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57669 上传时间:2024-06-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下列一组图片是半坡遗址发掘出的文物,通过这组图片我们可以了解到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是( )原始农业有了一定的发展 能够制作磨制石器生活用具主要是青铜器 出现了早期的纺织业 A.B.C.D.2. 下列很有可能是夏文化遗存的是() A.仰韶文化B.河姆渡文化C.良渚文化D.二里头遗址3. 商汤,姓子名汤。商的祖先契助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地,商汤时建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后逐渐强大起来,又夏桀残暴无道,遂起兵征讨夏,大败夏军,建立商朝。以下对材料的解读

2、正确的是( ) A.商汤灭夏是经过牧野之战 B.商在中原建立了稳固的政权C.商的祖先因为军功被分封于商地D.商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4. 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 A.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B.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C.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D.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5.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著名史学家钱穆指出“徐州一会,实当时诸候称王之初步,战国惊人一大事”。钱穆所指“徐州

3、相王”的“惊人”之处在于( ) A.诸侯国的政治地位获得较大提升B.魏齐结盟改变了各国间力量对比C.诸侯国的政治体制发生重大变化D.传统的礼法体制和秩序遭到践踏6. 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C.建立县制D.禁止弃农经商7. 史载:“公元前246年,秦王赢政即位。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五年初置东郡”这说明( ) A.郡县制作为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在先秦已出现B.秦国在战国时期率先设立了郡县制C.秦国通过郡县制把全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中D.秦对新征服的领土全

4、部采用郡县制8.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根本在于 A.宣扬仁政B.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C.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D.汉武帝对儒家思想不满9. 485年,北魏统治者颁布诏令规定:凡15岁以上的男子,每人授给种植谷物的露田40亩,女子20亩。桑田限3年内种上规定的桑、枣、榆等树,可作为世业田,终身不还,可以世袭,但限制买卖。受之露田不准买卖,农民年老身死,还田给官府。此制度的实施 A.以政府控制全国土地为前提B.完善了从中央到基层的行政体制C.改变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D.有利于北方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10. 唐政府同以前历代统治者“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不同,采取“抚九族以仁”的政策,说明唐朝

5、( ) A.国力十分强大B.支持少数民族建立自己的政权C.需要依靠少数民族保卫边疆D.民族政策比较开明11. 秦代中央政府行政工作由九卿具体执行,九卿如奉常(管宗庙礼仪)、郎中令(管宫中警卫)、治粟内史(管财政税收)等;而唐代中央政府行政工作由六部具体执行,分为吏、兵、刑、户、礼、工六部。关于唐代制度与秦代制度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秦代九卿对行政工作的分类比唐代六部更加严密B.唐代基本上实现了行政事务与宫廷事务的分离C.唐代的六部制相比秦代九卿制弱化了中央集权D.从九卿制到六部制的变化有助于精简国家机构12. 魏晋时期,人们对悲情的音乐、诗歌情有独钟。这些文学和艺术作品满载了古人

6、悲政、悲志、悲思、悲离等浮生若寄、韶华易逝的伤感与悲痛。这一文化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创作主体的转变B.社会形势的影响C.佛教影响的扩大D.儒学地位的动摇13. 宋太宗至道元年正月戊子诏日:“自今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知印,押正衙班。遇宰相、使相、亲王得议军国大政、并得升都堂。”都堂就是议事堂。原来参知政事与宰相在地位和职权上的差别,至此荡然无存。这反映出,宋初( ) A.中枢机构不断完善B.决策权与审议权分离C.行政运行受到干扰D.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14. 某著名学者指出,行省弥补了传统郡县制的不足,元中央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另加行省之类的高层督政组织于中央与路府州县之间,并以其内部特有的

