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62996 上传时间:2024-06-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9年秋9月联考高三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48分)1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A. 深受宗法影响 B. 突出皇权至上 C. 体现宗教色彩 D. 利于邻里和睦2唐朝诗人孟郊在七言律诗登科后写道:“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此时孟郊已46岁。材料从侧面反映了科举制A有利于选拔人才 B引领人们的价值观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冲击了土族门

2、阀制度3清朝打破了传统回避制度按政区划分的做法,改以百里为限,即官员不得在原籍、寄籍五百里以内(包括邻省)的地区任职。其目的在于A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B完善人才选拔机制 C防止地方势力做大 D瓦解地方宗法体系4东汉末年,外戚、宦官、权臣、武将相继把持朝政。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源是:A地方势力群雄并起 B刘氏家族大权旁落 C守法观念丧失殆尽 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5 “极端的自由导致极端的奴役”。这是柏拉图批判雅典民主制度的核心理念。以下正确体现了柏拉图的政治观点的是A民主城邦里应一切自由 B人人享有直接参政权利C直接民主存在体制危机 D人人有拒绝参政的自由来源:Z*xx*k.Com6公元前357年,罗马

3、把借贷的最高利息限定为1/20,10年后又把原来的利率减半,公元前344年,通过延期债务偿付令,宣布禁止高利贷。公元前326年,通过新的法案,“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其借贷的抵押品这些变法说明了古罗马A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 B坚持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和自由平等的原则C不断完善公民法,调整借贷关系 D制定万民法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7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在托克维尔看业A规定选举资格违背平等自由精神 B美国对选举资格的限制已经取消C充分的选举自由是时代发展的潮流 D选举自由是

4、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8近年来的史学研究表明,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代表国王和代表议会的两大阵营里,各阶层的比例大体相当,都有贵族、乡绅、富商巨贾和一般商人,也有中小土地所有者和手工工匠。据此A可以分析未来英国政治基本趋势 B能证明英国社会结构有利于革命C无法划分两大阵营最明显的界限 D能探讨英国发生革命的根本原因9恩格斯曾说:“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这表明A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B法国已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C法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进行 D工人阶级推动共和政体的建立10

5、从政治经济结构看,德意志帝国(18711919)呈现的是“经济巨人,政治跛子的半资本主义或者说是半专制主义的社会形态”。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史实不包括A德意志工业化进程加快 B皇帝拥有主宰议会、创制法律等权力C德意志皇帝是国家元首 D宰相对皇帝负责,而不是对议会负责11 19世纪中期,欧洲社会主义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完善,而与此同时兴起的民族主义潮流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A. 自由主义是当时历史发展的主流 B. 社会主义尚缺乏成功的客观条件 C. 民族主义催生了欧洲的自由主义 D. 资产阶级决定着欧洲历史的发展 12 “(领事裁判权)其损害我国的主

6、权,自然无待于言了。然各国亦同蒙其不利(最重要的,如领事不晓法律,各国相互之间,亦须各归其国的领事审判。一件事情,关涉几国人的,即须分别向各国起诉)。且领事裁判权的存在,中国决不能允许外国在内地杂居”(吕思勉中国通史)依据材料可知A一些列强有意有条件地放弃在华的领事裁判权 B领事裁判权的存在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C领事裁判权的存在不利于列强在华的侵略活动 D领事裁判权的存在容易使列强之间产生矛盾13雷颐的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说,太平天国的理想,起码前期,不能说不真诚,但实践的结果却与自己的理想恰相对。在人类历史上,如此大规模的乌托邦实验确实罕见,或许,这便是太平天国更深远的意义所在。材料中

7、的“乌托邦”是A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 B农民不切实际的空想 C资本主义的美妙设想 D公平公正的社会模式14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黑暗的可能性。”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来源:学科网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5国民大革命时期,苏联给中共发出指示:“现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走向全国政权的党不是共产党,而是国民党,在人民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时,中国无产阶级只能指望自己目前常常是奴隶般的地位有一定的改善”苏联对中共的这一指示A

8、提示了农民革命的重要意义 B提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战略方向C维护了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 D影响到中共对革命领导权的放弃16社会学家米罗诺夫写道:“战争注定会使俄国国内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转变为反对新的民主制度的斗争,因为受教育阶层已经失去了对民众的控制。”“失去对民众的控制”的主要原因是A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 B继续战争的政策激化的社会矛盾C布尔什维克党的武装起义 D通过了和平法令17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如果依次审视1949年以后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A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 B相逢最早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C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

9、接受“一国两制” D太痛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18罗斯福新政是世界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但从新中国成立到1981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却没有任何文字表述。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出现在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本中。对这一现象最合理解读是A中美之间意识形态差异日常消失 B时代变化影响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C历史教科书客观地反映了历史真相 D中国与世界逐步从隔绝走向联系19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让企图离间中苏关系的杜鲁门大失所望。然而,对杜鲁门来说,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事情,最糟糕的事情是毛泽东决定消除美国在华的全部势力。中国这一举措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

10、声誉C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僵局 D巩固了新中国的主权地位20 2017年1月18日朝闻天下:1月1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提到:在亚投行成立一周年来,目前除了已有的57个成员国之外,已经又有30个经济体提出加入意向;一年中,亚投行共发放贷款17.3亿美元。这说明中国外交A在积极推行不结盟政策 B致力于谋求地区性和平C大力推行多边外交政策 D全力深化上海合作组织21马歇尔计划最初曾考虑给予苏联及其东欧的卫星国以相同的援助,条件是苏联必须进行政治改革,并允许西方势力进入苏联的势力范围。但是美国人很清楚,这对于苏联来讲是不可能办到的。这反映出美国A无心援助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B意图迫使苏联解体C希望借

