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乡土的中国乡土中国【入境生情】费孝通的一生,经历了中国社会的重大变迁,在他的身上,饱含着爱国主义的情怀。他的乡土中国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特殊的社会结构;他的江村经济让世界从不同角度定义中国的生产方式。他“行行重行行”,怀着一颗“志在富民”的仁心,总结出了包括“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在内的多个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了包括浦东、黄河上游、南方丝绸之路在内的多个区域经济的布局和发展。他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已经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定义中国民族关
2、系史的核心理论框架。他提出的“文化自觉”理念、他对全球化时代中国国际地位的战略思考、他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和谐世界设想,都将指引着我们坚实地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周其凤(原北京大学校长)【拓展链接】我们要学习费孝通志在富民、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崇高思想境界。20多年间,费孝通七下甘肃定西、30余次到江苏吴江调查,足迹遍及祖国。费孝通一生著作等身,如今他的这些文字已成为我们宝贵的思想财富。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演绎了中国知识分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崇高理想追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张宝文(原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作 品 扫 描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特点的学术著作,来
3、源于作者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当时作者应世纪评论之约分期连载14篇文章,乡土中国由这些内容、文章辑录而成。全书涉及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血缘、地缘等各方面内容。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全书主要探讨了差序格局、男女有别、家族、血缘和地缘等。作为社会学本土化的重要论著,乡土中国对研究中国乡土社会的传统文化、社会结构具有开创性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前校长陈雨露说:“乡土中国是讲述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治理结构的代表作,为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
4、性提供了重要参考。”【全书整体架构】课时数步骤、内容2单元导读初步了解乡土中国4单元研读板块研读(自主+合作) 对研究性问题探讨研究1章节品读1单元评价搭好框架,添枝加叶研读“概述”部分(重刊序言后记和第1章乡土本色;最好选有“附录”版本,即生育制度一书中的个人群体社会一文),参照“如何分析一本书”思维导图形式,设计分析乡土中国思维导图。示例:参考答案:抓住概念,理解观点(一)“差序格局”是作者在书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由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所决定的有差等的次序关系。作者在解释这个抽象概念时,运用了比喻等方法。分小组讨论,谈谈你对“差序格局”概念的理解。我的理解:_答案:差序格局指以自我为
5、中心形成的富有弹性的社交圈子。每个人的社交圈子的大小是有差别的,个人社交圈子的大小依据这个人的能力来确定。如果一个人有能力的话,那么与他接触和交往的人就越多,这个人形成的社交圈子也就越大,反之则越小。这个社交圈子的中心即“自我”,对待他人的态度是有差别的,“自我”会依据与自己的亲密程度来对待他人。对待他人不同,对待一件事情的态度也不同:如果这件事情是关于自己的,他就会站在自己的利益上决定采取何种态度;如果这件事情与自己无关,那么往往就会做做样子而已。总之,差序格局是一个围绕“自我”的社交圈子,对待任何事情都是与“自我”相关联,以“自我”为中心。(二)联系全书,梳理作者用以指称乡土社会的概念和与
6、之相对应的指称其他社会的概念,填写下面的表格,并结合作者的论述和相关资料理解其含义。指称乡土社会的概念指称其他社会的对应概念礼俗社会法理社会借助语言的社会借助文字的社会差序格局团体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系维着人民的宪法小家族家庭男女有别男女求同礼治秩序法治秩序调解体系司法诉讼体系无为政治有为政治血缘社会地缘社会1.礼俗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是“有机的团结”。2.法理社会: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是“机械的团结”。3.借助语言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主要是借助面对面的语言交流的社会。4.借助文字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主要借助文字交流的社会。5.团体格局:由若干人组
