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习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学习重难点】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自主学习与点拨】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 或 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 的基础。知识点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态系统
2、 并使 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在 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4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 ,食物网越 ,其自动调节能力就 ,抵抗力稳定性就 。知识点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 ,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 ,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 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 的协调。【思考与交流】例1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 温带阔叶林 B热带雨林 C寒带针叶林 D. 温带草原解析: 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主要是由于其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大有小。一般
3、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题中的四个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最复杂的是热带雨林,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非常复杂,假如其中的某种植食性动物大量减少,它在食物网中的位置还可以由这个营养级的多种生物代替,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仍然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其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答案:B。例2(2000年上海卷)在某个池塘生态系统中,因污染导致水生植物大量死亡后,池塘中首先减少的物质是( ) ACO2 BO2 C硝酸盐 D磷酸盐 解析: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都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如水
4、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水中的CO2释放氧气;水中动物的呼吸则消耗水中的O2,呼出CO2;这样在水中的O2和CO2基本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如果水生植物大量死亡(不能产生O2),而其他动物及大量增加的微生物却不断地消耗O2,故池塘中首先减少的物质是O2。答案:B。【随堂检测】1将一处原始森林开辟成为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为了继续维持森林的生态平衡,应当采用的措施是A在森林里放入一些珍奇的野生动物,增加食物网的复杂性B在森林中引种一些珍奇的野生植物,提高生产者的能量蓄积能力C. 定期清理森林的枯枝落叶,以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D对森林做简单的隔离,避免人类过多的干扰2自然林区内的马尾松林一般不容易发生虫
5、害,但在一些人工马尾松林中却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其主要原因是()A 松毛虫繁殖力强 B 马尾松抗虫害能力差 C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 D当时气候适宜松毛虫生长3某牧草留种区,为了预防鸟啄食草籽,用网把留种区罩起来。后来发现,留种区草的种子几乎被虫吃光了。发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虫害过度繁殖 B干旱缺水引起虫害 C食物链被破坏 D害虫产生变异新类型4、为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采取的措施是( )A喷洒农药消灭虫B不准放牧 C建立草场防护林D严禁割草5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和狼组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会()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 C保持相对稳定 D先上升后下降又趋于稳定
6、6在某一湖泊中,由于水体富营养化,使得水体中藻类生物生长过剩,下列哪一种方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减少这些藻类() A大量引进肉食性鱼类 B 尽量捕捞植食性鱼类 C 大量引入捕食浮游生物的鱼 D完全除去捕食浮游动物的鱼7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A开发旅游业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生产 D改善生态环境8什么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 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稳定 C增加物种的数量 D限制一个演替系列的演替过程9池塘养鱼,若要稳定和长期保持较高的鱼产量,应采取的最佳措施是(
7、)A及时、适量的捕捞成鱼 B 大量的投入鱼的饵料 C 大量的增加育苗的投入量 D大量的增加池塘水量 10对于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幼年向成熟过渡阶段出现稳定的状态 B有一定生物组成、数量比例及典型的食物链 C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大体相等 D能量的收支随气候周期性变化而波动11图313是南京古泉生态农场物质循环利用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果园沼气池增温能源生活能源粪便蚯蚓养殖养殖场粪便蘑菇房菌床废物图313(1)建立南京古泉生态农场所依据 的生态学基本原理是a b 。(2)蘑菇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同属于这一 成分的还有 ,过程与果园植物光合作用有密切关系主要
8、是 。(3)可为沼气池中微生物提供 等营养。该生态系统比一般农业生态系统具有更大的产出投入比的原因是 。(4)如果生态系统遭到酸雨危害,首先是 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后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生态系统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C在生态系统呈现稳定性后,其种群数量和食物链结构能长期保持不变 D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是绝对的,也有可能遭到破坏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 )A负反馈调节 B正反馈调节 C能量流动 D物质循环3a、b、c、d
9、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四种生物,它们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下列几种关系,其中最稳定的是 ( )41998年,国家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天然林与人工林比较其最大的优势是 ( ) A自动调节能力强 B调节气候能力强 C水土保持能力强 D水源涵养能力强 5 下列措施中,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是 ( )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 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 C适当增加物种数目 D限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数量6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的原因不包括 ( ) A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繁多 B能量可能通过其他食物链传递到顶级 C某一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 D
10、.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 D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协调发展7.为了防止草子被鸟所食,人们曾试图用网将草保护起来,这些草虽没有被鸟所食,却因虫子泛滥而被吃光。这一事 说明,造成该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的原因是 ( ) A.环境污染 B虫子的破坏作用C食物链破坏 D缺水干旱8一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重要标志是 ( ) A草食动物的大量减少 B肉食动物的大量增加 C生产者的大量减少 D分解者的大量增加9在生态系统的下列基本特征中,成为其自我维持的功能基础是 ( ) A物种结构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 B连续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的能力 C内在的动态发展变化的能力 D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10维持生态系统
11、的稳定性,最终是要 ( ) A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 B提高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效率 C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D避免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过度干预 1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保护措施的是 ( ) A兴修草原水利 B杀灭草原上的凶猛野兽C种植防护林 D防止草原鼠害12在自然条件下,下列不符合生态系统正常发展方向的是 ( ) A物种组成多样 B营养结构复杂 C功能完善 D食物链缩短13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某些国家,有时会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 ( ) A消灭森林病虫害 B刺激树木种子的萌发C加速生态系统的
12、分解过程 D提高树林的蓄水能力14天然森林极少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害,而我国某地的人工马尾松林近几年来因松毛虫的危害而大面积死亡。其原因是 ( ) A人工林的松毛虫繁殖力强 B人工林的成分单纯,营养结构简单 C马尾松的适应性太差 D人工林的气候适合松毛虫的生活二、非选择题15右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为 ,为 ,为 。(2)图中B处,开始回升的原因是 。(3)该生态系统能较长时间维持C以后的状态,这种状态称为 ;这种状态是通过其中各个生物种群具有的 来维持的。(4)依据图示可以看出,C以后这种状态的特点之一是 。16某生态学家以“保
13、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某草原进行了几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如图5-17的两图。其中:甲图表示一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曲线;乙图表示单位面积的羊群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图中的虚线代表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请看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图5-17(1)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其自动调节能力相对较小,原因 .(2)甲图中,最可能表示因种内斗争而限制鼠群数量增长的曲线段是 。(3)研究者发现,适当放牧可刺激牧草分蘖,促进牧草生长,该草原的最适放牧量应为乙图中 点所对应的放牧量。(4)乙图中的 所对应的放牧量为保护该草原的最大控制放牧量。【课堂小结反思】【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