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终极猜想13 力学实验(二)(本卷共6小题,满分60分.建议时间:30分钟)1如图1a是某同学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获得的一条纸带(1)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A、B、C、D、E、F、G是纸带上7个连续的点,F点由于不清晰而未画出试根据纸带上的数据,推测F点的位置并在纸带上标出,算出对应的速度vF_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图b是该同学根据纸带上的数据,作出的vt图象根据图象,t0时的速度v0_m/s,加速度a_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1解析(1)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sEFsDEsDEsCD,可得sEF1.30 cm.所以F点在与刻度尺5.00
2、 cm对应处;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vFEG,其中T0.02 s代入可解得vF7.0101m/s.(2)vt图象与纵轴的交点为t0时的速度v02.0101m/s,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斜率大小为加速度a m/s25.0 m/s2.答案(1)如图所示7.0101(2)2.01015.0 图22.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2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1)(双选)本实验中,采取下列哪些方法和步骤可以减小实验误差_A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尽量小些B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尽量大些C拉橡皮筋的细绳要稍短一些
3、D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2)本实验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但若将细绳也换成橡皮筋,则实验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答:_(选填“变化”或“不变化”)(3)(多选)为了完成实验,在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秤成一定角度拉橡皮筋时,必须记录的有 ()A两细绳的方向 B橡皮筋的原长C两弹簧秤的示数 D结点O的位置(4)(双选)若保持结点O的位置及OB绳方向不变,而将OC顺时针缓慢转动一小角度,其他操作均正确,则 ()A弹簧秤甲的示数不变B弹簧秤甲的示数一直减小C弹簧秤乙的示数可能减小D弹簧秤乙的示数一定先减小后增大解析(1)本实验中为使橡皮筋有明显伸长,两弹簧秤应有较大示数,同时
4、合力不至于过小或过大,两弹簧秤所拉绳间的夹角在60120之间较合适,A错,B对;为了减小误差,便于确定两拉力方向,拉橡皮筋的细绳要稍长一些,实验中必须使橡皮筋、细绳、弹簧秤都与木板平行,细绳要与弹簧秤轴线在一直线上,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C错,D对(2)实验中两次测量的目的是使橡皮筋AO发生相同的形变,故细绳是否改为橡皮筋对实验并没有影响(3)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秤成一定角度拉橡皮筋时,必须记录的有两细绳的方向、两弹簧秤的示数和结点O的位置(4)如图所示,由力的合成图可知弹簧秤甲的示数一直在减小;而因不知开始时O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及转动的角度大小,所以弹簧秤乙的示数可能先减小后增大,也可
5、能一直减小答案(1)BD(2)不变化(3)ACD(4)BC3某同学为探究“合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他的操作步骤是:按图3摆好实验装置,其中小车质量M0.20 kg,钩码总质量m0.05 kg.释放小车,然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电源频率为f50 Hz),打出一条纸带图3(1)他在多次重复实验得到的纸带中取出自认为满意的一条,如图4所示把打下的第一点记作0,然后依次取若干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用刻度尺测得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分别为d10.004 m,d20.055 m,d30.167 m,d40.256 m,d50.360 m,d60.480 m他把钩
6、码重力(当地重力加速度g9.8 m/s2)作为小车所受合外力,算出打下0点到打下点5过程中合力做功W_J,把打下点5时小车的动能作为小车动能的改变量,算得Ek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图4(2)(双选)此次实验探究的结果,他没能得到“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且误差很大通过反思,他认为产生误差的原因如下,其中正确的是_A钩码质量太大,使得合外力对物体做功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太多B没有平衡摩擦力,使得合外力对物体做功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太多C释放小车和接通电源的次序有误,使得动能增量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D没有使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距离解析(1)打下0点到打下点5过程中合力做
7、功Wmgx0.50.059.80.360 J0.176 J,打计时点5时小车的速度大小v5m/s1.12 m/s,故打下点5时小车动能的改变量EkMv0.201.122 J0.125 J.(2)出现较大实验误差,说明实验原理不完善,并非是一些偶然或次要因素引起,应是没有满足实验所需要的条件,如没有满足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实验前没有平衡摩擦力答案(1)0.1760.125 J(2)AB4用如图5所示的装置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在实验中,把桶和沙的重力当做小车受到的合力图5(1)下表是某同学做该实验所记录的部分数据,1、2、3三组数据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3、4、5三组数据探究
