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历史第三册人教版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五节 南亚次大陆的冲突(第5课时)【教学目标】 目 标内 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蒙巴顿方案”与印巴分立印巴分立的原因;“蒙巴顿方案”了解印巴战争,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了解印巴战争,提高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正确的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论从史出历史比较概括阐释问题探究了解印巴战争,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三次印巴战争第一次印巴战争;第二次印巴战争;第三次印巴战争引发印巴冲突的主要原因宗教、边界和领土、大国插手等【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蒙巴顿方案
2、”与印巴分立1. 印巴分立的原因2.“蒙巴顿方案”二、三次印巴战争1.第一次印巴战争2.第二次印巴战争3.第三次印巴战争三、引发印巴冲突的主要原因重点:了解印巴战争,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难点:印巴战争的原因、教训【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通过设问、归纳概括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导入新课】二战前,亚洲各国除日本之外,都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因而亚洲各国
3、人民具有要求民族独立的强烈愿望;二战结束后,日本在亚洲各国的殖民统治崩溃,但英、法、荷、美等帝国主义又卷土重来,企图恢复它们过去的殖民统治,这样,亚洲各国人民便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独立便是其突出事例。由此导入新课。【讲述内容】一、“蒙巴顿方案”与印巴分立1. 印巴分立的原因18世纪中期,印度逐渐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是英国在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块殖民地。为了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自近代以来,印度人民曾掀起一次又一次的斗争怒潮。19世纪,印度知识分子掀起革命的启蒙运动,主张改革印度教,提倡民主和科学,要求印度独立。1885年,革命领袖甘地成立国民大会党,进行不合作运动。
4、英国的对策是“分而治之”。1906年,英国怂恿成立穆斯林联盟。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全印穆斯林联盟曾与印度国大党携手合作,反对英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两党虽有合作,但宗教文化上存在差异使它们存在明显的政见分歧。2.“蒙巴顿方案”二战之后,印度人民再次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的新高潮,极大地动摇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基础。迫于实力下降,英国不得不改变殖民政策,于1946年3月派使团赴印度商讨独立事宜,其真实目的则是设法使印度仍留在英帝国范围内,以便继续保持其统治。对于未来印度独立问题,印度的两大党派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却存在着严重分歧:国大党主张建立一个由该党统治的统一的印度;穆斯林联盟则坚持“分治”,要求单独
5、建立一个独立的伊斯兰国家巴基斯坦。该联盟还决定8月16日为争取建立独立的巴基斯坦的“直接行动日”。英国殖民者为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趁机进行分化和挑拨,从这一天开始,印度各地不断发生伊斯兰教徒和印度教徒之间的教派流血冲突;同时,印度的工农运动也持续高涨。在此形势下,为维护英国的既得利益,英印总督蒙巴顿于1947年6月公布了“印度独立法案”(即“蒙巴顿方案”),根据居民的宗教信仰,把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和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英国分别向两者移交政权。同年8月15日,印、巴正式实行分治,分别独立。后来,它们又先后成立了共和国。 印巴的独立标志着英国对印度长达190年的殖民统治终结;但
6、这种根据宗教原则的分治,却给印巴两国人民带来了严重后果:在分治过程中,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的迁徙和仇杀,造成了大批的难民;原来统一的经济被割裂,从而造成两国经济发展的严重困难;两国在土邦归属问题上冲突激烈,造成长期不和。另外,印度民族领袖甘地因谴责教派仇杀,呼吁教派团结,竟于1948年1月30日被印度教狂热分子刺杀,造成了悲剧。这种不利影响延续至令,成为南亚次大陆局势不安定的重要原因。二、三次印巴战争1.第一次印巴战争提问:克什米尔问题使怎样由来的哪?克什米尔位于印巴之间,面积21万余平方千米,人口约500万,其中近80%为穆斯林,20%为印度教徒。在印巴分治过程中,克什米尔土邦的归属问题没有
