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主政治的扩展教案【本课学习目标】简单了解法兰西人民争取民主共和制的艰辛历程确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比较两部宪法出台的背景、内容、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法、德两国国内形势、阶级力量对比及民主思潮影响的程度探寻各自民主政治的特点,使学生从各国的国情出发,理解民主政治道路上的异同。法国人民为争取共和,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培养学生学习其为进步事业奋斗到底的精神,树立学生对民主政治建设行使民主权利的热情。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评价德国民主政治的得失。【本课内容概览】本课的基本线索是:自1789法国大革命爆发以来,法国经历了两次共和国、两次复辟、两次法兰西
2、帝国,政局一直动荡不安。普法战争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尽管建立了,但各派政治力量又围绕共和与帝制的政权形式问题展开了反复的较量,政局更加变幻莫测。1873年新调整的议会就政体问题进行激烈争论,终于颁布了1875年宪法,使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阻断了妄图复辟的道路,为巩固共和政体,共和派人士进行了长期顽强的斗争。德国在俾斯麦领导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颁布了宪法,确立德意志为联邦制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议会只是粉饰门面,但德国迈入了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十分迅速的发展。到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都不断扩大政治民主,资
3、产阶级代议制度日趋完善,并对其它地区产生了影响。【本课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难点:两国宪法的特点及产生的原因。【教法与学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国情教育,在讲述法、德两国议会民主制度发展道路上,注意其不同的历史背景、阶级构成、国际国内形式。以便使学生理解法国民主共和道路的艰难和德国君主立宪政体的本质。学生在学习中,一是采用比较的方法分析法、德的不同及法、德与英、美两国的异同点。同时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从各国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其政体确立过程中的特殊性和一般规律。【知识点拨】动荡中的法国1789年以来,法国政局一直动荡不安,政治派别
4、林立,其中反对共和倡导帝制的保皇派势力很大,这就使法兰西的共和体制的建立举步维艰。普法战争后,民主潮流势不可挡,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在法国,尤其是巴黎公社后的法国,民主力量更加强劲,主张帝制的保皇势力在这种大潮面前几经挣扎,终于失败。但法兰西共和国尽管建立了,但反对派力量依然不弱。“一票共和”1873年在宪法的制定过程中,就政体问题经过了激烈的争论,直到1875年1月,国民议会才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使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1875年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利;议会实行两院制;并将马赛曲定为国歌、7月14日为国庆节、“政府的共和国形式”永远不得动摇、凡曾统治过法
5、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等内容写入宪法之中,从而在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妄图复辟的道路。由此可见,法国共和制度的确立是来之不易的,同时,为巩固共和政体,共和派人士继续进行了长期的斗争。脆弱的民主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德意志帝国是容克地主通过王朝战争走向了统一,使德国迈进了资本主义时期,这些资产阶级化了的封建地主贵族容克在德国政治经济领域的势力很大,德国资产阶级又具有先天的不足,这就使1871年宪法打上了封建性极强的烙印,其代议制度也具有特殊性。1871年宪法规定皇帝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帅军队、决定帝国的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的大权,而帝国唯一的大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
6、力的宰相却只对皇帝负责。因而,德国尽管设立了联邦议会和帝国会议,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也只是在资本主义潮流下粉饰专制的门面。当然,这部宪法也有极进步的一面,标志着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代,从此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总之,资本主义议会民主制的确立,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由理论付诸实践,君主专制被议会民主所取代,法治取代了人治,人的自然权利得到了弘扬,在此后的历史发展中,代议制度日益健全,统治秩序逐步稳定。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对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师生互动一二三】师生互动一:从大革命到共和制的确立师:同学们,在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少大事都是发生在法国的。这个国家,你们了解的东西已