7、机制,使军事、财赋、监察三位一体的行省高层督政区成为比较成熟、稳定的建制。该学者意在说明行省制( ) A.借助分权与集权加强中央集权B.细化了中央与地方权力C.聚集境内财富以提供中央需要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根源15.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发达的商业状况,也呈现了古人的衣食住行和娱乐生活。下列史实与清明上河图呈现的历史信息吻合的是( ) A.商户普遍使用纸币交子进行交易B.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C.“市”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D.按地域集结的商帮出现16. 刘宗周对王守仁学说有一个十分精练的概括“先生承绝学于词章训诂之后,一反求诸心,而得其所性之觉,曰良知。良知为知,见知不囿于闻见。致良知为行,

8、见行不滞于方隅。即知即行,即心即物,即体即用,即工夫即本体,即下即上,无之不一。”这说明王守仁的心学是( ) A.背离理学的基本思想B.脱离实际的唯心主义C.维护统治的官方哲学D.知行合一的理论体系17. 如表中对历史概念解释正确的是( )A闭关锁国清朝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使中国与世隔绝,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B重农抑商自战国以来的一种经济指导思想,其主要内容是政府胜励和奖励发展农业生产,禁止百姓从事商业活动C朝贡贸易自秦以来中外贸易的唯一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外国朝贡与中外贸易相伴进行,中国人大量输出商品换取巨额税收D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拱作方式,推动了中国农业经

9、济的发展,在汉代走向成熟A.AB.BC.CD.D18. 清代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其依据是( ) A.“军国大计,罔不总揽”B.“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C.军机处办事,号称“勤速密”D.“备论思顾问之职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19. 考据学在清代发展成一门专门的学问,其主要内容是从文字音韵、名物训诂、校勘辑铁等方面入手,从事经书古义的考证。考据学以其求实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对中国古典文献的整理作出了较大贡献。考据学的兴起体现了( ) A.对宋明理学空谈心性的反思B.对孔孟儒学的否定C.市民工商业阶层的经济诉求D.对君主专制的批判20.

10、晚明时,徽商家乡徽州六邑,农地狭小,民不聊生,逼使很多人出外经商。不多年后徽州地价却大幅度上涨,为全国之冠。主要原因应该是( ) A.徽商发财后回乡买地B.形成特色作物种植区C.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D.北民南迁致地价飞涨21. 黄宗羲在原君中论及君主的起源时说,君主这一职位原本是极为辛苦的差事,如果不是最富有牺牲精神的人是根本无法承担的,所以,许由、务光知难而退,拒绝接受君位;舜虽然不得已接受了,但最终还是让与他人。此言论( ) A.主张通过禅让制来限制君权B.是为了解决君主制的弊端C.宣扬了天下人人平等的理念D.否定了君主专制的合法性22. 元大德十年“陕民饥,省台议,请于朝然后赈之。(安西路

11、总管)赵世延曰:救荒如救火,愿(先)发廪以赈之;朝廷不允,世延当倾家财若身以偿!省台从之,所活者众。”这表明该行省( ) A.专管地方赈灾B.隶属于安西路C.有应急处置权D.行集体负责制23. 魏晋时期的政权大都加强对秦岭巴蜀地区栈道的修造和管理,巴山上的斜谷道不仅着眼于关中与汉中,更着眼于入蜀的通道,使“益州为之充韧”。栈道的修造( ) A.构建了通畅的交通网络B.消除了地方的割据基础C.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产物D.使中原与巴蜀联系加强24. 在古代中国,“最大逆不道的事情莫过于违逆父母和不幸了。中国人这种敬老思想延伸到了对祖先的崇敬,当他们做错事时,他们会认为自己愧对祖先,使家族蒙羞。在他们看

12、来,这比任何惩罚都要严重。”这种现象源于( )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宗法制度D.礼乐制度25. 乾隆时期,有专派的御史往复稽查军机处值庐(值班书房),军机处 中的听差皆拣选十五岁以下不识字的幼童充任,这种做法( ) A.旨在提高政务处理的效率B.加强了皇帝决策的专断性C.实际削弱了军机处的权力D.严格了军政要务的保密性二、 材料分析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60分 ) 26. (11分)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至隋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唐到元中央集权不断加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楚、秦、晋等国出现

13、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材料二 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开皇三年(583),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

