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题限时集训(二)(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西周统治者在夏、商两代“天讨”“天罚”的神权思想基础上加以补充,创造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作为国家的立法、司法事务的理论指导。这种“礼”“刑”共用的法律模式说明()A儒学思想影响商周法律制定B天人感应学说融入西周法制C中国古代法制注重德法并重D中国古代社会法制体系完备C根据材料“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作为国家的立法、司法事务的理论指导”可知西周时期法制注重德法并重,故选C项;儒学思想出现在春秋时期,与材料所述时间“西周”不符,排除A项;天人感应学说出现在西汉时期,与材料所述
2、时间“西周”不符,排除B项;根据材料“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作为国家的立法、司法事务的理论指导”可知西周时期法制有所发展,并非完备,排除D项。2“春秋决狱”是指西汉在审理案件时不是用已有的法律条文,而是用儒家经义(即儒家所宣扬的伦理道德),特别是孔子修订的春秋一书中的“微言大义”,附会汉朝法律,作为审判的依据。据此可知()A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相统一B司法判决遭到严重的破坏C伦理纲常成为立法基本原则D基本上维护了法律的权威性A材料中“春秋决狱”的史实说明西汉将儒家伦理道德融入案件审理中,体现了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相统一,故选A项。3据旧唐书刑法志载,唐太宗贞观年间有同州人房强,弟弟在岷州任统军
3、,因为谋反伏诛,按照当时的法律,房强应当被处死。太宗得知此案,怜悯其将死,于是对大臣们说:“刑典仍用,盖风化未洽之咎。愚人何罪,而肆重刑乎。更彰朕之不德也何有不察其本而一概加诛,非所以恤刑重人命也。”这反映了唐代()A德主刑辅礼法结合B废除旧法创立新法C减轻刑罚轻罪轻罚 D关注民生以民为本A“愚人何罪,而肆重刑乎。更彰朕之不德也何有不察其本而一概加诛,非所以恤刑重人命也”体现了唐太宗在法律的基础上主张德治,故选A项。4冯梦龙在警世通言叙中指出,小说可以“令人为忠臣,为孝子,为贤妇,为良友,为义夫,为节妇,为树德之士,为积善之家”;钟离睿水指出李渔的十二楼的创作目的是“今是编以通俗语言,鼓吹经传
4、;以人情啼笑,接引顽痴”。由此可推知明清小说()A有利于强化社会政治功能B是封建儒学世俗化的产物C使人们普遍受到文化熏育D深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A材料表明小说可以使人为忠臣孝子,可以使人道德开化,说明其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故选A项;儒学世俗化对小说内容有一定影响,但“小说是儒学世俗化的产物”说法欠妥,排除B项;“普遍”说法欠妥,排除C项;D项说法符合史实,但材料未涉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5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在中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外国人拒绝接受中国政府的法律裁决。清末进行了仿效西方的司法改革。此后,天津高等审判分厅从设立至1907年8月,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里,就受理了由县署移交暨关道发
5、交以及洋商迁自来厅呈控的案件几十起。据此可知()A领事裁判权已经名存实亡B中国建立了完善的司法体系C在华洋人反对领事裁判权D中国司法的公正性大大增强D材料“进行了仿效西方的司法改革”“受理了由县署移交暨关道发交以及洋商迁自来厅呈控的案件几十起”说明洋商接受中国政府的法律裁决,是因为中国司法的公正性大大增强,故选D项。6张謇指出:“自今而后,经济潮流,横溢大地,中外合资营业之事,必日益增多。我无法律为之防,其危险将视无可得资为尤甚,故农林工商部第一计划即在立法。”他倡导立法的真正目的在于()A建立中外合资企业 B向外国寻求资金援助C呼吁大力发展工商业 D维护民族工业的利益D题干主要述及在“中外合
6、资营业之事,必日益增多”的情况之后,如果没有相应法律的立法,“其危险将视无可得资为尤甚”,据此可知张謇倡导立法的真正目的在于维护民族工业的利益,故选D项。7新中国的诞生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新纪元。下列立法()1950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男尊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工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组织和教育工人积极生产、发挥工人阶级领导作用的职责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A.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B巩固了人民民主革命成果C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D奠定了新中国政治建设的基础B
