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某社区基层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镇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进展顺利,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实践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何更全面地了解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我镇组织调查小组对六个社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情况归纳如下。一、社区党组织基本情况#镇有 6 个社区,分别是城东、城西、城北、城中、城郊和东升,管辖人口 37807人。设有一个社区党总支部和五个社区党支部,共有党员 542 人。其中城东社区人口总数7971 人,党员 91 人;城西社区人口总数 7700 人,党员 145 人;城北社区总人口 9100 人,党员 104 人;城郊
2、社区人口 7400 余人,党员 57 人;城中社区总人口 7800 人,党员 90 人;东升社区人口总数 800 余人,党员 39 人。每个社区都配有 5 名干部和 3 名计生专干,6 个社区党(总)支部共有 18 名支部委员,平均年龄 44 岁,大专以上文化 2 人,高中文化 14人,“两委”交叉任职达 94.4%。二、社区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一)基础设施差,阵地建设滞后2019 年,通过镇党委、政府的不断努力,向上级为每社区争取到 10 万元购置办公场所专项经费,为部分社区解决了无址办公的问题。但是,社区的办公条件还显得较差,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经费有限,大部分社区
3、购买办公场所是二手家庭住房,办公场地狭小,多数在 60-80 平方米左右,8 人办公,显得非常拥挤。如城北社区目前在只有 30 多平方米的场地办公,而且是每月花 400 多元租用的;二是办公配套设施简陋,一些社区办公桌椅非常陈旧,没有电脑、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有的社区为搞好工作,向扶助单位暂借一台电脑,但要供 8 人使用,根本不够用,无形中降低了办事效率;三是没有党组织活动阵地。目前我镇六个社区中,只有城郊社区租用的办公场所有一个相对较大的党组织活动室,勉强能召开支部大会,其他社区基本没有组织活动室,组织活动无法开展,造成党员活动内容、项目单一,党组织缺乏活力。(二)经费严重不足社区
4、党组织作为领导核心,担负着领导、协调社区各方的作用,相对社区党建的更高的要求,社区在财力、物力投入方面普遍存在着承载能力不足的现象。经调查,维持一个社区的正常运转,共需经费 2.6 万多元,其中包括每年水电费、电话费、办公用品等日常开支 6000 多元,每年用于会务开支、活动经费、误工补贴费、书报费、老党员老干部慰问经费等需 2 万多元。但县财政每年只给每社区拨款 3000 元办公经费,与维持一个社区的正常运转的正常开支相比,资金缺口达 2.3 万多元。社区活动经费不足,严重影响了社区基层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由于经费困难,有的社区工作人员保障日常工作的开展甚至自己垫钱开展工作,如新当选城东社区
5、支部书记自己垫 1500 元购买了办公台椅。目前,社区只能靠“上面争一点、单位赞助一点、社会捐赠一点、自己筹集一点”等“化缘”方式勉强维持度日。(三)社区干部待遇太低与村干部相比,社区干部的待遇低很多,社区集体经济非常薄弱,他们的工资除县财政拨款 400450 元和居委会补贴 80 元外,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经济收入。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400 多元工资已经接近城镇低保线,这样的待遇对社区干部形成巨大的生活压力,思想顾虑多,工作不安心。造成有的社区干部虽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但积极性不高,工作缺乏动力,有的干部甚至已经辞职另行谋生,造成消极影响。(四)党员管理体制不配套一是原有的党组织工作与党员数量
6、迅速增加不相适应。近几年,由于企业改革,大量下岗工人的党员将组织关系转移到了社区,使得社区的党员数量迅速增加,给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带来了很大压力。如城北社区,原有党员城北籍(农村)党员 27 人,2019 年以来,随着商业、经贸、供销等组织的下岗党员的不断转入,现已增加到 104 名党员了,无形中给城北社区的党建工作带来压力。二是原有的党员管理模式与党员结构日趋多元化不相适应。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城镇人力资源的配置和转移工作的重视,党员流动的态势正在加快。“人在户不在”或“户在人不在”的人户分离现象十分严重,产生了“党员找不到组织,组织找不到党员”现象;三是有部分离退休党员、学生党员和复退军人
7、党员管理难。他们流动性大,有的离退休党员长期随子女在外地居住,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有的学生党员和复退军人党员在外打工,也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甚至有的还长期不缴党费,给社区党建工作增加难度。以城西社区居委会为例,该社区现有在册党员 145 人,正常参加组织生活的有 80 多人,不参加组织生活的有 40 多人,长期不缴党费的有 20 多人。其他单位下岗党员转入社区后,这种问题更加严重。三、几点建议(一)加强领导,建立驻区挂钩联系责任制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加强对社区工作的检查、督促、指导,建立县领导驻区挂钩联系责任制,每年对各社区进行 1-2 次工作检查,在检查、指导中发现问题,找着制约社区发展的“瓶颈
8、”,并着力为社区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如一时解决不了的,可制定中远期解决方案及至解决问题为止。只有上级党委、政府重视参与、经常检查指导,并及时为社区解决实际困难,才能更好地促进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二)多方筹措,着力解决经费不足问题。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是解决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问题的一个关键。建议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资金。一是设立社区党建专项经费。上级党组织每年将社区党建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由县财政每年给各社区党组织日常办公经费 1 万元,做到专款专用,从根本上解决党建工作有钱办事的问题,以确保组织工作正常开展。二是在党建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支持。建议县自留党费中根据实际情况每年给各社区补贴
9、几千元,用于党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建立辖区单位挂钩帮扶责任制。由县委下文,把帮助社区党组织办公场所和党员活动阵地建设作为挂点单位的硬性任务,解决党员活动场所,另像挂钩扶助村委会一样,要求挂扶单位帮助每个社区实现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 3 万元以上。这样可以整合各方面资源,加快社区党建工作。(三)提高干部工资待遇,调动工作积极性为适应社区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在逐步提高社区工作经费的同时,也要逐步提高社区干部的工资待遇。以目前的物价水平,建议县财政把社区干部的工资书记主任“一肩挑”调至 800 元/月,一般干部调至 750 元/月,并在此基础上可否考虑为他们购买社保和医保,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大
10、大提高社区干部工作热情,增强社区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有效推动社区工作的正常运转。同时,为吸引高素质的人才进入社区工作,提高社区工作水平提高奠定基础。(四)着力解决党员管理体制不配套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党员管理体制不配套的问题日益突出,组织设置方式与新形势已不相适应。企业下岗党员、单位离退休党员、非公有经济组织党员、转业退伍党员、流动党员等越来越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与原村改居的社区农村党员的矛盾日益突出,原有的党组织设置方式已不适应党员活动与加强党员管理的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在党员人数 50 人以上的建党总支。在总支下面,再按照党员所从事的职业、党员聚集状况等,组建党支部。另一方面要创建流动党员党支部,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对在外地工作或经商的党员,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可建立流动党支部,对来本地打工和经商的党员,单独组建党支部,进行属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