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维设计201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试题:第一部分 专题六战考场.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6652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维设计201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试题:第一部分 专题六战考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三维设计201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试题:第一部分 专题六战考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三维设计201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试题:第一部分 专题六战考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三维设计201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试题:第一部分 专题六战考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三维设计201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试题:第一部分 专题六战考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三维设计201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试题:第一部分 专题六战考场.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三维设计201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试题:第一部分 专题六战考场.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三维设计201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试题:第一部分 专题六战考场.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一、选择题1(2011重庆高考)2008年,在重庆武隆某地下洞穴的水体中发现了一种数量少、眼睛退化的“盲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B种群密度是限制盲鱼种群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C洞内水体中溶解氧增加将提高盲鱼种群的K值D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解析:盲鱼眼睛的退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限制盲鱼种群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是水体中的溶氧量等环境条件;K值是环境容纳量,环境条件改善可以提高种群的K值;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答案:C2(2011海南高考)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

2、误的是()A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原)生演替的速度快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原)生演替解析: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优势种在不断变化,故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次生演替的速度较初(原)生演替的快;包括围湖造田在内的人类活动均影响群落的演替过程。答案:D3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同等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大试管中进行培养(见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表中实验设置,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试管号培养液体积(mL)105105起始酵母菌数(103个)105510A试管内种群

3、的K值与试管相同B4个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所需时间不同C4个试管内的种群在变化初始阶段都经历了类似“J”型(形)增长D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开始下降解析:K值大小取决于酵母菌培养液体积的大小,故和的K值相同,和的K值相同,由于和试管中培养液的体积大于和试管中培养液的体积,故和的K值比和的K值大。答案:A4.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右图表示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0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形)增长Dcd年,种群数量增加,其年龄组成是增长型解析:本题的创新点在于从值

4、入手,突破思维定式。0a年,值等于1,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ab年,值小于1,种群数量减少,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bc年,值小于1时,种群数量减少,值大于1时,种群数量增加。cd年,值等于2,种群数量增加,其年龄组成是增长型。答案:C5.右图是麻风树林中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图解,已知麻风树的总能量为a,其中字母代表了能量,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麻风树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aBc是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能量Cd是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D该图中不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解析:由题干中的信息可知,该图只包括两个营养级,麻风树是第一营养级,则a只能代表第二营养级摄入量

5、,b代表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其中d代表用于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是指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能量;该图解中包括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没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答案:A6.右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B都是自养生物,细胞中不一定有叶绿体但都含有色素B适度松土可以促进过程,加快物质循环C过程的加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D达到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和的量基本相等解析:分析图可知,B为生产者,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有一些细菌,如硝化细菌,体内不含色素;过程为动物的呼吸作用,适度松土与动物的呼吸作用无关;化石燃料的燃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答案:C7(

6、2011海南高考)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D22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解析:南极冰藻由硅藻等多种藻类植物组成,故A错误;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磷虾数量减少,必将导致企鹅数量减少;22范围内,随环境温度升高,酶活性增强,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答案:A8某地区常年栖息着30万只鸟类,

7、其中灰椋鸟占了最大优势,数量达10万只之多。灰椋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喜好群体活动,常集结成庞大的鸟群在天空盘旋,形成壮观的风景。该地区为打造灰椋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欲招引20万只以上灰椋鸟,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区()A灰椋鸟种内斗争必然减弱B鸟的种类必然增加C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D生态系统的结构必然发生变化解析:清除其他树种,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这样会使生物多样性降低,灰椋鸟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增加。农林害虫的数量因天敌的增加而下降,但鸟的种类减少,由此生态系统的结构必然发生变化。答案:D9第41个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

8、倡导低碳生活”。其实质就是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有利于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B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C农业生态系统中人们不断施肥、灌溉、播种等,目的是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D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要对珍稀濒危物种合理开发利用,不能盲目地猎杀或采伐解析:农业生态系统中人们不断施肥、灌溉、播种等,目的是提高产量,不是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如基因工程等培育出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提高了作物的产

9、量;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并不是绝对禁止利用。答案:C10(2011江苏高考)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迁地保护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解析:互花米草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后,在与本地物种的竞争中占优势,改变了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

