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6579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1.下表是一些古籍中对同一历史事件的描述,这些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内容出处百里奚,秦国之饭牛者,穆公举而相之,遂霸诸侯管子百里奚爵禄不入于心,故饭牛而牛肥,使秦穆公忘其贱,与之政也庄子百里奚,虞之乞人,传卖以五羊之皮,穆公相之而朝西戎战国策百里奚乞食于道路,缪公(穆公)委之以政新序A. 诸子百家思想异彩纷呈B. 牛耕技术的广泛传播C. 血缘政治已开始被打破D. 秦国成为了战国霸主【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百里奚身份卑微,但秦穆公任用为相,说明血缘政治已经开始被打破,故选C;材料是不同的著作都有同一事件,

2、但没有以不同的学派的观点解读,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牛耕技术,排除B;材料中秦穆公是春秋时期的霸主,排除D。2.据史载,唐代后期皖南山地的祁门一带,“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四川九陇人张守珪,有茶园在仙君山,“每岁召采茶人力百余人,男女佣工者杂处园中”,这说明当时A. 茶叶种植成为主要的农事活动B. 茶叶生产形成了专业化的产区C. 农业耕作方式发生巨大改变D. 雇佣关系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答案】B【解析】 中国古代重要的农事活动是农耕,排除A;材料“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 “每岁召采茶人力百余人,男女佣工者杂处园中”说明茶叶生产形成了专业化的产区,故选B;春秋战国起我国农业的耕作方式基本

3、定型,排除C;材料中的雇佣关系只是个案,排除D。3.1896年梁启超所著波兰灭亡记刊行,1898年6月康有为进呈光绪帝波兰分灭记,他们都指出波兰非但亡于俄、奥等国的瓜分,更是由于“内政不修,积弱滋甚”、以及守旧权贵“诋诽攻击”新政新法。其意在A. 揭露列强瓜分图谋B. 打击顽固守旧势力C. 激发改革图强意识D. 培养国人世界视野【答案】C【解析】材料中波兰分灭记突出波兰灭亡在于“内政不修,积弱滋甚”,意在激发改革图强意识,故选C;材料的主旨不在揭示波兰亡于俄、奥等国的瓜分,排除A;打击顽固守旧势力和培养国人世界视野均非材料的主旨所在,排除BD。4.1928年7月,周恩来曾指出:“我们还有一个根

4、本的固定的军事工作方针,就是为了联合战线,不能破坏国民革命军而要帮助国民党巩固国民革命军,这完全是由于掉了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和不明白革命转变的前途而得出这样不通的结论。”周恩来得出的这一认识A. 是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反思B. 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C. 吸取了中共“左”倾错误的教训D. 促使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答案】A【解析】由材料“1928年 ”“不能破坏国民革命军而要帮助国民党巩固国民革命军”可以得出所述为大革命时期党的政策,再结合“这完全是由于失掉了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和不明白革命转变的前途而得出这样不通的结论”由此可以得出该认识是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认识和反思,A正确;19

5、27年大革命以失败告终,B与题干时间不符;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等人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C不正确;D是在南昌起义之后。点睛:本题考查对大革命的失败的认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不能破坏国民革命军而要帮助国民党巩固国民革命军”的理解,结合大革命失败的原因的相关知识加以回答。5.17世纪欧洲思想家高举“回到希腊去”的大旗,18世纪末思想家们又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提倡人道主义。这两次文化“回归”的出现都主要是因为A. 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B. 工业化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C. 思想家们对现实社会的不满D. 科技发展拓宽了民众视野【答案】C【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回到希腊去”是对中世纪的蒙昧不满

6、。而18世纪末思想家们又提出“回到中世纪”是对启蒙运动过分推崇理性的反思,故选C;两次文化“回归”的出现体现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排除A;文艺复兴时期尚未工业化,排除B;材料与科技发展无关,排除D。6.有学者认为:“片面强调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必然会把人类的全部历史当代化或当成当代的历史。以这种历史观指导历史写作,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沦为历史的伪造者,尽管自认为是合理地构建过去。”由此可见,该学者强调A. 回到特定时代去认识历史B. 历史研究材料的选择性C. 努力发掘历史的现实意义D. 历史叙述逻辑的严密性【答案】A【解析】该学者认为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历史观指导历史写作,会导致“自觉或不自