11、援助缓和与苏联的关系 D马歇尔计划是骗局22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对亚洲不结盟国家一改以往的不承认政策,“承认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并不以施加压力的方式强迫那些不愿意的国家成为盟国。只要这些国家决心维护自己的独立,并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积极的政策,美国就应支持和援助它们。”美国这一政策的调整主要是由于A自身实力的削弱 B冷战对抗的需要 C经济危机的困扰 D不结盟国家的斗争23有人认为,苏联的解体造成了单极世界的骄狂自大、无法无天这样一种很不正常的局面。在他看来,苏联的解体A导致了国际力量对比的失衡 B造成了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秩序C为美国实现世界霸权奠定基础 D阻碍了世界多极化发

12、展的趋势24有文章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美关系划分为“意识形态主导”、“均势因素主导”、“共同利益主导”三个时期。第三个时期反映的国际背景是A美苏冷战政策 B西欧和日本的崛起 C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D冷战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二、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3小题,共总52分,其中25题20 分,26题12分,27题20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宋初承袭的是晚唐五代藩镇-郡-县的政区统辖模式,藩镇之长官节度使是事实上的高层政区首脑。太祖立国之初,即罢诸强藩典中央之兵,次则集天下精兵于京师,以削弱藩镇之力量。太宗时所有统县政区都直属中央。取消高层政区的后果,是中央难以因地制宜地处理数以

13、百计的统县政区的行政事务,中央政策在地方之执行又缺乏有效监督。此后,转运使成为高层地方行政组织。摘编自余蔚宋代地方行政制度研究材料二 大明政权建立之初,地方上承袭了元代的行中书省制度。明初承袭了元代行省权大且集中的基本特点,“举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朱元璋认为这无疑会对其新王朝构成潜在的威胁,便把元代行省的权力一分为三,即以承宣布政使司管理地方政务,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司法狱政,都指挥使司掌地方军权。但其不可克服的缺陷也日益凸显:地方最高权力向三司分流,从而使地方明显缺乏自己的政治“中枢”,严重影响了地方行政管理的效力,并且过于分权与钳制也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督抚正是在这

14、种背景下以监察官的面目出现,并在实际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迅速成为地方政权的最高中枢,弥补了这一“真空”,并凌驾于“三司”之上,总领一省、数省的军政、民政,从而日益走向封疆大吏。搞编自史云贵承袭与变异:明清督抚制度述论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宋、明改变前朝地方制度的相同原因?宋、明时期分别采取了什么对策,效果如何?(15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明后来调整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同原因,并请说明宋、明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5分)26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上图为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图。从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图文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

15、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7古今中外均强调法治,但法的阶级实质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材料二 梁启超将中国专制归结为历史传统,有先秦“封建制度之渐革”。 导致封建衰而专制起;也因秦汉以降“贵族政治之消灭”,历代社会等级间虽有流动,但民众的自由平等意识很薄弱;此外,“权臣被“次第摧毁”,相权逐渐沦为帝王的“留声机”与“写字机

16、”,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来源:学#科#网Z#X#X#K材料三 “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的统治,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已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 制文 明的演进(1)据材料一,概括“法”的职能。结合材料和所

17、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6分)(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二中梁启超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的理由。(4分)(3)归纳材料二、三的共同观点。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法制建设成就说明材料三的观点。(8分)(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法治”的认识。(2分)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9年秋9月联考高三历史参考答案15 ABCDC 610 BCAAC 1115 AABCD 1620 BCBDC 2024 ABAD来源:学科网ZXXK25、(1)原因:前朝地方权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2分)来源:Z*xx*k.Com对策:宋:削夺节度使的权力、编选禁军;派

18、文臣做知州、通判监督知州;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3分)明:地方实行三司分权;实行督抚制度。(2分)效果:宋:防止了藩镇割据局面重演,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带来了“积贫积弱”的弊病。(4分)明:防止了地方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4分)(2)原因:提高行政效率。(2分)特点:统治者在加强中央集权与提高行政效率之间寻求平衡点;总的趋势是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强化。(3分,答一点得2分,答两点得3分)26、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外联系进一步加强,在列强的侵略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最终形成,同时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也推动着近代化的进步,可以从这些角度提取论题

19、,然后根据相关史实进行阐释。注意题目要求:从中外关联的角度。示例: 论题: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2 分)阐述:第二次工业革命使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对外加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洋务运动宣告破产。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维新变法,开启政治民主化的尝试。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并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自救的新政加快了革命的爆发,辛亥革命创立了中华民国,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里程碑。第一

20、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加紧对中国侵略及北洋军阀的统治,新文化运动兴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十月革命为中国近代化指出了新方向。(8分)总结: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2 分)27、(1)“法”的职能:主要在于调节经济关系(商业和贸易关系)。(2分)原因:罗马法中有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等内容,法律程序严谨;罗马法中包含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律体系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4分,任答两点即可)(2)理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制,追求政治平等(君主立宪制),实行维新变法的需要。(4分) (3)共同观点:立法权应归人民;所立之法应维护众人权益;法律有至高无上的权威。(6分)说明:1982年修订宪法,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基。(2分)(4)认识:古今中外均强调法治,但法的阶级实质不同;在今天的法制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善于借鉴中外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来完善我们的法律体系;法体系所规范的是不同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应从国情出发进行法治建设。(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