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家庄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一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共38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6分)1.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 “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C. “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 “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周王作为天下“共
2、主”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C项符合题意;“西周的创制”以分封制为代表、血缘关系为纽带、地方有较大自主权均是西周政治的特点,ABD三项不符合题意。2. “天子有天下谓之天下,诸候有国谓之园。然有国者不可以称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称国,故诸侯谓之邦国,天子谓之王国。”该材料主要说明A. 专制王权的高度集中B. 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等级森严C. 分封制与宗法制内在联系加D. 宗法制下礼乐制度的直接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然有国者不可以称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称国,故诸侯谓之邦国,天子谓之王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要强调天子与诸侯之间不可逾越的等级制度,B正确;专制王权的高度
3、集中是奏朝开始实行的,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不符,A排除;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宗法制和分封之间的关系,C排除;礼乐制是分封制、宗法制在社会生活上的体现,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不符,D排除。故选B。3. 先秦许多名臣出身微贱,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魏晋时期则愈加强调官吏的出身和门第。这反映了魏晋时期A. 宗法思想逐渐退出政坛B. 儒学被用于规范君臣关系C. 阶层固化影响官僚政治D. 天下大同替换为社会不公【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的选官制度,此种选官制度强调的是“门第和出身”,容易导致阶层的固化,进而影响官僚政治,C
4、正确;宗法思想对后世影响影响深远,A错误;儒学被用于规范君臣关系的是“三纲五常”的思想,B错误;儒家宣扬的“大同社会”属于理想社会,魏晋时期显然不是“天下大同”,D错误。故选C。4. 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与“知县”,这与汉朝时期的州牧、郡太守以及县令大不相同,“知”就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这说明宋朝A. 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B. 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C. 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D. 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政【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中央集权的措施。根据材料“知”就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宋朝这些措施的目的是
5、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中央集权的措施5. 下列为秦朝和唐朝的中央机构权力运行图,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秦朝中央机构的决策更科学B. 都通过分权维护了皇帝集权C. 唐朝缺乏监察更易出现权臣D. 都防止了地方剖据势力出现【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三公九卿和唐代的三省六部制都削弱了相权维护了君主集权,故B项正确;三省六部制通过程序性分权比秦朝的三公九卿更为科学一些,故A项错误;唐朝中央有掌管监察的御史台,故C项错误;两者都是中央官制,故D项错误。6. 钱穆在论述中国古代某朝时说:“用此制度来统治中国,是不放心把政权交
6、给地方,也不放心把政权分散。所以连地方政事,也由中央政府最高领袖来亲自统治。”“某朝”指A. 西周B. 西汉C. 唐朝D. 元朝【答案】D【解析】据材料“不放心把政权交给地方,也不放心把政权分散连地方政事,也由中央政府最高领袖来亲自统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行省制规定行省长官由中央任命,行省权力受中央制约,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西周实行分封制,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故B项错误;唐朝实行三省制,将权力分散,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故选D。7. 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
7、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A. 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B. 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 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 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可知内阁已经名存实亡,不可能权力得到加强,排除A。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大臣品级不高,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本身无决策权,不能等同于宰相,而且早在明朝初期已经废除宰相制度,排除C。结合所学,乾隆从裁撤军机处到恢复军机处,关键在于军机处有利于皇权加强,故选D。【点睛】清朝军机处设立于雍正帝时,皇帝选派满汉大臣入军机处,只能“跪受笔录”,军
8、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照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然后经皇帝批准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立,使清朝初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限制很大)实权尽失,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考生只要理解军机处设立的作用,再结合题干和选项,不难得出正确答案。8. 从1840年开始,为打开中国大门,列强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下列表格中甲、乙两者之间存在紧密关联的是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上海为通商口岸,A项正确;八国联军侵华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成
