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课改学科化提升师生核心素养简论摘 要:提升师生核心素养应该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入手,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促进其实现自我发展。在新课改视阈下,学校应着力于进行校本研修、课例研究、课程建设,从而有效达到帮助学生快乐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内涵式快速发展的目的。关键词:课改;学科化;核心素养;成长与发展作者简介:韩刚,陕西省西安高新第三中学教师,中学高级语文教师,西安市骨干教师、高中课改先進个人,全国创新名师。研究方向为课堂教学设计、高中语文有效教学、高效课堂、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陕西 西安 710000)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教育学会教
2、育管理分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总课题“教师核心素养与校本培训的实践研究”的子课题“课改学科化下的有效提升教师核心素养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5B02-10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1-0086-03核心素养就是人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为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指向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与我们目前提倡的“立德树人”是完全一致的。“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功能和真正价值,指明了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和方向。那么,对教师而言,教育要“立什么德、
3、树什么人”,亦即培养学生成为怎样的人,都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而教师素养的高低决定了培养的方向和效果,因此,提升教师的学科素养是基础。只有教师具有仁爱之心、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渊博的学识、扎实的学科教学基本功和深厚的学科素养,才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其健全、完善人格,从而促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全面发展。当前,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研究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正式框架,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具体体现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本文基于以上三个方面,就师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进行深入的分析。一、基于文化基础,
4、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人文底蕴的培养重点是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科学精神主要是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第一,结合课堂教学,按照学科特点设计学生活动。在具体的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接触社会,真正使理念变成行动,通过行动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第二,以课堂教学及课程改革为契机,课程设置及安排以菜单化、个性化呈现,突出发展性和选择性。在课堂上,教师应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探究质疑,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引导他们感悟和认知学科思想,从而实现审美情趣和科学精神的有效发展。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学会学习要求做到乐学善学、
5、勤于反思、具备信息意识。健康生活是指珍爱生命、健全人格和自我管理。第一,在“互联网+”时代,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社会信息化,海量的信息和资源为提升教师的学科素养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供了强大平台和有利条件。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无纸化办公、备课。首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微信、自媒体等信息平台中蕴含的课程资源,进行自觉、有效的获取、评估、鉴别、使用。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数字化生存能力,使之主动适应“互联网+”、自媒体、教育信息化和智慧课堂、数字化校园等发展趋势。再次,培养学生的网络伦理道德,提高其信息安全意识。此外,还应着力提升教师融合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能力,熟练使用包括多媒体、一
6、体机、白板等在内的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打造信息化的高效课堂,使教育现代化和校园信息化内涵更丰富,增强学生尤其是教师的信息意识和能力。第二,不仅乐学,更要善学。乐学是学习态度、过程和效果,善学是方法、思路的总结,以及思维品质的提升,显示学习的深度和宽度,引导学生探索深度学习,其价值和意义更大。由此,触动深度课改,达到深化和提升师生核心素养的目的。在教与学中,教师应以学法为主,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勤于反思,提高纠错纠偏能力,最终达到提升师生专业素养的目的。第三,健全学生人格,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完善。新高考伴随走班制,学生会根据自身的情况选科、选课、选师,因此,教师应完善自身人格和修养,提升内涵和气质,
7、提高学科学术水平和品位。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之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完善之后就是自我管理,自我管理,首先是学生个体的有效自我管理,其次是学习小组、班级、年级学生的自主管理,在此过程中,规范、严格并持之以恒、严而有序是关键。实践证明,以学生会为主力组建学生自主管理团队,同时利用晨会、班会、升旗仪式等班级、年级和学校集体活动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够显著提高自主管理效能。三、强化学生的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促进学生的社会参与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实践创新就是
8、在面对日常生活及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时,进行大胆创新,寻求新路径和新方法,以有效解决问题。第一,利用学科性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在语文、历史、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等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成才成人,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健全、合格的建设者、接班人。教师应该自觉而且必须在课堂上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也是落实核心素养内涵“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必经途径。第二,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课堂活动及学科实验,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思考并动手解决问题,可通过合作探究寻找新思路,以拓展课程学习的内容和空间。在此过程中,
