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氏四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单选题1. 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A. 硅太阳能电池B. 锂离子电池C. 太阳能集热器D. 燃气灶【答案】D【解析】【详解】A. 硅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A错误;B. 锂离子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错误;C. 太阳能集热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C错误;D. 燃气灶将化学能转化热能,D正确,答案选D。2. 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液态水变成水蒸气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Al与四氧化三铁高温下反应 固体NaOH溶于水 H2 在 Cl2 中燃烧 食物腐败A. B. C. D.
2、【答案】D【解析】【分析】放热反应属于化学反应;【详解】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属于吸热过程,但不是吸热反应,故不符合题意;Ba(OH)28H2O与NH4Cl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不符合题意;铝与四氧化三铁高温下发生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故符合题意;固体NaOH溶于水是放热过程,但不是放热反应,故不符合题意;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属于放热反应,故符合题意;食物腐败,食物被氧化,属于放热反应,故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D正确。【点睛】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都是化学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包括大多数的分解反应,H2、C、CO等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所有的燃烧及
3、缓慢氧化,大多数的化合反应,金属与H2O或酸的反应,中和反应等。3. 某实验小组学生用50 mL 0.50 molL1盐酸与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计算中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实验过程中没有热量损失B. 图中实验装置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C. 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固定小烧杯D. 酸或碱的物质的量越大,所测中和热的数值越大【答案】B【解析】【分析】A.根据实验过程的保温情况确定保温效果;B.根据量热计的构造来判断该装置的缺少仪器;C.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保温;D.中
4、和热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详解】A.该装置的保温效果并不如量热计那样好,肯定存在热量的散失,故A错误;B.根据量热计的构造可以知道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器,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C.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故C错误;D.因为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中和热数值相等,故D错误。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燃烧一定有氧气参加B. 燃烧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C. 燃烧一定伴有发光D. 燃烧一定放热【答案】A【解
5、析】【分析】任何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都是燃烧,据此解答。【详解】A.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例如氢气在氯气中可以燃烧,故A错误;B.燃烧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C.任何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都是燃烧,因此燃烧一定伴有发光现象,故C正确;D.燃烧一定会放出热量,故D正确。故答案:A。5.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能正确表示可燃物的标准燃烧热的是A. H2(g)+ 1/2O2(g)=H2O(g);H=242.0kJ/molB. CH4(g)+ 2O2(g)= CO2(g)+2H2O(l);H=802.3kJC. 2H2(g)+ O2(g)= 2H2O(l);H=571.6kJ/molD
6、. CO(g)+ 1/2O2(g)= CO2(g);H=283kJ/mol【答案】D【解析】【详解】在常温常压条件下,1mol物质的量物质完全燃烧时的反应热叫做该物质的标准燃烧热。A、水为气态;B、单位不正确;C、表示2molH2,答案选D。6.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2(g)+1/2O2(g) SO3(g) H=-98.32 kJmol-1,在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 )A. 196.64 kJB. 98.32 kJC. 196.64 kJ【答案】C【解析】【详解】因为SO2(g)+O2(g)SO3(g) H98.32 kJmol-1是可逆反应,所以
7、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不能完全转化成2mol SO3(g),所以最终放出的热量H+,因此加入少量的CuSO4溶液后,锌先与CuSO4反应生成铜单质,形成Zn-H2SO4-Cu原电池,能够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C不符合题意;D硫酸浓度降低,化学反应速率会减慢,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3. 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SO2和1mol O2,充分反应后能证明反应:2SO2(g)+O2(g)2SO3(g) 是可逆反应的事实是A. O2仍为1molB. SO2仍为2molC. SO2完全转化为 SO3D. SO2、O2、SO3同时存在【答案】D【解析】【详解】可逆反