9、为中国社会的主流,B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C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D项错误。9. 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元夕无月中沉痛地写道:“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其中“神山沦没”事件A. 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工具B. 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C. 刺激清政府学习军事技术D. 开启了列强商品输出进程【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神山沦没”事件指甲午战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故B项正确。A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
10、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工具,排除。C项,甲午战败标志着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的洋务运动走向破产,排除。D项,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开启了列强商品输出进程,排除。10. 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 )A. 马关条约;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B. 辛丑条约;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C. 南京条约;取得领事裁判权、租界等特权D. 北京条约;将侵华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强在辛丑条约中保留清政府,“托保全之名”,实际上是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其在华
11、的代理人,“行灭国之实”,中国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B正确;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ACD项涉及的相关信息均不能体现“行灭国之实”的信息,故排除。11.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这样评论义和团:“义和团事件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对此评论理解准确的是作者对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分析符合史实作者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全民族广泛参与的群众运动作者对义和团的评
12、价具有辩证性反映了作者对义和团运动完全赞同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义和团是在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背景下兴起的,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材料中说的“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说明正确;作者认为义和团是由满洲贵族、保守派官绅和士绅、无知民众联合推动,故错误;作者既看到义和团运动的反帝爱国性,又看到其愚昧性,故正确;作者对于义和团运动的看法是辩证的,并不是完全赞同,故错误。D符合题意;A、B和C项错误。故选D。12.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曾表明抗战不是一年半载可以了结之事,必须“抱定三年五年如一日的精神铲除短期得失之念,不致因小胜而浮,因小败而丧气中国
13、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表明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B. 全面抗战路线成为国共的共识C. 国民党放弃了片面抗战路线D. 国共抗战策略有一定的一致性【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表明国民党认识到抗战的持久性,认识到抗战的胜利需要农村和人民的力量,这与共产党的抗战策略有一定的一致性,故D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1937年9月,不符合材料的主旨,A错误;国民党依然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故B和C项错误。13. 平均主义思想是古代中国农民发起反抗斗争的思想武器。北宋王小波、李顺起义,提出“吾疾贫富不均,今
14、为汝均之”的主张,南宋钟相、杨么起义提出“等贵贱、均贫富”,明末李自成起义提出“均田免粮”,天朝田亩制度主张“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这种平均主义思想产生的根源是A.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 封建土地私有制C. 地主阶级掌握政权D. 农民自身局限性【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封建社会,土地是财富的象征,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口号大多是要求平均分配地主的土地,主要原因是地主兼并了大量的土地,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B正确;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的现象,不符合材料中现象的根源,A错误;地主阶级掌握政权不是根本原因,C错误;农民自身的局限性是导致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不是材料中现象的根源,D错
15、误。故选B。14. 孙中山在同盟会宣言中说:“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这段材料说明平民革命是A. “家天下”式的旧式革命B. 反满复汉的狭隘民族革命C. 实现君主立宪的平民革命D. 变革专制制度的国民革命【答案】D【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材料引文强调国民平等参政,总统和议员由国民选举产生,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体现资产阶级共和思想。由此可知,“平民革命”是指变革专制制度的国民革命。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材料体现的是三民主义中的民权思想,所以排除A;同盟会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故C错;同盟会的革
16、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A错;考点:近代中国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详解】15. 1912年,根据同盟会设计的“部长取名,次长取实”的方案,由孙中山直接任命的各部次长、局长和总统府秘书长等,除海军次长外,都是同盟会的重要骨干。各部几乎都由次长代理,当时有“次长内阁”之称。这则材料表明南京临时政府A. 各部门负责人均是同盟会成员B. 大总统在实际工作中有名无实C. 政权的组织形式是责任内阁制D. 中央权力的执行主体是革命派【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部长取名,次长取实”表示实权掌握在次长手里,材料“由孙中山直接任命的各部次长都是同盟会的重要骨干”表明中央权力的执行主体是革命派,答
