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八-九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典型例题【案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54年,当他(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再次来到日本时日本人被迫让步,于3月31日签订的神奈川条约关于1856年签订的通商条约这一系列条约在西方世界并没有引起极大的关注。但对日本来说,它们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后反映日本社会发展状况的有关图片(1)材料一中“历史的巨大分界线”是指什么?为此,日本有识之士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日本政府为实现“脱亚入欧”(即脱离落后的亚洲进入先进的欧洲引者注)的目标而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对日本社会
2、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准确从题目提供的图文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结合教材关于改革背景部分的知识来理解其含义,应对措施要注意简练。第(2)问要充分利用材料提供图片所提示的答题范围,结合教材进行归纳概括,作用要抓住题干要求,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去分析。今年新课改区的高考试题,尤其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突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而且图片、材料大都注重原始、稀奇材料的引用,使试题洋溢着鲜活的历史气息,彰显了高中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精神和理念,有利于推进中学素质教育的深化。这样的考查趋向要求在复习中应重视历史课程资源的
3、开发和利用,只记史实是无法应对新课程下的高考的。要重视多种材料形式的结合应用,重视各种材料题的解题思路的掌握。【答案】(1)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措施:推翻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政府,实行改革。(2)措施: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大力促进工业化;改革学制,实行义务教育;实行君主立宪,确立近代天皇政治体制。作用:推动了日本的近代化进程(或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实现了国家富强,摆脱了民族危机。【案例二】(2009福建文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
4、之政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二 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井上毅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向国会负责的内阁。”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
5、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案例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试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说明日本新领导人对增强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的做法。(2)19世纪末“软弱和胆小将一
6、无所获”的国家是哪些国家?请举两例说明。答案:(1)政治:学习西方民主政体,建立君主立宪国家。经济: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新经济。文化: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实行文明开化政策。军事:仿效欧美建立了一支常备军,实行征兵制。(2)中国。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案例四】.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一鲜卑族拓跋部首领)说:“漠北人能捕捉六畜,善骑马奔驰,随水草迁移,哪有什么可以做将领的人。”材料二 培理来航时,赠给幕府的是显示工业文明的火车机车模型和电报机,而幕府却只能用力士搬运回赠的大米来展示实力。以
7、上材料均摘自岳麓版教材(1)据材料一、二指出,中、日两次改革前社会状况的共同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解决上述问题,两次改革分别在经济、文化领域采取了什么重要措施?(3)从社会发展进程的角度分别说明两次改革的影响。答案:(1)社会发展落后。(2)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移风易俗,改行汉制。明治维新:殖产兴业;承认土地私有;文明开化。(3)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或汉化)进程;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的近代化。【案例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的文件学制学制序文中说:“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止,以遂其生者,此无
8、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增长才艺又非学不可。故有学校之设立。”同时指出改革教育的目标是“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政府将全国划分成学区,设置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1890年10月,日本明治天皇签署颁布了教育敕语。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材料二 1901年清末新政伊始,清廷就启用管学大臣张百熙着手学制制定工作。1902年8月,清政府正式颁布中国近代第一部学校系统章程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完备的现代学制。该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培养目标、性质、修业年限、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及相互衔接的关系,其主要内容多参照日本学制。1904年1月,清廷再次颁布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强调“至于立学宗旨,勿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注: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刘翔论明治维新对清末学制改革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的特点。(2)综合以上材料,比较明治维新、清末新政的教育改革有何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