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历史卷(三)(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汉书食货志记载:“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宋代户口登记分为主户和客户,客户指自己无田,租种地主土地者。明代地租形态由以分成租为主发展到以定额租为主,地主的干预减少。这反映出中国古代()A赋役制度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长工、短工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C租佃关系不断发展D自耕农经济的演变C材料给出了汉代、宋代和明代三个时期租佃关系的不同内容,体现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主对佃农的干预逐渐减少,这说
2、明租佃关系不断发展,故C项正确;赋役制度改革是政府行为,这与材料中的租佃关系演变不符,故A项错误;B项中的长工、短工与租种地主土地的佃农存在差别,B项理解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失去土地的佃农与地主之间的租佃关系的发展,自耕农是指拥有土地的农民,D项错误。2青苗法:每年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保甲法: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农闲时集中接受军事训练。三舍法:以学校的平日考核来取代科举考试。以上变法措施的共同点是()A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B增强国家的治理能力C理学是其指导思想 D保障地主阶级利益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苗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政府收入;保甲法有利
3、于加强军事战斗力;三舍法有利于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三项措施都体现出国家加强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管理,有利于增强国家的治理能力,B项正确。3顺治十三年,清廷正式颁布“禁海令”。平定“三藩之乱”即将结束之际,福建总督及江苏、福建、广东巡抚等先后上疏,要求废除海禁,准民出海贸易。这说明()A海禁政策受到质疑B明清出现进步思想C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扰D清朝君主专制日益强化A“三藩之乱”即将结束时,也就是康熙帝统治时期。由顺治帝时期的禁海到康熙帝时期部分地区的巡抚要求废除海禁,准许商民出海贸易,这说明清朝实行的海禁政策遭到质疑,A项正确;明清进步思想主要是指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提出的批判封建君
4、主专制、带有启蒙色彩的思想,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东南沿海地区遭到西方侵扰无材料依据,故C项错误;由材料内容无法得出清朝君主专制日益强化的结论,故D项错误。4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表,对此解读正确的县()年份英国日本189469.496.26190062.9911.20190555.7114.04191050.8916.14191448.3120.39A.近代英国和日本充当侵略中国的急先锋B甲午中日战争后英国的国际地位明显低于日本C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英国、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C分析材料可知,18941914年,英
5、国虽在对华贸易上持续加紧侵略,但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却在不断缩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日本通过马关条约获取了诸多侵略特权,对华贸易量不断增长,日本占中国外贸总值的百分比不断扩大,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项正确;日本侵略中国的时间较晚,所以日本充当侵略中国的急先锋的结论不正确,A项错误;材料没有充足的条件证明英、日的国际地位如何,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而不是商品输出,D项错误。5胡适称严复为“介绍西洋近世思想的第一人”。晚年严复(辛亥革命前后至临终)的思想由“力主西学”“非西洋莫与师”转归先王教化之
6、责,从传统观文化中找寻丢失的民族凝聚力。这种变化说明了他()A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学B发现西方思想源于中国C思想深受西方思想影响D不断探索救亡图存道路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作为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张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来实现救亡图存,虽然辛亥革命以后建立了共和政体但随后中国又陷入了北洋军阀统治之中,加之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晚年严复的思想主张由学习西方转为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民族凝聚力以实现救亡图存,这说明严复不断探索救亡图存道路,D项正确;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学不符合材料主旨,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西方思想的根源,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严复探索救亡图存过程中其思想主张的变化,C项不能完全
7、反映材料内容,排除。6陈独秀在新青年中说:“本志主旨,固不在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在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其主要意图是()A关注国家存亡,提倡思想启蒙B提倡民主科学,推动社会进步C彻底批判儒家传统伦理道德D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A由“不在批评时政”“不在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等信息可知,陈独秀认为新青年的主要目的不是批评时政和讨论政治,而是引导青年关注国家存亡,这反映出其提倡思想启蒙、救亡图存,A项正确;民主科学虽然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但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错误;批判儒家传统伦理道德并不是新文化运动的目的,而且“彻底”一词表述过于绝对
8、,C项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71928年周恩来曾指出:“为了联合战线,不能破坏国民革命军而要帮助国民党巩固国民革命军,这完全是由于失掉了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和不明白革命转变的前途而得出这样不通的结论。”这种认识产生的原因是()A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B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指导C中央坚持“城市中心论”D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D根据材料“1928年”“为了联合战线,不能破坏国民革命军而要帮助国民党巩固国民革命军”等信息可知,周恩来针对的是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策,“这完全是由于失掉了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和不明白革命转变的前途而得出这样不通的结论”是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认识和反思,第一次国共