17、案为D。海军次长不是同盟会会员,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大总统实际权力问题,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政权组织形式是责任内阁制,C错误。【点睛】做本题的关键词是“部长取名,次长取实”,把握住这句话的意思,就容易答题。16. 申报评论道:“巴黎和会之始,我们多闻所谓的公正的胜利、支持弱小民族的权利,但是我们得到了什么?求助他人者是注定要失望的。”这种“失望”直接带来了A. 五四运动的发生B. 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C. 国共合作的建立D.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此消息传到中国后,北京学生群情激愤,学生、工
18、商业者、教育界和许多爱国团体纷纷通电,斥责日本的无礼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即“五四运动”的导火索,A正确;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与材料“巴黎和会”信息不符合,B错误;国共合作的建立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主要是打倒列强和除军阀,CD错误。故选A。17. 江西这片红色的土地拥有“人民军队的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的美誉,与之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A. 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B. 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建立C. 井冈山会师、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形成D. 湘赣边秋收起义、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答案】B【解析】【分
19、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江西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被誉为“人民军队的摇篮”;1927年秋,毛泽东、朱德等中国共产党人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在江西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因而井冈山以“中国革命的摇篮”而享誉海内外;在江西瑞金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形态的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锥形,被称为“共和国的摇篮”,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八七会议召开于湖北汉口,不是江西;C选项错误,井冈山会师时人民军队
20、已经创建;D选项错误,遵义会议召开于贵州,不是江西。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8. 某学者在回忆参加新中国某次会议时,写到:“在讨论中有的小组对我的提名提出了意见,归纳起来有两点:一是我既作为工人代表,实际却是职员,不够理想;二是介绍我的缺点中有联系群众不够深入,提意见不够大胆。选民们认为:如果我们有意见,他不敢大胆提出,怎能做我们的代表?”该回忆录可以用来研究以下哪像政治制度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一国两制【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
21、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的一种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A;由材料“工人代表”“选民们”“联系群众不够深入,提意见不够大胆”,可见反映了人民是国家主人的相关内容,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故选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民族繁荣,排除C;D是我国解决港澳台问题,实现国家统一的伟大构想,排除。19. 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法制建设不断走向完善,下列法律文件的相同点是A. 都规定了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B. 都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原则C. 都体现了人民主权和宪政原则D. 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答案】C【解析】【分析】【
22、详解】临时约法1954年宪法1982年宪法三者比较,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1982年宪法是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四部宪法,都是体现了宪政原则;临时约法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都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故C正确;临时约法1954年宪法没有提出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故A错误;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没有体现人民民主专政,故B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
23、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没有体现社会主义原则,故D错误。20.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共同纲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治协商制度 民主集中制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毛泽东主要论述了中共与党外人士及民主党派的合作问题,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有共同纲领,共同纲领由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及社会贤达人士共同制定;有政治协商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
24、符合题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没有体现政党制度的特点。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与材料强调的“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的主旨不符。综上所述,符合题意,故选C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项。21. 告合湾同胞书发表四十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筚路蓝缕,从战争到和平,从“小三通”到“大三通”,总体朝向一个良性的方向前进。毋庸置疑的是,告台湾同胞书具有历史的意义,那么应该将其置于一个历史的脉络当中解析。关于这部文献的说法正确的是A. 属于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B. 标志着祖国大陆对台政策的重大