7、根据材料“新中国的诞生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新纪元”可知这些立法将中国的革命成果载入宪法,这些革命成果巩固了人民民主革命成果。8新民周刊记载,在邓小平和陈云等的直接参与和指导下,截至1983年4月底全国已揭露并立案审查的各类经济犯罪案件共计192 000多件,所涉及的党员中被开除党籍的8 500多人,经济反腐败活动取得重大胜利。据此可知,当时我国()A改革开放已进入深化期 B法制体系有待健全C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完善 D依法治国全面推进B材料反映了全国立案审查的各类经济犯罪案件和被开除党籍的人员众多,说明当时我国法治建设需要加强,法制体系有待健全,故选B项。9雅典城邦对官员的管理有一整套的监察制度,“
8、遴选出的官员在上任之前,要由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人民法庭)对其进行资格审查;官员在卸任之时,还要经过陪审法庭的述职检查,这时若有公民就其任职行为提出指控,陪审法庭就会依法进行审理”。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贯彻了城邦主权在民的执政理念B重视司法审判中程序性民主原则C陪审法庭是专门的官员督查机构D法律面前公民平等理念深入人心A材料“对其进行资格审查”“要经过陪审法庭的述职检查”,目的是防止权力的滥用,体现出主权在民的执政理念,故选A项。10(2020济宁质检)“透过法学家与哲学家的考察与研究”形成,“对法律的制定具有指导作用”,但却“没有法律条文”。以上评价针对的是古罗马的()A十二铜表法
9、B公民法C万民法 D自然法D自然法是一种法律理念,如天赋人权,人人平等,公正至上,并非具体条文,故选D项;十二铜表法有具体的法律条文,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公民法有具体的法律条文,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万民法有具体的法律条文,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11在中世纪的西欧,基督教文化共同体长期存在,民众大多认同自己基督徒的身份。但到1599年,英国埃塞克斯的大巴德菲尔德,大约200名教徒中,只有不到20人去天主教堂做礼拜。1617年,新温莎森林的居民去十次啤酒馆才有可能去一次天主教堂。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A英国宗教改革影响了信徒的宗教观念B资产阶级革命后国王开始打压教会势力C科学革命使民众对
10、自己的信仰产生怀疑D人文主义者要求改革教会的强烈愿望A根据材料“大约200名教徒中,只有不到20人去天主教堂做礼拜”“去十次啤酒馆才有可能去一次天主教堂”可知,16世纪开始英国民众参与天主教堂礼拜的人数和频率减少,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宗教改革主张简化宗教仪式,故选A项;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与材料所述时间“1617年”不符,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简化宗教仪式,并非不再信仰上帝,排除C项;人文主义者局限于上层知识分子,对广大普通民众的思想观念影响较小,排除D项。12(2020呼和浩特调研)1608年,英王詹姆斯一世准备到法院问案,法官柯克当面劝阻说:“陛下没有学习过英国法律法律是一门
11、技艺,只有经过长时间学习和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可以行使司法审判权。”他还强调:“国王在万人之上,但却在上帝和法律之下。”这表明柯克()A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B重视理论结合实践C反对干预司法审判 D认为教权高于王权C根据“陛下没有学习过英国法律只有经过长时间学习和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可以行使司法审判权”“国王在万人之上,但却在上帝和法律之下”可知,柯克反对英国国王干预司法审判过程,故选C项;材料中没有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排除A项;“只有经过长时间学习和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可以行使司法审判权”不是强调理论结合实践,其目的是限制君主的行为,排除B项;材料中的“上帝”并不是指“教权”,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后,
12、英国就实现了王权高于教权,排除D项。1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A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B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C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D为国家运行提供了法律保障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宪法适应了“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1982年宪法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这两部宪法都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为国家运行提供了法律保障,故选D项。14早期罗马法虽然保持了血