8、应中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可能是100%的,据此可知,只要容器内SO2、O2、 SO3同时存在,即可证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答案选D。【点睛】该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可逆反应特点以及判断依据的了解掌握情况,旨在巩固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14. 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M(g)N(g) 2E(g)。若开始时只充入2 mol E(g),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20%;若开始时只充入2 mol M和1 mol N的混合气体,达到平衡的M的转化率为A. 60%B. 80%C. 20%D. 40%【答案】A【解析】【分析】根
9、据等效平衡,在相同温度下,固定容积反应容器内,2molE与2molM和1molN的物质的量相当,达到平衡时,两者的平衡状态相同,利用三段式解题方法,可求知结果【详解】设充入2molE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了2xmolE,根据方程式计算如下: 2M(g)+N(g)2E(g)起始 0 mol 0 mol 2mol转化 2x x 2x平衡 2x x 2-2x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则有:2x+x+(2-2x)/2=1.2,解得x=0.4mol;在相同条件下,2molE与2molM和1molN的物质的量相当,达到平衡时,两者的平衡状态相同,即若开始时只充入2mol
10、M和1molN的混合气体,达平衡时M的物质的量为0.8mol,转化的M的物质的量为2mol-0.8mol=1.2mol所以达平衡时M的转化率=1.2/2 100%=60%,故选A。【点睛】本题为等效平衡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时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全等等效平衡:对于两边气体分子数不相等的可逆反应,只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如果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换算成方程式同一半边的物质时物质的量与起始所给物质对应相同,则两平衡等效(2)成比例的等效平衡: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起始所给物质的比例对应相同,则两平衡等效15. 已知(NH4)2
11、CO3(s)=NH4HCO3(s)+NH3(g)H=+74.9kJ/mo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熵变小于0,焓变大于0B.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一定不能自发进行C. 碳酸盐分解反应中熵增加,因此任何条件下所有碳酸盐分解都能自发进行D. 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需要根据H与S综合考虑【答案】D【解析】【详解】A由于整个反应中只有NH3呈气态,所以该反应熵变大于0,A不正确;B该反应是吸热反应,熵增大,所以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B不正确;C碳酸盐分解反应中熵增加,但分解吸热,所以低温下碳酸盐分解难以自发进行,C不正确;D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时,应综合考虑H与S,D正确;故选D。16.
12、 下列属于强电解质且溶液呈碱性的是( )A. C2H5OHB. Na2CO3C. NH4ClD. Fe(OH)3【答案】B【解析】【详解】A选项,C2H5OH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B选项,Na2CO3是盐,是强电解质,溶液显碱性,故B正确;C选项,NH4Cl是盐,是强电解质,溶液显酸性,故C错误;D选项,Fe(OH)3是弱碱,是弱电解质,溶液显碱性,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B。【点睛】强电解质主要有强酸、强碱、绝多大多数盐、活泼金属氧化物。17. 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H2S2H+S2-B. H2S + H2OH3O+HS-C. NH3+H2O=NH+OH-D. HClO=H
13、+ClO-【答案】B【解析】【详解】A多元弱酸分步电离,故A错误;B多元弱酸分步电离,H2S + H2OH3O+HS-,故B正确;C弱电解质的电离用“”,故C错误;D弱电解质的电离用“”,故D错误;故选B。18. 常温下,0.1 molL-1 HF溶液的pH = 2,下列关于HF溶液的表述错误的是A. HF是弱酸B. c(H+)c(HF)C. c(HF)c(OH-)D. c(H+)c(F-)【答案】B【解析】【详解】A如果0.1 molL-1 HF溶液为强酸,溶液中的c(H+)=0.1 molL-1,pH = 1,而实际0.1 molL-1 HF溶液的pH = 2,所以HF是弱酸,A正确;BH
14、F为弱酸,部分电离出H+和F-,所以c(H+) c(H+) c(OH-) ,C正确;D根据电荷守恒:c(H+)= c(OH-)+ c(F-),所以c(H+)c(F-);D正确;正确选项B。19. 40 时水的离子积Kw2.91014,则在40 时,c(H)1107molL1的溶液()A. 呈酸性B. 呈碱性C. 呈中性D. 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详解】40时,水的离子积常数是2.910-14。在氢离子浓度是110-7mol/L的溶液中,c(OH-)=2.910-14/110-7=2.910-7,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氢离子浓度,所以溶液呈碱性。故选B。20. 某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w=4101