25、发展C. 结束了海峡两岸长期的对峙状态D. 成为反对和遏制“台独”的法律依据【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告台湾同胞书中阐述和平统一的思想,标志着祖国大陆对台政策的重大发展,B项正确。“纲领性文件”说法错误;1979年发布的告台湾同胞书是中国大陆政府结束炮击台湾的文件,并不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所以排除A项。“结束了”说法错误,应是由敌对、对峙趋向于缓和,C错误。“法律依据”应是21世纪的反分裂法而不是告台湾同胞书,D错误。22.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外交事业的发展情况。假如图中的F1为动力,F2为阻力,黑色粗箭头代表外交事业发展的总方向。关于对这幅图的理解,正确的有:( ) F1
26、可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典型代表 F2可用“美国敌视新中国”作为典型代表从图中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领域遇到的阻力和动力是相等的从图示中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外交领域遭遇重重阻力,但总趋势却是前进的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联系所学史实,我国发展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提出后逐渐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可以视为我国发展外交事业的动力。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敌视新中国成为我们发展对外关系的最大阻力,正确。但外交领域的“动力”和“阻力”是一种较为模糊的表达方式,不可能量化,所以不对。黑箭头充分证明了的正确性。故选择A项
27、。23.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外交国家数量曲线图,期中关于七十年代出现的外交高潮说法正确的是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中美联合公报签署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第二次建交高潮出现于1972年,在这之前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构成这次建交高潮出现的原因,以及1972年尼克松访华,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组合符合题意,A项正确;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1979年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时间不符,C项错误;组合与题意的时间不符,D项错误。24. 20
28、18年6月9日,上海合作组织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中国青岛举行。与会各方围绕上合组织发展现状、任务和前景,以及国际和地区重大问题等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习近平主席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成立于2001年的上海合作组织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成功开创了A.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B. 大国之间加强军事安全的协作模式C. 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D. 大小国家之间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上海合作组织维护地区安全为主,属于大小国之间新型区域合作模式,D正确;上合组织属于区域性合作组织,不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A错误;上合组织属于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B错误;中
29、国属于第三世界国家,C错误。25. 邓小平指出:“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参加任何集团,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朋友。我们讲公道话,办公道事。”下列各项能贯彻邓小平这一思想的是()A.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 发展同各国友好关系,反对霸权主义C. 参加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不结盟运动D. 发展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反映出邓小平新时期的外交方针,这一方针是“无敌国外交”,发展同各国友好关系,反对霸权主义,故B项正确;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在五十年代初,故A项不符合材料的时间信息;中国没有加入不结盟运动,故C项错误;发展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是五十
30、年代的外交成就,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判定材料的时间信息,然后排除。材料信息“不参加任何集团,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朋友”反映出这是新时期的外交方针,由此判定和排除。26. 有学者说,查士丁尼编纂的民法大全“不加区别地为所有人服务,异邦人的古典概念消灭了,出现了人与人彻底的统一,罗马法对于所有的人成为共同法”。这说明民法大全A. 沿袭了习惯法传统B. 贯彻了公民法理念C. 借鉴了雅典的法律D. 体现了万民法精神【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异邦人的古典概念消灭了”“罗马法对于所有的人成为共同法”可知,民法大全体现了万民法精神,将外邦人纳入到了罗马法律体系内,故选D。社会习
31、惯风尚经国家确认,具有法律效力,但无条文规定的,称“习惯法”,显然材料没有体现出习惯法的特点,排除A;公民法的适用范围不包含外邦人,排除B;罗马法继承和发展了雅典的法律,但是将法律的适用范围扩大到外邦人是罗马人的创新,不算借鉴,排除C。【点睛】本题学生需根据习惯法、公民法、万民法的不同特点与材料进行对应,然后再作出判断,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异邦人的古典概念消灭了”“罗马法对于所有的人成为共同法”等关键词句。27. 依据“古代雅典居民构成”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雅典( )A. 民主政治完善B. 地域辽阔人口众多C. 民主范围有限D. 人民主权观念形成【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雅典
32、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制度,奴隶、妇女、外邦人等被排除在外,由此说明当时雅典民主的范围有限,C正确;雅典民主政治是存在局限的,“完善”的说法错误,A排除;雅典属于小国寡民,B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28. 修昔底德认为正确的政策是由好的领袖制定的,而极容易被煽动起来的民众情绪只会将国家引向灾难。亚里斯多德主张应使一少部分贤人从事军事、政治和宗教事业,而其它人则去种田和进行别的生产活动,这些人有公民投票权,但并不担当任何国家公职。他们的政治主张主要是针对( )A. 雅典特权民主而非自然民主的事实B. 雅典城邦直接民主制所产生的弊端C. 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哲学思想D
33、. 智者学派极端相对主义的消极影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雅典城邦直接民主制使不同素养的人参与国家管理,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修昔底德和亚里斯多德的政治主张主要是针对这种弊端的,由此选择B项。A项错误,材料并非强调雅典民主制的范围的问题,而是说的是雅典民主制形式的弊端;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哲学思想 和智者学派极端相对主 义的消极影响在材料并未有直接的体现。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城邦直接民主制的弊端29. 19世纪40年代,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和他的丈夫力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外交大臣
