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练案(40)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61067 上传时间:2024-06-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练案(40)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练案(40)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练案(40)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练案(40)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练案(40)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练案(40)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新人教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练案(40)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新人教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练案40“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选择题1(2020山西太原期中)有学者认为,西汉一代的思想界,仍然延续着春秋战国之际的百家争鸣的学术传统,虽说汉武之时学术思想“统于一尊”,但所形成的“新儒家”乃是种“杂家的面貌”,即杂糅儒、道、法、阴阳五行诸说的“大杂烩”形态。“大杂烩”本质上体现了(C)A汉代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B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C儒家学说的自我调整和创新D汉代儒学背离先秦儒学思想解析董仲舒的新儒学是在继承先秦儒学的基础之上杂糅了其他学术而形成的,这实质上反映出儒学的自我调整和创新,故C项正确;A选项只反映了表面现象,不是本质,故错误;汉武之时,学术思想统于一尊,故B选项说法错误;

2、汉代儒学继承了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故D错误。2(2019四川泸州二诊)在古代,尽管帝王在“罪己诏”中罗列了诸多罪责,并反复强调“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但他们永远不会引咎辞职或将皇位禅让给别人。帝王的“罪己诏”实质是(B)A天人感应思想的反映B加强君主专制的策略C体现民本的治国原则D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罪己诏”的颁布实际上反映了天子受命于天,代表天意统治天下,若天子违背天意,不仁不义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与警告,人君必须仿效天道进行统治,故“罪己诏”本质上属于加强皇权的思想策略,B项正确;A项为对材料的现象阐述,但未深入实质进行分析,排除;C项,题干未体现民本治国理念,排

3、除;D项,题干现象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排除。3(2020湖北鄂东教育协作体模拟)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皇帝的圣旨诏书开头语也常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说明汉代(B)A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B借天的权威树立皇帝权威C政治统治借助人伦秩序D儒家天道观得到皇帝认同解析根据材料“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可知汉代通过神权来强化君权,B项符合题意;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与材料无关,A项排除;材料未涉及人伦秩序,C项排除;D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4(2020天津十二重点中学联考)古代某位思想家曾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

4、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这段话主要阐明的是(A)A政治统一需要思想统一B法度严明利于统一C维护儒家思想正统地位D大一统是历史规律解析从题目“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知,这位思想家主张国家统一,而国家统一则需要统一思想,故A项正确;题目重在强调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法度严明有利于统治,故B项错误;这有助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而不是维护儒家思想正统地位,故C项错误;大一统是大家认可的准则,而不是历史规律,故D项错误。5(2019陕西商洛期末)汉元帝曾下诏说:“盖闻贤圣在位,阴阳和,风雨时,日

5、月光,星辰静,黎庶康宁今朕恭承天地,托于公侯之上,明不能烛,德不能绥,灾异并臻,连年不息天惟降灾,震惊朕师。治有大亏,咎至于斯。”这一史实表明汉元帝(C)A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B缺乏应对灾害的手段C接受了“天人感应”学说D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解析根据“天惟降灾,震惊朕师。治有大亏,咎至于斯”可知,汉元帝认为上天降灾,多次警告,是治国有过,罪有应得,符合“天人感应”学说,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汉元帝认为天降灾祸,是因为治国有过,体现了天人感应,无法体现发展儒家思想,排除A项;汉元帝认为天降灾祸,是因为治国有过,材料并非强调缺乏应对灾害的手段,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天人感应,与完善中央集权制度无关

6、,排除D项。6(2019陕西榆林一模)三国志记载,曲周县一个农民因自己的父亲生病,便杀牛进行祭祀,祈祷其父可以痊愈,结果被县令判了死刑。而太守陈矫却认为,此人是真正的孝子,于是特意上表请求赦免他。这说明当时(A)A儒家文化影响行政管理B孝悌观念已被普遍接受C地方权力过大不便管理D政府对农业重视程度不够解析材料表明,由于孝道,县令免除了农民的罪行,故选A项;B项中的“普遍”表述不当,排除; C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中国古代以农为本,故排除D项。7(2019江苏南京调研)萧公权说:“董子虽以言灾异下吏,然观汉书天文、五师两志所述,足知天人相与已成为西京之显学,而仲舒乃其重要之大师。抑吾人当注意

7、,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他认为该学说(C)A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B迎合君主谋取权位的需要C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D鼓吹革命推动反专制斗争解析由材料“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可见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起到警告统治者暴行的作用,从而有利于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故选C项;材料没有反映董仲舒的思想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排除A项;由材料“实重革命而轻受命”可见董仲舒的思想并非一概迎合君主,排除B项;董仲舒的思想本质上顺应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排除D项。8(2019山东省师范大学附中模考)右图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竹简论语,考古工作者1973年在河北

8、定州西汉中山怀王刘修墓中发掘而出。中山怀王刘修死于汉宣帝五凤三年(公元前55年)。这批论语残简行文中,只避讳“邦”字,汉惠帝以下诸帝皆不讳。以下推断正确的是定州汉墓出土的竹简论语(D)A残简避讳“邦”字说明论语成书于刘邦时期B残简中的文字字体表明论语编纂于西汉时期C中山怀王刘修墓藏论语与当时主流思潮不符D儒家学说在西汉时期已经受到统治者的极大重视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残简避讳“邦”字说明论语成书于刘邦以后,故排除A项;论语编纂于战国时期,故排除B项;汉代儒学确立正统地位,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所以C项说法错误,故排除;论语中避讳“邦”字,说明西汉统治者已经接受了儒家的等级礼乐制度,儒家学说受到统

