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名师课堂 备课包》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2素材 第1章第2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5572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课堂 备课包》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2素材 第1章第2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名师课堂 备课包》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2素材 第1章第2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名师课堂 备课包》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2素材 第1章第2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2 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的迁移有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两种。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造成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此外,政治、战争、国家政策和城市化、开发国土等方面的原因也影响人口的迁移。人口迁移在客观上大大促进了种族、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材料一】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流向及原因时期特点流向原因二战前旧大陆新大陆已开发国家未开发国家欧洲美洲非洲美洲中、日、印东南亚、美洲地理大发现与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二战后发展中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外籍工人(增多)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西欧、北美等发达国家及石油产区各国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材料二】我

2、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口迁移事件“永嘉之乱”时期的人口迁移。发生在西晋永嘉年间,约90万人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南迁,这是中国人口分布中心向长江流域转移的一个标志事件。“安史之乱”时期的人口迁移。发生在唐代,约100万人南迁,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分布以黄河流域为重心格局,我国南北人口分布比例第一次达到了均衡。“靖康之乱”时期的人口迁移。发生在宋朝,近100万人向南方迁移,完成了我国经济重心、人口重心、文化重心自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移。“走西口”、“闯关东”、“东南沿海下南洋”等。这些迁移基本上开始于明清时代,虽然不是偶发的巨大规模的迁移,只是一些不间断有规律的迁徙,但却都是中国人地关系紧张的最真

3、实记录。【材料三】新中国的人口迁移轨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人口迁移经历了由政府直接引导迁移到自发迁移,由沿海向内地迁移到由内地向沿海迁移的转变。人口迁移的这些变化,都与国家政策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一方面,受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影响,对城乡人口实行了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人口的自由迁移流动基本停止;另一方面,由政府引导,曾有过多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其中产生巨大影响的有:干部南下:1949年,中央从东北、华北、山东、陕西、河南等老根据地抽调大批干部,随队伍南下,顺利地完成了建国初期各地政权的组建任务。南下干部约有13万人,加上随迁的家属,约有40万人。支援新建工业基地和“三线”建设:在“一五”、“二

4、五”期间,国家从东部沿海各省的工业城市,抽调工人、科技人员及随迁家属,支援新的工业基地建设。这一时期也是建国后最大的省级人口迁移时期,年迁移总人口数达5594.5万人。1964、1965年,国家从战略角度考虑,把沿海和内地密集的工业企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向西北、西南和中南地区转移,开始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迁移人员主要包括大批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人及家属。移民垦荒,支援边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有计划地组织复员专业官兵和人口稠密地区的人民,移民东北、西北和内蒙古等省区,开发边疆资源。如黑龙江省在19521958年由外省迁入的垦荒人口达37.98万人;1958年,解放军转业官兵10万人

5、开进北大荒,开始大规模地开垦黑龙江三江平原;1954年新疆正式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19571960年,苏、皖、鄂三省向新疆移民80多万人;19591962年,30万人迁往海南,建设我国的橡胶基地。精简下放,上山下乡: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并精简职工,减少城镇人口,到1963年6月,全国共减少城镇人口 2600万。知识青年支援边疆建设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开始,1968年12月,政府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总人数达到1700万。接受知识青年插队落户的主要有黑龙江、内蒙古、云南、安徽、山西、陕西、宁夏、河南、贵州等省区。从1970年起,下放干部因工作需要陆续返

6、城,知识青年因招工、高考、病退等也陆续回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大规模招工、招生,有相当一部分下放干部和知识青年陆续回城,城市人口开始回升。如果说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人口迁移是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由政府直接引导的话,那么20世纪80年代以后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随着国家经济建设重点向东部沿海地区的转移而自发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产生巨大影响的有:民工潮: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离开家乡,涌入经济较为发达的东南沿海谋求职业,引出了规模日益扩大的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形成了我国人口流动的基本格局。每年春节前后一段时间,在各大中城市打工的农民返乡,形成了所谓“民工潮”,人数约为500

7、0万6000万人。孔雀东南飞: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逐步建立了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了“孔雀东南飞”、“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局面。在人才东流高峰期的20世纪80年代,西北地区共东迁流失科技人才27000余名,约占各年份西北地区所拥有科技人才的6。移民扶贫,异地开发:19931999年,广西省将25万特困人口从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山区迁移到有条件的地区定居。广东省清远市从1993年5月开始,至1999年底,累计迁移18万人,兴建了1100个移民新村。陕西省从1998年起实施移民扶贫异地开发,不到一年时间,全省共搬迁8.25万贫困人口。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了扶贫引黄灌溉工程,100万贫困农民搬

8、迁到新灌区定居。这是我国、也是亚洲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扶贫移民工程。水库工程移民: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共兴建水库86000余座,淹没耕地3000万亩,移民1250多万人。其中有一部分是跨省区迁移。三峡移民是目前我国最大规模的移民,至2009年工程竣工,规划搬迁人口将达113万。到2000年底,三峡库区已搬迁安置移民25万,占整个移民搬迁总数的22。【材料四】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相关资料:1.我国目前有多少农民工?农民工已经成为一个数量巨大、结构复杂、不断扩张的新生群体,数量约有2亿左右。2.农民工属于什么阶层?2004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判断

9、非常正确,意义重大。目前,全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7.6%,其中加工制造业占68%,建筑业占80%;在全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2%;城市建筑、环保、家政、餐饮服务人员90%都是农民工。也就是说,农民工正在迅速地从农民中分离出来,顽强地融入产业工人阶层,并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部分。当然,这种分离和融入还处于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渡期,由于打破城乡分割不可能一蹴而就,相当长的时间里农民工的农民“血统”还会延续下去。尽管如此,农民工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其独特的经济需求和政治诉求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虽然农民工的“根”还在农村,但是他们已经脱胎换骨,日益成长为一个迫切需要社会认可的新兴阶层。3.农民工处于何种生存境况?作为“廉价劳动力”,工资水平低,拖欠时有发生。作为“超时劳动力”,工作时间极长,超负荷从事繁重工作。作为“高危劳动力”,社会保障缺失,各种安全事故频繁。4.农民工问题有多么重要?农民工问题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农民工问题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和“以工补农、以城促乡”。农民工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5.解决农民工问题应该做些什么?构建城乡一体化就业体系。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强化农民工输出地和输入地培训。稳妥解决农民工户籍问题。改进对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