7、觉地沦为历史的伪造者”,即仅仅站在当代的立场无法真正认识本来的历史,因此可以看出该学者强调要回到特定时代去认识历史,故答案为A项。该学者探讨的不是对材料的选择,而是对历史观的认识,排除B项;C、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均排除。7.宋代有知识分子主张重建上古时代的宗法组织,形成了以修宗谱、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定族规为特征的新的宗族制度。高级官僚在宗族建设中起了重要作用,如范仲淹为加强本族内部的相互扶助,设立了“义庄”等。这反映了A. 宗法制度的逐渐完善B. 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C. 世俗文化进一步发展D. 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削弱【答案】B【解析】宋代的宗族制度具有修宗谱、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定

8、族规等特征,同时高级官僚也推进宗族建设,这些都有利于从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稳定地方宗族的结构和秩序,体现了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故B正确;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逐渐瓦解,故A错误;宗族文化不等于世俗文化,故C错误;宋代的宗族制度的建设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修宗谱、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定族规”,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宗族制度的特点与作用出发,联系国家权力与地方宗族制度的相似作用,即可推理出正确答案。8.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曾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还下令封闭,致使陈启沅被迫迁厂于澳门。19世纪末,谕

9、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变化A. 是自然经济瓦解必然结果B. 主要出于抵制列强侵略的需要C.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 反映了清王朝统治危机的加深【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清政府对民族企业的政策由抑制变为鼓励,这与自然经济瓦解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故A错误;19世纪末清政府鼓励实业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抵制列强侵略,故B错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不是19世纪末,故C错误;19世纪末清政府内忧外患空前严重,统治危机的加深迫使清政府改变经济政策,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19世纪末,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10、,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19世纪末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迫使清政府改变经济政策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9.“生产什么,收购什么;生产多少,收购多少;需要什么,供应什么;需要多少,供应多少。”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A. 1956年B. 1958年C. 1966年D. 1978年【答案】B【解析】材料“生产什么,收购什么;生产多少,收购多少;需要什么,供应什么;需要多少,供应多少”反映了1958 年商业部门掀起大跃进高潮,购销活动一概要求高指标,而不考虑市场容量和商品质量,故B正确;1956年并未开始大跃进运动,故A错误;1966年文革开始,与材料无关,故C错误;1978年开始经

11、济体制改革,也不符合材料,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生产多少,收购多少;需要什么,供应什么;需要多少,供应多少”,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大跃进运动的影响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材料信息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0.有学者认为:“每当苏共面临危机的时候,其领导层就会有头脑清醒者出来力挽危局,使苏共平安度过“崛起危机拯救”。与之相关的是A. 和平方式实现全部政权归苏维埃B.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国家经济C. 大力垦荒实现农业迅速发展D. 强化国防工业展开军备竞赛【答案】B【解析】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的背景下,列宁提出的解决危机的

12、办法。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国家经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稳定了政治形势。故答案为B项。A项不是拯救危机的办法,且未能实现,排除;C项是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D项是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措施,尽管均是为消除斯大林模式采取的,但未能做到消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均排除。点睛:十月革命后,在内忧外患经济困难的情况下,苏俄政府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为代表的广大老百姓极其不满。后列宁经过充分考虑,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完全归个人所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允许外资企业管理国

13、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11.三十年代大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通过了“霍莱斯姆特法令”,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约40%。由此导致的连锁反应是1931年6月到1932年4月,76个国家提高了关税率。这一现象A. 说明经济全球化已经形成B. 自由主义政策已经过时C. 加剧了国际关系紧张局势D. 减轻了经济危机的危害【答案】C【解析】三十年代大危机爆发后美国与其它国家纷纷提高关税率,这导致了各国的关税大战,加剧了国际关系紧张局势,故C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经济全球化已经形成,而是强调各国的关税大战,故A错误;各国的关税大战与自由主义政

14、策无关,故B错误;各国的关税大战加剧了经济危机,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三十年代大危机连锁反应是76个国家提高了关税率”,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各国的关税大战加剧国际关系紧张局势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12.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内阁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这一变化表明A. 议会掌握国家行政权B. 英国国王临朝而不执政C. 君主立宪制逐渐完善D.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