7、经相当多,你们是否看过影片基督山伯爵、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这样的名著名片,它们的作者都是法国大文豪。你们还记得鲁迅先生的故乡中的几句话吗?“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态,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那么,为什么18世纪至19世纪的法国会涌现出那么多世界级的大文豪?那么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拿破仑呢?18世纪末至19世纪的法国究竟是怎样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呢?请同学们翻阅有关资料,查寻法国1789-1875年这一段历史的发展状况,做一个简单明了的法国历史发展史简表。生甲: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我对这一阶段法国历史发展过程按编年体方式陈列如下: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
8、发,1791年宪法颁布,确立为君主立宪制国家。1792年9月,法国国民公会宣布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废除君主制,国王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1804年,拿破仑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共和国废止。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1830年七月革命推翻复辟的波旁王朝。1830年,路易菲力蒲建立七月王朝,实行君主制,1848年,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1852年,路易波拿巴政变,法兰西废除共和,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1870年,普法战争,第二帝国废除,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1875年,国民会议以一票多数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共和政体在法律上确立。师:从上述陈列中我们能发现
9、什么规律性问题?生乙:法国共和制度的确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围绕着共和与帝制的政权形式进行了反复曲折的斗争,这使法国社会处于长期的动荡之中,政权的变更频繁使法国社会生活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这为法国文学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社会场景,涌现了一部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产生了一个个伟大的文学巨匠。生丙:我认为用图表方式更能清晰地看出法国这86年中的历史变迁,我给同学们演示一下:大革命爆发七月革命二月革命1789.7.141792.91804181518301848波旁王朝封建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共和制法兰西第一帝国帝制复辟的波旁王朝封建君主专制七月王朝帝制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共和制路易波拿巴政
10、变普法战争失败宪法确立共和制185218701875194019441958法兰西第二帝国帝制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共和制希特勒铁蹄下的法国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教师:用图表方式描述的更为清晰。我们不妨通过这一图示,将法国1875年后的历史简单演示到今天,给大家一个完整的历史发展过程,接着上图,1940年,法西斯德国进攻西欧,法国灭亡,此后4年处于德国法西斯的铁蹄之下,诺曼底登陆后,法兰西第四共和国临时政府成立,到1958年,内外矛盾尖锐化,法国在戴高乐领导下重建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延续至今。师生互动二:英美德政体的异同师:德意志统一后,1871年4月,通过了德意志帝国宪法,宪法
11、确立德国为联邦制的君主立宪制国家;美国独立后,通过1787年宪法,美国由邦联政体转向联邦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通过权利法案及一系列法令,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那么德国的联邦制与美国联邦制有何不同?德国的君主立宪制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又有何异同点,结合我们所学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生甲:美国联邦制度的建立是在独立后为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协调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资产阶级与广大工人、农民的矛盾而确立的,尽管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有了统一的宪法,但美国各州依然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每个州有相对独立的权力。德国联邦制的确立是在统一过程中实现的,每个邦和自由市保留了一些自治权,但必须服从于中央,德国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
