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商朝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商王事实上是内外服联盟的首领。周朝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这一变化说明A周天子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B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C统治集团内部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D“家天下”局面正式形成2钱穆认为:封建制逐步破坏,郡县制逐步推行,自春秋至战国已然。虽封建遗形尚未全绝,然终不能再兴此自景、武下逮东汉,封建名存实亡,尺土一民,皆统于中央。这说明
2、秦汉 A结束分封制,实施郡县制B开创并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C建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D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3下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某个朝代的统治机构示意图,其中处的机构应该是 A中书省B门下省 C尚书省D政事堂4明代近80%的进士出身于非进士家族,其中4334%的进士出身于上三代皆为平民的家庭。清代仍有32%进士出自平民。这反映了明清时期的科举制 A提高了基层官员的地位B选拔人才注重实践能力 C考试选拔程序更加公正D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5曹魏时期的马钧居住在京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马钧制作工具,可用脚踏或者手据,既可以把低处的水引上而坡进行灌溉,也可以排清。该工具为 A筒车B耧车
3、 C水排D翻车6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称颂:“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衡游蓟北。”这可以说明当时 A对外贸易十分发达B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C工商业市镇日益增多D区域间长途贸易发展7明太祖实录记载 :“沿海军民官司纵令私相交易者,悉治以罪。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于重法。”该政策的实施 A抑制了商品经济发展B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 C禁止了官民对外贸易D阻碍朝贡贸易的发展8据考古发掘文物证实,宋代金银器流行文字铭刻,内容与唐代不同,纪年款识很少,而打印或錾刻店铺、产地、工匠名字增多。这一现象反映了 A官营手工业管理严格B产品主要供应贵族使用 C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D私营手工业占
4、主导地位91862年,英国驻上海领事致上海道台的信函中称:“历年以来,本领事馆与贵官廨早经谅解,凡贵国官廨对于居住租界内之华人行使管理权时,须先经本领事同意。”上述材料表明 A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B英国在华获得“领事裁判权” C租界逐渐成为“国中之国”D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10据统计,上海自1849年至1911年,各类各级学堂多达249所,著名的复旦公学、南洋公学、圣约翰大学均集中于此。同时天津也是北方文化教育中心。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于 A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B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C维新运动的持续扩展D清政府新政和教育改革111919年6月19日,吴佩孚致电北京政府,要求政府“一面释
5、放学生,以培养士气。一面促开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俾全国一致力争,收回青岛。”以下对该电文所指的历史事件,分析错误的是 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是诱因 B新文化运动开始兴起 C促成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D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121925年,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制定农民问题的“政纲”,其最终目的是“没收大地主、军阀官僚、庙宇的田地交给农民”。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 A提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设想 B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C把农民问题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D认识到农民阶级的重要性13“这次起义促使共产国际改变了对国共合作的态度,这才有了革命转折点的八七
6、会议,坚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对这次起义的描述有误的是 参加军队称红军 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发生在1927年8月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AB CD14聂荣臻在答抗敌报记者问时指出,此次战役是一个主动的进攻战役,使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井陉煤矿被彻底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正”、“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此次战役 A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B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胜利 D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15毛泽东说:“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打