13、缘家族和传统的家庭习惯,但从不支持家族团体主义,而是以个人行为为中心,其发展趋向是“家庭依附的逐步消灭以及代之而起的个人义务的增长,个人不断地代替了家族,成为民事法律所考虑的单位”。这反映出罗马法()A主张人人平等与自由 B忽视家族家庭的权利C重视保障个人的权利 D具有浓厚的民主色彩C“从不支持家族团体主义,而是以个人行为为中心”反映出对个人权利的保障,故选C项。15德皇威廉一世因其行宫前一破旧磨坊有碍观瞻,与磨坊主商议将其拆除并予以补偿,但遭拒绝,遂派人强行拆之。磨坊主不服起诉至法院,法院以侵犯财产权为由判决皇帝恢复磨坊原状并赔偿其损失,威廉皇帝履行判决。后此磨坊成为德国宪政的一个标志。由此
14、可知,此时()A德皇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B德国的社会矛盾异常尖锐C公民的财产权得到一定保障D遵守法律成为社会的共识C材料表明皇帝对法律判决其侵犯财产权的服从,即公民的财产权得到一定保障,故选C项;材料强调德皇对法律的服从,看不出德皇的反思,排除A项;材料仅反映了德皇与磨坊主之间的矛盾,不能说明整个德国社会矛盾异常尖锐,排除B项;材料仅反映了磨坊主敢于用法律捍卫自己的权利,不能说明遵守法律成为社会共识,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2020济南二模)“春秋决狱”是中国古代法制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即在案件审判中,碰
15、到有关伦常而无明确法律规定,或有法律规定却与伦常有悖时,根据儒家经典春秋所载有关事例及其体现的道德原则作为断案的根据。春秋是孔子修订的一部鲁国编年史,其经义既体现了维护“三纲”的要求,又符合国家认可的法律意识,因而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肯定和倡导,从汉武帝时起,春秋决狱就成为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断案形式。虽然汉朝的法律承袭秦制,而其法律指导思想却与法家的重刑主义色彩背道而驰。“亲亲得相首匿”又称“亲亲相隐、亲属相容隐”,是春秋决狱中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一司法原则入律是汉律的首创,直到民国时期的法律中仍有体现。摘编自郭宏论汉代春秋决狱及其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对汉代的“春秋决狱”的理解。(要
16、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12分)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春秋决狱”是在司法审判中引入儒家伦理作为判决的依据。对此做法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如从历史背景、特点、影响等,可任选一点从正反两方面引用相关史实进行论述。言之有理即可。答案水平三:能够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三个层次进行评述。表述成文,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相关论述充分合理。层次一:说明“春秋决狱”产生的历史背景。若从汲取秦朝实行暴政、严刑峻法导致速亡的教训;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春秋决狱创造条件;完善法律体系、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等角度进行阐释历史背景。(4分)层次二:说明“春
17、秋决狱”的特点。若从以礼入法,礼法合一的法制思想;将儒家经典法典化的实际操作;注重人伦纲常的司法原则等角度阐释其法律实践的特点。(4分)层次三:说明“春秋决狱”产生的历史影响。若能从推动了汉代法律体系的完善,对后世封建王朝产生深远影响;强化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起到一定社会教化作用;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封建统治;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等角度阐释其历史意义即可得4分;若能继续从法律解释主观化,影响法律的公正性;过分重视伦理道德的作用,影响法治精神的彰显等角度阐释其历史局限,表述合理。(4分)水平二:能够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多个层次进行评述。观点较为明确,史实运用较
18、为准确,相关论述较为充分合理。(810分)水平一:能够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述。阐述相关史实基本准确,论述较为合理。(07分)17(2020济南二模)1649年公开审判国王查理一世是英国政治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将国王交付审判的决定意味着拒绝采用过去那种除不得民心的君主的惯常方式。议会军确实讨论过是采用“最悄无声息的”毒药,还是采用“已有众多志愿者按剑待命”的暗杀方式。也曾有人提议在赫斯特城堡曲折的台阶上制造一个历史性事故,或在查理一世企图逃走时击毙他。其实还有一种简单而完全合法的替代方案可供军事委员会选择:作为敌军司令,国王可以被交付军事法庭,立即击
