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2 王何必曰利 课件(人教选修_先秦诸子选读).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60900 上传时间:2024-06-02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3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2 王何必曰利 课件(人教选修_先秦诸子选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2 王何必曰利 课件(人教选修_先秦诸子选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2 王何必曰利 课件(人教选修_先秦诸子选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2 王何必曰利 课件(人教选修_先秦诸子选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2 王何必曰利 课件(人教选修_先秦诸子选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2.2 王何必曰利 课件(人教选修_先秦诸子选读).ppt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2.2 王何必曰利 课件(人教选修_先秦诸子选读).ppt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2.2 王何必曰利 课件(人教选修_先秦诸子选读).ppt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2.2 王何必曰利 课件(人教选修_先秦诸子选读).ppt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2.2 王何必曰利 课件(人教选修_先秦诸子选读).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2.2 王何必曰利 课件(人教选修_先秦诸子选读).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2.2 王何必曰利 课件(人教选修_先秦诸子选读).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2.2 王何必曰利 课件(人教选修_先秦诸子选读).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2.2 王何必曰利 课件(人教选修_先秦诸子选读).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2.2 王何必曰利 课件(人教选修_先秦诸子选读).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2.2 王何必曰利 课件(人教选修_先秦诸子选读).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2.2 王何必曰利 课件(人教选修_先秦诸子选读).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2.2 王何必曰利 课件(人教选修_先秦诸子选读).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2.2 王何必曰利 课件(人教选修_先秦诸子选读).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2.2 王何必曰利 课件(人教选修_先秦诸子选读).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二、王何必曰利课前预习导学基础导练1.古今异义(1)何以利吾家古义:卿大夫的采地食邑。今义:家庭。(2)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古义:这样而。今义:连词,用在句子的开头,表示转折。2.一词多义(1)遇孟子遇于石丘(动词,相遇,遇到)二王我将有所遇焉(动词,投合,指得到君主的信任)(2)罢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止)以罢三军之师(停止)(3)于孟子遇于石丘(介词,在)秦、楚之王悦于利(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3.词类活用(1)不远千里而来(远,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远,认为远)(2)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利,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得到利益)(3)苟为后义而先利(后、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

2、为后;以为先)(4)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止)4.特殊句式(1)亦将有以利吾国乎(有以:固定句式)(2)何以利吾国/何以利吾家/何以利吾身(宾语前置)(3)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判断句)(4)孟子遇于石丘(状语后置,省略句)(5)先生将何之(宾语前置)(6)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判断句)(7)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8)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蹠之徒也(判断句)名句名篇(1)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2)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蹠之徒也。课堂合作探究问题导学1.第一则选文中孟子认为治国的根本是什么?“言利”有什么

3、危害?提示:孟子认为,治国的根本是要讲仁义。如果国君带头言利,整个社会就会上行下效,人们就会产生无尽的贪欲。有了贪欲,人们就会不满足于自己已有的财利,就会互相争夺,甚至会弃自己的父母、君主而不顾。一些卿大夫虽然拥有了国君十分之一的财利,也会试图杀害国君,并夺取国君所拥有的一切。2.第二则选文中宋 和孟子在劝说秦王、楚王的观点上有什么不同?会有什么不同的效果?提示:秦楚交兵,宋 打算晓之以利,劝阻战争;而孟子认为应该晓之以义阻止战争。孟子认为,晓之以利,就是鼓励人们逐利,而人们都怀着逐利的心态相交往,最终会导致亡国破家。而晓之以义,则会鼓励人们心怀仁义,如果人人都心怀仁义,那么统治者就会成就王业

4、,天下太平。3.本课三则选文在说理时都运用了对比论证,请作具体说明。提示:本课三则选文都运用了鲜明的对比,论述明快有力。第一则“孟子见梁惠王”提出观点“亦有仁义而已矣”后,先说利字当头的坏处,然后再说推行仁义的好处;第二则“宋将之楚”先说以利说秦楚之王的坏处,再说以义说秦楚之王的好处;第三则选文将“孳孳为善”和“孳孳为利”对比阐述。这样正反对比,使主旨更加鲜明,论述更加有力。自主探究这三则文字都表现了孟子的义利观仁义在私利之上,推行仁义才是大利所在。对此,你受到什么启迪?有什么看法?提示:孟子认为,如果一个人勤勉行善,他的德行就是高尚的,因此可跻身君子的行列,即“舜之徒也”;如果一个人一心追逐

5、私利他的德行就难以提升,始终跟人格卑下的小人为伍,即“蹠之徒也”。如果世人全都私利当头,不培养仁义之心,不践行仁义的原则,那么即便是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兄弟之间,也不可能建立起亲善的关系;甚至儿子会遗弃父母,臣子会不顾国君,社会将陷入尔虞我诈、混乱动荡、弱肉强食的境地。这样的国家最终会灭亡。与此相反,如果世人都实行仁义,那么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兄弟之间,推而广之,人与人之间,将会建立起互相亲近、礼让、关爱的和谐、融洽关系,国君就可以成就王业。所以,孟子高举仁义大旗来游说各国君王,希望天下安定。作为社会成员,人不可避免地会关注财利。但是如果过分关注“利”,甚至为了利而不择手段,那么,我们的人格会变得卑下,人与人之间也就没有了关爱。为了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我们应该把实践正义、培养善德放在自身修养的第一位。文本图解1.梁惠王问孟子回答有以利吾国乎王何必曰利 王利吾国大夫利吾家士庶人利吾身 上下交征利,国危矣 万乘之国千乘之国千乘之国百乘之国 后义先利,不夺不餍 王何必曰利 2.宋孟子以利说二王罢之以利说之二王悦于利,去仁义,亡以义说之二王悦于义,怀仁义,王3.为善者舜之徒为利者蹠之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