8、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请在小车质量和受力的空格内填上合适的数值.级别小车质量M/kg受力F/N加速度a/(ms2)10.50.2520.5031.0041.051.5(2)(双选)在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M一定,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两位同学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分别作出的aF图线如图6甲、乙所示,对这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_.图6A甲图图线不通过原点,可能是因为计算F时未计入沙桶的重力B甲图图线不通过原点,可能是因为沙的质量太大C乙图图线的弯曲部分,是因为小车的质量太大D乙图图线的弯曲部分,是因为沙桶和沙的总质量太大答案(1)2、3组数据中物体的质量分别为0.5 kg、0.5 kg,4、5组
9、数据中物体所受的力分别为1.00 N、1.00 N(2)AD5一同学在学习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后,认为小球沿竖直曲面自由下滑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守恒的,于是设计了如图7所示的实验装置加以验证,图中曲面固定,底端B处切线水平且与桌的右边缘相齐,他的实验步骤如下:图7a在木板表面先后钉上白纸和复写纸,并将木板竖直立于靠近桌面右边缘处,使小球从曲面上某点A由静止释放,撞到木板并在白纸上留下痕迹O;b将木板向右平移适当的距离固定,再使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撞到木板上得到痕迹P;c测出OP的距离y,竖直木板向右移动的距离L,查出当地重力加速度g.(1)要验证小球由A到B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还需测量的物理量及符号是
10、_。(2)用上述测量验证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应该是_。(3)从实验结果来看,小球沿曲面下滑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减少的,原因是_。(4)某次实验中,该同学观察到小球撞击木板上的P点后反弹恰好落在B点正下方的D点,不计球与木板碰撞时的能量损失,则P点到水平面的距离为_。解析本题是将平抛运动和验证机械能守恒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的,是课本实验的延伸,求解的方法就是根据平抛运动规律先求出B点的速度,再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相应问题根据y及L,运用平抛运动知识可求出小球到达B点时的速度v,即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由ygt2、v得vL,根据验证方程mghmv2知还需要测量AB间的高度h;将v用y、L表示,代入得到表达式
11、L24hy;小球由A到B过程中机械能减少是因为有摩擦力存在;因不计球与木板碰撞时的能量损失,碰撞前后过程小球在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水平速度大小不变,即小球从B到P和从P到D的时间相同,而小球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P点到水平面的距离为3y。答案(1)AB间的高度h(2)L24hy(3)下滑过程中小球克服摩擦力做功(4)3y6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如图8所示的装置来测定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其中A为滑块,B和C是质量可调的砝码,不计绳和滑轮的质量及它们之间的摩擦。实验中该同学在砝码总质量(mmm0)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改变m和m的大小,测出不同m下系统的加速度,然后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就可求出滑
12、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图8(1)该同学手中有打点计时器、纸带、10个质量均为100克的砝码、滑块、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细线,为了完成本实验,得到所要测量的物理量,还应有 ()A秒表 B毫米刻度尺C天平 D低压交流电源(2)实验中,该同学得到一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如图9所示,从清晰的O点开始,每隔4个点取一计数点(中间4个点没画出),分别记为A、B、C、D、E、F,各计数点到O点的距离为OA1.61 cm,OB4.02 cm,OC7.26 cm,OD11.30 cm,OE16.14 cm,OF21.80 cm,打点计时器打点频率为50 Hz,则由此纸带可得到打E点时滑块的速度v_m/s,此次实验滑块的加速度a_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9 图10(3)在实验数据处理中,该同学以m为横轴,以系统的加速度a为纵轴,绘制了如图10所示的实验图线,结合本实验可知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_。(g取10 m/s2)解析(1)实验中使用打点计时器,需要使用低压交流电源,测量纸带上计数点之间的距离,需要用毫米刻度尺(2)纸带上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 s,由v可知打E点时滑块的速度v0.53 m/s,由逐差法可得a0.81 m/s2.(3)对A、B、C系统由牛顿第二定律知ag,所以am图线在纵轴上的截距为g,由图知g3,即0.3.答案(1)BD(2)0.530.8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