19、毙。但是议会军并不想以这些方式草草了结,而是选择了根据传统的抗辩程序在民众面前公开审判查理一世。法庭公诉书列举了国王的暴政和一系列严重罪行,指出国王的“权力本是人民为了自己的安全而赋予他的,一旦其利用手中的权力来伤害人民,则根据该国法律应将其视为人民公敌并处以最严厉的刑罚以警戒后人”。检察官请求法庭责令查理一世对叛国阴谋和其他构成暴君、叛国贼、杀人犯和英国人民公敌等罪行一一进行回答。最后法庭宣判查理一世应被处以身首异处的死刑。据英杰弗里罗伯弑君者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的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649年议会军选择公开审判国王查理一世做出合理解释。(14分)解析根据材料“选择了根据传统的抗辩程
20、序在民众面前公开审判查理一世”“指出国王的权力本是人民为了自己的安全而赋予他的,一旦其利用手中的权力来伤害人民,则根据该国法律应将其视为人民公敌并处以最严厉的刑罚以警戒后人”等信息可知,1649年议会军之所以选择公开审判国王查理一世是为了遵守法律传统,限制国王权力,证明资产阶级革命的正义性和自身权力的合法性。因此对于这个问题可从审判的背景、主要目的和历史影响等几个层次和方面,围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展开解读。言之有理即可。答案对议会军选择公开审判方式的历史解释应包括以下三个层面:说明审判发生的历史背景,如大宪章确立了王权有限、法律至上的原则;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议会军取得胜利,
21、国王查理一世被俘等。(4分)指出选择审判的主要目的,如议会此举是为了遵守法律传统,防止未来的暴政;希望通过公开审判查理一世证明资产阶级革命的正义性和自身权力的合法性,从而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等。(4分)探讨审判产生的历史影响,如冲击君权神授观念,推动早期启蒙思想的发展与传播;承认了议会权威和司法独立原则,为英国近代宪政体制建立奠定基础,推动了英国的民主化进程等。(6分)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权利法案作为美国的宪法修正案,更侧重于从侧面保护公民的权利。首先,第一条修正案明确规定不得立法的事项来保护公民的宗教自由、言论自由和集会请愿权等,这有利于立法者时刻反思自己的权力界限;其次,
22、第三至八条修正案通过赋予公民宪法上的程序性权利来维护其正义和公平。摘编自张凌飞浅析权利法案对美国立法权的限制(1)根据材料,指出美国权利法案保护公民权利的特点及主要方式。(8分)(2)结合1787年宪法的相关内容,简述美国约束立法机关的主要措施。(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侧重于从侧面保护公民的权利”可得出侧面保护。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不得立法的程序性权利来维护其正义和公平”可得出规定“不得立法”的条款;赋予公民程序性权利。第(2)问,根据1787年宪法的三权分立和国会分为参众两院可得出国会实行两院制;总统具有否决权;最高法院有司法审查权。答案(1)特点:侧面保护。方式:规定“不
23、得立法”的条款;赋予公民程序性权利。(8分)(2)措施:国会实行两院制;总统具有否决权;最高法院有司法审查权。(写出措施的具体内容同样得分)(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宋代和明代地方行政和监察制度比较表宋代明代地方行政每略设四监司,分掌财政、军政、刑法及仓谷;各州加设通判,知州发出的政令须由通判副署;通判可直接向中央报告地方吏治的得失各省设三司,分掌行政、军事及司法,互不统属,直隶中央;分封子孙为王,以镇守地方,屏藩皇室监察制度设独立的谏院和御史台,监察百官,以监督宰相为要务中央设都察院,监察百官;置十三道监察御史,巡视地方材料二清朝前期,政府征集名儒编纂巨籍三十多种,
24、一以整理文化遗产,消磨学者精力;一以销毁禁书,统制思想。康煕时敕修、雍正初完成的古今图书集成,凡一万卷;乾隆时的四库全书,凡三千四百五十七部,七万九千七十卷,更是巨籍,对学术的贡献亦甚大。以上材料均据江增庆中国通史纲要整理(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明两代地方行政和监察制度的异同。(9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清朝统治者大修典籍的动机及影响。(6分)解析第(1)问,相同点:根据材料一“每略设四监司,分掌财政、军政、刑法及仓谷”“各省设三司,分掌行政、军事及司法,互不统属,直隶中央”可得出都分散地方的权力;根据材料一“设独立的谏院和御史台,监察百官”“中央设都察院,监察百官;置十三道监察御史,
25、巡视地方”可得出都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监察百官。不同点:根据材料一“通判可直接向中央报告地方吏治的得失”可得出宋代设置通判,兼监督地方行政长官;根据材料一“各省设三司”“分封子孙为王”可得出明代三司和分封并存;根据材料一“中央设都察院,监察百官;置十三道监察御史,巡视地方”可得出明代监察体系更加完善。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整理文化遗产”可知传承中华文化;根据材料二“销毁禁书,统制思想”等信息可推测出加强思想控制,促进文化认同。第二小问,从传承文化角度可得出对古代文化典籍的保留和文化传承贡献巨大;从加强思想控制角度可得出有利于巩固清王朝的统治。答案(1)同:分散地方的权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监察百官。异:宋代设置通判,兼监督地方行政长官。明代三司和分封并存;监察体系更加完善。(9分)(2)动机:传承中华文化;加强思想控制,促进文化认同。影响:对古代文化典籍的保留和文化传承贡献巨大;有利于巩固清王朝的统治。(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