12、权力。生乙:德国和英国都实行君主立宪制,均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体制,均保留了君主,从本质上讲没有什么不同。但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只是权力的象征,议会权力很大。德国皇帝拥有实权,宪法赋予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及主宰议会等大权,而帝国惟一的大臣宰相只对皇帝负责,议会基本上没有什么权力。其原因:英国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壮大,通过革命手段限制了王权,而德国通过统一手段加强了王权,德国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无力控制议会。师生互动三:历史人物评价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产生了一位铁腕人物;法国大革命中造就了一位军事怪杰;德国统一过程中成就一位铁血战士,这些在欧洲近代
13、史上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分别是谁?就历史人物的分析评价应注意哪些标准?同学们能否就我们所学内容对三位历史人物进行比较,分别评述他们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生甲:这三位人物分别是克伦威尔、拿破仑和俾斯麦。生乙:评价历史人物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一分为二地看待其历史的功过,不能拿我们当今的眼光评价过去的历史人物及其事件。生丙:我认为克伦威尔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他就像一把双刃剑,在打击封建势力面前态度坚决,沉着冷静,如在他领导下打败了王党势力,将国王送上断头台;彻底打败苏格兰封建势力,将苏格兰归并英国;打败了保王党人在爱尔兰的势力,同时又将爱尔兰征服归入英国版图。对外进行殖民
14、扩张,颁布航海条例,扩大了英国海外市场,加强了英国商品的竞争能力,维护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治经济利益,对内镇压人民反抗,继续开展“圈地运动”,尽管是血淋淋的,但他是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言人,巩固的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对当时的英国社会的发展贡献应高度肯定。尽管他解散了议会,就任“护国主”,实行独裁统治,就历史功绩而言不可磨灭。生丁:我认为拿破仑是一位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和杰出的军事统帅,他以军事起家,又因军事而败亡。他的出现,是法国大革命和当时欧洲的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将他推上了历史舞台。拿破仑上台后,通过对外战争,稳定了法国政局,保卫了法国大革命成果,对内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重视科技教育事业
15、,重视立法,尤其拿破仑法典中的民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其后期的对外战争从正义的保卫祖国和革命成果的战争转向侵略战争,一方面动摇了欧洲大陆封建统治的基础,将法国大革命中确立的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广泛传播,推动了其他地区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长期战争,国力衰弱,最终玩火自焚。但他不愧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称号。生戊:我认为对俾斯麦来说,他既有克伦威尔的魄力,又有拿破仑的军事才能,也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他出身容克贵族,通过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为德国的统一立下了丰功伟绩。就任德意志帝国宰相,其“铁血”政策、铁血手腕为德国经济的起飞创造了条件,也为德国成为欧
16、洲大陆的霸主奠定了基础。对内实行文化专制主义,一方面压制了德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另一方面又给工人、农民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如工人伤残病老社会保险法、疾病保险法、意外事件保险法等,这些社会立法,尽管这些社会立法正如他自己所说,这只是加在恢复帝国的菜料中的“几滴社会主义的油”而已,但开了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风气的先河,对稳定社会秩序,巩固资产阶级统治意义深远。师:通过几位同学对三位历史人物的评价,基本上都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了他们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比较客观地、一分为二地评价了历史人物。但我们也要注意到评价历史人物时必须将具体史实与观点结合起来,摆实事讲道理,避免流于空谈。【课堂跟踪反馈
