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学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好奇、好动、好胜;爱美、爱表现、爱表扬等特点设计教学过程,才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一、巧设情境,引发兴趣新颖的内容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问题情境的引入,用新颖独特的引入,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理,及时把学生引向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紧扣这一主题围绕问题的解决展开教学,那必然会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不小心被墨水污损了,只剩下完整的一条腰和一条不完整的底边了,你能帮我恢
2、复原来三角形的形状吗?”这时学生会纷纷想办法,有的说可以利用对称性,有的说可以设法做一个角和剩下的一个角相等,还有同学说可以用圆规去截和底边的延长线相交等。而为什么这样做就能恢复这个等腰三角形?这个问题的提出正好就会把学生带到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探究中去,围绕问题的解决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教学也就顺利完成了。总之,以实际问题、趣味问题、史料简介、难题巧解为背景,巧设问题情境都可以达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兴趣的作用。二、实验操作,引导兴趣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课堂上应让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利用实验、操作,引导学生,使其由好奇转为探究科学知识的持久兴趣。学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后,可给学
3、生上用剪刀剪纸(分等腰三角形的个数,如何将一个顶角为36度的等腰三角形剪一剪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或剪两剪分成三个等腰三角形,有几种剪法)和用圆规找点(使找到的点和已知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或长方形任意两顶点能构成新的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紧扣教学内容(问题的解决都要用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又使学生很感兴趣的拓展课。在培养作图能力的同时又提高了学习兴趣。三、开放教学,培养兴趣数学教学中离不开习题的教学,而习题又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好素材,因此,教师应当把功夫下在课前,尽可能多地挖掘习题,通过多解、多变,及通性、通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解题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进行联想改造,把一些
4、常规题改编成开放题,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四、投其所好,提高兴趣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制造课堂争论,使学生体验新旧知识间的矛盾,从而引发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的欲望,解开矛盾的过程中学生会展开有益的课堂争论,比如学习圆的面积和周长时学生会对周长一定时,圆的面积大还是正方形的面积大展开争论,这样思维被激活了,自然会提高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喜欢顺口溜的心理,把数学学习中有些比较难记或容易忘的定理或方法编成顺口溜。帮学生记忆,他们会很感兴趣。比如刚学习完全平方公式时,有些学生很容易忘掉中间一项,这时教会学生用顺口溜就不容易忘,即“首平方,末平方,首末两倍中间放”这样学生喜欢记而且不容易错。再比如因式分解的
5、方法“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考虑用公式,十字相乘试一试,分组分解要合适,四种方法反复试,最后必是连乘式”。这样教学学生会很感兴趣。五、鼓励学生,激发兴趣教师应该不吝惜自己的表扬,批作业时别忘给孩子们打上“优”,学生成绩提高了,别忘给卷子上画个(笑脸),上课时别忘给孩子们用上“很好”、“太棒了”、“你真聪明,这个问题连老师都没有想到“没关系,虽然回答错了,但勇于讲出自己的观点就是好样的,如果你再考虑全面一点,肯定会进一步有所收获的”等鼓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关注,比如笔者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后,往往会走到学有困难的学生面前,问:“你想到哪里了?”,当学生讲出想法后,及时抓住有利因素肯定其想法,指导到位,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后再给以及时鼓励,学生如果被老师表扬或鼓励,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 学生乐于学习是确保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教学中只有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教学过程,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数学课有所期待,让40分钟的教学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