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173.50KB ,
资源ID:966797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6679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教材》2022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质量评价40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教材》2022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质量评价40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WORD版含解析.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课时质量评价(四十)(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东晋政府对南方土著居民以“黄籍”进行登记,对从北方南渡而来的侨居的州、郡、县人口以“白籍”进行登记,不向白籍人口征发赋役。东晋后期和南朝时期,政府不时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使白籍人口土著化,并承担赋役。这说明()A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了南方B少数民族逐渐封建化C社会动荡需要加强中央集权D户籍为赋役征发服务D解析:材料中东晋政府对南方土著和南渡居民区别登记户籍,分为“黄籍”和“白籍”,并区别征发赋役。而东晋后期和南朝时期则“不时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并承担赋役,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户籍是赋役征发的主要依

2、据,故答案为D项。根据所学可知,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B项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赋役征发问题,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2“编户齐民”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社会中,被国家统一编入户籍进行管理,并按照规定同样担负赋役的居民。这一制度的实施()A增强了国家治理能力B加重了普通民众的负担C旨在掌握人口真实情况D增强了封建国家的财力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编户齐民”能使国家掌握人口的真实情况,为征发赋役等提供基础,加强国家治理能力,故选A项。“编户齐民”是历代政府实行的户籍制度,它是国家治理的必要环节,其行为本身并不会直接加重民众负担或增强国家财力

3、,排除B、D两项;“编户齐民”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封建专制统治,掌握人口真实情况只是其中一个目的,C项说法错误,排除。3相比唐朝,宋朝的户籍制度不再将民众区分为“良民”与“贱民”,而是根据居住地的不同,将民户划分为“坊郭户”与“乡村户”。又根据居民有无地产,划分“主户”与“客户”,而按宋朝立法,“客户”要退佃离开,地主是不可以阻挠的。这一变化()A反映了中央集权趋于弱化B表明政府鼓励民众迁移C体现了宋朝户口管理的开放性D说明宋朝户籍制度已经完善C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宋朝以居住地和地产等作为户籍划分的依据,户口管理和社会流动呈现开放性的特点,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故A项排

4、除;宋朝这一政策有利于民众迁移,但材料中宋朝政府并未直接鼓励民众迁移,故B项错误;宋朝户籍制度已经完善的说法与史实不符,D项排除。4(2020淄博模拟)下图为明朝徽州地区部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比例图。这反映了()A民间风俗和习惯对基层社会治理发挥决定作用B基层社会的矛盾体现出明代阶级矛盾十分尖锐C国家法与习惯法在基层治理中相互配合与交融D明朝徽州地方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已失效C解析:根据材料“明朝徽州地区部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比例图”可以看出多数纠纷是“经乡村各种调停和仲裁解决”和“提起诉讼后经调停和解解决”,真正“提起诉讼后经地方官裁定解决”的较少,说明民间纠纷多数在基层治理中根据习惯法处理完

5、毕,只有难以处理的才经过诉讼由国家法裁定解决,体现了国家法与习惯法在基层治理中相互配合与交融,故选C;民间风俗和习惯也是以法律为基准的,不能说风俗习惯起决定作用,A错误;基层社会的矛盾不能体现明代阶级矛盾尖锐,B错误;D说法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5礼记记载,孤、独、矜、寡,“此四者,天民之穷而无告者(无依无靠、走投无路的百姓)也,皆有常饩(固定口粮)。痦、聋、跛、躃、断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材料反映了先秦时期()A统治者民贵君轻思想B国家对弱势群体给予一定关爱与扶助C国家完善的救济制度D王权专制统治导致社会问题层出不穷B解析:由材料可知,政府为孤、独、矜、寡者提供口粮,并且照顾残疾

6、者的生活,这反映了先秦时期国家对弱势群体予以关爱与扶助,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民”与“君”的关系问题,故A项不符合题意;“完善”表述过于夸大,故C项不符合题意;先秦时期不存在专制王权,故D项不符合题意。6苏轼任杭州知州时,当地发生瘟疫他创建“安乐坊”收治病人,据说三年医好病人千人以上,苏轼的做法得到朝廷的认可,他继而买田收租、以租金维持病坊的日常支出。后来,朝廷在各地设置“安济坊”,专为穷人治病。据此可知当时()A地方政府享有很大的自主权B确立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C政府重视对民众的医疗救助D土地兼并的现象十分严重C解析:材料“朝廷在各地设置安济坊,专为穷人治病”体现的是政府对民众的医疗救

