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0-1《兰亭集序》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557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1《兰亭集序》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0-1《兰亭集序》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0-1《兰亭集序》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0-1《兰亭集序》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0-1《兰亭集序》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10-1《兰亭集序》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10-1《兰亭集序》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兰亭集序一、课内知识夯实(30分,每小题5分)1下面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诞(dn) 癸(ku) 殊(sh) 峻(jn)B殇(shng) 稽(j) 骸(hi) 悟(w)C悼(do) 禊(x) 骋(chng) 契(q)D嗟(ji) 觞(shng) 湍(tun) 曲(q)水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 所以游目骋怀(用来)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 曾不知老之将至(乃,竟)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往) 或取诸怀抱(从中取得)D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 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3下列句子中“一”作数词用的一项是( )A

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C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D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4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A吾其还也 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5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或取诸怀抱。A亮身率诸军攻祁山。B投诸渤海之尾C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D告诸往而知来者。6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是( )A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聘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抬头观览浩渺的宇宙,低头审视繁多的物类,借凭它们纵目浏览,舒展胸怀,足以尽情地享

3、受着看和听的乐趣,确实很愉快啊。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人和人相处在世上,低头举首间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倾吐胸中抱负,与友人室内畅谈;有的人借助外物寄托情感,无拘无束地生活。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才知道一生一死都是虚假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D.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等到他们对所追求的事情已经感到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转移,感慨就随之而产生了。二、阅读能力提升(5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9题。(共15分,每小题5分)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趣

4、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7给下列各句加黑词选择恰当的义项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5分)A修饰B整治C高,长 D美好向之所欣,俯仰之间( )(5分)A朝向B奔向C从前D假如8对下列文言特殊句式判断正确的是()(5分)死生

5、亦大矣 当其欣于所遇 则与斗卮酒A感叹句 宾语前置句 陈述句B判断句 介宾结构后置 省略句C判断句 陈述句 宾语前置句D反问句 介宾结构后置 省略句9判断下列各句对错,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本语段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是一篇序。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叫赠序;或作为著述的前言,叫书序。兰亭集序属于赠序。B本语段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但这并不显得突然:“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个普遍性命题,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俯”“仰”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合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C“

6、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D“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共15分,每小题5分)中国书法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历代书法家对兰亭集序不断阐释的历史。兰亭集序被认为是中国书法界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尽管与之相随的是,兰亭集序的真伪之辨从来没有消停过。最早提出质疑的是宋代学者,而较有说服力的是清末曾经当过慈禧太后秘书的李文田。他工书善画,学问渊博,是岭南“碑派书法”创始人。他爱好金石收藏,精于鉴

7、别。他通过多年考辨,认为兰亭集序不是王羲之的作品。1965年夏,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在文物杂志上,发表了从王谢墓志出土论兰亭集序的真伪一文。他基本上重复了李文田的两个论点,认为从年前南京出土的王谢墓志(晋代)来看,兰亭集序失去了晋人惯用的带有隶书笔意的笔法,因此断定它不是晋代遗留下来的作品。其次,从文章的内容来看,作者是在王羲之所作临河序的基础上加工而写成的。因为,文章前半部描写欢快之情,写得很流畅,后半部突然悲痛起来,这与晋人达观以及王羲之本人性格大相径庭,故值得怀疑。据此,郭沫若推断兰亭集序乃是一赝品,并非王羲之的作品。郭文发表后,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了兰

8、亭集序的真伪驳议一文,提出了与郭文针锋相对的观点。该文认为,唐初各大书法家如欧阳询、虞世南等都在学王帖,而唐太宗也酷爱王之书法,我们没有理由否定唐初书法家的鉴别能力,其次,若以东晋书法当接近于隶书,而兰亭集序却是行书,因此就怀疑兰亭集序非晋人之作,这是方法论的错误。王字本身有发展过程,它脱胎于旧时代而又高于旧时代,向行书方面发展,故王羲之被称之为“书圣”,其理由即在此也。再者,从美学的观点上看,兰亭集序书法、文思之潇洒、飘逸,与东晋士族的风貌也相吻合。因此,兰亭集序为晋代王羲之手笔。值得欣慰的是,“兰亭论辩”沉寂多年之后,新出土的文物为考证传世兰亭集序真伪提供了新线索。1998年6月,在南京市

9、东郊发现一处罕见的六朝古墓葬群,其中二号墓室前部出土有两方极为珍贵的砖质墓志,在全国引起轰动。该墓为东晋名臣高崧及其夫人谢氏的合葬墓。高崧卒于公元366年,夫人谢氏卒于公元355年,而王羲之卒于公元361年。可以说,他们生活在同一时代,这两块墓志上写有“晋侍人、建昌伯、广陵人高崧”等字,虽仍有由隶入楷的痕迹,但已与现代意义上的楷书十分相近。高崧墓志作为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楷书实证资料,在中国书法史上意义重大。在南京周边,还有三十块左右墓碑,东晋墓碑出土地点也不只是南京,还有在丹阳、马鞍山出土的。这些考古发现表明:从书体上来看,六朝的书体在转型之中,即由隶到楷的重要演化阶段,多种书体并存是合情合理

10、的。东晋时期不仅只存在隶书,而且行楷或隶楷兼有。这就纠正了过去“晋代不可能出现楷书、草书”的说法。这些考古发现完全推翻了李文田、郭沫若的基本论点,也为兰亭集序的真伪之争画上了一个句号。(摘选自刘孟达兰亭集序真伪之谜,有删节)10.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5分)A. 兰亭集序是中国书法界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中国书法的历史就是一部历代书法家对它不断阐释的历史。B. 郭沫若基本重复了李文田的观点,认为兰亭集序是赝品,并非王羲之的作品,也没有提供新的考证线索。C. 南京东晋高崧墓志等的出土,为兰亭集序的真伪之争提供了重要佐证,证明了郭沫若的基本观点是错误的。D. 唐初各大书

