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高考历史统考版人教版一轮学案:第21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52997 上传时间:2024-06-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历史统考版人教版一轮学案:第21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1高考历史统考版人教版一轮学案:第21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1高考历史统考版人教版一轮学案:第21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1高考历史统考版人教版一轮学案:第21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1高考历史统考版人教版一轮学案:第21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21高考历史统考版人教版一轮学案:第21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021高考历史统考版人教版一轮学案:第21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021高考历史统考版人教版一轮学案:第21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021高考历史统考版人教版一轮学案:第21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021高考历史统考版人教版一轮学案:第21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021高考历史统考版人教版一轮学案:第21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2021高考历史统考版人教版一轮学案:第21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2021高考历史统考版人教版一轮学案:第21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2021高考历史统考版人教版一轮学案:第21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2021高考历史统考版人教版一轮学案:第21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1讲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必备知识夯基固源 主干知识历史认知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21页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背景(1)政治前提:18世纪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社会稳定。(2)经济条件资本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市场广阔的海外市场提供动力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劳动力技术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3)直接动力:市场的需求急剧扩大,推动生产技术革命。2过程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新阶段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不久,法国和美国等国的工业

2、革命也相继完成3.影响(1)经济上生产力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生产组织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经济结构农业比重减少,工业日益发挥重要作用(2)社会上城乡结构工业城市形成,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阶级关系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社会变革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3)思想文化上: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工业革命后产生三大思潮: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三大潮流以不同的方式推动了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4)消极影响无产阶级遭受日益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贫富差距日益扩大,造成阶级矛盾尖锐。加快了亚非

3、拉等落后地区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加强了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掠夺,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威胁了人类的生存环境。生产不足被生产的相对过剩取代,工业革命后,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成为规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其破坏力越来越大,成为新的经济问题。工业革命制造的强大生产力也造就了强大的军工企业,再加上世界市场的形成,战争的破坏力更加巨大,两次世界大战都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使人类更加珍爱和平。二、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条件市场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交通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表现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

4、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影响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改变了世界面貌三、第二次工业革命1前提和条件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理论基础自然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2.成就(1)电的广泛使用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3)化学工业发展令人瞩目。(4)科学技术推动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3影响(1)生产力:提高了生

5、产力,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工业部门:诞生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新兴工业。(3)生产结构: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4)生产组织:一些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垄断组织。(5)世界体系: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四、世界市场的发展1原因(1)物质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2)交通通讯: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出现,加强了各地联系。2表现(1)政治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亚非拉地区基本上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2)经济上:世界贸易额增长三倍左右;非工业国家与工

6、业化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明显。3影响(1)建立起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2)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教材拓展补遗】教材补缺圈地运动1415世纪,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的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构图解史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信息提取:18世纪中后期,英国具备了工业革命所需的资金、劳动力、技术和市场条件。工业革命首发于英国是必然的。知识拓展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产生的原因工业革

7、命的开展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需要更为广阔的市场;英国传统的重商主义政策造成欧洲关税战,影响了英国的对外贸易;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为发展工业、实行自由主义提供了条件。思维点击工业革命的内容和影响材料新兴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手工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迁移运用:根据材料,说明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和影响是什么。提示:核心内容:用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手工作坊。影响:产生了近代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把社

8、会关系转化为工人和工业资本家之间的对立。图解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名师点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是殖民扩张与掠夺,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的流动、资本的流通等也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思维点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特点材料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美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迁移运用:依据材料,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的特点。提示:特点:以欧洲为中心;欧洲在掠夺海外原材料的

9、同时,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归纳总结世界市场的形成核心素养重点深化 主题突破提升素养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22页主题(一)改变世界的力量两次工业革命一、“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1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早期阶段,劳动社会化的一种基本形式,它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工场手工业是以手工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它是手工业生产向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过渡的准备阶段。2工厂在世界近代史中泛指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即使用机械化劳动代替手工劳动的资本主义工业。工厂和手工工场相比,虽然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范畴,但它采用了机械化大生产,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这是人类社会进步

10、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针对练1】英国某学者指出:“工厂制度是机械化的必然结果。一套由若干相依成分所组成的、带有一个总动力的设备,只能安设在一个地方,而它的运转是由一批受过训练的人员操纵的。这个地方就是工厂,工厂是不允许有别的定义的。”这种制度的确立()A使劳动力开始集中生产B开创了精细生产分工的模式C推动了机器生产的普及D开启了流水线标准化的生产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工厂制度是机械化的必然结果,在工厂里,“一批受过训练的人员”操纵着总动力设备,这说明工厂制度的确立推动了机器生产的普及,故选C项;早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劳动力已经开始集中生产,且分工精细,故A、B两项错误;流水线标准化生产始于第二次工

11、业革命时期,而工厂制度产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故D项错误。答案:C二、“历史解释”下的“认知深化”综合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从整体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从文明角度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从近代化角度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从社会角度看工业革命带来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城市化问题、严重集群性的社会问题及特殊人群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等问题从生态角度看工业革命虽然推