14、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隋文帝采用此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三 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

15、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隋行政区划制度改革共同的积极作用。(3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并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8分)27.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铁锄牛耕材料二 董仲舒建议:“臣愚以为使诸侯,郡守,

16、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资治通鉴材料三 科举制包含着这样几种基本精神:一曰公开平等,二曰竞争择优,三曰量才使用,四曰内行管理。这些精神也是西方现代组织理论所强调的普遍主义与感情无涉原则。科举制为统治阶层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具有很高人文素养的行政管理人才,它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世袭垄断,限制了皇帝、宰相的权力,极大地提高了平民知识分子投身政治活动的积极性。2013年12月4日人才交流网材料四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请回答: (1)材料

17、一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面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最早始于何时?(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汉选拔人才的制度和选拔人才的标准分别是什么?(3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科举制创立于何时?这一制度体现了哪些原则?具有哪些积极作用?(6分)(4)根据材料四指出,赋税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唐朝赋税制度的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28. (12分)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有人说,如果不懂得小农经济,也就不可能深刻理解中国历史。小农经济在古代诗作中有充分的反映。例如: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

18、桑阴学种瓜。(南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材料三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王崇古在河东业盐,张四维的父亲是长芦大盐商,累资数十百万,张、王二氏联手,结成了盐商团伙,控制了河东、长芦两处盐利,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请回答: (1

19、)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状况,并分析中国古代农业发达的原因。(5分)(2)据材料二分析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3分)(3)根据材料三归纳明清时期这一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新现象?(2分)(4)明清时期,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中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种变异具体指哪一现象?这一现象体现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向?(2分)29. (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独特的审美特征,它使人回归到了本真与自然。魏晋士人以放旷、恣意的人生态度把作为文人知识分子对正义的理性思辨和坚守以艺术的、哲学的、人性的方式传达于世,达到了真

20、善美融为一体的极致之境。居瑢风流蕴藉: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请回答: (1)结合史实说明“魏晋风度”在思想、书法、绘画方面是如何体现的。(3分)

21、(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分析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5分)(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4分)景胜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月考(10月)历史试题答案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25 小题 ,每题 2 分 ,共计50分 ) 1.CDBCD 6.BABDD 11.BBDAC 16.DABAA 21.DCDCD二、 材料分析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共计50分 ) 26.(12分)(1)作用: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国家统一;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管理层次);确立了中国古代

22、行政区划的基本模式。(2)唐朝: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但最终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削弱中央集权。宋朝:宋初实行改革,削夺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军力;监督地方行政,文臣执掌地方,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吸取前朝教训,多措并举,削弱地方权力,维护了中央集权;但也形成“三冗”“两积”局面。元朝:开创了行省制度,执掌地方经济、军事大权;对地方权力管理宽严并举;巩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规律: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力之争长期存在,相互影响;双方权力此消彼长,在动态平衡中变化发展。趋势:通过变革与创新,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分配趋于合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27.(15分)(1)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均始于春

23、秋战国时代。(2)制度:察举制。标准:注重品德和才能。(3)时间:隋唐时期。原则:科举制体现了公平公开、竞争择优、量才使用的原则。积极作用:限制了特权,建立了制度公平;提高了平民知识分子参政的积极性,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们的文化素质;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加强了中央集权。(4)租庸调制两税法。说明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农民的人身依附控制逐渐放松。28.(12分)(1)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原因:精耕细作、修建水利工程、统治阶级重视等。(2)指商品经济。表现:城市经济繁荣、瓦肆、夜市、交子等。(3)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出现商帮。(4)变异:资本主义萌芽。趋向:向工业文明演进。29.(12分)(1)思想:道教、佛教盛行。书法:王羲之的行书(或兰亭序)。绘画: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或女史箴图)。(答到儒学面临挑战、书法发展到自觉阶段、文人画兴起等亦可给分)(2)观点: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原因:经济繁荣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中央集权加强,统治者重文轻武;科举制度、教育发展;国内外交流频繁。(3)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各阶层);影响力超过儒佛道三教。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