15、署才能生效”,说明国王的权力受到内阁的制约,国王权力得到进一步限制,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完善,故答案为C项。议会掌握国家立法权,而不是行政权,故排除A项;1701年国王仍然拥有一定权力,还没有真正处于“临朝而不执政”的地位,排除B项;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的目的就是限制国王权力,题干中的信息也是说到了对国王权力的限制,所以D项说法错误,故排除。13.材料一 在汉代,皇帝会诏今地方对政绩突出、表率一方的地方官按时祠祭。桂阳太守许荆“为设丧纪婚姻制度,使知礼禁桂阳人为立庙树碑”;淮平大尹侯霸政理有能名,“临淮吏人共为立祠,四时祭焉”。政府统一祭祀五岳四渎等名山大川,各地居民祭祀当地山神、水神,华阴有太

16、华山祠、江都有江水祠等。同时,人们为“攘除凶灾,御止疫鬼”祭祀门神,为长生拜祭西王母、司命,为祈福祥与富贵尊荣祭祀灶神。每年春二月秋八月,乡村全体成员都必须参加祭祀地方保护神社神;腊祭是“岁终大祭”,阖家大小在家长的率领下,洁祀祖先,然后按次序列于先祖之前,依次向尊长进酒祝寿。摘编自贾艳红论汉代民间信仰的基本特点等材料二 据统计,河北井陉县原有自然神坛庙14处,到民国年间无一保留;河南滑县原有自然神坛庙22处,到民国年间仅剩1处。有的地方虽然坛庙尚存,但已没有什么祭祀活动。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都市,东南沿海地区的乡村,“昔年巨族皆建祠堂,今存者什之一”,祭祀活动难以为继。民国实行信教自由政策

17、,1913年全国天主教徒130万,1932年达到250余万。中华民国公布“废除卜筮、星相、巫觋、堪舆办法”,“取缔经营迷信物品办法”,视“迷信为进化之障碍”,贵州仁怀跳大神、巫蛊等活动“奉文禁革,其习渐息”;上海法华乡,延巫治病之风“稍戢矣”。摘编自赵英兰、贾小壮民国时期社会信仰态势嬗变之缘由(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民间信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间信仰发展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传统民间信仰相比,民国时期社会信仰出现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答案】1)特点:带有地方性;信仰祭祀对象多元化;政府注重对民间信仰的引导和控制;具有功利实用性。积极作用

18、:有利于巩固统治、加强集权专制;有利于规范民众行为,整合社会秩序;有利于组织社会成员,增强家庭和乡村社会的凝聚力。(2)变化:传统自然神和祖先崇拜逐渐走向衰落;西方传入的宗教信仰发展较快;迷信活动逐渐被废止。主要原因:近代工商业、科技及教育的发展;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的解放;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民国政府政策的推动;西方侵略及西方文化的影响。【解析】(1)第一问,据材料“皇帝会诏令地方对政绩突出、表率一方的地方官按时祠祭”、“各地居民祭祀当地山神、水神,华阴有太华山祠、江都有江水祠等”、“祭祀门神,为长生拜祭西王母、司命,为祈福禄富贵祭祀灶神、”、“乡村全体成员都必须参加祭祀地方保护神社神;

19、腊祭是岁终大祭,阖家大小在家长的率领下,祭祀祖先,然后依次向尊长进酒祝寿。”加以归纳概括即可。第二问,结合特点和内容,从净化官场风气、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等方面加以回答。(2)第一问,据材料“河北井陉县原有自然神坛庙14处,到民国年间无一保留;河南滑县原有自然神坛庙22处,到民国年间仅剩1处”、“民国实行信教自由政策,1913年全国天主教徒130万,1932年达到250余万”、“中华民国公布废除卜筮、星相、堪舆办法,取缔经营迷信物品办法,贵州仁怀跳大神、巫蛊等活动奉文禁革,其习渐息;上海法华乡,延巫治病之风稍戢矣”加以归纳概括即可。第二问,依据题干的时间信息,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