12、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工业革命也带来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三、“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史料英国社会史学家阿萨勃里格斯曾这样描述:“像过分拥挤和贫民窟这样的词,在19世纪初尚感新鲜,而到该世纪末,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其现实性,每一个大城市都有一个或几个挤满了工人的贫民窟,仅在伦敦万人聚居的贫民窟就有20个以上。”工厂作为新兴城市发展的核心力量,大部分居民的生活都围绕它展开,但当时城市在居民供水、污水处理和卫生保健等方面十分落后。由于尚未建立垃圾清扫制度,垃圾粪便在城市街道上随处可见,严重损害了居民的身体健康。李明超工业化时期

13、英国的城市社会问题及初步治理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英国出现的城市问题,并谈谈你对城市化进程的认识。教你读史(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反映了城市化过程中贫富分化严重反映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反映了城市治理滞后,公民的道德素质低下,环境污染严重(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史料三句话包括三层意思,从不同方面阐释了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分别总结即可。提示问题:贫富差距拉大;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道德滑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认识:建立社会福利制度;优化城市环境;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四、“家国情怀”下的“历史担当”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启示(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4、。中国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努力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迈进。(2)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中国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引领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征程上阔步前行。(3)充分利用本国市场。当今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市场,要适当提高工资水平,提高消费水平,以拉动内需,带动经济增长。(4)合理调整人口政策,适应社会发展需要。(5)我们要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保障智力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主题(二)工业文明拓展的桥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一、“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指19世纪

15、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即世界范围内通过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非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经济联系而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指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经济体系(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整个世界被纳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殖民体系(指亚非拉广大地区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针对练2】下图是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187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变化示意图和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资本输出比例示意图。据此可知()A第二次工业革命首先在美国、德国开展B英国、法国国内工业生产呈下降趋势C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具有必然性D20世纪初美

16、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解析:材料不能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哪个国家,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英、法比重下降,不能反映国内工业生产是否下降,故B项错误;传统的殖民强国英、法,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持续下降,美、德不断上升,国家实力对比发生变化,使重新瓜分世界有了现实的基础,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20世纪初,美国虽然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最大,但是国家综合实力,尚不足以撼动以欧洲为主导的传统国际秩序,故D项错误。答案:C二、“历史解释”下的“认知深化”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1)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机器大生产的产品需要更广阔的世

17、界市场。工厂生产需要来自世界各地的原料。 交通运输业的革命(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先后发明,远洋运输公司大量出现,世界铁路线长度急剧增加)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扩展,资产阶级极力向外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2)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范围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更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实力强大的垄断公司致力于频繁的

18、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 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汽车、飞机等出现)和电信工具(电报、电话等)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国际分工日益明显,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全球性文化交流扩大。资本主义各国通过革命或改革完善民主与法制,不断发展经济思想和管理方式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三、“唯物史观”下的“历史解释”辩证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1)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2)从道德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亚非拉国家和

19、地区进行掠夺和剥削的产物,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3)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全球的传播,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四、“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史料一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与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史料二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

20、大的工业中心英国。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以上史料均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思考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教你读史(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说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占主导地位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分工的扩大表明英国是世界市场的中心表明英国独霸世界经济的格局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个中心(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两则史料阐释的均是历史现象,在归纳时要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信息,透过现象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影响和对世界经济

21、格局的影响。提示英国的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的新格局;世界贸易总量持续大幅度增长;国际分工和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强;世界经济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关键能力定向突破 史料考法能力提升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24页材料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观点思考方向历史结论角度1近代欧洲经济崛起的动因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发展,从而拉大了东西方之间的差距角度2“欧洲中心

22、论”的片面性角度3全球视角看待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答案:角度2: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站在欧洲的立场上,过分强调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无视亚非拉等地区对世界发展做出的贡献,其观点具有片面性角度3: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材料近代英国贸易政策变化大事记时间事件1651年克伦威尔颁布保护英国本土航海垄断贸易的航海条例,此后不断修改完善,为此还引发了与海上强国荷兰的战争1690、1693年征收进口商品附加税,开启了关税壁垒不断增高的进程,多数进口商品关税从5%增加到20%25%18

23、15年英国议会颁行“谷物法”,严格限制外国谷物进口1839年在伦敦成立了全国性的反谷物法同盟1841年英国保守党领导人皮尔出任首相,取消和降低了1 000多种商品的进口税,全部废除了出口税,自由贸易占据上风1846年废除谷物法,放弃贸易保护主义,公开宣布“所有民族之间的贸易必须享受完全的自由”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全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1852年国会以468票对53票正式通过并确立了自由贸易原则据钱乘旦等英国通史发现问题:近代英国贸易政策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转变。思考:根据材料指出近代英国贸易政策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试答: 答案:变化:从保护性的重