7、退了美国走狗蒋介石的数百万反动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进攻。”这个“转折点”。 A使得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消灭 B确保渡江战役顺利开展 C成为了促成重庆谈判的重要因素 D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16“民主是一个陀螺:它只有像陀螺那样运转起来才有意义。关键是要使民主的程序和机制运转起来,以便使那些在宪法和法律中规定的民主权利,得以真正的实现。”推动我国“陀螺”正常运转的根本保障是 A中共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共领导下法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1720世纪50年代苏联外交部长向苏共中央汇报“我们努力利用法国政府显而易见的急于从印支脱身的愿望,这样中华人民共和
8、国就取得了一个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的机遇。”中国政府抓住这一“机遇” A打破美国外交遏制僵局B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发展同亚非友好关系18下表是19世纪中后期中国茶叶产销统计,表中数据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年代 植茶面积(万亩) 产量?(万担) 内销(万担) 外销(万担) 1837 521 2605 200 605 1861 625 3125 2025 110 1871 819 4095 2025 207 1886 9349 56746 205 36246 A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大量倾销商品 B中国对外贸易中始终居于主导地位 C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D中国已逐步卷入资本主
9、义世界市场19在洋务运动时期,郑观应兴办实业,提倡“商战”,认为展商业能够富国御侮;张之洞也认为发展实业可以强国强民,积极地创办铁厂、兵工厂,并筹办铁路。这说明 A“实业救国”成为朝野共识 B发展民族工业顺应时代要求 C洋务派出现维新变法倾向 D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20伯利克里执政时期,公民大会召开时,每个公民都可以登上讲台对国家的政策和所有公职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国家的一切重大决定必须经过公民大会讨论表决后方能生效。这些举措 A体现了公民的基本权利B提高了人民的参政热情 C保证了城邦的巩固统一D确立了公民大会的地位21下表为部分关键年份英国主要经济部门的总收入(单位:万英镑)的变化情况。
10、这种变化造成的主要政治影响是 A推动了1832年的议会改革B加强了英国国王的经济力量 C英国国王开始“统而不治”D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22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载:“列宁秘密来到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武装起义,20多万革命士兵和起义工人迅速占领了彼得格勒的各个战略要地,克伦斯基坐上美国大使馆的汽车仓皇逃跑。”这次起义 A推翻了俄国的沙皇专制统治 B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 C宣告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 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3表2是意大利最重要的纺织中心佛罗伦萨毛纺织品产量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1560年 1600年 1650年 产量 30000匹 13000
11、匹 6000匹 表2 A工业革命的冲击B商业革命的影响 C政治分裂的阻碍D罗马教廷的束缚24有学者认为18731896年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大萧条时代,从18731896年,英国物价下跌22%,美国物价下跌32%,其他国家物价大多跌落超过35%。这种经济现象了 A反映了自由贸易走向衰落 B与西方新一轮技术革新有关 C推动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使国家干预经济的时代到来251946年,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给国会发了8000字左右的长电报,它通过分析俄罗斯的民族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马克思主义为何首先在苏联大获成功等深层问题来判断苏联对外政策的逻辑,进而指明美国对苏政策的方向。这封电报 强
12、调意识形态的对抗 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蕴含遏制苏联的思想 直接推动了北约的成立 A B C D考号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密封线座位号会宁四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答题卡一、选择题(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个小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据清代嘉庆松江府志载:“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清代乾隆真如
13、里志卷一载:“标布,紫白二色,比户织作,昼夜不辍,暮成匹布,晨易钱米,以资日用。”嘉庆南翔镇志卷十二,引明末人张鸿磐“请照旧永折疏”曰:嘉定县“仅种木棉一色,以棉织布,以布易银,以银籴米,以米充兑。” 摘编自萧国亮明清时期上海地区的农村家庭棉纺织生产 材料二 光绪初年的嘉定县志载,“吾邑土产,以棉布为大宗,纳赋税,供徭役,仰事俯育,胥取给于此。近来货日滞,价日贱,故民日困自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耳。”嘉定县钱门塘乡的“居民向以花布为生。同光年间,男耕女织,寒暑无间。迩来沪上设有纺织等厂,女工被夺,几无抱布入市者。” 摘编自刘华明近代上海地区农民家庭棉纺织手工业的变迁 材料三
14、 作为中国时尚纺织产业的领军者,经过创新转型,上海纺织集团拥有了多个“第一”“唯一”“领先”:车用纺织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亚洲第一;上海时装周引领全国同行,影响力亚洲第一、全球第五;绳带等特种军工航天航空全国唯一;芳砜纶纤维耐高温性能世界唯一;里奥竹绿色纤维技术全国唯一;国际棉花、纺织原料及纺织品交易平台国内唯一;时尚创意园区建设全国第一;纺织品服装贸易全国领先。 摘编自严伟勇上海纺织:在转型升级中实现华丽转身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上海地区家庭棉纺织业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上海地区家庭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并简析其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三并