34、在制定外交政策时未考虑女王的意见,虽引起女王的不满,但她也无可奈何。女王的丈夫虽一再努力,但只争得一项女王同大臣谈话时他可以旁听的权力。这表明,当时英国A. 君主立宪制已经完美B. 国王权力受到限制C. 国王提建议权被剥夺D. 责任内阁制尚未形成【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女王的丈夫有旁听权,表现出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故A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即使外交大臣制定外交政策时未考虑女王意见,她也无可奈何,这表明女王的权力受到限制,故B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此时期国王的建议权被剥夺,故C错误。英国责任内阁制在18世纪中叶形成,故D错误。30.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35、两院议员除犯叛国罪、重罪以及扰乱治安罪外,在出席各院会议及往返各院途中,有不受逮捕之特权。”制定这一条款目的是A. 保护立法权力免于外界干预B. 控制美国参众两院议员的犯罪行为C. 统计共和党、民主党的党员人数D. 推行针对议员的政治特权优待政策【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国会负责立法权。材料中对于议员的专门保护,主要目的是防止立法权受到外界的干涉,A选项符合题意。这一措施不会控制议员的犯罪行为,B选项排除。统计共和党、民主党的党员人数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推行针对议员的政治特权优待政策不是主要目的,D选项排除31. 世界各国的政体各异,都是本国国情的产物
36、,下列四种政治体制的图示,属于近代德国政治体制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国王任命首相,首相不对议会负责的信息可知是近代德国的政治体制,故A项正确。B项是近代法国的政治体制,C项是近代英国的政治体制,D项是近代美国的政治体制,均不符合题意。32. 史家认为:“巴黎公社失败的具体原因很多,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当时法国仍是小生产占绝对优势的国家。”由此可见,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 巴黎工人没有取得农民的支持B. 经济水平没有达到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C. 巴黎公社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D. 无产阶级的人数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重较小【答案】B【解析】巴黎公社失
37、败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在法国发展不够充分,材料中“当时法国仍是小生产占绝对优势的国家”正说明了这一点,故B正确;其他选项均不是从经济角度分析,故A、C和D错误。33.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曾设想俄国二月革命后,社会主义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后却走上了非和平的道路,这主要是由于A. 临时政府下令逮捕列宁B. 七月流血事件发生C. 布尔什维克党决定武装起义D. 外国武装干涉【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材料反映了俄国从和平夺取政权转为武装夺取政权,这与七月事件相关,它使和平夺取政权不可能实现,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34. “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
38、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这段话表明A. 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B. 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发展C. 十月革命为发达国家开创了崭新的现代化道路D. 十月革命的发生是对马克思主义根本上的否定【答案】B【解析】从“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可知,十月革命不是标准的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革命,它不是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结果,A错误;根据“在俄国以资本主义
39、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具有必然性,是在实践上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故B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十月革命为发达国家开创现代化道路,并且当时俄国比较落后,C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并不是标准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的社会主义革命,但它符合俄国的国情,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发展,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D错误。35. 如图所示漫画反映的是A.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C. 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召开D. 欧洲联盟的建立【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从图中可知,美国援助欧洲经济发展,指的是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故A正确
40、;杜鲁门主义主要内容为遏制共产主义,漫画未反映出相关内容,选项B排除;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世界性的,而非专门针对欧洲,而且该体系于美国有利,选项C排除;根据漫画可以看出当时欧洲衰落,而欧盟成立时欧洲是多极化中重要一极,选项D排除。36. 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的条件是:“西欧必须集体制定复兴汁划,并月要互相协调生产与流通。”马歇尔援助的这一条件最直接的影响是A. 便利了美国控制西欧,遏制了社会主义向西欧的扩延B. 协调了西欧国家的矛盾,直接导致了欧共休的建立C. 加剧了与社会主义苏联的矛盾,标志了两极格局的建立D. 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以及统一-市场的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西欧必须集
41、体制定复兴汁划,并月要互相协调生产与流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计划援助的这一条件最直接的影响是打破西欧国家间的贸易障碍,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及统一市场的形成,D项正确;便利了美国控制西欧,遏制了社会主义向西欧的扩延,不是直接影响,A项错误;欧共体成立于1967年,并非马歇尔计划援助条件的最直接影响,B项错误;两极格局建立的标志是华约的成立,C项错误。37. 1980年77国集团提出了修订的经济发展指标,其中提出要把第三世界的制成品到1990年占国际市场的份额达到20%,到2000年达到30%;粮食和农产品出口份额到1990年达到35%,到2000年达到50%。该项计划的制定A. 促进了世