9、合作的主要教训是没有坚持中国共产党对革命的领导权、没有自己的军事武装、没有从阶级斗争的角度认清国民党右派的面目,D项正确,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国民革命以失败告终,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国民革命时期陈独秀等人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与共产国际的“左”倾错误指导无关,B项错误。8二战结束后,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美、英、苏、中、澳、加、法等,经过中国法官(梅汝璈)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位按照美、中、英、苏、法等次序排列。这种变化反映了()A西方大国的阻挠和破坏B国际场合中席位、排场之争激烈C西方大国之间矛盾重重D中国为打败法西斯做出巨大贡献D结合巴黎
10、和会上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没有得到尊重的史实可以推知,材料中所述的变化是因为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了巨大贡献,提高了国际地位,D项正确;材料表明西方国家同意了中国的要求,所以体现不出西方大国的阻挠和破坏,A项错误;国际场合中席位、排场之争激烈是材料表象,不是其所反映的本质问题,B项错误;由材料无法得出西方大国之间的矛盾,C项错误。9人民币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的缩影。1962年4月武汉长江大桥入选第三套人民币,纸币上的图案()A体现了文人画的艺术风格B标志着“一五”计划的完成C反映了工业化建设的成就D适应“大跃进”的时代需要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汉长江大桥是“一五”计划的
11、主要成就,是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重要标志,所以C项正确;纸币上的武汉长江大桥图不属于文人画,A项错误;武汉长江大桥是“一五”计划的重要成就,能够反映新中国初期工业化建设的成就,但不能标志“一五”计划的完成,B项错误;“大跃进”发生于1958年至196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错误。10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签约:“共同防止日本帝国主义之再起及日本或其他用任何形式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国家之重新侵略。”2001年中俄两国签约:“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对此解读准确的是()A中俄关系是中国最重要的大国关系B当今的中国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C中日两国的矛盾得以解决D中俄合作以军事领域
12、为主B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苏签约内容中直接表现出对日本的防范,到2001年中俄两国签约中明确“不针对第三国”,体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与他国建交时强调国家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这说明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B项正确。11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致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农牧渔猎,一种是经商,前者顺乎自然事属必需,是可以称道的;后者在交易中损害他人的财货以牟取自己的利益应该受到谴责。”该思想体现了()A古希腊城邦实行重商主义政策B作者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作用C古希腊城邦农耕经济高度发达D古希腊城邦内部矛盾比较尖锐B亚里士多德谴责在交易中损
13、害他人财货牟取自己利益的行为,这主要基于道德修养的考量,说明亚里士多德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作用,B项正确;重商主义主要实行于16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A项错误;材料主要论述的不是古希腊农耕经济的发展状态,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古希腊城邦的内部矛盾,D项错误。12下图是欧美五国农业发展水平指数图(100每个农业男工每年净生产一千万卡植物性热量),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工业革命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B英国失去“世界工厂”的地位C美国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D西方大国基本实现工业化A材料数据表明法、德、英、美四国的农业从1840年到1880年几乎都得到了发展,俄国农业发展停滞不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4、19世纪中后期很多国家都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化程度不同导致各国农业的机械化程度不同,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也有差距,这说明工业革命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A项正确;材料重在讲述农业发展状况,无法得出英国失去“世界工厂”地位的结论,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美国国际地位不断上升,C项错误;材料内容不足以说明西方大国基本实现工业化,D项错误。13十月革命后,列宁指出,“1918年产生出两半的社会主义,正如在帝国主义一个蛋壳中的两只鸡雏。在德国和俄国分别体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两方面条件:一方面是经济、生产、社会经济条件,另一方面是政治条件。”列宁意在()A阐述德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合理性B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做舆论宣
15、传C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建设道路D说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条件不成熟C列宁认为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的俄国应注重搞好经济发展,尽快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其意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建设道路,C项正确;A项误读材料;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三年国内战争时期的非常政策,与材料内容无关,B项错误;材料时间是“1918年”,十月革命在1917年已经胜利,D项错误。141940年,美国成立了“美洲国家事务协调办公室”,采取派遣留学生、免费赠送书籍等方式介绍美国历史和文化。同时美国哥伦比亚等广播公司增加了对拉丁美洲的广播时间。时代生活等美国杂志也开始出西班牙文和葡萄牙文版。美国的这些做法旨在()A加强与拉美的文化联系
