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六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61088 上传时间:2024-06-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六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六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六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六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六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六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六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六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六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六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六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六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六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六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六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六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六单元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六单元能力测评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的节奏不断加快。有学者曾根据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原理,提出“知识半衰期”的说法:如果一个专业人士的知识不更新,在“半衰期”后,基础知识仍可用,但其他一半新知识却已落伍。据测算,1950年前的知识“半衰期”为50年,21世纪知识的“半衰期”平均为3.2年,IT高级工程师的知识“半衰期”仅为1.8年。如今的学习,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还需保持加速度。增长知识见识,可以说是一辈子的功夫。另一方面,教育的普及、出版的繁荣、互联网的兴盛,使得知识获取

2、的成本大大下降。“学好数理化”不再成为求知边界,通识教育正不断拓展知识视野。因此,若以知识宽度论,今天的学子可以完胜过去。然而,广度之外,同样需要有深度。书不多,反能精读以至“韦编三绝”;诱惑少,所以心无旁骛不断钻研。将有限的注意力资源用到最有效的地方,才会有“铁杵磨成针”的成就。因此,既要重视知识的宽度,也要重视学习的深度,在努力扩大知识半径的同时,避免陷入平面化的“知识焦虑”,落入浅尝辄止的学习路径。既有知识的宽度,又有知识的深度,才能在积累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卓越的见识。面对全球化竞争,教育者需要引导学生,摆脱简单的记诵,在慎思明辨上下功夫;关注知识的积累,更注重思维的锤炼。换句话说,一种好

3、的教育,既教会学生如何数清掉落的苹果,更激发学生思考为何苹果是掉下来而非飞上天。知识传承很重要,见识的培育更关键。知是获取信息,是第一层级;识是具备见解,是更高层级。由知而识,方为智慧。一方面,正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才算得上学懂弄通;而另一方面,具备粗中取精的信息筛选力、去伪存真的知识鉴别力、把握时代大势的洞察力,方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从容不迫。今天谈增长知识与见识,不仅指向“上下五千年”,更要围绕“纵横八万里”。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有中国情怀,而且要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回顾历史,中国在全球化道路上每进一步,都离不开以全球视野

4、为先导。近代化早期,有魏源等人“开眼看世界”,有林纾、严复等大规模译介外国经典;改革开放初期,有“勒紧裤腰带”公派留学生,更有打开国门搞建设;今天,面向更高层次的开放以及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有天下观的英才。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形势及其发展变化,成为具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的人才,不仅能肩负起建设祖国的使命,而且能承担起为世界、为人类做贡献的责任。(摘编自以知识见识锤炼真本领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建设祖国,进而为世界、为人类做贡献,需要青年学生具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B知识的“半衰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得越来越短

5、,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C只有注重思维锤炼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毕竟知识的深度比知识的广度更重要。D学习知识应该粗中取精,去伪存真,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只有才”说法绝对;“知识的深度比知识的广度更重要”无中生有,文中并没有将二者的重要性进行对比。原文第三段是说“既有知识的宽度,又有知识的深度形成卓越的见识”。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列举相关数据,具体阐明了当今时代知识更新节奏不断加快的情况。B文章以“书不多、诱惑少”反而有更大成就的事实,论证了将有限的注意力资源用到最有效的地方的道理。C因为

6、形成见识的前提是要有知识的宽度与深度,所以文章先从知识的宽度、深度谈起。D文章在论述增长知识与见识的意义时,希望学生具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情怀。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论证了将的道理”说法错误,论证的应是“广度之外,同样需要有深度”。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信息爆炸时代,专业人士的知识如果不能及时更新,就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B知识半径扩大,就会陷入平面化的“知识焦虑”,落入浅尝辄止的学习路径。C“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要将知识学懂弄通,在当今时代从容不迫,只能靠自己。D学生知道关注世界形势及其发展变化,也就等于具备了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答

7、案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就会陷入平面化的知识焦虑”说法绝对。C项,“只能靠自己”错误,否定了教育者的作用。D项,“也就等于”错,“关注世界形势及其发展变化”只是“具备了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的条件之一。(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46题。材料一知识付费近两年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知乎、得到、喜马拉雅等一大波知识付费平台走红,五花八门的产品掀起一波波热潮。2018年中国在线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产业规模约49亿元,同比增长近3倍,预计2020年将达到235亿元。目前,知识付费产业已经涵盖知识电商、社