42、界经济多极化发展B. 有利于推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C. 成功扭转了南北经济的差异D. 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转型【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中“77国集团提出了修订的经济发展指标”将“第三世界的制成品”“粮食和农产品出口份额”按期进行增长,这必将使第三世界国家在世界经济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根据所学可知,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之一,而政治的多极化实质上是多个经济力量中心的存在。故答案为A项。B项,根据所学可知,第三世界国家不是区域经济集团,不能推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排除;C项,第三世界国家的分布范围较广泛,南北皆有,不能起到扭转南北经济差异的作用,排除;D项,“第三
43、世界的制成品”“粮食和农产品出口份额”的增加与产业转型无关,排除。【点睛】解答这类选择题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一般从生产关系(在劳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劳动产品如何分配)阶级属性进行分析。38.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这表明
44、A. 多极化趋势正在增强B. 美国已沦为二等国家C. 新的国际格局已经确立D. 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从题干中可以看出奥巴马认为当前中国、德国、印度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这实际上说明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故A项正确;“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并不能说明美国已沦为二等国家,故B错误;新的国际格局至今尚未确立,故C错误;D材料未体现,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加强,解题的关键是“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二、材料题(共24分)39. 材料一 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
45、统一政府,当时有所谓三公、九卿,这是政府里的最高官。希腊,在一个小小半岛上,己包有一百几十个国,他们所谓的国,仅是一个城市,每一个城市的人口,也不过几万,只要城市居民到一旷场上,那里便可表现所谓人民的公意。中国到泰、汉时代,国家疆土,早和现在差不多,户口亦至少在几千万以J:,而且中国的立国规模,并不是向外征服,而是向心凝结。何况中国又是个农业国,几千万个农村,散布全国,我们要贵望当时(秦汉)的中国人,早就来推行近代的所谓民选制度,这是不是可能呢?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 明朝太祖废除丞相,皇帝精力有限,无法高效处理政务。到了明成祖时代,皇帝选拔翰林院官员入职文渊阁,随时皇帝并参与机要事务的决
46、策,明朝内阁由此产生。英国内阁是政府的高级官员,大多被冠以“大臣”的称号,由议会下院中多数党领袖组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君主同意知识象征性的。英国式政治民主制的发展材料三 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套。我经常批评美国当权者,说他们实际上有三个政府。当然,美国资产阶级对外用这一手来对付其他因家,但对内自己也打架,造成了麻烦。民主只能逐步地发展,不能搬用西方的那一套,要搬那一套,非乱不可。走自己的路,建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才有希望。邓小平文选(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秦汉时期与希腊政治体制差异及主要原因。(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国明朝内阁产生的
47、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产生后的作用。(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局限性和进步性。(5)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答案】(1)差异:君主专制;人民主权。原因:中国是大一统国家,地域广袤,人口众多,以农立国;雅典是城邦国家,小国寡民,岛屿众多,工商业发达。(2)背景:废丞相;政务繁忙,行政效率低下。 作用:加强君主专制;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3)英国内阁成员由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任命,形式需要得到国王的承认。(4)局限性及进步性:总统、国会、最高法院三者之间相互争斗,意见难以统
48、一,影响行政效率;但三者之间独立平等,相互制约,防止专制的出现。(5)成就:确定“依法治国“方针;加强全面立法,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解析】【详解】(1)中国秦汉时期与希腊政治体制差异,应当联系所学,从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和古代雅典的直接民主来回答。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中国到秦、汉时代,国家疆土,早和现在差不多,户口亦至少在几千万以上,而且中国的立圆规模,并不是向外征服,而是向心力凝结。何况中国又是一个农业国,几千万个农村,散布
49、全国”和“希腊,在一个小小半岛上,已包有一百几十个国,他们所谓的国,仅是一个城市,每一个城市的人口,也不过几万,只要城市居民到一广场上,那里便可表现所谓人民的公意”分析概括得出。(2)根据材料“ 明朝太祖废除丞相,皇帝精力有限,无法高效处理政务”可以得出,明太祖废除丞相后,政务繁忙,而且行政效率低下,因此设立了内阁。内阁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废除丞相,设立内阁,起到了加强君主专制的作用;根据材料“皇帝选拔翰林院官员入职文渊阁,随时皇帝并参与机要事务的决策”可以得出,内阁的设立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3)根据材料“由议会下院中多数党领袖组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君主同意知识象征性的”可以得出,英国的内阁是下院多数党领袖即首相任命的,形式需要得到国王的承认。(4)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局限性,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但对内自己也打架,造成了麻烦”等信息得出,总统、国会、最高法院三者之间相互争斗,意见难以统一,影响行政效率;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进步性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分工明确,相互制约,达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确定“依法治国”方针、加强全面立法、完善各项政治制度和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等方面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