐: 宋代理学宗祖,湖南道县人。 邵雍: 北宋哲学家。字尧夫。河北涿州人。 张载: 北宋哲学家。字子厚。陕西厝县人。 程颐: 北宋思想家,理学创立者之一。字正叔。河南洛阳人。 程颢: 北宋哲学家、

21、教育家。字伯淳。河南洛阳人。人称明道先生。在北宋一代群星闪耀的思想天空中,无人敢与五子比肩;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比肩而立,亦师亦友,他们再造了儒家的万千气象,更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叹为观止”。程颢、程颐是周敦颐的授业弟子;程颢、程颐的父亲程珦本想把二程纳于邵雍之父邵古门下,不意二程与邵雍相谈甚欢,成为一生的朋友;张载与程珦是表兄弟,二程与张载更是一生相许的朋友。邵雍病亡时,程颢、程颐、张载都在他的身边。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被宋理宗敕封为“理学五子”,他们生前的友谊与思想交锋,我们现在很难还原,但毋庸置疑的是,周敦颐、邵雍、张载开创的关乎宇宙的理论,是程颢、程颐安置人的灵魂与重

22、建儒家的理论基础。4. 日本阳明学阳明学自明朝中后期传入日本(据称87岁高龄的日本高僧会庵为首个传播者)后在日本进一步发展,并对日本后世影响深远。著名学者众多,有“近江圣人”中江藤树(一般认为是日本阳明学的鼻祖)等。明末清初思想家朱舜水东渡日本,进一步传播了阳明学。 阳明学对近代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形成影响很大。阳明学于明治维新时期成为日本的显学,对明治维新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当时很多著名政客、兵学者均是阳明学追随者,著名的如日本“武圣”东乡平八郎,革命家大盐平八郎,“倒幕魁首”西乡隆盛,其他的倒幕健将如: 吉田松阴、高杉晋作、河井继之助、佐久间象山等。此外,日本二战后的领军作家三岛由纪夫的创作也深受阳明学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