8、交问答、内容打赏、社区直播、讲座课程、付费文档等多个类别,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喜马拉雅数据显示,在2017年“123知识狂欢节”中,2534岁的付费用户占比超过七成,“90后”的付费比例最高。以中青年为主,男性居多,多数分布在北上广深及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求知欲强,热爱学习与知识分享,喜欢互动交流。艾媒数聚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毅认为,知识付费的场景正在拓宽,从财经、职场、健康、阅读、技能等走向更加精细、多元的领域,与之伴随的是专业化要求更高更强,“创作者和平台如果不能持续生产优质内容,被用户抛弃是早晚的事。”张毅说。(摘编自数字阅读带来“书”中新世界)材料二艾媒数聚创始人兼首席

9、执行官张毅认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手机支付的便捷性,为知识付费的发展提供了硬件支持;优质内容付费观念的形成,也促使大批优秀内容提供者开始进驻各大知识付费平台;但更大的动力来自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意愿越来越强烈,有专家分析,“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希望通过付费获得知识,这已经成为刚性需求。”一些从业者则更喜欢用“知识服务”而非“知识付费”来定义这个行业。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分析,在人们的时间日益碎片化、学习越来越终身化的时代背景下,知识服务行业通过互联网技术降低了用户学习的成本,填补了传统“分科治学”教育体系的缺口,为人们终身学习提供了更适合的解决方案。罗振宇认为,知识服务火

10、爆的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教育和学习的历史传统”,“中国人学习的驱动力很强。在经济快速发展之后,追求学习上进的文化基因更强烈地表达了出来;而国家层面,正在加速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这样的需求为知识服务的兴起提供了极其富饶的土壤。”(摘编自知识付费,优质内容是关键)材料三市面上已出现多种跟书有关的知识产品:把书浓缩成25分钟的图书音频解读,全年解读一系列经典的专栏,用互动和社交的方式一起读书的同读、共读等。这些产品都跟书有关,只是做法有些差别:有的是引导读书,有的是替代读书,有的是辅助读书。除了和书有关,它们还有两个明显的共同点:其一,它们不是文字

11、而是音频;其二,它们都从图书内容延展开,将其变成通过智能手机可以获取的、像消费品一样轻松的服务,把“认真地读书”变成“轻松地听书”。由于从书中消化吸收知识很难,大量知识被“囚禁”在书页之中。当喜欢尝鲜的人尝试去听知识产品,甚至尝试制作知识产品后,和书相关的知识音频极大地降低了用户获得相关知识的难度,从而可以成为更大范围人群获得知识的方式。(摘编自知识付费背景下的“新出版”)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识付费产业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的普及和手机支付的便捷性,也离不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后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强烈追求。B知识付费产业越是向前发展,对内容的专业化要求就越高,知

12、识的创作者和付费平台应该不断给用户提供优质内容以增强吸引力。C图书音频产品并不只是将文字转变为音频,还从图书内容延展开,变成了像消费品一样的服务,极大地降低了用户获取知识的难度。D近两年来,知识付费产业发展迅速,产品多样,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类别多样化,用户以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学生为主。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D.“用户以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学生为主”理解有误。根据原文内容可知,喜马拉雅数据显示,在2017年“123知识狂欢节”中,2534岁的付费用户占比超过七成,“90后”的付费比例最高。以中青年为主,男性居多,多数分布在北上广深及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求

13、知欲强,热爱学习与知识分享,喜欢互动交流。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些从业者更喜欢用“知识服务”来定义知识付费行业,知识服务行业为当代人们终身学习提供了适合的解决方案。B优质内容付费观念的形成,有利于知识付费产业的健康发展,它促使大批优秀内容提供者进驻知识付费平台,推动行业繁荣。C国家加速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举措,将中国人追求学习上进的文化基因激发出来,这是知识服务火爆背后的深层原因。D图书音频产品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解放了原来被“囚禁”在书中的知识,也更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国家加速建设学习