17、】(一)单项选择题11789年革命后,法国政局的特点是( )政局动荡不安 党派林立执政者变换频繁 政治运动和人民斗争此起彼伏A B C D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是在( )A普法战争后 B普法战争中 C巴黎公社后 D1875年宪法颁布后3使共和政体得以确立的法律依据是( )A“政府的共和国形式”写入宪法B“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写入宪法C将马赛曲定为国歌D颁布了1875年宪法41875年宪法反映了( )A是资产阶级共和派与保皇派相妥协的产物B资产阶级与广大人民相妥协的产物C保皇派内部分裂的产物D人民斗争的产物5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是( )A德国资产阶级开展革命斗争的结果B容
18、克贵族地主王朝战争的结果C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D人民革命斗争的结果6德意志1781年宪法确立了( )联邦制 君主立宪制 君主专制 共和制A B C D7马克思说:德意志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收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君主是实,立宪是虚 容克贵族占主导地位,资产阶级先天不足军事封建性没有消除 议会起不到任何作用A B C D8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包含了( )宪法 议会 总统 国王A B C D(二)材料解析题9阅读下列材料:毛泽东在1954年6月对资产阶级宪法的评价:“讲到宪法,资产阶级是先行的。英
19、国也好,法国也好,美国也好,资产阶级都有过革命时期,宪法就是他们在那个时候开始搞起的。我们对资产阶级民主不能一笔抹杀,说他们的宪法在历史上没有地位。”请回答:(1)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宪法的态度如何?(2)就你所学,说一说英、法、美颁布的宪法名称。(3)为什么说“我们对资产阶级民主不能一笔抹杀,说他们的宪法在历史上没有地位”?(三)问答题10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作用和影响是什么?【学习探究举例】建议学生对古希腊、罗马的民主政治与近现代资产阶级代议制进行比较,找出典型的不同方面。【视野扩展】1评价“光荣革命”(刘祚昌)1688年革命与17世纪40年代的革命相比,不过是一个“比较不足道的”插曲。但是,过
20、分缩小它的意义也是不对的,因为它在英国历史上究竟不失为一个划时代的重大事件,对英国以后的政治经济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第一,恩格斯写道:“在这种过分的革命活动之后,必然接着到来一个不可避免的反动,这个反动又超出了它能继续下去的那个限度。经过多次动荡以后,新的重心终于确立了,并且成了新的出发点。”1688年革命正是确立了“新的重心”,正是一个“新的出发点”。从此以后,英国资本主义循着正常的轨道发展起来。第二,17世纪40年代的革命虽然予英国专制制度以致命的打击,但是只是在1688年革命后,专制制度才在英国最后绝迹,君主立宪制度才巩固地确立起来。1689年的“权利法案”不管它如何保守,毕竟给新的
21、国王威廉三世套上了一幅马勒。在威廉的后继者在位时期,国王终于变成“统而不治”的“虚君”了。第三,1688年以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意味着资产阶级新贵族统治的确立,这就使得这两大阶级有可能利用政治上层建筑为自己的阶级利益服务,于是英国原始积累加速进行了,手工工场迅速发展了,通过对法战争海外殖民地扩大了,从而加速了工业革命的到来这一切都是以1688年革命为起点的历史发展的合乎逻辑的结果。总之,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和资本主义的发展,都与1688年革命有莫大关系,这次革命之重要性,与此可见。2约翰洛克(1632-1704)的资产阶级议会君主制在洛克眼中,资产阶级议会君主制,是国家政权的最好形式,因为它
22、“依照多数人的意志”行动。他用机械学上的规律去比喻它:物体顺着加在它上面的最大的力量的方向移动。他指的多数实际上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在议会中的代表。洛克主张议会君主制下实行三权分立:立法权、行政法及联邦权(管理对外事务)的分立,同时承认体现在议会中的立法权的优越地位。但是,他又认为立法权并不是无限制的,它有责任尊重公民的人身及财产的自由。在他看来,体现在国王及其政府身上的行政权,应该在立法权的控制下管理国家;立法权在国王及其政府破坏国家的法律时,有权更换国王及其政府。在国王及其政府破坏法律,用法律制裁仍无结果,并且国王及其政府的行动继续威胁大多数公民的生命、财产及人身自由时,全体人民有权利用公开起
23、义的方式推翻国王及其政府。3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权力提高,享有充分的立法权和财政权,但保留了国王的行政大权,并使国王及大贵族继续掌握官吏的任免权。结果,政府各级官职继续为贵族所垄断,贪污舞弊、买卖官职依然成风。膏粱子弟庸碌无为而据高位,领取高薪无所用心,弊端丛生。晋升方面不凭才干、工作贡献而靠资历,平时缺乏考核,导致冗官冗员,效率低下、工作混乱、权责不分。18世纪80年代,议会对文官制度的这些弊端进行过某些改革,把文官任命权从国王和大贵族手中转移到各部门负责人手中,依然不能杜绝任人唯亲和买卖官职的现象。如1836-1854年间,财政部推荐的55名文官人选中,有些
24、人体弱多病根本不能胜任工作,有些人完全不符合条件,还有些人品质恶劣。随着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完成,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以适应自由竞争的需要。在财政大臣格拉斯顿的授意下,屈维廉和诺斯科特二人对英国文官制度的现状,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1853年底,提出了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报告指出了当时文官制度的弊害,并提出三项建议。第一,建议政府通过竞争考试录用文官,各级政府官吏(由选举产生的高级官员及内阁大臣、国会议员除外)只有参加考试合格者方予以任用。中央成立三人文官制度委员会(由国王钦定人选),负责考试事宜。第二,建议平时对文官实行考核制度,根据当事人的工作业绩及勤奋程度予以晋升