10、入侵,A项正确;B项中的小龙虾由日本引入后,在与本地生物的竞争中占优势并迅速扩散,对农田产生了危害,属于生物入侵;C项中的麋鹿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建立自然保护区,故属于迁地保护;D项中盐城的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是在丹顶鹤越冬地进行的就地保护。答案:B二、非选择题11(2011全国卷)回答下列与生态学有关的问题:(1)某人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某水域生态系统后,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_、_、_的关系。(2)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已知水中的

11、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种群甲乙丙丁戊重金属含量(g/kg鲜重)0.00370.00370.0350.0350.34据表中数据绘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解析:引进外来植物和动物后,使当地生物多样性下降,说明这些生物之间存在不利的种间关系,这些对种群不利的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寄生等;在食物网中,随着营养级的增加,能量逐级递减,而有害的重金属含量会相应增加,根据其含量可知,甲、乙为第一营养级,丙、丁为第二营养级,戊为第三营养级。由此可以很容易绘出食物网。答案:(1)竞争捕食寄生(2)12低碳经济和低碳生

12、活是当前倡导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减少CO2排放,缓解温室效应早已被各国政府达成共识。我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缺少的箭头是_。(2)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循环主要以_形式进行,在群落内部主要以_形式流动。(3)若图中生物只构成一条捕食链,第一营养级所含能量增加m,则最高营养级可增加_。(4)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时期碳吸收量(kg Ca1)碳释放量(kg Ca1)AB1.20101412010141.2010141261014表中_时期

13、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原因是_。(5)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碳排放。如“叶绿素太阳能电池”是模仿类囊体吸收光能的特性而制造的,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的_阶段;又如经改造的蓝藻能在细胞内将光合作用产生的_直接发酵转化为燃料乙醇。解析:(1)大气中CO2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然后又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释放到大气中,故图中缺少由生产者A指向大气中CO2的箭头。(2)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形式循环,而在生物群落内部则以有机物形式流动。(3)图中食物链为ADC,若A增加m,则C增加0.01m0.04m。(4)表中A时期碳的吸收量等于碳释放量,生态系统维持稳定。(5)光

14、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在类囊体中,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其中有机物(葡萄糖)可作为发酵的直接原料。答案:(1)由A到CO2的箭头(2)CO2含碳有机物(3)0.01m0.04m(4)A碳的释放量等于碳的吸收量(5)光反应有机物(葡萄糖)13(2011四川高考)回答下列问题。下图A为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有人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跟踪调查该生态系统及其对照组的变化,发现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见图B),而其他生物数量变化相对较小。请回答下列问题:(1)沙氏变色蜥处于第_营养级,其与卷尾鬣蜥的种间关系是_。(2)引入卷尾鬣蜥后

15、,沙氏变色蜥的主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而网蜘蛛的织网位置略有下降。此现象表明生态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发生改变。(3)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结合其他生物的数量变化信息可以看出,小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_能力。解析:(1)根据图A中不同的食物链分析,沙氏变色蜥处于第三或第四营养级;根据图B分析,当有卷尾鬣蜥存在时,较无卷尾鬣蜥存在时沙氏变色蜥的数目减少,网蜘蛛的数目增多,结合题干信息可知,卷尾鬣蜥以沙氏变色蜥为食,而卷尾鬣蜥和沙氏变色蜥都以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因此沙氏变色蜥和卷尾蜥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争。(2)根据题干信息

16、分析可知,生态因素改变可导致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改变。(3)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先升高后下降,最终达到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答案:(1)三或第四竞争和捕食(2)垂直结构(3)先增加后减少,最终达到平衡一定的自动调节备选题14(2011江苏高考)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垂直带海拔(m)3 500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寒灌丛草甸Z蝶类种数349452201136125100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B不同垂直带

17、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解析:A项中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项中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的是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C项中蝶类依赖于绿色植物而生存,故蝶类的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有关。D项中不同植被类型区域的气候特征不同,蝶类的生存离不开气候等环境条件,故蝶类的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的气候特征有关。答案:D15(2011安徽联考)资源的合理使用能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增长呈“S”型(形)曲线。K表示种群的最大值,N表示种群数量水平,根据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曲线上的点种群大小(KN)/K种群的增长量S1200.9018S2500.7538S31000.5050S41500.2538S51800.1018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之前进行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D该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约为200解析:由表格内容知,种群数量越来越多,种群增长量最大时为50,此时对应种群数量为K/2,曲线上的点是S3。故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S4点之前就已出现。答案:A.精品资料。欢迎使用。高考资源网w。w-w*k&s%5¥u高考资源网w。w-w*k&s%5¥u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