14、型社会的举措,将中国人追求学习上进的文化基因激发出来”错,由材料二可知,激发中国人追求学习上进的文化基因的应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另外知识服务火爆背后的更深层原因在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教育和学习的历史传统,以及国家层面正在加速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6以上三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材料一重点介绍了知识付费产业的发展情况和付费用户的主体构成情况;材料二重点分析了知识付费火爆的原因;材料三重点介绍了和书有关的知识产品的特点和作用。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本题要求分析“侧重点”,其实就是概括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15、。材料一,重点讲了知识付费产业的发展情况和用户构成情况(第四段)。材料二,重点分析了知识付费火爆的原因(第三段)。材料三,重点介绍了和书有关的知识产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落实许世杰不知从哪个角落发出一阵轻微的鼾声,总算打破了会议室里令人窒息的沉寂。在县教育局汪副局长不满的目光下,有个胳膊肘悄悄捅了捅垂头打盹的人。于是,室内空气又凝滞了,连临窗张挂的“全县二十年以上教龄教师座谈会”红布横幅,都纹丝不动。一个低柔的声音:“翁老师谈一谈?”梳着两把短刷子的女秘书终于忍不住了,她脸涨得通红,胆怯地窥察着汪副局长的表情。刷!从全场二十余双老师的眼睛里

16、,立刻射出或热或冷的束束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在翁思茂身上。翁思茂却全然没有注意到这一切,依然凝视着什么,呆呆地出神。迎面墙上“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的标语,正牵缠着他的绵绵思绪。二十五年了!如今,大学同学有的已经成了大学教授、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企业老总,光鲜亮丽,买房买车,而他大学的高才生,在被分配到远离省城的县立中学,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学教师后,陪伴他的,至今仍然是那简陋的校舍,坑洼不平的黑板,夏漏雨、冬灌风的住房。当然,变化也是有的,他已经鬓发斑白、瘦骨嶙峋;他那“银河”对岸的爱妻,也总算熬到了身边,虽然已经瘫痪在床,又吃了劳保,人事关系还在外地一个清脆的声音:“请翁老师谈谈吧

17、!”当女秘书隔着屡屡青烟,看到汪副局长温文尔雅地点着头,肌肉松坠的脸上现出不大明显的笑容时,便鼓起了勇气。“啊?”翁思茂从冥思中惊醒,“我”能谈些什么呢?如果是在一个月前,他一定会动情地向大家讲述,汪副局长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多次到家里问寒问暖、同他交朋友的经过。一次,得知他爱人看病竟是自费,原单位不予报销时,汪副局长气愤地站了起来:“岂有此理嘛!这样吧,把医药费单据给我,由组织上帮你交涉好了。”翁思茂眼里闪着泪花,他没有什么奢望,只要能有这样一位贴心的好领导,他的心就暖了,劲就足了,即使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再大,又算得了什么呢!在汪副局长悄悄流露出为了让女儿考上大学,希望请个老师辅导辅导的意思

18、之后,翁思茂便一口应允了。“汪副局长同翁老师交朋友的事,省教育厅通报表扬了。请翁老师谈谈体会吧!”女秘书又催了,翁思茂礼貌地欠了欠上身,尴尬一笑,青筋暴露的右手置于胸前,拇指、食指和中指习惯性地拢在一起,就像平日在讲台上捏着一支粉笔那样:“体会嘛”体会?怎么说呢?一言难尽!因为,有两件事使他非常伤心。在高考报名的时候,汪副局长的女儿委屈地说:“翁老师,我想报师范,可爸爸说什么也不让。”“噢?不会吧?”“不骗您,我爸爸冲我瞪眼说:当一辈子老师有什么出息!”没过几天,这个女孩拿着几张医药费单据:“翁老师,这是阿姨的吗?”翁思茂接过一看,惊愕了,原来正是去年交给汪副局长的那几张。“我在纸篓里发现的,