25、。对通过考试吸收的年轻人,应首先给安排最基层的职务,使其从事适合本人能力及文化程度的工作,通过工作使他们经常意识到:“他们的晋升和未来的前途,完全取决于他们履行职务的勤奋程度和能力。靠一般的才能和适当的努力,他们可以有信心地期待他们的生活能够得到一定的保证;有卓越的才能,他们就有理由希望得到职务中的最高奖赏;但如果他们表现得明显不称职,或是不可救药的懒惰,那么他们就必须准备离开他们的岗位。”第三,建议政府文官应分为高级和低级两大类,要求高级文官有多方面的才能及丰富的知识和大量的工作经验,因之必须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要求低级文官必须是受过一般中等教育者。1854年2月,这份报告提交议会讨论未果。在
26、克里米亚战争期间,英国政府机构的混乱及工作效率之低下暴露无遗。陆军部的官员庸碌无能,又玩忽职守,导致英军在战场上伤亡很大,前线缺乏药品、粮食物资,因之士兵因重伤或饥饿而死者不可胜数,促使当时的亚伯丁内阁因此倒台。1855年2月,帕麦斯顿就任内阁首相,他本人尽管不支持改革,但为平息众怒,又尽量不去触怒国会中的贵族议员,决定进行一次温和的尝试。5月21日,他不经议会讨论,径使枢密院的名义颁布了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一个正式法令,实行文官制度的初步改革。由于他不要求公开的竞争性考试,只要求在推荐人中考试,仅限于已经充任低级文官职务的年轻人。这次考试与其说是为了选拔优秀人材,倒不如说是淘汰那些不称职者。18
27、68年,格拉斯顿内阁上台后,继续推行改革,力争实现公开竞争的考试制度。1870年6月4日,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二道枢密院令,规定:实行公开竞争考试,但同时又规定外交部和内务部除外,而且某些高级文官仍可以不经过考试而直接由大臣任命。此后,英国文官制度经过不断的改革、补充或修正,文官制度日臻完善。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使文官质量大大提高,由于文官是经过择优录用的,一般都具有较丰富而深厚的基础知识及相当强的业务能力。一般任期较长,不随内阁的变换而发生变化,因而成为国家政局稳定和政策连续性的有力保证。政府官员讲求效率、办事能力强,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在当时达到世界最高水平。改革使工业
28、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机会大大提高,使政府机构逐渐成为执行工业资产阶级意志的得心应手的工具,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发展的程度,也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和今后世界许多国家文官制度树立了榜样,也使考试制度渗透到当今世界众多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4资产阶级议会的一院制和两院制(杨柏华)资产阶级议会在组织结构的形式上,从成立至今,比较普遍采用的形式有一院制和两院制。目前,采用一院制的国家占大多数,大部分都是小国,如芬兰、瑞典、挪威、丹麦等国,亚洲如印度、日本、马来西亚、泰国等采取两院制外,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一院制。在资本主义大国,如美、英、法、德等国采用两院制。长期以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家和法学家
29、对议会设置一院还是两院争论不休,至今仍有不同看法。主张两院制的理由是:一,可以起到制衡作用。孟德斯鸠在阐明三权分立原则时说过,暴虐的议会不亚于专横的行政机关。他赞成英国的“立法机关由两部分组成,他们通过相互的反对权彼此钳制”。英国法学家,蒲莱斯也说过,美国采用两院制与古罗马设置两个执政官,其用意都在于防止专制。狄骥在他的名著宪法论中认为,设立两院的理由在于一院代表个人,而另一院代表社会集团或职业集团。两院分别容纳社会上的各种势力,其结果在政治上可发生一种缓和作用,使支配社会的各种势力相互调整。二,可以防止草率立法。有的英国法学家认为,两院的设置,是减少错误立法的“一种附加上的保证”。在两院制的
30、议会中,法案必须要经过两院的审议和一致通过才能最终成立。如果一院同意他院的法案,可以增加立法的稳定。反之,如果不同意,也可以相互制约;两院彼此挑剔,以至互相否定,使立法者不能不取慎重态度。三,可以容纳特殊利益和罗致专家。有些资产阶级学者提出,如以一院代表民意,则应以他代表有实际经验的专家。由于种种原因,专家学者不可能都参加竞选;同时有鉴于议会中的专家为数不多,对于日益繁重复杂的各种经济与社会问题的立法,势必难以充分研究。所以应当设立第二院以罗致有各种专门知识和实际经验的专家从事各种问题的研究。不少国家上议院议员不用直接选举,而是采用间接选举或者任命,甚至是世袭的方式产生,这就便于罗对他们忠实可
31、靠的学者名流进入上院参与议会的决策活动。他们还认为,在联邦制国家,必须有一院代表全国,按人口比例选出代表;必须有另一院代表各州,无论邦之大小,其代表权均应平等,则各邦特别是小邦的利益才能得到照顾。持反对两院制,如资产阶级革命家罗伯斯庇尔、富兰克林及现代的一些法学家,倡导一院制,他们主张一院制的理由是:一、如果承认两院制,就无异承认一个国家可以有两个主权。他们说:“如果第二院与第一院的意见分歧,则第二院即为有害之物;如果第二院与第一院意见一致,则第二院即为骈枝赘瘤。”二、两院制使得立法程序繁琐,拖延时日,法案的通过比较困难。上院往往盘踞着保守势力,不利于对社会改革及时做出决策。三、两院制固然有相
32、互制约的优点,但也容易在议会内部发生矛盾和冲突。当两院争论不休,相持不下时,容易受行政机关的操纵。上述两种主张各执一词,但从实践看,两院制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议会中已经成为普遍的制度。在亚、非、拉许多新独立的民族主义国家中,实行一院制的占绝大多数,这一现象是这些国家的统治阶级集团为巩固其统治,要求权力集中的一种表现。从议会发展的历史看,一个国家议会采取什么组织形式只是由不同国家的国情、阶级力量对比的关系和政治统治的需要决定的。但形式的多样,丝毫不影响议会的本质。5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刘宗绪)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这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自进入文明时期之后,开始
