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同步练习 第14课 孔孟两章.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54684 上传时间:2024-06-0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同步练习 第14课 孔孟两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同步练习 第14课 孔孟两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同步练习 第14课 孔孟两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同步练习 第14课 孔孟两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同步练习 第14课 孔孟两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同步练习 第14课 孔孟两章.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同步练习 第14课 孔孟两章.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同步练习 第14课 孔孟两章.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同步练习 第14课 孔孟两章.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同步练习 第14课 孔孟两章.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同步练习 第14课 孔孟两章.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同步练习 第14课 孔孟两章.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同步练习 第14课 孔孟两章.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同步练习 第14课 孔孟两章.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同步练习 第14课 孔孟两章.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同步练习 第14课 孔孟两章.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同步练习 第14课 孔孟两章.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同步练习 第14课 孔孟两章.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同步练习 第14课 孔孟两章.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同步练习 第14课 孔孟两章.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同步练习 第14课 孔孟两章.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同步练习 第14课 孔孟两章.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4课孔孟两章1走近作者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晚年整理了诗书礼易等古代文献,还编写了历史著作春秋,这些书被汉以后的读书人尊为“经”。孔子的儒家理论也作为封建思想的正统,统治了我国两千多年,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在品德方面,孔子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论语现存20篇,是孔子门人及后学编辑整理孔子言行以及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论”,读“ln”,择也,选择摘录之意。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奉之为儒家经典。孟子(约前372前289),

2、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继承了孔子“仁”的学说并发展了这一学说,形成了贯穿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体系孔孟之道,孟子也被尊为儒家的二号圣人“亚圣”。他在政治上提出以“民贵君轻”为中心的“仁政”主张,反对兼并战争,反对暴虐的统治,在哲学上提出“性善论”。孟子中的文章富于雄辩,鼓动性强,气势雄浑,感情强烈,具有“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的风格。孟子又善于运用比喻和引用寓言来生动形象地表明抽象的道理,使文章引人入胜,富有文采,有很高的文学价值。2相关知识诸子百家: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总称。“诸子”指各派的代表人物,如儒家的孔子、孟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等,

3、也指他们的代表作。“百家”指各学派。汉书艺文志根据西汉刘歆的七略,把儒家经典列入六艺略中,另在诸子略中把先秦至汉初的各学派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又著录各家著作“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后据此概括为“诸子百家”。诸子百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儒、道、墨、法四家,分别以孔子(孔丘)、老子(老聃)、墨子(墨翟)和韩非子(韩非)为代表。鲁国的孔丘和晚于他100多年的孟轲(孟子)是儒家的杰出代表人物。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等。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叙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等

4、。我国古代为了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注音(1)颛臾(Zhun y)冉(Rn)有社稷(j) 虎兕(s)出于柙(xi) 固而近于费(b)孝悌(t) 庠(xin)序饿殍(pio)(2)相龟注意方言和习惯性误读字汉语中有不少字在不同的方言区,人们有着习惯的读音。这些习惯的读音与普通话的标准音相去甚远,必须予以重视和纠正。在平时,遇到拿不准的字音,不能仅凭自己的主观印象去读,要勤查字典词典,了解正确读音。如:扛鼎之作(n),戛然而止(ji),载体(zi),胴体(dn),模棱两可(ln) 等。 一、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不违农

5、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C)A五亩之宅B王道之始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鸡豚狗彘之畜解析:C项的“之”是代词,代这种情况。A、B、D三项中的“之”为助词。2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相同的

6、一项是(B)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C七十者可以食肉矣D非我也,兵也解析:例句与B项均为状语后置句。A项为宾语前置句;C项为省略句,“以”后省略“之”;D项为否定判断句。3下面对文意的表述理解错误的一项是(B)A孟子认为,如果想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就必须做到粮食与鱼鳖吃不完,材木不能用得尽。B孟子认为,让百姓按时栽种农桑,畜养牲畜,不随意耽误百姓农时,百姓就能免于饥寒,国君就能够称王天下。C对于社会混乱、哀鸿遍野的局面,不加以改变,却归罪于年成不好,这无异于拿刀杀人却归罪于兵器。D本段文字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原因、道理和措施。解析:B项所

7、表达的仅仅是“王道之始”的条件,“称王天下”还需要“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这些条件。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译文:_(2)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译文:_答案:(1)按一定的季节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完。(2)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生产季节,几口之家,就可以因此而不受饥饿了。二、基础训练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C)A论语(ln)虎兕(s) 鸡豚狗彘(zhu)B数罟(sh) 洿池(w) 买椟还珠(d)C颛臾(zhun) 社稷(j) 庠序之教(xing)D冉有(rn) 饿殍(pio) 养生丧死(sng)解析:A项,