19、保准是您给我补课时掉在我们家的。”翁思茂双手颤抖,几张单据被撕得粉碎女秘书不耐烦了,蹙眉代替了笑脸:“体会、希望、意见什么的,都可以谈谈。”“好吧!”翁思茂严肃、冷静,“我对上级领导落实尊师重教的工作,提点希望和意见。不多,只十二个字:端正认识、不弄虚假、落到实处!”在短暂的沉寂之后,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会议室的空气总算活跃了(选自全国微型小说精选评讲集,有改动)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写会议室里令人窒息的沉寂、轻微的鼾声、凝滞的空气、副局长不满的目光等,渲染了隆重庄严的氛围,起到欲扬先抑的作用。B从汪副局长要单据,到女学生发现单据,再到翁思

20、茂撕单据,小说巧妙地运用报销单据这一事物来贯通一些情节,表达了翁思茂被蒙骗的愤怒。C小说运用插叙的笔法,叙述了令翁思茂伤心的一些事,反映了汪副局长对教师职业的鄙视态度,从侧面刻画了汪副局长冷漠、虚伪的一面。D小说在翁思茂提出十二字建议后爆发的热烈掌声中戛然而止,呼应标题,留给读者回味与反思的空间,这样写有画龙点睛的效果。答案A解析A“渲染了隆重庄严的氛围”这一分析欠当,应是“渲染了沉闷、乏味的气氛”;“起到欲扬先抑的作用”这一分析也不准确,从下文情节看,这样开头是为下文主要人物翁思茂的出场作铺垫,同时也设置了悬念。8小说在刻画翁思茂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答:_

21、答案默默承受。二十五年来在远离省城的县立中学做一名普通中学教师,住宿条件差;分居多年的妻子总算熬到身边却病瘫。这一切他都默默承受。朴实、善良,易知足、懂感恩:汪副局长来探望,答应帮助解决妻子医药费报销问题,他很感动,并一口应允为其女辅导。为人耿介、正直、真诚:他对上级领导落实尊师重教的工作提出了意见:端正认识,不弄虚假,落到实处。一针见血,针砭时弊。(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应把握住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人物形象应先用词语概括出来,然后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具体可从人民教师翁思茂默默承受生活压力、容

22、易满足和懂得感恩、为人正直等方面来分析。9小说多次写到女秘书的声音和表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推动情节发展:文中四次写到女秘书的声音和表情,从“低柔”到“清脆”再到着急催促,乃至“蹙眉代替了笑靥”,层层蓄势,将情节推向高潮。衬托人物形象:以女秘书发话时察看汪副局长的脸色以及她的恭维话,来衬托汪副局长的官僚做派。突出主题思想:以女秘书的声音和表情的变化,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不浓的现实,引人深思。(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的能力。此类题一般可以从小说的几大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思想等角度去具体分析其作用。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

23、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李业兴,上党长子人也。业兴少耿介,志学精力,负帙从师,不惮勤苦。耽思章句,好览异说。晚乃师事徐遵明。时有渔阳鲜于灵馥亦聚徒教授,而遵明声誉未高,著录尚寡。业兴乃诣灵馥黉(hn)舍,类受业者。灵馥乃谓曰:“李生久逐遵明,何所得也?”业兴默尔不言。及灵馥说左传,业兴问其大义教条,灵馥不能对。于是振衣而起曰:“遵明弟子正如此耳!”遂便径还。自此灵馥生徒倾学而就遵明。遵明学徒大盛,业兴之为也。后乃博涉百家,尤长算历。虽在贫贱,常自矜负,若礼待不足,纵于权贵,不为之屈。后为王遵业门客。举孝廉,为校书郎。以世行赵历,节气后辰下算,延昌中,业兴乃为戊子元历上

24、之。于时屯骑校尉张洪、荡寇将军张龙祥等九家各献新历,世宗诏令共为一历。洪等遂共推业兴为主,成戊子历,正光三年奏行之。魏迁邺之始,起部郎中辛术奏曰:“通直散骑常侍李业兴硕学通儒,博闻多识,万门千户,所宜访询。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庶经始之日,执事无疑。”诏从之。业兴爱好坟籍,鸠集不已,手自补治,其家所有,垂将万卷。览读不息,多有异闻,诸儒服其渊博。性豪侠,重意气。人有急难,委之归命,便能容匿。与其好合,倾身无吝。若有相乖忤,便即疵毁,乃至声色,加以谤骂。性又躁隘,至于论难之际,高声攘振,无儒者之风,时人以此恶之。至于学术精微,当时莫及。子崇祖,武