11、法家如欧阳询、虞世南等都在学王帖,而唐太宗也酷爱王之书法,这些足以证明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手笔。11.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A. 文章提到质疑兰亭集序真实性的有宋代学者和清代的李文田,既为引出郭沫若的观点作铺垫,也印证了关于兰亭集序的真伪之辨从来没有消停过的观点。B. 高二适的文章是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的:一是没有理由否定唐初书法家的鉴别能力;二是怀疑兰亭集序非晋人之作是方法论的错误;三是从美学的观点分析。C. 文章最后一段以许多考古发现的文物为依据,完全推翻了李文田、郭沫若等人认为兰亭集序不是王羲之作品的观点,论据确凿,论证充分,显得真实可信。D. 为了证明兰亭集

12、序是王羲之的作品,本文先破后立,先摆出李文田、郭沫若两位重量级人物的观点,从反面来突出默默无闻的高二适的观点,论证雄辩有力。 1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5分)A. 清代的李文田是岭南“碑派书法”创始人。他工书善画,学问渊博,并且爱好金石收藏,精于鉴别。因此他认为兰亭集序不是王羲之的作品的说法是可信的。B. 郭沫若认为兰亭集序失去了晋人惯用的带有隶书笔意的笔法,因此断定它不是晋代遗留的作品,如果南京高崧墓志等没有被发现,他这种说法还是有道理的。C. 南京高崧墓志是我国最早的楷书实证资料,墓志上字体是由隶入楷的转变时期字体,且已与现代意义上的楷书十分相近,对研究我国书法发展

13、史很有价值。D. 高崧墓志的发现在书法史上意义重大,它证明了六朝的书体处在转型之中,六朝多种书体并存是合情合理的,东晋时期不仅只存在隶书,而且行楷或隶楷兼有。(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共25分,每小题5分)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因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

14、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

15、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13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5分)A时陈留阮裕有重名 重名:盛誉,好名声B便有终焉之志 终焉:终老,完结C遂携新友命驾就观 命驾:命人驾车马,也指乘车出发D我书比种繇,当抗行 抗:抵挡。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

16、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B从子,即侄子。古人经常用“从”表示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如从父,指称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从父年长于父者为从伯,意即堂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意即堂叔。C隶书,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D序,也作“叙”。序必须在书前。兰亭集序就是永和九年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孙绰等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风雅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王羲之记录这次雅集所写的序文。15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5分)A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然闻信至 羲之欣然写毕C笼鹅而

17、归 吾尝终日而思矣D司徒导之从子也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1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 ( )(5分)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止一吊,遂不重诣A. B. C. D.1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5分)A.王羲之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聚集在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

18、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三、默写内容巩固(15分,每空1分)18永和九年, , , , 。19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 , , , 。20兰亭集会时文人雅士们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来饮酒赋诗的句子 , , , ,_。21、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 , 。 兰亭集序答案1、B。A项癸(gu)殊(sh),C项悼(do),D项曲(q)。2、D。致,

19、思想情趣。3、A。B、C两项中的“一”是相同、同等的意思,D项中的“一”是副词,相当于“很”。4、A。语气副词,表婉商,其它三项作代词。5、B。6、C。“一生死”是“把生死等同”的意思7、C高,长 A从前8、B。9、A。兰亭集序属于书序或宴集序。10、C。A.原文为“中国书法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历代书法家对兰亭集序不断阐释的历史”,选项中少了“几乎”,表达不准确。 B.“也没有提供新的考证线索”不正确。郭沫若是从当时南京出土的王谢墓志(晋代)来推断的,这是一条新的考证线索。 D.不“足以证明”。11、D。 本文只是一篇介绍“兰亭集序真伪之谜”的文章,目的不是为了证明兰亭集序 是王羲之的作品。先

20、摆出李文田、郭沫若两位重量级人物的观点,也不是从反面来突出默 默无闻的高二适的观点,只是客观介绍而已,也谈不上具有“论证雄辩有力”的效果。12、B。 A.原因不充分,推理不正确。C.“南京高崧墓志是我国最早的楷书实证资料”表达不准确,应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楷书实证资料”;“墓志上字体是由隶入楷的转变时期字体”也不准确,原文是说“仍有由隶入楷的痕迹”。D.只有高崧墓志不能证明后面的观 点,还应包括“在南京周边发现的三十块左右墓碑,还有在丹阳、马鞍山出土的东晋墓碑”等一些考古发现。13、D。抗,匹敌,相比14、D。序文一般写在书前,但也可以写在书后,如宋代曾巩就有李白诗集后序,写在书后的序一般叫

21、“跋”。15、D。D项都为结构助词,的;A项介词,向/在,来; B项连词,可是,但是/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C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16、C。 是王羲之的书法特点; 是王羲之淡泊的性情; 是王羲之擅长辩论的特点和他的性格。17、D。“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适母丧”应为“王述先前曾在会稽任职,因母亲去世,回会稽治丧”“恨”古代应该是遗憾的意思而不是怨恨。参考译文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耿直而著称。他特别擅长书法,是古今以来的第一人。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

22、他。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警,而阮裕也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悦、王承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有一次,太尉都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都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坦腹而食,若无其事。”都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郡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等人,皆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王

23、羲之曾和一群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集,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志向。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把鹅装在笼子里回去了,一路上乐不可支。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篚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他的书法注当时就很

24、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瑶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又曾经写信给人说:“东汉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象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声誉,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来接替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门。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扫以待,这样过了几年,而王羲之竟然不来拜访,王述深以此为遗憾。18、岁在癸丑 暮春之初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19、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20、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2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