7、得到解决。据“蒙巴顿方案”的规定,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但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规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当时,克什米尔地区77%的人口为穆斯林,他们倾向加入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先是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愿加入巴基斯坦,但最后又倾向加入印度。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1947年10月,印度利用信奉印度教的王公控制的克什米尔议会,宣布克什米尔归属印度,此举引起当地穆斯林和巴基斯坦人民的强烈反对。在印度军队进入克什米尔后,巴基斯坦也出兵克什米尔,由此爆发第一次印巴战争。经联合国调解,双方于
8、1949年1月停火,7月划定军事分界线,印度占有克什米尔的3/5地区和400万人口,巴基斯坦占有2/5地区和100万人口。然而,这一协议并没有解决双方的争端,而是为以后的冲突埋下了种子。2.第二次印巴战争1965年8月,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再次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双方军队先后越过军事分界线,展开激战。战争持续到9月下旬,但任何一方都未取得明显胜利。9月23日,双方宣布停火。次年1月,在苏联斡旋下,印度和巴基斯坦签署塔什干宣言,同意将各自军队撤回战前阵地,并重申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但克什米尔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3.第三次印巴战争第二次印巴战争后,巴基斯坦内部西巴基斯坦和东巴基斯坦(孟加拉)两个地
9、理上被印度分隔的区域间的矛盾开始凸现。1971年3月,东巴局势动荡,驻军哗变,宣布成立孟加拉国临时政府。为了阻止东巴独立,巴基斯坦当局调动军队进入东巴,镇压独立运动。支持孟加拉国临时政府的印度利用巴基斯坦内部矛盾激化的时机,于11月21日出兵东巴,随后又于12月3日越过克什米尔停火线,向西巴进攻。这样,原来的巴基斯坦内战演变为第三次印巴战争。两翼受敌的巴基斯坦在战争中处于不利境地,印度则得到苏联的全力支持,因此战争形势明显有利于印度。12月16日,印军攻占东巴首府达卡,次日,双方停火。这次战争的结果是肢解、削弱了巴基斯坦,改变了南亚的政治版图,东巴成为独立的孟加拉国。但印巴之间的矛盾并未解决,
10、克什米尔的归属仍是不时诱发地区冲突的悬案。1972年7月,印巴签署了西姆拉协定,双方同意在克什米尔地区尊重1971年双方停火后形成的实际控制线。三、引发印巴冲突的主要原因 让学生思考引发印巴冲突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让学生阅读课本进行思考,归纳概括为:殖民主义的推行的“分而治之”政策;不同民族和宗教信仰之间的隔阂与敌视;边界和领土归属的长期不确定,此外美苏两个大国的不断插手是导致南亚次大陆冲突的主要原因。【课后研讨】1998年5月,印巴相继进行核试验,南亚局势一度紧张。1999年2月,应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邀请,印度总理瓦杰帕伊乘车抵达巴基斯坦城市拉合尔,对巴进行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双方签署了拉合尔
11、宣言,印巴关系一度趋向缓和。2005年4月17日至18日,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对印度进行为期两天的非正式访问,访问期间穆沙拉夫还与印度总理辛格在新德里的体育馆观看了印巴两国间的一场板球赛。双方同意共建贸易协会促进经贸合作,克什米尔分离组织将纳入和谈进程。印巴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强调印巴和平进程“不可逆转”。从印巴关系长期紧张对峙冲突到最近一度趋向缓和,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思路:和则两利,战则两伤。三次印巴战争表明,使用武力不能解决争端,只能使两国间的积怨雪上加霜。冲突无助于解决问题,只有通过合乎情理、切实可行和切合实际的办法才能解决两国间存在的一切问题。印巴之间的冲突不符合印、巴本身的利益
12、,这不仅会给两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而且也会给人民带来灾难。古往今来的无数历史事实印证了这一道理。事实证明,印巴和解道路虽然曲折而艰辛,但只要坚持和平对话,前途将充满希望。从当今的世界总趋势来看,和平和发展乃世界主流。只有顺应这一主流才能更加符合本国的利益。【本课小结】二次大战后,随着英国势力的衰退,1947年3月,英国政府任命蒙巴顿为印度总督,蒙巴顿上任后提出了一个“蒙巴顿方案”。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印度获得了独立,但按照居民的宗教信仰建立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而原来的印度土邦可以自由决定加入其中的一个国家,或保持与英国的原有关系。印度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上层接受了这一方案。1947年8月15日,英国政府将印度政权分别移交给印度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印度和巴基斯坦开始分治,但依然是英联邦的两个自治领。但克什米尔问题并没有解决。此后围绕克什米尔的归属,印度和巴基斯坦发生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造成了这一地区的长期动荡,也给两国带来不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