25、定中,太尉外兵参军。崇祖弟遵祖,太昌中,业兴传其长子伯以授之。齐受禅,例降。(节选自魏书李业兴列传)注负帙:亦作“负袟”。背负书籍。谓游学外地,勤奋读书。万门千户:原指多而密集的门窗。这里指营造房屋。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B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C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D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

26、图/申奏取定/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参古杂今”是并列短语,中间不应断开,故排除A、C两项;“召”的对象为画工,故“召”与“画工”之间不应断开,排除B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黉”,指古代的学校。庠、序、校、塾、太学等在古代也曾用作学校的称呼。B节气是指太阳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立春后是雨水,立夏后是小满,处暑后是立秋,冬至后是小雪。C“太尉”,指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后来这一官职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D“受禅”,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

27、知识的能力。立秋后才是处暑。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业兴耿介好学,维护老师尊严。他年少时为人耿介,精于治学,不怕辛苦;在老师遭受鲜于灵馥贬低时,他以左传大义问难,进而维护了老师的尊严。B李业兴知识广博,备受时人推重。他曾被群臣推举主持将进献朝廷的十家历法编为一历,也曾在朝廷迁都时由朝臣举荐主管新都的房舍建造工作。C李业兴豪爽侠义,为人注重意气。别人遇到急难,委身投奔他,他能挺身相助;与他情投意合之人,他更是竭尽全力对待,毫不计较,绝不吝啬。D李业兴脾气急躁,缺乏儒者风范。他在与人辩论的时候,以至于高声粗语,甚至伸拳振臂,完全没有儒者的风度,当时的人因为

28、这一点很厌恶他。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并非主管,而是征求他的意见。原文“万门千户,所宜访询”意指营造房屋这样的事应征求他的意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虽在贫贱,常自矜负,若礼待不足,纵于权贵,不为之屈。(5分)译文:_(2)业兴爱好坟籍,鸠集不已,手自补治,其家所有,垂将万卷。(5分)译文:_答案(1)(李业兴)即使家境贫困地位低下,也常常自我夸耀,很自负,如果别人对他礼待不周,即使面对权贵之人,他也不会因为对方而低头屈服。(2)李业兴喜好古代典籍,收集不停,亲手修补整治,他家里收藏的书籍,将近一万卷。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29、的能力。(1)关键词:贫贱,家境贫困地位低下;矜负,夸耀,自负;纵,即使。(2)关键词:坟籍,古代典籍;鸠集,收集;垂,将近。参考译文李业兴,是上党长子(今山西长治长子)人。李业兴年少时非常正直,立志学习专心竭力,背着书去求学,不怕辛苦。深思经书中的章节句子,喜欢浏览不同的学说。稍大一些后以徐遵明为师。当时有渔阳人鲜于灵馥也聚众讲学,而遵明声誉还没多高,著作尚少。李业兴于是到灵馥的学校中去,与其他求学的人一样。灵馥于是说:“李生你长久跟随徐遵明学习,收获了什么?”李业兴默不作声。等到灵馥讲说左传,李业兴问灵馥传中要义,灵馥无法回答。于是(李业兴)整理衣服站起来说:“遵明弟子正像我这样!”于是径

30、直回去了。从此以后,灵馥的学生纷纷改换门庭,来到徐遵明这里(学习)。徐遵明学生大增,全是李业兴的功劳。后来,(李业兴)广泛涉猎百家之学,尤其擅长算术历法。(李业兴)即使家境贫困地位低下,也常常自我夸耀,很自负,如果别人对他礼待不周,即使面对权贵之人,他也不会因为对方而低头屈服。后来成为王遵业的门客。被推举为孝廉,任校书郎。由于当世使用赵所制日历,节气在时辰的计算上不准确,延昌年间,李业兴就编写了一部戊子元历献给朝廷。当时,屯骑校尉张洪、荡寇将军张龙祥等九家各自献上一部新的历法,世宗下诏,让把它们合为一部。张洪等人于是共同推荐李业兴主持此事,编成戊子历,正光三年上奏后推行。魏都刚迁到邺城时,起部

