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5787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9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选择题选出后,用2B铅笔把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2、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第卷(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封建时代的欧洲各国,普遍存在着“金字塔”状的等级制度。等级,依据占有领地的多少而定。国王居于“金字塔”的顶端。处于封建等级最底层的是( ) A. 没有人身自由的奴隶阶级B. 没有生产资料的无产阶级C. 骑士D. 广大农民和其他劳动者【答案】D【解析】【详解】D

2、:处于封建等级最底层的是广大农民和其他劳动者,D符合题意。A:没有人身自由的奴隶阶级是奴隶社会最低层,A错误。 B:没有生产资料的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最低层,B错误。 C:骑士是欧洲中世纪时受过正式的军事训练的骑兵,后来演变为一种荣誉称号用于表示一个社会阶层,骑士不是处于封建等级的最底层,C错误。故本题选D。2. 20世纪末期,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了严重曲折。在此情况下,应该认识到( )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的历史性飞跃 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A. B. C. D.

3、 【答案】A【解析】【详解】: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了严重曲折。在此情况下,应该认识到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符合题意。:“十月革命”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的历史性飞跃,错误。故本题选A。3.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 A.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B. 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C. 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D.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4、【答案】B【解析】【详解】B: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这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B正确。ACD:选项AC与题目“经济文化落后”的描述不符,D与题目不构成因果关系,ACD均不选。故本题选B。4.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由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第二次是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飞跃,符合题意。: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5、的发展、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发展史无此两次飞跃,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平均共产主义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西欧工人运动中出现的以平均主义为特征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有摩莱里、马布里、巴贝夫、魏特林等。它认为社会不平等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而私有制是引起一切不平等的主要根源。故反对土地及其他财产的私有制度,主张进行社会革命,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建立一个绝对平均的“共有共享”的真正“平等的共和国5.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中,最基本的是( )A.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B.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C. 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D.

6、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暴露【答案】D【解析】【详解】D: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准备了社会经济条件,D正确。A: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阶级条件,不是其产生的最基本条件,A排除。B: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诞生的思想条件,不是其产生的最基本条件,B排除。C: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不能成为自己理论诞生的历史条件,C错误。故本题选D。6. 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值,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条件是( )A. 发展生产力B. 雇佣劳动C. 发展重工业D. 发展轻工业【

7、答案】B【解析】【详解】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第二,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无产者出卖劳动力就成为雇佣工人,B正确。ACD: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条件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即雇佣劳动,ACD均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点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第二,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7. “土地是封建社会主要的生产资料,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地

8、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材料主要表明(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 生产资料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C.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关系D. 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答案】C【解析】【详解】C: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直接决定了由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说明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关系,C正确。A:材料没有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A不选。B:劳动者是生产力中的主导因素,B表述错误。D:材料强调的是封建土地所有制是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不强调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点睛】地主阶级维护统治的手段(1)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地主阶级

9、正是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2)政治统治: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3)思想控制:地主阶级还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8. 荷马史诗描述的时代是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此时期又被称为“英雄时代”,正处在“文明时代的门槛上”。下列能说明其处在文明时代“门槛”的有( )出现私有制、文字乃至国家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氏族制度尚不成熟,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金属工具出现、商业繁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出现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

10、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符合题意。:原始社会实行氏族制度,氏族制度尚不成熟,说明人类没有进入文明时代,排除。:商业繁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出现在封建社会,排除。故本题选A。9. 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号召工人购买股票,在她”让工人变成老板“的口号下,工人开始购买并持有小部分企业的股票。这表明A. 资产阶级的统治方式有所变化B. 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C. 资本主义国家的所有制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D.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答案】A【解析】【

11、详解】A: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号召工人购买股票,在她“让工人变成老板”的口号下,工人开始购买并持有小部分企业的股票。这表明资产阶级的统治方式有所变化,A符合题意。B:工人开始购买并持有小部分企业的股票没有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B不合题意。C:资本主义国家的所有制关系没有发生根本变化,C错误。D: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D错误。故本题选A。10. 有关剩余价值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剩余价值是在资本家“贱买贵卖”中产生的B. 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C. 剩余价值是在分配过程中产生的D. 剩余价值是在交换过程中产生的【答案】B【解析】

12、【详解】B: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B符合题意。A:“贱买贵卖”并不能给资本家带来利润,因为流通中不能增加价值总量,有的人多得了,别的人就少得了,A说法错误。CD: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分配过程和交换过程不产生剩余价值,CD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资本家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注1 剩余价值的实质:剩余价值就是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成为资本家各种利润的来源。注2 剩余价值的隐蔽性:资本家购买的是工人的劳动力,从表面上看工资就是劳动力的价格;但工人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工人的工资,超过的部分就是剩余价值。这表明,资本家通过无偿占有剩余价值对工人的