8、“豚”应读tn;B项,“数”应读c;D项,“丧”应读sng。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当的一项是(B)A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如果不加强廉政建设,就会祸起萧墙,自己搞垮自己。B比赛开始了,运动员们陈力就列,发令枪一响,就箭一般地向前跑去。C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思想阵营日益巩固,资产阶级思想阵营分崩离析。D片面追求升学率,只能培育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于国于民都有害。解析:A项,祸起萧墙:泛指内部发生祸乱。B项,陈力就列:指能施展则居其位的意思。C项,分崩离析:形容集团、国家等分裂瓦解。D项,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

9、一项是(A)A人类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人们常常用它向外看,欣赏外面的风景或者专盯别人的毛病,很少有人把它翻转过来向内看自己,用心之光向心中看,用智慧之光观照自己的心灵。B军报文章称,中国直升机逐步形成从1吨级到13吨级多平台系列机型的产品构架,创造出中国以致世界直升机发展史上多个第一。C几位海外留学生的加入,使我们的技术力量大为增强,我们正可以因人成事,做一番大事业。D最近一篇名为“一位父亲给梦鸽女士的一封信”的文章被各大网站转载,该文并没有谈耸人听闻的“李某某案件”,而专门剖析了梦鸽女士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引起了网友们的强烈共鸣。解析:A项,观照:仔细观察,审视。B项,以致:用在下半

10、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情况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联系上下文是讲范围的扩大,应用“乃至”;C项,因人成事:依靠他人办成事情,一般含讽刺意味;D项,耸人听闻:故意说大话,使人听了很震惊,事情不存在或被夸大,显然不合乎语境。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D)A青年旅行社的导游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了阿坝州的风景名胜,羌、藏民族的历史变迁,民风民俗,饮食习惯和服饰特点等。B为了杜绝交通拥堵不再发生,相关部门建议增收拥堵费。对于“拥堵费”的作用,不该一味否定,也不能过分夸大,更不能有依赖心理。C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9月2日正式上线并接受举报后,受到广泛关注,截至9月底,网络举报量日均达到300件左右。D在

11、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精神健康的重要性,人人希望在拥有良好体魄的同时,也拥有健康的精神生活。解析:A项,不合逻辑,“民风民俗”和“饮食习惯和服饰特点”有包含关系,不能并列;B项,否定失当,“杜绝交通拥堵不再发生”把语意说反了;C项,“日均”表平均数,不能和“左右”连用,“达到300件左右”不合逻辑,“日均”“达到”后都应跟一个确定的数,不能用约数。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B)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_,_,_,_,_,_。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正式

12、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ABC D解析:从前文的句子“借助算盘和口诀”可看出,下文应是对“算盘”和“口诀”的对应解释,主要说明算盘的结构及原理,是对“珠算口诀”的解释,是算盘和口诀融合运算的效果,放在最后。10观察“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的标志图案,完成下列题目。(1)图案构成要素_(2)图案象征意义_答案:(1)图案要素介绍:龙、长城、“文”字。(2)图案象征意义:“文”字,表达提高公民

13、文明素质;龙的形象象征了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长城的造型,代表了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保护儿童,在对象上不断扩大覆盖范围面固然重要,但建立有效的救助机制,_,才是治本之策。十多年前,电影刮痧讲述了一位中国老人到美国用“刮痧”疗法给孙子治病,却被当地儿童福利机构误认为“虐待儿童”而遭起诉的故事。今天看来,那种“误会”所彰显的“孩子至上”理念和“强制报告”等刚性制度,_。让困境儿童享有一个阳光灿烂的童年,从观念更新到制度创新,从福利保障到社会参与,_。_答案:使之惠及广大儿童其实很值得学习借鉴所有大

14、人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写法归纳季氏将伐颛臾(1)批驳的论点明确,感情色彩鲜明。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了批驳的对象,所以说批驳的论点明确。同时批驳的感情色彩也很鲜明,如第二段孔子批驳的“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不仅观点明确,甚至带着鲜明的感情色彩。(2)论据的多样性。本文运用了三种论据。以历史材料作论据,如“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以现实事件作论据,如颛臾“在邦域之中”,而且是“社稷之臣”。以名人名言做论据,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3)以对话的形式展开驳论,破中有立。文章由冉有的三段话引出了孔子的三段议论。先报告了“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的事,孔子用历史和现实批驳了他们,之后明确提出了自己