15、3,该温度纯水的pH为( )A. 小于7B. 等于7C. 大于7D. 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详解】常温下,水的离子积为110-14,纯水中氢离子浓度与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溶液的pH=7;升高温度,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水中氢离子浓度增大,pH=-lgc(H+)可知,氢离子浓度越大,pH越小,所以90时pH7。答案选A。21. 下列在指定溶液中的各组离子,能够大量共存的是()A. 无色溶液中:、Na、Cl、OHB. pH11的溶液中:S2、K、ClC. pH1的溶液中:Fe2、Mg2、D. 水电离的c(H)1012molL1的溶液中:Fe3、K、SCN【答案】B【解析】【详解】A与OH不能共存
16、,A错误;BpH11的溶液含大量OH,各离子间不反应,能共存,B正确;CFe2与H、不能共存,C错误;DFe3与SCN不能共存生成络合物硫氰化铁,D错误;答案选B。22.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最大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大于、溶液中,是弱酸弱碱盐,溶液中的会促进的水解,电离出的会抑制的水解,所以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故选C。23. 下列能水解的盐是( )A. NH3H2OB. CH3COONaC. BaSO4D. H2SO4【答案】B【解析】【详解】A. NH3H2O是碱,不是盐,错误;B. CH3COONa是强碱弱
17、酸盐,水解呈碱性,正确;C. BaSO4是强酸强碱盐,不水解,错误;D. H2SO4是酸,不是盐,错误;故选B。24. 在一定条件下,Na2CO3溶液存在水解平衡:CO32H2OHCO3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稀释溶液,水解平衡常数增大B. 通入CO2,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C. 升高温度,减小D. 加入NaOH固体,溶液pH减小【答案】B【解析】【详解】A水解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则稀释溶液,水解常数不变,故A错误;B通入CO2,OH浓度会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B正确;C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向移动,c(HCO3)增大,c(CO32)减小,故增大,故C错误; DNaOH是强碱,加入
18、NaOH固体,溶液的碱性增强,pH增大,故D错误;故答案为B。25. 向三份0.1mol/L CH3COONa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NH4NO3、Na2SO3、FeCl2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CH3COO-浓度的变化依次为( )A. 减小、增大、减小B. 增大、减小、减小C. 减小、增大、增大D. 增大、减小、增大【答案】A【解析】【详解】CH3COONa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后溶液呈碱性,NH4NO3和FeCl2为强酸弱碱盐水解后溶液呈酸性,因此,这两种盐能促进CH3COONa的水解,溶液中的CH3COO减小;Na2SO3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后溶液呈碱性,抑制CH3COONa的水解,溶液中的CH3
19、COO浓度增大。答案选A。二、填空题26. 已知化学反应N2+3H2N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1)1 mol N和3 mol H生成 1 mol NH3(g)是_能量的过程(填“吸收”或“释放”)。(2)由mol N2(g)和mol N2(g)生成1 mol NH3(g)过程_(填“吸收”或“释放”)_kJ能量。【答案】 (1). 释放 (2). 释放 (3). ba【解析】【分析】旧键的断裂吸热,新键的形成放热。【详解】(1)由图像可知1 mol N和3 mol H具有的总能量比1 mol NH3 (g)高b kJ,所以1 mol N和3 mol H生成1 mol NH3(g)是释放能量的
20、过程。(2)由图像可知mol N2(g)和mol H2(g)生成1mol N和3mol H需吸收a kJ的热量,1mol N和3mol H生成1mol NH3(g)需释放b kJ的热量,因而mol N2(g)和mol H2(g)生成1mol NH3(g)的过程中释放(b-a)kJ能量。27. 某温度下,在2L容器中有3种物质进行反应,X、Y、Z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反应起始至t时刻时,该反应达到了_状态,若t10min,则Y的平均反应速率是_,想要提高反应速率,可适当采取的措施是_,_(填两个)【答案】 (1). 2X3Y+Z (2). 平衡
21、(3). 0.06mol/(Lmin) (4). 升高温度 (5). 加入催化剂(或增大浓度)【解析】【详解】(1)由图象可以看出,X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小,则X为反应物,Y、Z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多,作为Y、Z为生成物,最终X的物质的量不变且不为0,说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当反应到达2min时,n(X)=0.8mol,n(Y)=1.2mol,n(Z)=0.4mol,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值与化学计量数呈正比,则n(X):n(Y):n(Z)=2:3:1,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3Y+Z;故答案为:2X3Y+Z;(2)t时刻后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变,且X的量不为0,说明反应到达平衡状态;t1
22、0min时,Y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6 mol/(Lmin);升高温度或者加催化剂都可以加快反应速率。28. 在FeCl3+3KSCNFe(SCN)3+3KCl的平衡体系中,回答下列问题:(填“正向”、“逆向”、“不”)(1)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的KSCN固体,平衡_移动(2)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的KCl固体,平衡_移动(3)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的FeCl3固体,平衡_移动【答案】 (1). 正向 (2). 不 (3). 正向【解析】【分析】FeCl3+3KSCNFe(SCN)3+3KCl的实质为:Fe3+3SCN-Fe(SCN)3,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知识解答。【详解】(1)加入少量的KSCN固体,S