24、商主义政策发展为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原因:贸易保护政策阻碍了商品流通,不利于工业的发展;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急需发展对外贸易以扩大市场;1832年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逐步掌权,开展了一系列废除重商主义政策的斗争;亚当斯密等经济学家倡导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影响和推动。真题感悟模拟演练 真题研模决胜高考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25页考情分析在高考中,本讲内容是考查频率较高的区域,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全国、卷也多有非选择题出现;内容涉及工业革命爆发于英国的条件、工业革命的影响及反思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等。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工业革命的条件、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影

25、响及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仍需重点关注。1命题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2019高考全国卷)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A源自劳动实践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C取决于资金保障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解析:A对:由材料“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源自劳动实践。B错: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

26、工业革命时,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C错:在瓦特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的过程中工厂主的资助起到重要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D错:错在“各阶层广泛参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大多来自具有丰富经验的工人和技师。答案:A2命题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观点争鸣(2018高考全国卷)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

27、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解析:B对:材料中对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的认识,从强调经济条件,到后来强调制度因素,再到强调自然条件,体现了随着研究视角的不断拓展,认识逐渐趋于全面。A错:材料中的几种观点都有合理性。C错:材料中的经济条件、制度因素等都是相对欧洲其他国家而言的。D错:后期学者研究与传统观点只是研究视角不同,无法判断哪一观点更可信。答案:B3命题点:工业革命对英国阶级关系的影响(2017高考全国卷)综合下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年份约1770约17901793约18301835数额(百万英镑)140175360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

28、资,1851年为100。)年份175517971835指数42.7442.4878.69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解析:根据表格数据信息可知“国民总收入”增长幅度大,工人实际工资增长幅度相对较小,这说明社会贫富差距扩大,故D项正确;题干表格中“国民总收入”两次增加,而工人的实际工资只有一次增加,故不能得出“同步增长”的结论,A项错误;工业革命期间,经济快速发展更多依赖于机器生产的采用、工厂的推广、海外市场的扩大等,而不是廉价的劳动力,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表格,工人实际工资有较大增长,C项错误。答案:D4命题

29、点:可持续发展工业革命与环境问题(2016高考全国卷)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1816年”,特别是在“18311841年”,人口死亡率上升。结合所学可知,这与英国工业革命后城市环境的恶化有关,故A项正确;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B项错误;“人口膨胀食物短缺”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史实可知,19世纪医疗技术水

30、平应该高于18世纪,故D项错误。答案:A5命题点:美国工业革命美国铁路建设轨距变化(2016高考全国卷)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解析:19世纪60年代美国各地铁轨有很大差异反映出美国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故A项正确;各地铁路轨距不统一,说明铁路部门不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故B项错误;C项材料没有涉及;D项不符合史实。答案:A6命题点:第二

31、次工业革命对工业化的推动(2015高考全国卷)下表为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年代1870189619001913比例78%74%72%由上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解析: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欧美大多数国家正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以英、美、德、法为代表的欧美国家生产力持续快速发展,但其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却不断降低,这说明世界其他国家的工业化也在不断发展,故选B项。答案:B1马克思认为生产与消费相互制约,消费在社会生

32、产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英国学者尼尔麦肯德里克等人认为,18世纪晚期,英国开始迈向消费社会。据此可知,英国进入消费社会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迅猛增长B社会各阶层收入及消费水平提高C高效便利的交通网络提供了条件D殖民扩张与黑奴贸易的资本积累解析:根据材料“18世纪晚期,英国开始迈向消费社会”可知英国进入消费社会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创造了极大的物质财富,促进生产力的迅猛增长,有力地刺激了消费主义的扩张和消费社会的兴起,故选A项。答案:A2英国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在他们撰写的技术工人一书中写道:“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史读起来像是一部内战史。”以下对“内战”理解准确的是()A议会军与国王军

33、队的交战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C英国与北美殖民地的战争D工业城市与乡村地区对抗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之后,在阶级关系上,出现了工业资产阶级与工业无产阶级,并且二者是尖锐对立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史读起来像是一部内战史”,故选B项。答案:B319世纪末20世纪初,促使德国大量人口移民海外的推动因素劳动力过剩问题,已经演变为劳动力短缺。到一战前,外国劳工已达120万之多,他们遍布德国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部门,德国因此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劳动力输入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德国()A工业化推进的速度较快B海外移民导致劳动力不足C战争使得人口大量减少D民主政治有

34、了长足的发展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工业迅速发展,与材料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劳动力过剩问题,已经演变为劳动力短缺”相符,故选A项;因果关系混淆,与材料中“促使德国大量人口移民海外的推动因素劳动力过剩问题”不符,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中“到一战前”不符,排除C项;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排除D项。答案:A4下表是18501900年德国各经济领域就业比重统计表。这一统计表明德国()年份所占比重(%)就业总人数(万人)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18505524211 58018754930211 86019003837252 550A.农业经济走向严重衰退B社会经济转型日益加速C国民经济结构出现失衡D劳动力就业率得到提高解析:18501900年德国第一产业(农业)的就业比重不断减少,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就业比重不断增加,说明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经济的转型趋势日益明显,故选B项。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