15、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代上海纺织业发展的重要意义。(9分)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中国形象演变 时间 形象 1315世纪 大汗统治下繁荣富有的大帝国,财富、王权的象征。 1517世纪 商人、冒险家、传教士们的财富精神之国。 1818世纪中叶 非神性宗教权威的理性世界,代表着独特的优越的政治制度和道德伦理文化。 18世纪中后期 精神愚昧、道德坠落、政治专制、历史停滞。 摘编自邹雅艳1318世纪西方中国形象演变 从材料中提取一条或者两条信息,围绕“西方中国形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看法,从中外两个角度进行阐述,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6、28、(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代瘟疫爆发频繁,往往伤亡惨重。为了做好灾前预防,明王朝设有专用救灾的预备仓制度,疫灾发生后,可以起到平抑粮价、稳定市场、减轻灾民负担的作用。对各地出现的疫情,官员必须及时组织人员深入灾区,认真勘察灾情并如实报告。在疫情较轻微的时候,官方只免费向民众施药。在疫情很严重的时候,往往饥荒相伴,官方常常施药和施粥相结合。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病死者众多,明朝还创建义冢组织助葬,并且疏散大量聚集的工匠、夫役、军队等,降低其密度,减少聚集时间,改善卫生环境,以减少疫情。除此之外,明代在中央设太医院,地方设惠民药局,分工合作,各司所职。政府和医家还重视瘟疫研究
17、,出现了如痘疹心得、瘟疫论等大量瘟疫防治的医书。明代的民间救助在应对瘟疫灾害时,也常表现得较为活跃。除却亲属社会关系之外,非亲属中的同年、同乡、邻里、朋友、同僚、主客等社会关系,以及各种慈善和救济组织在疫灾救助中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政府对灾后重建也比较重视,采取安抚政策,抚恤灾民,包括量情减轻或减免地方赋税、徭役、军役负担、赎还被卖男女、制止疫区犯罪、移民到疫区、招抚流民复业等等。 据陈旭明代瘟疫与明代社会等整理 根据材料,概括明代应对疫灾措施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13分) 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答案1-5:ABADD 6-10:DACCB 11-15:BDBBD 16-20
18、:CBDBA 21-25:ADBBC26.(1)特点:耕织结合;技术精;产量大;商品化;专业性。(8分,任答四点即可) (2)状况:日趋衰落。(2分)原因:封建赋役负担沉重;洋货冲击;近代机器纺织业兴起。(6分,任答两点即可) (3)意义:有利于带动全国纺织产业的创新升级;有利于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利于增强中国纺织品的世界影响力和竞争力;成为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推动力量。(9分)27.论题:1517世纪西方对中国的形象高度赞美。 论证:1517世纪,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西方对东方黄金的追求以及对基督教传播的热情刺激了新航路开辟时代的到来,因此中国在西欧人眼中
19、成为商人、冒险家、传教士们的财富精神之国。 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明清时期,小农经济高度发达,政府实行严格的“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因此在中西贸易往来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欧洲大量的黄金白银等贵金属流入中国,刺激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由此可见,1517世纪时期,出于新航路的开辟的需要以及中国自身的优势影响了西方中国形象。 示例二: 论题:1518世纪中叶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从赞美肯定转向批判。 论证:1517世纪,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西方对东方黄金的追求以及对基督教传播的热情刺激了新航路开辟时代的到来,因此中国在西欧人眼中成为商人、冒险家、传教士们
20、的财富精神之国。18世纪由于启蒙运动宣扬理性反对专制权威的需要,西方中国形象主要是非神性宗教权威的理性世界,代表着独特的优越的政治制度和道德伦理文化。18世纪中后期,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西方的中国形象变成了了精神愚昧、道德坠落、政治专制、历史停滞。 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明清时期,小农经济高度发达,中西贸易往来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欧洲大量的黄金白银等贵金属流入中国,刺激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深远,注重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但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小农经济和政府政策严重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中国逐渐走向落后。 由此可见,新航路的开辟后中西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中西差距逐
21、渐拉大,影响了西方中国形象的演变。 示例三: 论题:我认为1818世纪中叶西方对中国形象认知不符合历史事实。 论证:18世纪启蒙运动思想家们出于宣扬理性和借助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反对专制权威的需要,把中国形象描绘成非神性宗教权威的理性世界,代表着独特的优越的政治制度和道德伦理文化。 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晚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小农经济和政府政策严重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中国逐渐走向落后。清政府实行严格的思想文化控制,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虽然产生进步思想,但理学占主导。因此此时的中国并非如西方中国形象般的理性世界。 由此可见,1818世纪中叶西方中国形象出于自身的政治文化需要而带有一定的片面性,过度地肯定赞美中国。 其他: 论题:西方中国形象演变具有时代特征;西方中国形象反映中西发展不同轨迹。28.(1)特点:政府主导;设置专门机构;分类实施;具有一定科学性;防治与重建结合;民间力量广泛参与。(5分)意义:有利于控制疫情;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封建统治;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为民众生命财产提供了一定保障;推动了思想观念的转变;为后世防治疫灾提供了借鉴。(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