23、CN-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故答案为:正向;(2)加入少量的KCl固体,Fe3+、SCN-浓度均不变,平衡不移动,故答案为:不;(3)加入少量的FeCl3固体,Fe3+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故答案为:正向。三、实验题29. 某学生用0.2000mol/L的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步骤如下:量取20.00mL待测液注入洁净锥形瓶中,并加入3滴酚酞溶液.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记录滴定管液面读数,所得数据如下表:滴定次数盐酸体积NaOH溶液体积读数(mL)滴定前滴定后120.000.0018.10220000.0016.30320.000.0016.22(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
24、A_;B_。(2).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检查滴定管是否_。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2-3次。在加入酸、碱反应液之前,洁净的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还要分别用所要盛装的酸、碱溶液_2-3遍。分别将酸、碱反应液加入到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刻度“0”以上_处。装标准溶液和待测溶液并调节液面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溶液,准确读取并记录初始_。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加入指示剂。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3).步骤中,量取20.00mL待测液应使用_(填仪器名称),若在锥形瓶装液前残留少量蒸馏水,将使测定结果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
25、响”).(4)0.步骤中,滴定时眼睛应注视_(填仪器名称),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依据是_【答案】 (1). 酸式滴定管 (2). 碱式滴定管 (3). 漏水 (4). 润洗 (5). 2-3cm (6). 读数 (7). 酸式滴定管 (8). 无影响 (9). 锥形瓶 (10). 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不变色【解析】【分析】用0.2000mol/L的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将待测液盐酸装入滴定管中,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装入锥形瓶中,使用滴定管前先检查仪器是否漏液,然后再做滴定实验;观察锥形瓶内的颜色变化,当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锥形瓶中溶液
26、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不变色,达到滴定终点,依此解答。【详解】(1)根据图示可知,仪器A是酸式滴定管;仪器B是碱式滴定管;(2)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液;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2-3次;在加入酸、碱反应液之前,洁净的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还要分别用所要盛装的酸、碱溶液润洗2-3遍;分别将酸、碱反应液加入到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刻度0以上2-3cm处;装标准溶液和待测溶液并调节液面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溶液,准确读取并记录初始读数;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加入指示剂;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故答案为:漏液;润洗;2-3cm处;读数
27、;(3)步骤中,待测液为盐酸,应使用酸式滴定管;若在锥形瓶装液前残留少量蒸馏水,对测定结果无影响;(4)步骤中,滴定时眼睛应注视锥形瓶内颜色的变化;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依据是: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不变色。30. 已知某可逆反应mA(g)+nB(g)qC(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图所示反应在不同时间t,温度T和压强P与反应物B的体积分数的关系曲线。根据图象填空:(1)化学计量数的关系:m+n_q;(填“”.“”或“=”)该反应的正反应为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2)增大压强,平衡向_方向移动,向容器中充入氮气平衡向_ 方向移动。【答案】 (1).
28、 (2). 吸热 (3). 逆反应 (4). 不移动【解析】【分析】根据图像分析,当压强相同时,比较温度不同时,即比较曲线T1、P2与曲线T2、P2,根据先出现拐点,先到达平衡,先出现拐点的曲线表示的温度高,所以T1T2;当温度相同时,比较压强不同时,即比较曲线T1、P1与曲线T1、P2,根据先出现拐点,先到达平衡,先出现拐点的曲线表示的压强高,所以P1P2。【详解】(1)综上分析,压强P1P2,由图知压强越大,B的含量越高,所以平衡向逆反应进行,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所以m+nq; 温度T1T2,由图知温度越高,B的含量越低,所以平衡向正反应进行,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2)根据(1)可知,增大压强,平衡向你反应方向移动;向密闭容器中充入氮气,A、B、C浓度不发生改变,平衡不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