20、等方面加以回答即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购物方式的变迁20世纪六七十年代1957年国家开始发行肉票,随后,粮票、油票、煤票、豆腐票、肉票、蛋票、糖票、肥皂票、布票、棉花票、火柴票、家具票各种票证让人眼花缭乱,人们只能凭借各种票证去供销社、合作社排队,才能购买到物品。1983年北京兴起了中国第一家超市。随后,自选商场、购物中心等迅速发展。1992年广东省的珠江频道播出了中国大陆第一个购物节目,电视购物作为一种全新的销售方式,开始进入老百姓的视野,受到广大顾客的青睐,2014年达到352亿多元。1996年中国出现了第一宗网络购物,购物人是加拿大驻中国大使贝详,通过

21、实华开公司的网点,购进了一只景泰蓝“龙凤牡丹”。中国的“网络购物”由此起步2008年中国手机购物正式兴起,迅速超越PU传统网购而成为更受青睐的网络购物载体。网购、团购逐步成为流行模式。2016年2016年,熊猫眼.TV开辟了互联网购物新纪元。视频直播互动加线下体验店相结合的模式,采用熊猫大侠的同城配送方式,一经推出迅速得到市场的强烈反响。随着“熊掌”“熊样”“熊出没”等新型场景式购物的不断创新,中国的网购也跨越了一个新时代,这也成就了一个新的群体剁手党。据百年中国等请从上表中提取至少两项以上有关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购物方式变迁趋势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提取信息准确、说明逻辑严谨

22、)【答案】评分说明:任,其中信息的提取,说明。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示例:购物方式日益便利化。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期,由于经济发展的滞后和计划体制的影响,人们只能凭票证在指定的国营或集体商店排队购买;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各种超市、购物中心、便利店等迅速发展,大大方便了居民的购物需求,加之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网络等购物方式更受青睐,现已成为流行购物模式。购物方式更加多样化。改革开放以前,几乎所有商品都只能凭票证在指定的国营或集体商店排队购买,方式单一;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视购物、网络购物、“熊掌”“熊样”“熊出没”新型场景

23、式购物等不断创新,购物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计划体制下单一的购物模式被彻底打破。其他如:购物主体选择性越来越大、购物支付方式日益便捷等。【解析】本题据材料“20世纪六七十年代2016年人们购物方式的变迁”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表中提取两项以上有关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购物方式变迁趋势的信息。例如:购物方式日益便利化、购物方式更加多样化。再结合所学知识从计划体制的影响、凭票证排队购买、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超市购物中心等迅速发展、互联网等新技术、网络等购物方式等方面予以说明。注意史论结合即可。15.【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清末政改大事记1898年6月,光绪皇帝宣布变法,任命康有为参赞新政,颁发了提倡

24、官民上书议事,裁汰不必要的官员等。戊戌政变后,政改措施均被废弃;1901年初,清廷正式颁布新政上谕。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6年,清政府颁布仿行立宪上谕,“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1908年,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23条,规定皇帝有至高无上的大权。1911年,清政府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制,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改革的突出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清末实行新政改革的原因。【答案】(1)特点:由最高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渐进地推进;尝试建立君主立宪政治;具有一定的

25、近代化色彩等。(2)原因: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或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部分汉族地主官僚(或立宪派)的推动。【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清廷正式颁布新政上谕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颁布仿行立宪上谕皇帝有至高无上的大权设立责任内阁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自上而下推行、渐进地推进、尝试建立君主立宪政治、具有一定的近代化色彩等方面概括清末新政改革的突出特点。(2)本题根据材料“1898年1901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26、、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部分汉族地主官僚的推动等方面简要归纳清末实行新政改革的原因。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自从欧洲发生“柏林危机”后,美国政府居主导地位的看法是,“对美国安全最严重的威胁来自苏联的敌意图谋和可怕的威力以及苏维埃制度的本质”。获悉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领导人断定是苏联发动的,使他们迅速决定进行全面的军事干预。同美国军事干涉政策相比較,中国抗美援朝决策过程长且反复多。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对美国军事干涉性质的认定外,主要是决策层面临国内困难和受到盟国关系的牵制。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不仅在朝鲜丰岛使用武力,而且在台湾海峡和东南亚加