15、的观点:“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既而冉有推卸责任,即:“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以史书之名言为论据,以形象的比喻批驳了他们之后,又以反问的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最后,冉有又提出:“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此时义正辞严地提出自己的主张,指出应该以修文德来治国,并尖锐地指出其实质性的问题,那就是“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这些地方都是破中有立。寡人之于国也(1)结构严谨。孟子的文章从表面看,铺张扬厉,似乎散漫无纪,实则段落分明,层次井然,而且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这篇文章三部分的末层,依次用

16、“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既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全文各部分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善用比喻。如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3)气势充沛。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是使用了整齐的排偶句式。如这篇文章的第三部分,孟子畅谈“使民加多”的道理时,连用一系列排偶句,音节铿锵,气势充沛。写法精讲驳论驳论是通过驳斥敌论点,证明它是错误的、荒谬的,从而证明自己观点正确性的一种论证方法。驳论的作用在于“破”,即辨别是非,驳斥错误的观点,同时树立正确的观点。驳论与立论一样,是一种

17、议论和说理的方式。在进行驳论时,应区分不同性质的矛盾,坚持以理服人的原则。在一篇文章里,立论和驳论往往是相辅相成的。进行驳论,事先必须占有材料,对错误言论进行周密的分析,弄清它的症结所在,集中一点,才能一针见血,击中要害。“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是驳论的要领。驳倒了错误的论点,正确的论点才能确立起来。进行驳论,还要选准角度。如同打仗一样,进攻的角度选得不好,就不能给敌人以致命的一击。驳论的方法,最基本的仍然是摆事实、讲道理,立论的各种方法都可以在驳论中使用。驳论的一般方法包括驳论点,驳论据和驳论证。驳论点是就文章的论点中的根本性错误,与相关基本原则冲突的部分进行反驳。驳论据是对文章的支撑

18、论据进行反驳,既可以直接反驳,也可以通过归纳论据中的谬误的办法反驳。驳论证是对文章的论证方式进行反驳,针对举例论证可以是找出例子与事实,情理不符的部分,针对排比论证,可以指出排比中不合理的部分,针对道理论证可以采用哲学知识指出其错误的方法进行反驳。常用的驳论方法有直接反驳、反证法、归谬法等。(与立论都属于论证方式)(1)直接反驳,即是运用论据或推理,直接证明敌论点是错误的方法。(2)反证法,为了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可以先证明与其相矛盾的另一论点是正确的,这就是所谓反证法。例如: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为了驳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一错误论点,就提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19、”这个正面论点,然后运用古往今来的事实,证明这一论点的正确性,从而驳倒了反面论点。(3)归谬法,先假定对方的论点是对的,然后以它为前提,推导出一个明显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论点是错误的。例如:如果按那些政治“精英”们所述的理论来分析,只会产生这样一个现实:即凡是走上资本主义私有化道路的国家,全部或至少大部都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得快。但可惜的是,这种现实还不存在,这种材料在现实的世界上还没有。名著印证请你任举一个自己印象深刻的反驳的例子。_参考示例1加拿大前外交官切斯特朗宁出生在中国湖北襄樊,是喝中国奶妈的乳汁长大的。在竞选省议员时,反对派指责他:“喝中国人的奶长大,一定有中国血统。”朗宁反驳道

20、:“根据你的逻辑,你是喝牛奶长大的,你的身上就会有牛的血统了。”(归谬反驳)2有些东南亚小国的反华人士说:“南沙群岛离F国近,就应该属于F国。”我国外交部反驳道:“按照你们的逻辑,你们国家所在地区离中国近,你们就是属于中国的了。”(归谬反驳)3一位律师在张某抢劫案辩护中提出张某的行为不构成抢劫罪,理由是张某没有实施暴力,仅仅是扬了一下拳头,被害人就把物品留下了,故被告人的行为只构成抢夺罪。公诉人认为此案的关键是被告人是否使用暴力,抓住这一实质性问题一说即明,因而运用直接反驳法答辩:“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可见暴力手段并不是构成抢劫罪的唯一条