31、郎中辛术启奏说:“通直散骑常侍李业兴是博学大儒,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营造房屋这样的事,应征求他的意见。现在请求将有关图纸、档案记载送给他,考定对错,参照古今,拿出妥当样式,召集画工连同所需要的一起安排,详细地设计新图,申奏皇上裁决。希望开始营建的时候,办事没有疑问和失误。”皇帝下诏同意这个意见。李业兴喜好古代典籍,收集不停,亲手修补整治,他家里收藏的书籍,将近一万卷。他读书不止,常有不同的见识,众儒者佩服他学识渊博。李业兴性格豪爽侠义,重恩义。别人遇到急难之事,委身投奔他,便能得到他的收留和藏匿。(人家)与他情投意合,他便能竭尽全力,绝不吝啬。如果有与他相悖的地方,他便会指责(对方的)缺点加以

32、诋毁,以至于怒形于色,横加诅骂。(他)性情又很急躁褊狭,以至于论辩的时候,高声粗语,伸拳振臂,没有儒者风度,当时的人因这一点厌恶他。至于他学术的精深微妙,当时无人能赶得上。他的儿子李崇祖,武定年间,任太尉外兵参军。李崇祖的弟弟李遵祖,太昌年间,李业兴把长子伯的爵位传给了他。齐国接受禅让后,按例降低爵位。(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题弟侄书堂杜荀鹤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

33、两个“穷”字含义不同。前者指“生活贫穷”,而后者则作“缺少”讲。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战乱中社会的纷扰反衬了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品格。C尾联是对弟侄的慰勉之辞,诗人以长辈的身份直抒胸臆,语重心长地鼓励了弟侄。D这首诗语言上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句第一个“穷”并非指“生活贫穷”,而是指“不得志的困境”。此处“居穷道不穷”指人处于困境仍注重修养。15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6分)答:_答案颈联写的是窗外竹子的影子在书桌上摇曳,野外泉水叮咚,仿佛流入砚台中,“竹影”与“泉声”表现了弟侄书房环境的清

34、幽。在纷乱的战争环境中弟侄仍能静心读书,清幽的景致也是弟侄清静内心的体现。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弟侄勤勉好学、专注求学态度的赞美之情。(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分析情景交融的妙处,需要明确景物的特征以及景物和人物感情的关联。就景物描写来说,颈联写窗外竹子的影子在书桌上摇曳,野外泉水叮咚,仿佛流入砚台中,“竹影”和“泉声”从视听两个角度表现出弟侄书房环境的清幽。而这种环境的清幽和弟侄在战乱时期依然静心读书、修身养性的心境相符,环境之清幽即人物心境之清幽,诗人借此景表达出对弟侄勤勉好学态度的赞美。(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

35、)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圣明之人更加圣明的原因是:“”,而今之众人却“”,所以更加愚笨。(2)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两句是:“,。”(3)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诗描写了琵琶女第一次弹琵琶结束的动作和琵琶最后一声的特点。答案(1)犹且从师而问焉耻学于师(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生”“拨”等字的书写。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哲学家对读书的理解,往往不是关注读书的种类和方法,而是关注读书的意义。从哲学的观点来看,()。有了文字和书写,从此人类的

36、经验可以超越,广泛传递。于是,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阅读、书写成为知识和智慧得以超世代累积、传承的最重要方式。知识与智慧的有赖于书写的文字,读书成为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中国古人早就重视读书,孔子的一生,既是教育者的一生,也是学习者、读书人的一生。,“乐以忘忧”,是孔子热爱读书、勤奋读书的生动写照。虽然读书曾被一些人当作求取功名、财富,但更应看到,几千年的文化历经陶养,读书已成为读书人多数的生活方式。读书本身就成为目的,成为享受。中国文化史上的“孔颜乐处”,恐怕指的就是读书之乐吧!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人类文明传承发展的需要是读书的意义所在,个