16、 B展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C消除法西斯势力的影响 D确保在拉美的领导地位D根据“1940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二战期间加强对拉丁美洲的文化宣传,扩大了美国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巩固了美国在拉丁美洲的领导地位,D项正确;加强与拉美的文化联系是表象,材料所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美国在拉美的领导地位,A项错误;美国政府致力于通过文化手段来展开外交,展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不是材料所述美国措施的主要目的,B项错误;1940年美国尚未参加二战,C项错误。15目前,在区域经济集团的各种形式中,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形势十分突出。自由贸易协定,尤其是发达国家间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引人注目。在世界范围内,自由贸易区的
17、数量已经达到数十个,遍及各大洲。这反映出自由贸易区()A是全球性的国际经济组织B成为区域经济集团的主流C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D局限于发达国家之间C自由贸易区数量众多且遍及各大洲的状况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C项符合题意;材料内容并不能说明自由贸易区成为区域经济集团的主流,B项不正确;自由贸易区并非全球性的国际经济组织,也不局限于发达国家之间,A、D两项不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1961年,曲阜鲁国故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确定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孔庙、孔府和孔林三处文化遗产被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世界文化
18、遗产名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下图为曲阜周、汉代、明清故城与“三孔”布局关系图。周汉代明清姜腾根据曲阜鲁故城各时期平面复原图自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曲阜城市与三孔布局关系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其政治、文化因素。(9分)(2)指出“三孔”的史料类型,简述其研究价值。(5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曲阜周、汉代、明清故城与三孔布局关系图”及周、汉代、明清时期孔庙、孔府、孔林位置布局可知,“三孔”的兴建与曲阜城市的营建与发展几乎同时进行,历史悠久;周、汉时期,孔庙、孔府等规模不大,到明清时期“三孔”规模明显扩大,这体现了城市规模不断减小,“三孔”建筑群规模不断扩大的特
19、点。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上,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曲阜是鲁国的都城;汉至明清,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这一时期曲阜仅为一般地方城市。文化上,曲阜是孔子故乡,周朝实行礼乐制度,孔子维护礼乐制度,但其思想并未受到太多重视;汉代儒学正统地位得到确立,汉至明清,曲阜鲁国故城逐渐完成了向儒家文化圣城的转变。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孔”是文化遗址,属于研究古代历史的实物史料;第二小问从史料价值、传统文化传承、民族凝聚力、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分析。答案(1)演变的特点:“三孔”的兴建与曲阜城市的营建与发展几乎同时进行,历史悠久;城市规模不断减小,但“三孔”建筑群规模不断扩大
20、。政治因素:周朝实行分封制,曲阜是鲁国的都城;汉代、明清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曲阜是地方城市。文化因素:周朝实行周礼制度;汉代、明清时期,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使曲阜古城完成了从诸侯国的都城向儒家文化圣城的转变。(9分)(2)类型:实物史料。(1分)研究价值: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风格、儒家文化演变、社会历史变迁、中国社会文明发展提供了重要史料;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任答两点4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18651910年清政府的外贸状况(单位:千海关两)年份进口额出口额贸易总额贸易差额186555 71554 103109 8
21、181 612187063 69355 295118 9888 398187567 80368 913136 7161 110188079 29377 884157 1771 409188588 20065 006153 20623 1941890127 09387 144214 23739 9491895171 697143 293314 99028 4041900211 070158 997370 06752 0731905447 101227 888674 989219 2131910462 965380 833843 79882 132据杨端六、侯厚培六十五年来中国国际贸易统计等根据材
22、料,从中提取一项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表述成文、论题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12分)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拟定具体的论题,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材料主要体现了18651910年清政府的外贸状况,这一时期进口额、出口额、贸易总额等都在整体上升,解答时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如可以选择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或者中国近代工业得到一定发展的角度,结合中国近代经济的相关史实分析回答。答案示例一:论题: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分)阐述:两次鸦片战争以后,通商口岸增多,外国侵略者直接控制中国海
23、关,这便利了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从而使中国进口额增加;(2分)外商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使中国出口额也有较大增长,进出口额的增长表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一方面加速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另一方面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社会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2分)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结论不完全照抄论题,而是进一步归纳、概括、总结与升华)(2分)示例二:论题:中国近代工业得到一定发展。(2分)阐述: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门户不断被
