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地理选择题巧解例析地理选择题在地理100分总分里占到44%,起到比较重要的地位。如果我们能掌握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则能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从而提高高考地理总分和高考总分。选择题有区别于问答题的显著特点就是答案已经在选项里面,这样有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简便方法把答案选出来。目前的高考地理选择题具有“组题”式特点,有时我们必须把精力重点放在重点的小题中,否则会导致全军覆没。高考地理选择题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概念,新的知识,以考查学生的现场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下面举例解析说明:例1:读华北某地地形图(图1),据图判断下面3题:1)、四条坡面线的坡度比较 A B D =2)、实际调查发现乙坡植物生长好
2、于甲坡,其原因为乙坡的A 光照较强,辐射收入多 B 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C 气温较高,且日变化大 D 降水较多,水源充足3)、若乙坡植物受破坏成为荒地,则对其合理的开发整治措施是 A 放牧山羊 B 种植喜阳的经济林木 C 修梯田,种植水稻 D 营造混交林解析:此题的题干中指明是华北某地,而图中表明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有比例尺,有指向标。第1小题考到了四地的坡度大小,坡度即单位距离的高度差。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和坡度大小的关系,就可以快速地排除A和D,由此得知BC中肯定有一个是正确的,一个是错误的。再仔细比较得出答案为C。第2小题则需要对甲乙两坡有关植物生长的气候各个因素进行分析,解题的关键是
3、从等高线图和题干中挖掘出隐含的条件,即甲为阳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乙为阴坡,是夏季风的背风坡。这样通过排除法可以得到答案B。第3小题,在结合比例尺条件下得出当地坡度较大,排除C,乙地为阴坡排除B,而荒地放牧山羊会加剧生态的破坏,这样就只能选D。总结:此题适宜用排除法来解答。排除法是解选择题的常用方法,此法一般用于选项有较大迷惑性和有一定的难度的试题。排除时要利用已有的或隐含的条件去逐步排除,如本题中的向阳背阳、迎风背风、坡度大小等等条件进行逐一排除。2001年浙江文综高考选择题第1题,图示的时刻前后数日内:A漠河的白天比广州长B南极长城站处于极昼时期C密西西比河处干枯水期D硅谷地区天气干热这类
4、题目在高考中多次出现,其实光照图没有判断出是什么季节也没有关系,只要判断出四个选项是什么季节,然后排除即可。如本题A为北半球的夏季,B为北半球的冬季(但是长城站为极昼是不可能的,先排除),C为北半球的冬季,D为北半球的夏季。因为题目主要是考查图示的季节,因此答案为C。这里需要非常注意的一点是,在进行季节排除之前,先要看选项描述的事实是否正确。 如进口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出口国均为发达国家这种描述绝对化的选项一般是错误的,当然最后需要对经过排除以后的正确选项进行验证。选项语句本身有逻辑错误也可以先排除,但是这种情况较少。例2:一天,我国某城市于北京时间4时30分日出,18时30分日落。据此回答下面
5、3题。 1)、 该城市的经度为 A B C D 2)、 该城市应位于天津的 A 西南方向B 西北方向C 东南方向D 东北方向 3)、该日,太阳直射在A 北回归线B 南回归线C 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D 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解析:此题是无图考图题,要解答此题需要心中有两幅地图,一幅是中国东部海陆分布状况的经纬网图,另一幅是不同季节的太阳直射点移动路线图。第一、第二题的空间方位之前,只能从题干中时间着手,因为时间与空间是紧密联系的,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看,时空是可以转化的。第1小题解题思路:题目要求经度,即求地方时。而题目中已知的是北京时间,因此其中一个需要转化。从题干可知,某城市的昼长是14小时,由此
6、进一步推算当地为正午12时时,北京时间为4:30加上7时为11:30,从而推算出该地的经度为。第2小题解题思路:在我国某城市、条件下,结合心理地图,推理可知该地只能在我国东北地区。即该地位于天津的东北。第3小题解题思路:该地位于东北,纬度较高。又由于这一天该地的昼长为14时,那么排除BC。对于AC到底哪个正确,就是要联系每个考生的当地实际情况去判断,比如300N地区的夏至日昼长也要大于14小时,那么更何况东北,排除A。答案为D。总结:无图考图题在高考中较常见,如湖南卷04年文综10、11题,04年浙江文综11题,这类题目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心理地图及图文转化能力。对于较难的题目一般需要把文
