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陆蠡陆 蠡:现代散文家、翻译家。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1942年4月13日,因出版抗日小说被捕,刑审数月,英勇不屈,最后被日寇秘密杀害。代表作品: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在艺术上,乡野泥土的气息,忧郁动人的故事情调,优美清丽的文笔,严谨的构思,形成他自己独特的风格。背景资料:本文写于1938年秋,抗战爆发之后,写于已成为“孤岛”的上海。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把作者与广大文化战士隔离开来,在感到孤独,渴求心灵的慰藉时,作者深情的回忆起曾被自己囚禁过的“绿友”。本文叙述的是卢沟桥事变前夕,作者只身在北平的一段生活。写作思路赏绿(57)囚绿(811)放绿(1213)思绿(14)课文的题
2、目叫“囚绿记”,哪几段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都写了些什么呢?请用“动词绿”的形式概括文章各个部分。寻绿(14)一、找出文中写“绿”的句子?“绿”有怎样的特点?“便有一片绿影”、“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面长得更快”、下雨时“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笼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
3、来的方向。”“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柔美,充满生机。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它是柔弱的。它是倔强的、坚贞的。二、依据文中原句,作者为什么要囚绿?你如何评价这一举动?(讨论)明确:一是想让绿色和自己更接近、更亲密;二是出于一种他人难以理解的“魔念”,因爱而占有,一种自私和偏执、较为阴暗的心理。“爱有时是一种害。”“真爱是欣赏而非占有。”为什么要“放绿”?作者仅仅是写“绿”吗?“绿”有何象征意义?(讨论)明确:“囚绿”写绿枝条最艰难的状况,既是作者个人境遇的隐喻,更是民族命运的象征。陆蠡的囚绿记可说是写景状物散文的典范,你喜欢哪些段落或者是文章哪些方面的特点,并说说你喜欢的缘由。你是否在特定的环境中,对某一景物有过独特的难忘的情感体验呢?给我们描述一下。写作思路情感变化赏绿(57)囚绿(811)放绿(1213)思绿(14)喜爱 留恋无比的 爱怜、恼怒尊敬 祝福怀念期盼寻绿(14)喜悦拓展作业:体会本文象征的艺术手法,整理一下在我们所学的课文中有哪些运用此手法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