9、教师可适当运用多媒体、VR 等,使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等课程更形象、生动地再现场景、情境。此外,还可积极开展机器人投篮、创客教育、航模等活动,利用各种平台,增添和丰富课程资源,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四、基于学校的课改现状,采用以“四步 12 法”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按照学科特点,各教研组研讨、落实学科素养,以课例研究和研讨课为抓手,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提高教研组的学术水平,以建设和打造学科素养深厚的教师团队。第一,教研组结合课堂教学实践,研讨学科素养的内涵,依据课标,研讨学科性质与功能,具体阐释学科“是什么”“为什么”“学什么”“怎么教”。第二,备课组研讨、
10、打磨研讨课,归纳课型、教法与学法,研讨一节课的“是什么”“为什么”“学什么”“怎么教”,并在编写和修改导学案时予以体现。第三,以核心素养理念重新观照教科书和课程标准,科学设计、编写导学案;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重新观照、设计课堂及教学流程,思考、研讨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标准和课程及教学如何助力学生的发展、成长;以教师的学科素养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诠释学科的课程性质与育人功能,丰富课改学科化的内涵,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境界,提升核心素养。第四,以教师校本研修三年规划和教师个人校本研修学年度计划为基础,结合教研组校本研修活动,搭建每学期校本研修(课改)课题,国家、省市级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西安市基
11、础教育科研规划年度小课题研究平台,使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实际同步,并及时收集成果,推进课题研究,积极推广研究成果,使其及时有效地转化为教学效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按照学科特点,结合相关教学学段,进行因材施教,以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研讨、落实和培养本学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从而提升教师的学科素养。在备课和教學过程中,教师可运用美国教育学者舒尔曼提出的“学科教学知识”理念学科教学目标、关于学生理解的知识、课程知识和教学策略与教学表征,是学科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和教学法知识的融合,即学科知识教学化,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境界、拓展教师教学视阈、学生学习空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教师教学行为。此外,课堂
12、上,教师还应观照学生的核心素养,关注生命成长,提高和丰富教学质量及其内涵,使教育、教学和教研三位一体协同作业。应努力坚守课改理念,并将之自觉变成教育教学行动和课堂行为,从而积极实践、探索和打造核心素养下的智慧化、生命化高效课堂,引领教师强练内功,完善自我,以强大的内驱力和团队精神,自觉、主动地提升学科素养,提高教育科研水平,使学校教育质量整体稳步提高,课改学科化掷地有声,开花结果。第五,根据学校的学情和发展愿景,我们设计、提出并在全校实施的以“四步 12法”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为核心的高效课堂实践与探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四步为:自主学习、引领探究、训练检测、总结升华;核心理念是:先学后导、以学
13、为主、适时升华、当堂训练。在课堂上,突出学生主体,突出学生的学,充分发挥导学案的功能、作用及价值;在课堂操作及流程中,呈现学生不同的学习状态、层次和灵活多样的学法;在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中,体现学习小组的价值和意义,随着课堂进程,建设并完善学习小组和课堂文化。教师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要及时有效、适当地点拨、评价、指导,师生互动,打造高效课堂,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以课堂为主阵地,有效推进课改学科化。当然,支撑后课改时代的课改深化和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是学校的课程建设,学校的课程规划、校本课程建设、校本教材的研发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笔者认为,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邀请省、市教科所、教育学会等科
14、研院所专家,具体指导、规划和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及校本教材的研发、编写。使学校领导团队,尤其是教研室、教务处主任具备课程领导力;使学校教师团队,尤其是教研组长、备课(学科)组长具备课程研发和校本教材开发、编写能力。有了完善而健全的课程体系,有了规模化的校本课程和强大的教材研发能力,课改才有深度和厚度,学生的核心素养才会达到相应的高度,教师的学科素养也才会达到相应的高度,从而促使教师团队教学、教研力量不断强大,促进学生积极成长、主动发展,实现学校内涵式快速发展。第六,以学校课改领导小组和教研室为基础,结合课改学科化推进及高效课堂的实践,以教研组为依托,以课题研究为平台,研究、探索高效课堂的标准、
15、目的和总体及阶段性的以育人为主的课改目标。由此,使学校以“四步 12 法”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为核心的高效课堂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果;使课改理念与教师课堂教学更加浑然一体;使高效课堂的操作更加规范、有序;使立德树人有章可循;使提升师生核心素养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和最终结果。我们相信,在课改新视阈下,借助课例、课题研究和各教研组、各学科课例研究、课型研讨课,一定能有效推进和深化课改学科化,使教师认识并且细化各学科核心素养的标准及内容,以便在课堂上有效操作,融合课改理念,打造高效课堂。因此,在以“四步 12法”课堂有效教学模式为核心的高效课堂取得成功的后课改时代一定能有效提升师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快乐成长,着力提升师生的核心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完善和内化学校课程体系,最终有力促进学校的内涵式快速发展。参考文献: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李琼.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6.3 李卫东.从学科知识到学科教学知识:一个教学改进的案例J.中学语文教学,2016,(5):17.4 顾之川.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2016,(3):16.5 林崇德.21 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责任编辑 范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