9、治者的重视,故选D项。9(2019山东德州期末)西汉前期,丞相多是功臣或功臣子弟。西汉后期,丞相则以掾史文吏和经学之士为主,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历任丞相中齐、鲁、东海人多达11人,人数约占52.38%。这说明(B)A汉代统治者重文轻武B儒学政治影响日益增强C皇帝打击权贵以强化专制D齐鲁地区成为政治中心解析根据材料“齐、鲁、东海人多达11人、12人次,人数占52.38%”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齐鲁为儒学发源地,汉代丞相多出于齐鲁,由此可见儒学对政治生活影响深刻,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重文轻武政策,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对权贵的打击,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齐鲁地区的

10、政治地位,故D项排除。10(2020广东佛山质检)公元前178年,齐太仓令获罪当处肉刑,其女缇萦上书请求将自己没为官奴,替父赎罪。文帝怜悲其意,遂下令曰:“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己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亡繇至,朕甚怜之。其除肉刑,有以易之;具为令。”据此可知(B)A汉文帝主张外儒内法B汉代刑制受儒学影响走向文明C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D“德主刑辅”被定为治国方略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缇萦上书为汉文帝替自己的父亲赎罪,其做法得到汉文帝的肯定,最终影响法律的制定。这体现的是汉代刑制受到儒学的影响,B项符合题意;材料与外儒内法无关,而且汉朝初年的指导思想是黄老的无为而治,A项排除;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是汉武

11、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C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汉代刑制受儒学影响,未体现“德主刑辅”被定为治国方略,D项排除。11(2020安徽黄山质检)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说过,对国家统一的终极性诉求使中国对集权的容忍度远远大于别国。由此可知(A)A大一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涵B中央集权塑造了国人的文化心理C国家统一有助于中央集权制度D集权制度是中国人的终极性诉求解析材料强调国家统一的重要性,故正确答案为A项;B、C、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12(2019四川绵阳二诊)对古代中国两千余年的政治制度,按西方标准,将其称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的对立面。而现代学者却认为,古代中国的皇帝很难做到为所

12、欲为的专制。古代制约皇权的主要因素是(C)A以民本主义为执政的指导思想B中国古代王朝监察体制C遵照儒家标准的官僚制度系统D地方势力制约中央集权解析结合所学,西汉以来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儒家思想,政府重用儒学家做官,儒家思想倡导仁政、天人感应等思想,劝勉皇帝施行仁政,一定程度上对皇帝的行为起到约束的作用,使皇帝很难做到为所欲为的专制,故C项正确;民本主义思想对皇帝施行仁政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对制约皇权的作用有限,排除A项;中国古代王朝监察体制主要对象是政府各级官员,而不针对皇帝,B项错误;D项属于中央集权问题,皇权专制属于专制主义问题,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二、非选择题1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

13、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后代经过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材料二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孟子材料三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春秋繁露(1)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2)材料三的作者是谁?材料三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答案(1)主张:孔子主张等级、名分、秩序;孟子

14、认为君臣应该互相尊重。(2)作者:董仲舒。“修改和润色”:神化君权;臣子只有服从的义务。(3)变化: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家;西汉武帝时儒学开始确立独尊地位。原因:儒学因时而变,适应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解析(1)根据材料一、二主要内容归纳概括,两则材料体现了君臣、父子之间的等级名分关系。(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内容和春秋繁露分析,应是董仲舒。第二小问,根据材料的意思从君权神授的角度回答。(3)第一小问,根据儒学变化的主要史实回答;第二小问,根据第一小问中的地位进行总体的归纳和概括;第三小问的回答要言之有理、答之有据。14中华传

15、统文化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材料二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枝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班固汉书儒林传材料三就文化代表人物而言,陈寅恪经过严密考证,指出李白、白居易、元稹、欧阳询等均有胡人血统,其先祖或为胡人,或为鲜卑。这就有力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从来不是单一的,也不是静止不变的,各少数民族文化均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应称为大中华文化,而这种文化的集大成与高峰,正是在中古时期。当然,传统的儒家文化也并

16、非拒绝吸收外来因素,如屈原的离骚,陈寅恪就指出含有道教思想。刘克敌陈寅恪与中国文化精神(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文化”中分别代表“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思想流派。(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汉儒学繁盛的原因及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到中古时期所表现出的特点。答案(1)民本:儒家。专制:法家。(2)原因: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适应了大一统时代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要求;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传授儒家经学;国家将学与仕相结合。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3)特点:多元

17、性(非单一性);流动性(发展性);宽容性(兼容性)。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民本思潮”指的是儒家的以人为本的思想,而“专制主义”的思想流派指的是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流派,因为法家在当时是主张君主专制的。(2)西汉儒学繁盛的原因要从多角度进行分析,例如,董仲舒改造了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要求,再例如,汉武帝采纳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等多种因素综合分析即可。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主要回答出儒学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之类的答案均可。(3)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到中古时期所表现出的特点按照材料三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从来不是“单一的”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多元性,再例如,“也不是静止不变的”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变化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