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护理伦理素质的现状分析与护理伦理教育研究【摘要】护理伦理素质是护理人员在医疗护理过程中调整各种护理人际关系,维护患者利益、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护士对待护理工作和患者的根本态度,是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的内现。本文通过对我国护士的护理伦理素质现状的分析,针对目前高职高专护理伦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加强高职高专护理伦理教育提出了建议。【关键词】护理伦理 现状 教育【基金项目】本文是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2011 年度课题护理伦理学教育教学改革与护生的职业道德提升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立项编号,2011B189。【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
2、5-3089(2014)12-0222-02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复合医学模式的转换,推动了医学道德的进步,也促进了护理伦理学的发展。医学高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人们对生命质量和对健康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公民自我保护及维权意识的增强,不仅使护理工作的内容和范围不断增加,对护理人员伦理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护理教育工作者也面临着新的挑战。1.我国护理伦理素质现状分析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各级医疗卫生单位都十分重视护士的护理伦理素质,这是构建护理职业道德的基础。在护理实践中,涌现出了很多护理伦理素质高,专业技术过硬的优秀护士。就整体而言,护士伦理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还比较突出。我国许多护理院
3、校在 20 世纪 90 年代末期才陆续开设护理伦理学课程,部分护理人员在校期间的接触只是散见于其他课程,也有部分护理人员通过自学考试、电大等方式对护理伦理学有了初步了解。有关调查结果显示,42.92%的护士对护理伦理学知识基本了解,47.74%的护士对护理伦理学知识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有接近 20%的护士对护理伦理学知识不了解1。此外,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部分护士自身不思进取,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重被动医嘱执行,轻主动整体护理;重治疗效果数据,轻护患交流沟通;重常规护理操作,轻知识结构更新。同时,医院缺乏为临床护士提供护理伦理学再教育的机制,未建立护理伦理评价体系来指导护理实践。这些原因,是导
4、致护患关系紧张、护理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阻碍了护理事业的发展。现阶段,相关院校重视、加强护理伦理学教育,是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前提保证,也是当前我国护生接受伦理学教育的主要途径。2.目前高职高专护理伦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2.1 教学理念的偏差有一种观念认为,护士只要掌握了护理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就能很好地为患者服务。这种重学科,轻伦理的教学理念导致长期以来的护理教育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之间存在失衡,即片面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高职高专护理教育更是如此。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高度重视护生对医学基础知识、护理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的教学,对护患伦理认知、护理法规认
5、知、职业道德修养等人文素质培养不够重视,缺乏科学明确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对护理伦理学课程的开课时间、教学时数、实践教学等方面欠科学考虑。此外,在教学设计上,不注重护生护理伦理学知识体系与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的衔接关系。比如有的院校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护理伦理课程,此时护理专业课程尚未开设,学生对临床护理中护理伦理行为的选择缺乏感性及理性认识,不利于学生伦理评判性思维的培养;在教学环节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离。护理伦理课程结束后,学生临床实习期间,对学生护理伦理素质培养没有具体要求,实习大纲中缺乏护理伦理道德评价体系,不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将护理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及规范与护理实践结合起来。2
6、.2 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对课程的定位护理伦理学是护理学和伦理学相互交叉形成的一门学科,要求教师要具备复合型的知识结构。由于高职高专学校的迅速发展,目前护理伦理学师资力量和水平相对滞后。有研究表明,目前担任护理伦理学课程的教师,人文学科背景的占 51.4%,专业背景的占 28.6%2。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囿于自身专业特点及相关知识缺陷,对护理伦理学在护生培养中的定位、教学内容取舍、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见解。有的教师把护理伦理学定位为思想品德课,从道德层面上剖析课程,对护理伦理学的基本理论、规范体系、伦理道德等知识讲授透彻,但由于缺乏护理学知识背景及临床护理实践的体验,对临床工作中如器官移植、
7、人工生殖、死亡关怀等伦理问题的判断、推理、决策训练的能力欠缺,强化了护理伦理学的说教色彩,淡化了护理工作中蕴含的伦理关系2。有的教师将课程定位为专业课,授课时能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手段,将护理伦理教育与护理专业教育相互渗透,帮助学生在临床护理实践中选择正确的伦理行为,但对护理实践中伦理问题的本质分析不够明晰和透彻。护理专业课教师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护理伦理素质的培养意识淡漠,加上缺乏一定的伦理学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护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对护理学中伦理问题的分析。这些“专业偏向”,都不利于护生护理伦理素质的全面培养,不能有效指导护士处理在护理实践中遇到的伦
8、理问题。2.3 高职高专护生的综合素质影响高职高专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未发育成熟,且大多为独生子女,入学成绩较差。社会转型期的种种因素,诸如一些不文明现象、医患间彼此的不信任、家庭教育偏差等对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潮,使护生综合素质呈逐年下降趋势,有些护生甚至出现人生价值取向偏移3,导致职业思想不稳定。他们在校学习期间,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使命感、责任感;重个人享乐,轻服务意识;重个人利益,轻奉献精神;重自我凸现,轻团结协作。加上社会经验的缺乏,法律意识的淡漠,在面对临床中各种复杂的伦理问题时会感到较大的压力。3.加强护理伦理