33、是小的邦国林立,接着是大国并存,后来有了相当大的帝国,发展还是比较明显的。其中有个道理,那就是纵向发展和横向冲击相结合。亚欧大陆发展较快,原因之一就是这样。大家知道,自古以来,有各种民族大迁徙,如匈奴人的迁徙,闪米特人的迁徙,日耳曼人的迁徙等等,后来还有阿拉伯人的扩张、蒙古人的横扫亚欧大陆,虽然造成战连祸结,生灵涂炭,但是却扩大了人们的眼界,进行了文化交流,使生产和生活都有了进步。那些只有纵向发展而没有横向冲击的地区,却发展异常缓慢。例如美洲和非洲内陆就是如此,直到15世纪还处在原始公社解体的状态,甚至还要早些。近来发现,印第安人的方言竟有2000余种,可见他们是不相往来的,更不要说外来的冲击
34、了。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后情况才起了变化。所以,文化交流,互通有无,吸取一切先进经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动力之一。尽管在这个过程里掺杂着罪恶,但是与文明进步的成果相比,那既是无法避免的代价,同时也是相对微小的多的。但是,古代时期不可能真正做到大面积的长久联合。那时是自然经济状态,商业贸易不发达,带有地方性。只有到了近代,才用经济纽带将世界联系起来。19世纪中期,先是依靠工业革命后的发展,形成了互通有无的世界市场。1857年发生了历史上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就证明了世界市场的形成。这是因为,世界性经济危机必须具有以下条件:参与竞争的国家已达到一定数量;这些国家的工业产值已超过农业产值
35、;它们的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已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否则某个国家发生经济危机不可能影响到别国。既然世界性经济危机已经发生,就说明上述条件已经具备了,这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物质基础。作为世界体系,不仅包括经济上的世界市场,还包括政治上的控制。这实际上有两种途径:一是若干国家成为资本主义大国;一是列强的殖民扩张,把世界上大片领土占领或控制在自己手中。这第二种途径显然是侵略,是非正义的。不过,马克思曾明确论述过殖民主义的历史作用问题。到19世纪末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全面形成,虽然有不少不合理的地方,但世界毕竟联成一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那时就已形成,是不可逆转的。即使到了今天,世界经济秩序也有很多
36、不合理之处,存在富国强国与贫国弱国的矛盾。然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和地区,都不可能离群索居。脱离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只能努力去发展经济,争取国际经济秩序的合理化。【专题相关链接】1阅读参考书目世界近代史 刘祚昌 光仁洪 韩承文 人民出版社全球通史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 杨柏华 明轩 世界知识出版社世界近代历史故事 上海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 教师教学用书 第一册 朱汉国 马士力主编 人民出版社世界五千年 顾汉松编著 少年儿童出版社历史学习精要刘芃 朱汉国主编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欧洲民主史 意萨尔沃马斯泰罗内2址(中青史海泛舟)(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世界)(一)单项
37、选择题1A 2B 3D 4A 5B 6D 7B 8C(二)材料解析题答案提示9(1)从阶级关系,基本肯定。(2)法:1875年宪法、美国1787年宪法、英国没有宪法。(3)资产阶级民主在反封建,推动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社会经济的发展方面起了重大作用,确立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但也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运动,也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三)问答题答案提示10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特征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使欧洲启蒙思想由理论付诸实践,从政治制度上对君主专制制度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支柱。尽管其维护的仍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并且在欧美部分国家仍然尚未成熟,但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断扩大政治民主,日益健全代议制度,以调节、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稳定的统治秩序。伴随“西学东渐”,资产阶级代议制度还扩展到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广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