13、剥削,是隐蔽的。11. 下列对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有(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决定了地主可以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没有人身自由和劳动工具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实行君主专制、等级森严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正确。:在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正确。: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错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是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点睛】封建社会:(1) 生产关系的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

14、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有自己的一点土地,劳动成果除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2) 在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地租。建立在封建经济基础上的封建国家,其显著特征:君主专制、等级森严。(3) 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封建社会的对立阶级: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12. 关于生产力发展、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下列选项传导正确的是A. 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B. 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C. 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D. 阶级

15、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B: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土地开始私有,私有制确立了,私有制的产生,使原始社会逐渐解体,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逐渐形成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阶级产生后就会产生国家,B传导正确。ACD:三项均传导错误,ACD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原始社会后期,金属工具出现标志着生产力有了新发展。个体劳动取代以氏族公社为单位的共同劳动,生产资料也就相应地逐渐转归个体家庭私有。土地私有标志着私有制确立。私有制的产生是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在私有制产生的基础上人们有了最初的私有观念。因此说私有制不是从来就

16、有的,私有观念也不是人所固有的,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私有制将灭亡,并不是天然合理的,私有观念也将随之消亡。私有制的产生,使少数占有较多生产资料和生话资料者成为富人,而大多数氏族成员则日益陷入贫困境地。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逐渐形成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前者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后者处于被剥削者的地位。所谓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13.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_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

17、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A. 十一届三中全会B. 十二届三中全会C. 十九大D. 十九届三中全会【答案】A【解析】【详解】A: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A符合题意。BCD:十二届三中全会是1984年12月20日召开,十九大是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十九届三中全会是2018年2月26日召开,BCD均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点睛】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什么开始的?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

18、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中华民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4. 我国的改革率先从_取得突破。A. 城市改革B. 国有企业改革C. 农村改革D. 乡镇企业改革【答案】C【解析】【详解】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C正确。AB: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AB不选。D:选项D不符合题意,不选。故本题选C。15. 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 )改革是一场解放生产力的

19、革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就是调整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改革是最基本的实践形式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改革是一场解放生产力的革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就是调整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符合题意。: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形式。说法有误。故本题选A。16.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_为目标。A.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 加入世贸组织D. 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答案】B【解析】【详解】B: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使我国改革开放

20、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大大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B符合题意。A: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开始建立计划经济体制,A说法错误。C:中国于 2001年12月11日 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C说法错误。D: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为了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点睛】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此后改革的重点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

21、织,标志着我国改革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17.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华民族经历了以下阶段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土地革命战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中华民族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1927年8月1937年。 土地革命战争又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22、”土地革命战争,仅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排除。: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排首位,排后。:1931年至1945年发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是1946年6月至1949年9月进行的战争,二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排除。: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排第三位。:1956年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排尾位。故本题选C。18.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_”的主题。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所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紧紧围绕这个鲜明主题展开。A.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

2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答案】A【解析】【详解】A: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主题,A符合题意。B: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上首次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B不符合题意。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党的十四大上提出的,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C不符合题意。D: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不是党的十二大的主题,排除D。故本题选A。19. 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是( )A. 毛泽东B. 邓小平

24、C. 周恩来D. 孙中山【答案】B【解析】【详解】B:邓小平理论指出要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刘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B入选。ACD:选项ACD均与题意不符,不选。故本题选B。20.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成就是( )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

25、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成就是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全面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

26、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1.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和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主要是要解决_问题( )A. 怎样取得革命的胜利B. 中国发展走什么道路的问题C. 怎样建设党的问题D. 如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答案】D【解析】【详解】D:科学发展观主要是要解决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符合题意。A:毛泽东思想主要解决怎样取得革命的胜利问题,A与题意不符。

27、 B:邓小平理论主要解决中国发展走什么道路的问题,B与题意不符。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解决怎样建设党的问题,C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22. 党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通过总结实践、展望未来,形成了_。A. 邓小平理论B.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C. 科学发展观D.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答案】B【解析】【详解】A: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该选项与题干意思不符,排除A。B: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

28、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通过总结实践、展望未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B正确。C: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可见,该选项与题干意思不符,排除C。D:“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十八大提出的,但该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D。故本题选B。【点睛】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

29、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题意。: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