9、教育的思考与建议3.1 完善护理伦理学教育教学体系,加强学科渗透卫生部颁发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 年)明确提出:“加快护理教育改革与发展。突出护理专业特点,在课程设置中加大心理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比重,增强人文关怀意识”,对新型护理人才的护理伦理教育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校必须让护生在学生时期全面系统地接受护理伦理学教育,培养良好的伦理素质。在护士的培养方案设计上,科学安排护理伦理学的开设时间,保证教学学时,并将伦理课程纳入护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在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科渗透的作用,把护理伦理学知识与护理专业知识深度融合4,使学生在学习中达到知识、技能、态
10、度三个目标的协调发展。有关调查资料显示:98%以上的护理专科毕业生认为临床课程学习时期和临床实习时期是他们巩固专业思想、建立职业信念的最重要时期5;重视实习阶段的护理伦理素质培养,把护理伦理素质要求纳入实习大纲,有目的地指导护生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将护理伦理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对护生的伦理素质培养贯穿于教育的始终。3.2 优化教学团队,充分利用好第一课堂第一课堂的主要任务是让护生认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性,培养职业情感,在掌握伦理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敏锐的伦理意识和判断,解决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的能力,从而让护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组建知识结构全面的教学团队是进行优质课堂教学的前提,能够有效解决
11、目前护理伦理学教师由于专业背景的不同,对课程的定位及对教学重点把握不一致的问题。在教学内容的取舍及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上,通过集体备课,知识互补,优化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及手段运用上,既考虑知识性,也考虑趣味性,通过案例教学、情景再现、讲座、评议等多元化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思考,主动运用护理伦理学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及规范,去解决在现代医学技术运用中出现的与道德冲突方面的问题,提高护理伦理决策能力;在教学效果评价上,将结业考试成绩、教学过程参与度、案例分析、论文的质量等,从认知、情感、表达、价值观多方面考量,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价。3.3 加强教师道德素质的提升大学生正处在价值
12、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时期,教师的言行举止、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对护生职业道德素质起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6。全体教师都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在学生管理及日常生活中树立服务意识,热爱学生,尊重学生,通过自身的模范行动去感染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的角色榜样。这就要求教师加强专业学习,优化知识结构,具有渊博的人文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加强道德修养,提升道德水准,通过言传身教来培养护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帮助护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3.4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强化法律意识护生护理伦理素质的提高,仅仅通过在校期间接受过伦理教育、教师角色榜样的影响还是不够的,要将
13、护生的伦理素质教育与日常行为规范管理相结合,建立护生操行档案,加强对护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其次,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优秀毕业生宣传、模拟医院、护理操作技能比赛、512 国际护士节系列活动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去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服务意识、协作意识、竞争意识,引导学生以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人格来感知护理工作的平凡而崇高;加强卫生法规的学习,通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让学生在知法、懂法、守法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念,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使护理伦理教育成果在课外得到延伸。现代护士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也必须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职业理念,处理临床治疗护理中出现的伦理问题的能力。有
14、关院校应注重护理伦理素质的培养,把护生的伦理素质培养贯穿于学校教育始终,建立全方位、系统的护理伦理教育体系,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护理人才。参考文献:1伍永慧,段霞,施雁.临床护士护理伦理认知及教育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3):71-73.2廖春玲,田丽欣,严丽丽.高职院校护理伦理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探讨.护理研究 2012 年 2 月第 26 卷第 2 期上旬版(总第 384 期):368-3693多文兰,张燕.高职护理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与思考.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年第 8 卷第 9 期(上半月版):99-1014伍永慧,施雁.我国护理伦理学在校教育改革建议.护理学杂志 2012 年 3 月第 27 卷第 5 期(综合版)73-745赵春娟.试论临床护理教学中的护理职业道德渗透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4):65-666邓奕,李小英.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研究现状.医学信息.2011年 10 月第 24 卷第 10 期:442-443作者简介:彭慧丹(1962 年-),女,大学本科,副教授,副主任护师,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公共基础部主任,从事护理伦理教学及研究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