24、打开,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倾销商品,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2分)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2分)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2分)20世纪初,清末“新政”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这些因素增强了中国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出口额不断增长。(2分)总之,19世纪60年代以后,近代工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2分)(“示例”仅作参考,不作为唯一答案,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明治维新深刻地改变了日本传统的封建国家形态,是国家治理机制现代化的起点。它是国内不同集团权力与
25、利益重组和博弈的必然产物,外部渗透和干预进一步弱化了幕府统治的基础。明治维新从国家治理主体与中央政府财政体系构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构建、国家治理的权力工具选择等方面推进了日本国家治理机制的现代化,也给东亚各国带来了战争和灾难。这种国家治理机制为其扩展区域霸权创造了制度与国家竞争力的条件,使日本成为近现代东亚地区乃至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演变的关键性力量。在产生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的有益经验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消极影响,至今仍然阻碍着日本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治理机制正常化国家。摘编自保建云论明治维新对日本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影响及启示(1)根据材料并结合明治维新的内容,概括日本国家治理机制现代化的举措。
26、(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明治维新给我们提供的国家治理的经验和教训。(8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明治维新的内容,从政治体制、社会体制、土地改革、币制改革、财政建设、文明开化等方面进行阐述。第(2)问,可从日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体制建设分析其有益成分,也可从军事实力、国际地位、外交政策等角度分析日本走向强国的经验。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并迅速成长为亚洲强国,乃至世界强国,但同时也走上了向外扩张的侵略之路,因此在改革、变法过程中应避免国家治理体系构建中过度模仿而导致创新能力的弱化,避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答案(1)通过“废藩置县”和颁布大日本
27、帝国宪法,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建立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和现代法律体系;取消等级身份制和武士阶级的特权,宣布四民平等,重构社会阶层;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推行殖产兴业政策,改革币制,改革本国的经济制度,建立中央政府财政体系;文明开化,推行武士道精神,构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任答3点6分)(2)经验: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多层面对治理体制进行构建,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国家治理机制;提升中央政府宏观治理能力;构建国家治理机制运行的核心价值和主流意识形态;提升国家的教育水平与人才积累,重视军事技术与国防能力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谋求国家自主发展道路;建立全方位和平外交关系,构
28、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任答3点6分)教训:避免国家治理体系构建中过度模仿而导致创新能力弱化避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任答1点2分)19妇女地位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缩影,英国的女性解放运动对世界妇女运动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19141918年英国女性就业增长行业1914年7月女性就业数(人)1918年7月女性就业数增长(人)增长百分比工业总计2 176 000565 00068.4%政府机构2 000223 00010 150%地方公用事业(水电煤)6004 000704.3%市政交通运输业18 20099 000545.4%专业人员50 50069 00013
29、6.5%银行、金融和商业505 500429 00084%旅馆、酒店、戏院181 00039 00021.2%摘编自陆伟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材料二从19世纪初开始,英国有人呼吁给予妇女选举权,让她们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19世纪70年代后,妇女选举权问题在英国导致了一场持久的全国性的社会运动,各种妇女选举权运动组织不断涌现,运动也从温和走向激进,并在一战前达到高潮。1918年人民代表法最终出台。英国的选民人数从战前的770多万增加到2 140多万,其中女性选民840万。摘编自薛永生论一战与英国妇女选举权的实现(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期间女性就业情况的特点。(7分)(2)根据材
30、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以来英国女性争取选举权的背景。(8分)解析第(1)问,对于表格内容要从两个方向去解读,一是从整体上解读,女性就业人数和就业行业增多。二是部分解读,女性在专业人员、市政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就业率迅速增长,说明专业技术人员增多;政府机构的就业率最高,说明参政机会增多;从“旅馆、酒店、戏院”行业的就业状况可得出女性在传统服务行业就业增长相对较少。第(2)问,根据材料“从19世纪初开始”“19世纪70年代后”“英国有人呼吁给予妇女选举权,让她们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各种妇女选举权运动组织不断涌现”“从战前的770多万增加到2 140多万,其中女性选民840万”等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答案(1)就业人数增长;就业领域扩大;专业技术人员增多;参政机会增多;传统服务行业就业增长相对较少。(7分)(2)工业革命的推动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与完善;一战的影响;启蒙思想的传播;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