21、件,采用语言、用某种动作或示意进行威胁的手段同样也能构成抢劫罪,被告人张某对被害人扬了一下拳头,是以将要实施暴力相威胁,实质是实行精神强制,使被害人恐惧不敢反抗,被迫当场交出财物,这就是一种用暴力胁迫进行抢劫的行为,完全符合抢劫罪的特征。由于公诉人抓住了答辩要点,辩护人哑口无言。(直接反驳)微写作训练“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古往今来,哪一位杰出人才不是披荆斩棘从各种困境中脱颖而出最终取得成功的呢?正如“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逆境出人才。请对此展开驳论,字数200字左右。

22、_参考示例【范文1】:逆境能使人成才,但逆境与成才是不能画上等号的。逆境出人才只是人们的一种错觉,对于意志薄弱的人,对于在逆境中自暴自弃、自甘沉沦的人,逆境只能是他们的坟墓。说“逆境出人才”,这是因为逆境出的人才,其事迹太感人,就像“文王、仲尼、屈原”等,人们不过是为了教育好子女,教育好后代,觉得举这些例子更有说服力罢了;但千万不能认为逆境就一定能出人才,于是去制造逆境,让子女成才;若是逆境容易成才,孟母又何必辛辛苦苦地搬家呢?一句话,顺境是比逆境更能出人才的。【点评】本文从抓住驳斥对方论点的途径入手,先肯定“逆境可以成才”,但“逆境出人才”是要有条件的,需要意志非常坚定的人才能做到;接着从社

23、会心理上分析“逆境出人才”的不合理性,指出人们为什么钟爱“逆境出人才”的说法,是为了教育后辈的,因为“这些人”的事迹太感人,达到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目的,最后自然而然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顺境是比逆境更能出人才的”。【范文2】:“古往今来,哪一位杰出人才不是披荆斩棘从各种困境中脱颖而出最终取得成功的呢?”对此我不敢苟同。顺境和逆境都是一个生命历程,最重要的是人是否勤奋,是否对学习有兴趣,而且顺境更能铸就人才。我国古代诗人杜牧就是一个实例,他出生在一个豪门世家,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年轻的时候,事业上便有了很大的成就,与李商隐被后人称作“小李杜”。还有文天祥、周恩来、鲁迅等人,这些都是

24、在顺境中铸就出的人才。如果仅逆境出人才,那么我们国家为什么还要大力兴建那么多的学校呢?如果逆境更容易成才,那么为什么高科技人员、商界精英等人才是广泛出现于美国、欧洲,而不是战火纷飞、食不果腹的索马里、刚果等非洲国家呢?【点评】本文从直接揭穿其论据之虚假或不足的途径入手,列举杜牧、文天祥、周恩来、鲁迅等顺境中的人才,用事实说话,指出古往今来,还有很多杰出人才都是在顺境中成就的,从而使支持“敌论”的论据倒了,因此“逆境出人才”的观点也会随之倒了。而文章不满于此,接着连续用两个问句,驳斥对方观点,发人深省,从而既充实了文章的内容,也有力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课内素材孔子一向是温和的,但季氏将伐颛臾中展

25、现的孔子却是严厉的。他疾言厉色地指责弟子冉有和季路在其位不能谋其政,背离仁义,袒护无道之君,还强词夺理,推卸责任。这种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当仁不让,显示了孔子坚守仁道,正直而行,不阿世,不屈己的人格魅力。不仅如此,孔子还一针见血地指出季氏真正的忧虑“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表现了他丰富的政治阅历与锐利的政治眼光。运用角度“坚守信念”“敢于担当责任”“正道直行”“近忧与远虑”“以德服人”“仁爱”“走近孔子”等精彩运用季氏将伐颛臾片段一:孔子历经沧桑,饱尝忧患,却始终坚持对清平政治的追求,对苛政暴君的批判,以及对传统美德的固守。他弘毅坚韧的人格,仁者爱人的胸怀,好学不倦的品质,见贤思齐的襟怀,乐观开

26、朗的生活态度,言必信、行必果的处事原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值得后人学习。片段二:孔子生活的时代,战争频发,社会矛盾尖锐,诚信受到挑战。在那个世事变幻无常、变革与创新并存的时代,有的人随波逐流,甚至同流合污;有的人佯狂避世,明哲保身;孔子却周游列国,广收门徒,大力宣扬“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施政原则、“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人际关系。尽管他的思想中有空想的成分,但他不懈追求大同世界的一生,正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渴望正义与公理,向往和谐社会的象征。片段三:了解孔子的人都知道,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是什么样的处境。他所宣扬的仁爱和礼教,有时候被抛在一边,可有

