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针对训练 必修2 第1单元 第1课 农耕时代的农业.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6131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针对训练 必修2 第1单元 第1课 农耕时代的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针对训练 必修2 第1单元 第1课 农耕时代的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针对训练 必修2 第1单元 第1课 农耕时代的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针对训练 必修2 第1单元 第1课 农耕时代的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针对训练 必修2 第1单元 第1课 农耕时代的农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3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针对训练 必修2 第1单元 第1课 农耕时代的农业.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3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针对训练 必修2 第1单元 第1课 农耕时代的农业.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3届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针对训练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农耕时代的农业针对训练1:(2011年山东文综)下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 【解析】B。本题考查古代农业发展概况。春秋时期铁器已开始使用,A不符合;汉代牛耕技术已推广开来,C不对;明清时期雇佣关系方成为农村里最主要的生产关系,D也不对。精耕细作生产模式是以生产工具的改进为基础,故B正确。 备选题 (2011年三水实验中学月考)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开始使用。牛力用于生产,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动力的一次革命,它对当时生产方式带来的变

2、化是 ( )A私田开垦的规模扩大B精耕细作的程度提高C自耕农经济应运而生D土地国有制转变为个人土地所有制【解析】C。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概况,从生产方式变化切入。春秋战国时期,铁器与牛耕技术的出现,使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的自耕农经营成为可能,并开始成为中国古代农业最主要的生产方式之一,C正确。私田的开垦,土地国有转变为私有,只是反映了土地所有制的变化;而“精耕细作”是区别于西方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模式,并非生产方式,故A、B、D皆不对。针对训练2:(原创)诗经大田中说:“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这反映的是当时的土地制度实行 ( )A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B井田制C地主土地私有制

3、 D君主土地私有制【解析】B。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公田”、“私田”皆为井田,故B正确。自耕农、地主、君主土地私有制是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之后所出现的几种土地私有制,与材料所反映时间并不相符。 备选题 (2011年湖南十校联考)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这种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C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 D生产关系的变革【解析】D。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从土地严禁买卖到准许买卖,反映了其私有的合法化这一历史现象。铁器牛耕的出现与私田大量开垦,是它合法化的原因之一。透过土地私有这一现象,必须看到:土地作为最主

4、要的生产资料,是属于生产关系中的一个要素,故其变化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变革。答案为D。 针对训练3:(2011年龙岩高三质检)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人,已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这种经营方式是 ( )A租佃式经营 B田庄式经营 C自耕农式经营 D井田制经营【解析】A。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据材料,在此经营方式下,田主与耕者对半分配土地收入,两者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故A正确。 备选题 (2011年珠海质检)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职业结构表,这里的“某地区”最有可能是 ( )职业自耕农和地主佃农工场工人商人占人口比例24%36%30%10%A.汉代江南地区 B

5、唐代关中地区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解析】D。本题通过居民就业结构来考查社会经济。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农村里租佃关系超越自耕农,江南出现大量私营手工业,这与表格中所反映的佃农比例超过自耕农与地主、手工工场从业人数已达三成情况相符合,D正确。 针对训练4:(原创)历朝历代,我国政府都重视水利建设。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时郑当时为大司农,言异时关东漕粟从渭上,度六月罢,而渭水道九百余里,时有难处。引渭穿渠起长安,旁南山下,至河三百余里,径,易遭,度可令三月罢;而渠下民田万余顷又可得以溉。此损漕省卒,而益肥关中之地,得谷。上以为然,令齐人水工徐伯表,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以漕,大

6、便利。其后漕稍多,而渠下之民颇得以溉矣。” 汉书沟洫志 材料二秦皇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三年不解甲驰弩,使临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杀西呕君译吁宋。 淮南子人间训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与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有何功能?(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兴修水利工程的有利条件。参考答案: (1)主要功能:运输、灌溉。(2)经济条件:生产工具与技术的进步;政治条件:中央集权政体确立,政府的组织。备选题 (改编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武帝)于是发卒万人穿渠,自征引洛水至商颜(山名)下。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余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水聩(向下流)以