30、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方针原则。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24. 下列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说法正确的是 ( )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立足于基本国情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社会主义本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于基本国情、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社会主义本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正确。故本题选D。25.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1、是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正确。ACD:这三项都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A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26. _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A. 马克思主义为指导B.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 人民当家作主D. 人民民主专政【答案】B【解析】【分析】【

32、详解】A: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指导思想,故A不选。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故B正确。C:人民当家做主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故C不选。D: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故D不选。故本题选B。27. _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查时事政治,考查学生对时事热点的识记和再现能力。准确把握时政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故D正确,A

33、BC错误。故选D。28.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建成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

34、国方案,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我国将在本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一百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点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有着充分的依据,赋予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新的时代内涵,为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发展变革的新特征,增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坚定性,提供了时代坐标和科学依据,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我们要一以贯之的在新时代持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书写历史新篇章。29. 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

35、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这是A. 党的指导思想B. 党的基本路线C. 党的群众路线D. 党的宗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党的基本路线。B: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B正确。A: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6、思想,A不符合题意。C: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C不符合题意。D: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点睛】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这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的基本路线,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须臾不可偏离、丝毫不可偏废,必须全面坚持、一以贯之。中国共

37、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30.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我们人生难得的际遇。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这是因为( )奋斗有利于实现人生价值奋斗能减少人生道路上的障碍与困难奋斗能让理想摆脱条件制约而变为现实奋斗有助于克服不利条件的影响而获得成功A. B. C. D. 【答案】B【解析】

38、【详解】: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这是因为奋斗有利于实现人生价值,奋斗有助于克服不利条件的影响而获得成功。符合题意。:奋斗并不能减少人生道路上的障碍与困难。说法错误。:奋斗也不能让理想摆脱条件制约。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第卷主观题(共40分)二、主观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31.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城楼隆重举行,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政治、经济、科技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

39、新中国诞生的重大意义。【答案】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终结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欺凌中国人民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解析】【分析】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背景材料,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角度设置问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新中国诞生的重大意义。本题

40、题型设置属于“意义类”主观题,该题型审题的难度小,但具体答题过程要用到什么知识,或者要从什么角度来分析意义,要求能够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在一个设问中往往蕴含着多个切入点,需要全面考虑,不要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本题属于简答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整合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直接回答即可。【点睛】解答“意义类”主观题时,要从四个方面找到切入点。根据设问的主体分析其意义。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意义。确定范围分析其意义。包括知识范围、主体范围、区域范围等。回归教材分析其意义。把设问与课本知识相联系寻找意义。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经过全党各族人民长期奋斗取得的,也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科学的产

41、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42、、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解析】【分析】本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属于微观考查,考生要结合所学知识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第一:根据所学知识,考生要先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

43、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第二:考生要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第三:考生要综合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必要性和意义,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点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内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

44、国情;“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按劳

45、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33.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 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

46、,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的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结合上述论述,阐述我国改革开放的意义。【答案】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

47、于世界的东方。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解析】【分析】本题以改革开放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改革开放40年的部分重大成就为材料,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考查考生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上述论述,阐述我国改革开放的意义。知识的考查具体而明确,考生可先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意义,教材3435有明确而具体的阐释,分别是两个伟大飞跃和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

48、没有完成时,考生根据对这两个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结合材料分析作答。【点睛】本题属于简答题。试题设问指向具体而明确,知识考查确切清楚,考生根据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作答即可,试题难度较低。但作答时,一定要简洁精炼,不能拖泥带水。34. 1956年,党的八大认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认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017年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结合所学

49、知识,分析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不同的判断,请说明党作出这些不同判断的依据?并说明在这些“变化”的同时,还有哪些“不变”?【答案】依据:人民的需求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不同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不同的,人民需求是不同的,因而社会主要矛盾是不同的。党在三个历史阶段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的正确判断,其依据都是我国当时所处历史时期的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不同需求。“变”与“不变”:“变”的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大背景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社会呈现出新特征、新状态

50、、新矛盾。“不变”的是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解析】【分析】本题以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不同的判断为背景材料,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详解】本题有两个设问,第一个设问要求说明党作出这些不同判断的依据。解答本题,考生应首先指出:人民的需求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以及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两大规律。然后依据教材所学,指出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不同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不同的,人民需求是不同的,因而社会主要矛盾是不同的。因此可总结概括为:我国当时所处历史时期的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不同需求是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的正确判断的依据。第二设问,要求说明在这些“变化”的同时,还有哪些“不变”。考生可依据教材所学,从“变”的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大背景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社会呈现出新特征、新状态、新矛盾。“不变”的是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的角度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