7、字转化为较为常见的图象,这样才便于解答,如湖南卷04年文综10、11题。北京时间是高考的常见题,有直接考的,有起辅助作用的,相对来说还是直接考更加容易一些,只要通过时空转化即可;而北京时间起辅助作用的相对要难考,要经过时间的转化和推理。可以说时空转化类题目是高考选择题的热点考题之一。03年天津7-9题城市化问题,06年浙江高考1-2谷物题、6-8能源题,这些题和本题的第3小题一样,都是要联系中国和世界当前的热点和最基本知识来进行判断和排除,如果你不关注热点和现实的基本问题,那么就会出错。这也是高考的价值趋向,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例3: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图2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
8、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2,回答下面3题。1)、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A B C D 2)、多年平均雪线高度A 随纬度增高而降低 B 在副热带地区最高 C 在降水量大的地区较高 D 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低3)、依图示资料可知A 北半球高纬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B 南半球中纬地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C 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D 北半球高纬地区陆地比重小于南半球解析:此题考的是曲线统计图,解题的关键就是要坐标一一对应,同时要对书本知识进行迁移,如从海水温度的变化迁移到全球气温的分布,从全球不同纬度气候类型的分布
9、迁移到全球不同纬度降水量的分布,最后通过排除法确定雪线的曲线。此题看似超出考纲,实则考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第1小题通过上面分析依次确定气温、降水量和雪线高度线,答案为A。第2小题通过排除法为B。第3小题通过图文对照,通过排除可知答案为A。总结:地理统计图表题在高考选择题中经常出现,为此我们必须掌握它的读图步骤和方法,如本题的坐标曲线图,关键是要先看清纵坐标和横坐标如单位和方向,然后搞清一条曲线的分布和意义,最后考查两条或多条曲线之间的相关性或不相关。例4: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图3表示四种对流层气
10、温分布状况,分析图3回答下面两题。1)、图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A 3000米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 B 30006000米高于垂直递减率C 6000米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 D 6000米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2)、飞机可以在5000米高度平稳飞行的是A B C D 解析:此题主要通过曲线图来考气温的垂直变化及空气运动状况。解答此题较直观和简便的方法是运用作图法。而在作图时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先确定地面的点,即海拔为零时对应的地面温度坐标,然后再根据对流层的气温垂直递减率,计算出某个高度的温度,从而确定第二点,可以画出一条理论计算的温度递减线。第1小题解题思路:画理论递减线之前先确定两点,第一点曲线与
11、地面交点,海拔为0M,气温为200C根据选项另一点定位为3000M高,根据对流层的气温垂直递减率可知,3000M高处的理论温度为20C。由此画出理论递减直线,如下图4所示:图通过平移理论递减线可知,曲线大体30006000米高度段的斜率要大于理论线,而03000米段的斜率要小于理论线,即答案B正确,其它三个选项明显有误。第2小题解题思路:从图中可以看出四幅图在5000米高度的地方,只有图的斜率明显低于理论线,或者说图5000米处的实际气温明显高于理论气温。据题意可知,答案为D。图4总结:作图法可以直观地解决抽象的、立体空间的地理问题。如05年全国2卷选择题9-11题,三种农作物收益随距城镇(市场)的距离变化示意图,同样可以利用作图,添辅助线,再结合数学的思维来解决。作图(添辅助线)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地形地势变化,等压线、面图中气压高低,各类光照变式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