27、强军事部署,这些军事行动显然被视为全面干涉,朝鲜战争不过是美国发动侵略的借口。毛泽东指出,“如美帝得胜,就会得意就会威胁我”,所以必须帮助北朝鲜。中美都是在本国境外诉诸战争,可以说双方决策层都没有将冲突视为仅是朝鲜的地区冲突。美国认定北朝鲜的进攻是苏联“征服”亚洲的第一步,必须予以全面反击。中国则断定,美国的军事干涉从一开始就超出朝鲜半岛,表明美国蓄意在东亚进行针对中国的全面扩张和侵略,中美冲突在所难免。从双方的决策过程看,中国显然面临更多的困难和麻烦。摘编自牛军(朝鲜战争中中美决策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指出为何中美领导者都没有将朝鲜战争仅仅视为“地区冲突”。并说明这种认识体现出的国际局势特

28、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比美国作出战争央策更加“困难”原因。【答案】【历史-选惨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原因:美国认定苏联发动朝鲜战争,意欲通过军事干预遏制共产主义;中国断定美国意图侵华,且维护国家安全的行动受盟国关系的牵制。特点:两大阵营冷战对峙。(2)原因:中国正致力于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政权。中美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差悬殊;受中苏关系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朝鲜战争爆发后中美双方的态度,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中美领导者都没有将朝鲜战争仅仅视为“地区冲突”的原因,根据“美国领导人断定是苏联发动的”可以分析得出美国方面的原因

29、,根据“毛泽东指出,如美帝得胜,就会得意就会威胁我,所以必须帮助北朝鲜”“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对美国军事干涉性质的认定外,主要是决策层面临国内困难和受到盟国关系的牵制”可以分析得出中国方面的原因。根据材料信息并联系当时的国际形势可知,这种认识体现出的国际局势特点是两大阵营冷战对峙。(2)中国比美国作出战争决策更加“困难”的原因,根据材料中的“主要是决策层面临国内困难和受到盟国关系的牵制”,并联系所学史实可知,当时中国正致力于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政权;中美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差悬殊;受中苏关系的影响。这些就是中国方面更加“困难”的原因。1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于成龙,出生于乡绅之家,二十三岁参加

30、科举考试,始登仕宦之途,他为清朝著名清官,政绩卓著。广西任县令期间,每天召吏民来“从容问所苦”,宣谕朝廷慰抚之意。康熙六年,提升于成龙任四川合州知府。到任后,立即着手整顿经济,招集百性开垦荒芜土地,由当地官府货给种子和耕牛,迅速恢复生产。康熙十三年再调任武昌知府,配合朝廷参加平定三藩之乱。他以“招抚”为方针,查清事件原委后,发出安民告示,使绝大多数协从百性归家,事态很快趋于缓和。“福建”任内,在他主持之下,解除千余名百性“通海”罪名,使其免遭屠戮而获释。此外,还纠正官僚、势豪贿通学政、科考中舞弊之风。于成龙日常食用极为简陋,“日食粗粝”,“佐以青莱”。他面对江南习俗侈丽,讲究吃穿玩乐的风气,率

31、先示范,大力倡导节俭。在他的倡导与强制下,“相率易布衣”,士大夫家减舆从,仪仗从简,毁掉涂有各种如色的华丽装饰,婚嫁不用音乐,社会风气有了明显的改变。康熙时期,于成龙被人们誉为“天下廉吏第一”。(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说于成龙政绩卓著的依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于成龙作为“廉吏”对后世的积极影响。【答案】(1)帮助朝廷平定三藩之乱,为国家统一做出贡献;秉公办事,加强对当地社会治理;注重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政策;倡导节俭,改变社会风气。(2)尽职尽则,服从职守;勇于担当,解决民生疾苦;甘于清贫,成为官吏楷模;以身作则,改变社会风气。【解析】(l)本题根据材料“整顿经济迅速恢复生产”、“参加平定三藩之乱”、“纠正官僚、势豪贿通学政、科考中舞弊之风”、“率先示范,大力倡导节俭”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经济、军事、政治、社会风气方面指出说于成龙政绩卓著的依据。(2)本题根据材料“著名清官,政绩卓著”、“天下廉吏第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职守、民生、社会等方面指出于成龙作为“廉吏”对后世的积极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