37、体的知识需要更是读书的意义所在B读书的意义要从个体的知识需要来理解,更要从人类文明传承发展的需要来理解C个体的知识需要是读书的意义所在,人类文明传承发展的需要更是读书的意义所在D读书的意义要从人类文明传承发展的需要来理解,更要从个体的知识需要来理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括号前的语境,是“哲学家对读书的理解,往往不是关注读书的种类和方法,而是关注读书的意义。从哲学的观点来看”,从话题统一的角度来看,话题是讲“读书的意义”,A、C两项语意虽然都与“读书的意义”有关,但是侧重点是谈“人类文明传承发展的需要”和“个体的知识需要”,由此可排除A、C两项。括号后文说的是书和读书

38、对文化传承的意义,因此应强调“从人类文明传承发展的需要来理解”读书的意义,排除D项。故选B。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耳提面命薪火相传废寝忘食喋喋不休B口传心授衣钵相传韦编三绝喋喋不休C耳提面命衣钵相传废寝忘食津津乐道D口传心授薪火相传韦编三绝津津乐道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口传心授: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耳提面命:形容对人教诲恳切,要求严格。从“有了文字和书写,从此人类的经验可以超越”的语境看,横线处应该填的是没有文字和书写以前文化传递的方式,用“口传心授”恰当。薪火相传: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衣钵

39、相传:中国禅宗师徒间道法传授,常常举行授予衣钵的仪式;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材料中所说对象上“知识与智慧”,应该是指文化传承,用“薪火相传”恰当。韦编三绝:孔子晚年很爱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使串连周易竹简的皮条断了好几次;后形容读书勤奋。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非常勤奋专心。结合后文“是孔子热爱读书、勤奋读书的生动写照”看,用“韦编三绝”恰当。津津乐道: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喋喋不休: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有贬义色彩。材料中说的是中国文化史上经常提到的“孔颜乐处”,谈乐趣,用“津津乐道”恰当。综合以上分析,D项所给词语符合要求。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40、是(3分)()A虽然读书曾被一些人当作求取功名、财富,但更应看到,几千年的文化历经陶养,读书已成为多数读书人的生活方式。B读书虽然曾被一些人当作求取功名、财富的阶梯,但更应看到,几千年的文化历经陶养,读书已成为读书人多数的生活方式。C虽然读书曾被一些人当作求取功名、财富的阶梯,但更应看到,历经几千年的文化陶养,读书已成为多数读书人的生活方式。D虽然读书曾被一些人当作求取功名、财富,但更应看到,历经几千年的文化陶养,读书已成为读书人多数的生活方式。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多处语病:“读书曾被一些人当作求取功名、财富”成分残缺,“当作求取功名、财富”后应该加“的阶梯”;“

41、几千年的文化历经陶养,读书已成为读书人多数的生活方式”,中途易辙,“几千年的文化历经陶养”后面缺少谓语成分,根据全句需要,可将“几千年的文化历经陶养”改为“历经几千年的文化陶养”,调整语序后让“读书”作整个句子的主语;“读书人多数的生活方式”语序不当,应改为“多数读书人的生活方式”。A项,“当作求取功名、财富”成分残缺;“几千年的文化历经陶养”语序不当。B项,“几千年的文化历经陶养”后面缺少谓语成分,可调整语序;“读书人多数的生活方式”语序不当。D项,“当作求取功名、财富”成分残缺;“读书人多数的生活方式”语序不当。故选C。20下面是某校“世界读书日”广播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广播稿语体的要

42、求,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5分)感谢大家倾听今天的节目,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也是伟大作家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死去的日子。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的源泉,是我们的精神食粮。阅读对一个人的影响甚巨,在“世界读书日”莅临之际,希望大家能在有事没事的时候多多阅读,打开智慧之门。答:_答案“倾听”改为“收听”;“死去”改为“逝世(去世)”;“甚巨”改为“很大”;“莅临”改为“来临”;“有事没事的时候”改为“平时”。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依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本题中,“倾听”是指细心地听取(多用于下对上)。这里说的是

43、听众,用“收听”更合适。“死去”缺乏对伟大作家必要的尊重,可改为“逝世”或“去世”。“甚巨”是一个文言色彩很浓的词语,广播稿应该注重语言的平实,让所有人都能听懂,所以可改为“很大”。“莅临”指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用来修饰“世界读书日”不合适,可改为“来临”。“有事没事的时候”过于口语化,可改为“平时”。21下面是关于学习中疑问的解决与掌握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6分)答:_答案对于疑问,可即时解决,也可暂存。暂存的问题要在三天内解疑,以领悟、手脑、借物、借人等方式掌握牢固。如果疑问即时解决或暂存中有掌握不牢固的,还要借助