27、时候,又搞得登峰造极。不是吗?直到今天,几乎是全世界都有研究儒学的人,可研究什么?我想:不过是为我所用罢了。可是,无论如何,孔子是伟大的。是的,绝对是伟大的。他的经典的论述,是人性,是人伦。有人说:地球上的万物是共生的,是平等的。所有的报应,是因为人类打破了生态平衡,不顾一切地满足人类自己的欲望。所以,人类呼唤人性,呼唤平等。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是在呼唤人性。是的,封建的历代王朝,都在以儒学治国还是以法治国上,显现一个天子的抉择的。是的,直到今日,孔子的伦理道德观念仍不过时。道德沦丧,必然是四面楚歌:理智的时候,就会向孔子讨教。寡人之于国也丹麦人去钓鱼常会随身带一把尺子,将钓到的鱼量一量,然后将

28、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这样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细节背后却蕴含着丹麦人的智慧,他们明白若是将河中的鱼无论大小全都捕回家,那么河流将会变成一滩死水;相反地,若让小鱼在水中慢慢长大,那么河流将永远繁衍生息,充满活力。其实,这种有远见的智慧在两千多年前就已诞生。孟子曰:“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这句话用捕鱼的道理生动形象地提醒了人们:只有有远见的人,才能收获更多;贪图眼前利益,只会得不偿失。生活中总是会有人汲汲于眼前的名利,以至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而懊悔不已;而真正成功的人往往在别人鼠目寸光之时就看到了远方美景,然后向前迈进。比尔盖茨就是这类人中的典范。阅读延伸孔子只是一个符号李零近来,

29、论语很火,孔子很热。我们北京大学中文系,也开了论语课。课分三个班,我教其中的一个班。2004年的下半年和2005年的上半年,我花了两个学期,把论语从头到尾讲了一遍。我的讲义,正标题是“丧家狗”,副标题是“我读论语”。什么叫“丧家狗”?“丧家狗”是无家可归的狗,现在叫流浪狗。无家可归的,不只是狗,也有人,英文叫homeless。读论语,我的感受,两个字:孤独。孔子很孤独。现在,有人请他当心理医生,其实,他自己的心病都没人医。孔子并不是圣人。历代帝王褒封的孔子,不是真孔子,只是“人造孔子”。真正的孔子,活着的孔子,既不是圣,也不是王,根本谈不上什么“内圣外王”。“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这是明明白白

30、写在论语里面的。子贡说,孔子是“天纵之将圣”,当即被孔子否认。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恓皇,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这才是真相。当年,公元前492年,六十岁的孔子,颠颠簸簸,坐着马车,前往郑国,和他的学生走散。他独自站在郭城的东门外等候。有个郑人跟子贡说,东门外站着个人,脑门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

31、产,腰以下比禹短了三寸,上半身倒有点圣人气象,但下半身却像丧家狗,垂头丧气。子贡把他的话一五一十告诉孔子,孔子不以为忤,反而平静地说,形象并不重要,但说我像丧家狗,很对很对。在这个故事里,他只承认自己是丧家狗。孔子绝望于自己的祖国,徒兴浮海居夷之叹,但遍干诸侯,一无所获,最后还是回到了他的出生地。他的晚年,年年伤心。丧子,哀麟,回死由亡,让他哭干了眼泪。他是死在自己的家中然而,他却没有家。在他身上,我看到了知识分子的宿命。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当年读论语,我的感受是,此书杂乱无章,淡流寡水,除了道德教训,还是道德教训,论哲理,论文采,论幽默,论机智,都没什么过

32、人之处。谁说不读论语就无以为人,现在世道人心这么坏(如贪污腐化、制售假药、卖红心鸭蛋者流),都是因为不读论语,不敬孔子,那就过了。我理解,道德和秩序,秩序更重要。不是因为没道德才没秩序,而是因为没秩序才没道德。道德很脆弱,也很实际。说好就好,说坏就坏。越是没道德,才越讲道德。道德不是讲出来的。历史上,国家一治一乱,道德时好时坏,太正常。远了不说,明朝末年怎么样,清朝末年怎么样?野史笔记、旧小说还在,人和现在一般坏,甚至更坏。您别忘了,那时道德归谁管?正是孔老夫子。现在的“孔子热”,热的不是孔子,孔子只是符号。社会失范,道德失灵,急需代用品。就像戒烟的抽“如烟”,暂时过嘴瘾。有人呼吁的乡约民规或宗教道德,也都是“如烟”。代用品,只要能代就行,不定是哪种。(本文节选自读书,2007年第3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