7、绝商颜,东至山领十余里间。井渠之生自此始,穿得龙骨故名龙首渠。材料二上(汉武帝)乃使汲仁、郭昌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河。于是以上用事则自临决河,沉白马玉壁,令群臣从官自将军以下皆负薪填决河。于是塞瓠子,而梁楚之地复宁,无水灾。 以上两则材料均引自汉书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提及的引水技术是什么?(2)材料一与材料二中两项水利工程的功能有何不同?(3)你认为应该如何认识这些水利工程的作用?参考答案: (1)引水技术:井渠法。(2)不同点:龙首渠主要功能是灌溉;塞瓠填河主要是防洪。(3)认识:水利工程的修建,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劳动人民的负担,但其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减轻自然灾害、有利于促进各地区

8、间的联系,应给予肯定。1.(2011年全国文综)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贷(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解析】D。本题考查农业发展概况,从国家农业政策与农村生产关系变化切入。明后期,国家赋税改革,实行“一条鞭法”,征税以田亩、财产为主要依据,以货币(白银)为主要形式。正是这一变化,导致了题中材料所提及的“于是称贷完官而田主病”的现象。 2.(2011年福建文综)下图所示坎儿井

9、(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 )在汉代就已出现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A BC D【解析】C。本题考查古代农田水利建设,命题充分体现史地综合特点。组合型选择题解题技巧是用排除法。据史实,坎儿井起源于西汉时期,正确;早在坎儿井之前就有许多水利灌溉工程,如春秋时期的芍陂,不对。答案即可得出为C。3.(2011年海南单科)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这说明当时 ( )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

10、提 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 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解析】D。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关键是抓住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北方棉花价低,南方收购北方棉花,加工成布后再贩卖至北方”。在此生产分工中,北方提供原料,而南方制造成品,这说明南方经济技术更发达,故D正确。4.(2011年深圳二模)中国古代历来重视户籍管理,严格控制人口。这主要是为了 ( )A防止人口流动造成社会动荡 B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来源C征调人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D保证抵御外族入侵提供足够兵源【解析】B。此题考查中国古代户籍与赋税制度。中国古代,政府赋税、徭役、兵役的主要承担者是小农,以家庭为单位,按户来征收

11、或征发。为保证其落实,必严格管理户籍。防止人口流动只是政府控制人口的一个次要目的;C与D分属于B选项中的徭役与兵役,故选B。 5.(2011年广东六校联考)吕氏春秋中记载的神农之教曰:“士(农)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绩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故身亲耕,妻亲绩,所以见致民利也。”在此神农指出了(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C废除井田制的必要性 D自然经济的优越性【解析】B。据材料,“士(农)有不耕,女有不绩(织)”则天下将有人因此而挨饿、受寒,即强调耕与织的重要,同时它并未提出抑制商业,故B符合题意。 6.补农书总论中说:“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十亩,故

12、田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其田,故贫者凭田以耕,亦其然势也。”这反映了当时农村里实行的经营方式是 ( )A自耕农经营 B集体协作式经营C租佃式经营 D庄园式经营【解析】C。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据材料,田多者佃人种植,收其租,贫者耕种富者土地,向其交租,两者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故C正确。 7.(改编题)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13、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请回答:(1) 依据材料概括东汉时期,江南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2) 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参考答案:(1)牛耕技术的推广。(2)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解题方法指导】 本题要求概括特征,是考核学生描述历史事物的特征的能力,在考核目标与要求中属于较高层次。概括历史特征,首先要列举出历史现象;其次是对这些现象进行归纳;第三才是透过这些现象来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认识其本质,并进行抽象性概括。如材料中提及“牛耕”、“犁耕”,透过这个现象,可得出农业生产工具与技术为铁犁牛耕。再如,从“食常不足”到“境内丰给”,可得出其生产目的为自给自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