7、助,苏轼的“安乐坊”和朝廷设立的“安济坊”都有利于救助民众,体现了政府对百姓的重视和救治,C项正确。苏轼创建的救助机构得到朝廷的认可,与地方自主权大不能等同,A项错误,排除;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B项错误,排除;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7(2020泰安模拟)13世纪的很多城市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它们享有独立的行政、司法、财政、铸币、军事防卫以及对外宣战、媾和等权利。以上内容表明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是()A工商业者的集散地B教皇控制的领地C相对自治的共同体D领主控制的庄园C解析:材料强调了13世纪的自由城市里

8、的市民获得了较多的权利,而这些权利是随着西欧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日益壮大,通过多种手段获得的,表明中世纪的城市是相对自治的共同体,故选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是工商业者的集散地,也没有涉及城市受教皇控制,排除A、B;西欧中世纪的城市不是领主控制的庄园,排除D。8英国1722年定居就业与救济法赋予教区强制性要求贫民受雇于雇主的权力。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济贫法”,对申请救济的贫困者要进行严格分类和审查。1948年英国政府又制定了国民扶助法,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包括所有社会服务项目的,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包括全国所有公民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对英国福利体制评价正确的是()A1

9、8世纪的救济措施适应了工业革命的要求B新“济贫法”体现了对贫困者的人道主义援助C英国福利体制的变革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D英国建立起了西方最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1722年的定居就业与救济法与适应了工业革命的要求不符,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排除A;1834年的新“济贫法”对申请救济的贫困者要进行严格分类和审查,体现了对贫困者的人道主义救助,B正确;福利制度能起到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C错误;题干只涉及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没有关于其他国家的内容,排除D。9(2020杭州模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救济法,1935年又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在全国

10、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这说明,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力图()A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B将紧急救济与促进就业相结合C将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相结合D将以工代赈与维护稳定相结合A解析:紧急救济法是一种临时救济,而社会保障法则是一种制度保障,材料表明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力图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A项正确;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这两项措施是关于失业救济、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并没有提到如何促进就业,也没有提到以工代赈和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排除B、C、D三项。10(2020徐州模拟)2020年,“新冠”疫情袭击全球。疫情期间,中国各地社区组织志愿者,为居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11、,劝导居民居家抗疫,排查外来人员,对重点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定点隔离等,中国疫情得到最有效控制。这反映了中国治理体系中()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逐渐完善B政府机关服务意识增强C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效果显著D依法治国理念深入人心B解析:材料中各地的志愿者都是社区组织的,是政府机关服务意识加强的表现,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故A项排除;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特征,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依法治国的特征,故D项排除。二、非选择题11(2021济南模拟)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扶贫攻坚战收官之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周代开始,中央

12、政府经常派出使者“分行四方,延问疾苦”,以便及时“赈济百姓”。汉代各级政府与扶贫相关的财政事权就包括了收养孤儿、赈恤鳏寡、救疾医病、放赈救灾、助贷贫民、协助生产等十多项。汉代限民田,曹魏屯田制,北魏隋唐均田制,都是努力把人民和土地结合起来,帮助人民生产自救;另一方面则对农民生产提供帮助,如大兴水利、提供种子农具的贷款、编制农书等等。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独孤园等恤养老幼贫疾的常设机构。中唐时,刘晏强调国家赈济要适当:“赈给少则不足活人,活人多则阙国用,国用阙则复重敛矣。”唐宋时期,政府针对各种贫弱对象,都设立了专门的救助机构,这些措施为元明清历代所继承,并有新的发展。摘编自史卫古代财政与扶贫材

13、料二改革开放初,中国广大农村分布着2.5亿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极端贫困人口。1986年,国务院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划定重点扶持区域,设立专项扶贫资金,开始实施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国家扶贫行动。有世界银行专家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成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贫行动,尤其对减少农村地区的绝对贫困人数更是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督战,提出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建立脱贫攻坚的责任体系、政策体系、监督体系、考核体系等。明确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奋斗目标。(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措