44、重复、比较、联系、归纳、记忆、应用等方式掌握牢固。(内容完整2分,表述准确2分,语言连贯2分)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及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的能力。将流程图转换为文字要注意两点:一是准确读图,既要读懂流程图的各构成要素,也要把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二是转换文字时要确定说明的顺序,并注意语言的简明和准确。据此作答即可。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以上是

45、清代学者张潮谈读书问题的几句话。读了这几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请至少结合两句话,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写作指导】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是关于读书的一些观点,首先明确各句子的意思,第句说不同的年龄读书有不同的感受,第句说读书的内容,第句说的是读书是为了学以致用,要求选取其中的两句,可以句组合谈读书方式,句组合谈读书的目的,句组合谈读书的必要。行文时首先通过对名句的分析引出观点,然后分层论述,注意在文中要有对材

46、料中句子的分析,同时写出自己的感触与思考。【佳作展台】读书的快乐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让我们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享受读书的乐趣。书让我们找到一个最好的、最忠实的朋友,它永远不会抛弃你,也不会背叛你。无论我们是在欢乐或痛苦中,还是在寂寞或彷徨时,书总会静静地伴在我们的身边,分享我们的喜悦,抚慰我们的心灵。古人说:“天下之事,利害常相伴;存全利而无少害者,惟书。不问贵贱,贫富,老少!观一卷,则有一卷之益;观书一日,则有一日之益。”书带给了我无穷的乐趣。读书让我告别了平庸。清代学者张潮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固然阅历、年

47、龄不同,读书所得亦不同,但阅历也是可以通过读书增长的。读书可以增长我的见识,丰富我的情感,提高我的阅历,自然也就与平庸绝缘。读书可以让我发觉世界的精彩与生活的美好;读书可以让我在阅读中相互融合,而又相互分离。这就是一种快乐,一种沟通的快乐。无论在清晨,还是在黄昏,手捧一本泛着清香的书,坐在沁着凉意的草地上,让碎碎的阳光懒懒地撒在身上,然后在青草与阳光的味道中,用长着触角的心灵抚摸和领略书中的奥秘,领略在其他地方领略不到的快乐与安谧,充实着贫乏的大脑。书真的让我告别了平庸。读书让我发现真爱。我似乎已经感觉到了徐志摩那片雪花的快乐;“我们都是平等的”打开简爱,我似乎被里面的主人公带到另一个世界,为

48、她那坚强、宽容而又充满爱心的品质所深深感动了,看到那令人伤感的场面,主人公哭了,我也哭了,这是真性情的表现。简爱那娇小的身躯却承受着如此悲苦的命运,常常让我泪眼婆娑。但她那顽强的性格,博大的心胸,给了我远离自卑的勇气,坚定生活的信念。那是一种收获,一种悲伤后的快乐,一种痛苦后的幸福,一种爱过之后的刻骨铭心。读书让我享受着生活。张潮说:“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是的,对擅长读书的人而言,没有什么不能成为书,成为可看可读的对象。比如聆听一只鸟的鸣叫,我读出了它单纯的快乐;欣赏一片雪花的飘落,我读出了它洁净的灵魂。那时,我真想心灵能够变成一枚精致的软囊,可以将快乐的鸟鸣、洁净的飞雪都装进去,永远珍藏。我曾经游览吴哥窟,看着那斑驳的建筑,我读出了吴哥时代的繁荣昌盛,读出了高棉民族久远的历史。生活里,处处都是书,处处都可读可赏可玩味。我像读书一样阅读生活,这让我可以更好地享受生活。我爱读书,书给我解开了许多不解之谜,书给了我一双观察事物的慧眼,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种种情趣。有了书,我就拥有了通向幸福之门的万能钥匙;有了书,我就拥有了心系天下苍生的宏愿;有了书,天涯海角也近在咫尺。这就是读书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