14、施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扶贫工作的核心举措,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扶贫工作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解析:(1)根据材料一“从周代开始”可知,历史悠久(起步早);从赈济的主体来看,古代政府的组织统筹作用比较突出;根据材料“唐宋时期,政府针对各种贫弱对象并有新的发展”并结合不同朝代救助措施内容可知,古代救助措施在继承中得到发展;根据材料“曹魏屯田制,北魏隋唐均田制如大兴水利、提供种子农具的贷款、编制农书等等”可知,古代扶贫方式或措施多样;从扶贫的体系化制度化角度分析,古代扶贫未对扶贫工作进行常态化、制度化建设(扶贫制度缺乏系统性、常态化)。(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国的改革开

15、放成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贫行动,尤其对减少农村地区的绝对贫困人数更是如此”“1986年,国务院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划定重点扶持区域,设立专项扶贫资金,开始实施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国家扶贫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督战,提出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概括归纳。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扶贫政策内容分析作答。答案:(1)历史悠久(起步早);政府的组织统筹作用比较突出;救助措施在继承中得到发展;方式或措施多样;未对扶贫工作进行常态化、制度化建设(扶贫制度缺乏系统性、常态化)。(2)举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

16、放,推动农村及贫困地区经济发展;1986年,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设立专项扶贫资金,开始国家扶贫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立精准扶贫体系,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原因:扶贫政策不断深入发展,具有科学性、持续性;党中央具有强大的执行力和号召力;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温铁军认为,古代社会自郡县制以来,政权只设到县一级,社会基层长期维持“乡绅自治”。秦晖进一步将这种治理格局概括为“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中国传统基层自治的存续,得益于既是社会经济单位、又是政治责任单位的家户制度和儒家意识形态的教化。随

17、着中国步入现代社会,现代性的侵蚀导致传统基层宗族社会受到严重冲击,近代以来中国不断探索与现代性相适应的基层治理制度。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对当前基层社会自治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摘编自任杰、郁建兴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自治、法治与德治等从材料中提取关于中国基层治理的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解析:根据“社会基层长期维持乡绅自治”可得出论题:中国古代基层管理主要是以自治管理的形式为主。论述,可从中国古代社会因受制于版图较大、交通通讯条件相对落后、人口众多、居住分散、小农经济、儒家思想影响等角度,说明统治者一般都采用

18、以地方乡绅为桥梁,沟通中央权威与地方治理,形成地方自治管理模式。其他论题,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一论题:宗族自治家户制度伦理教化乡绅引导是中国传统基层自治的主要模式。论述:中国古代社会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受宗法观念影响的宗族体系长期存在,构成古代社会地方以宗族自治为主要形式;从政治层面看,统治者长期推行的户籍制、保甲制、什伍连坐制等,进一步稳固了地方统治;地方乡绅往往是地方宗族内有影响力、有威望的传统知识分子,通过乡绅宣扬用于维护统治、凸显等级观念的儒家伦理道德,从思想层面形成对基层民众的思想控制,形成以基层乡绅为桥梁,沟通基层治理与国家威权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稳定基层秩序、巩固统治的

19、真实意图。纵观中国古代,这种模式基本实现了对地方基层的治理,保证了封建王朝的统治,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示例二论题:近代化冲击传统基层宗族社会。论述:近代以来,外受资本主义侵略、内有近代经济发展,中国传统经济结构逐渐解体;受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政治社会变革推动,中国社会阶级结构不断变动,瓦解了传统的宗族体系和乡绅阶层,传统地方基层乡绅自治不断瓦解;受外来资本主义观念和国内思想解放影响,社会治理观念不断变化,民众思想不断解放,由传统天下观向近代民族国家观转变,从思想上进一步瓦解了传统基层社会乡绅自治治理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通过多次农村改革,先后采用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体制下的生产队进一步调整地方基层管理,改革开放以来,进一步完善了城乡基层管理制度。示例三论题: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在不断调整中发展演变。论述:古代社会,政府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和税收制度,不断完善儒家伦理道德体系,强化尊卑等级观念,最终形成了以乡绅自治为主要形式的治理模式;近代以来,受外来侵略影响,中国内部政治社会变革推动,传统天下观逐渐发展为近代民族国家观,基层社会治理向近代化方向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清除落后因素,基层治理不断调整,以适应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形成了现代村民自治和居委会自治相结合的城乡管理模式。- 8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