7、成的,有一定界限的团体。6.系维着私人的道德: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这网络的每一个结附着一种道德要素。7.系维着人民的宪法:在道德体系发生权力的观念下,为防止团体代理人滥用权力,发生了宪法。8.小家族:不仅限于亲子的,不仅限于生育功能的事业社群。9.家庭:亲子所构成的生育社群。10.男女有别:男女只在行为上按着一定的规则经营分工合作的经济和生育的事业,不向对方心理上契合。11.男女求同:男女结合不仅仅是为了生育这个社会事业,而且是为了感情的契合。12.礼治秩序:乡土社会以“礼”来维持的社会秩序。13.法治秩序:主要以“法律”来维持的社会秩序。14.调解体系:社会矛盾纠
8、纷主要靠长老的调解,其实是一种教育过程。15.司法诉讼体系:按照法律保护权利不受侵犯的判决,刑罚的用意是保护个人的权利和社会的安全,并不教化人。16.无为政治:权力结构在人民实际生活上看,是松弛的、软弱的,是挂名的,是无力的。17.有为政治:与“无为政治”相对应,即权力结构在人民生活实际中是有约束性的,同意权力、横暴权力都属于有为政治。18.血缘社会:用生育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来规定各人的社会地位的社会。19.地缘社会:没有血缘有关系的人因为地理位置而结成的社会。归纳主旨,把握体系(一)本书中的14篇文章相互关联,综合分析阐述了中国乡村社会的结构和特点。试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归纳各篇的主旨,完成下
9、面的表格。序号篇名主题一乡土本色乡土社会的本色是土气,由此产生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熟悉的社会模式二文字下乡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面对面社区,从空间角度看不需要文字三再论文字下乡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安定社会,从时间角度看不需要文字四差序格局中国乡土社会中“以己为中心”的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差序格局五系维着私人的道德中国乡土社会“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最大特点“私”六家族乡土社会中家族单系(只包括父系这方面)的结构原则及其区别于西方社会家庭的功能七男女有别乡土社会中保持“男女有别”这一原则的重要原因和意义八礼治秩序“礼”是传统的维系,乡土社会是区别于法治社会的礼治社会九无讼推行下乡的新的法律制度对礼治的
10、乡土社会产生了副作用十无为政治横暴权力与同意权力。“无为”有其一定的价值十一长老统治在横暴权力、同意权力之外,还有很重要的教化权力长老权力十二血缘和地缘血缘社会(传统乡土社会)与地缘社会(现代商业化社会)各自的特点与差异,从血缘结合到地缘结合是社会性质的转变十三名实的分离乡土社会中的变动方式及第四种权力时势权力十四从欲望到需要乡土社会中的人们靠欲望生活着,然而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而言,自觉的生存条件则是理性的“需要”(二)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下面的要求讨论各篇之间的内在联系。1.分析前三篇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三篇在全书中的地位或作用。(1)梳理和分析前三篇主旨的异同和联系。三篇的主旨:前三篇的联系:
11、乡土社会土气的本色决定了其不需要文字的文化特点。(2)结合目录和自读成果,可推断:前三篇在全书的地位或作用是前三篇是全书论证的起点、基础。2.从阐释“乡土中国”性质的角度,填写下表,看看第四至八篇会产生怎样的分类结果,并说明理由。社会结构模式差序格局团体格局乡土社会的结构模式西洋社会的结构模式一切价值以“己”为中心,主张自我主义团体的人对于团体的关系都是相同的,主张个人主义系维着私人的道德人人平等,一视同仁群己关系是相对的,具有伸缩性团体界限分明依靠“礼”维持这一格局依靠“法”维持这一格局3.分析第九至十一篇,用一句话说明这三篇与本书标题“乡土中国”有什么必然联系。完成下面的填空。第一至三篇是
12、从经济、文化等角度阐释乡土社会的特点;第四至八篇是从社会关系、社会规范等角度阐释乡土社会的特点。这三篇从政治角度阐释乡土社会的特点。而这三篇在从政治角度阐释乡土中国的特点时,又是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进行阐释的。与标题“乡土中国”有必然联系。4.第十二至十四篇围绕“时势权力”这一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变迁而改变的权力展开论述。请用思维导图呈现它们的关系。(三)完善下面的图表,把握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拓展链接】1.乡土本色全书的总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这一章中,费孝通将中国社会的基层定义为乡土性的,这“乡土性”带有三方面特点:其一,“乡下人离不了泥土”。乡下人以种地为最普通的谋生方法
13、,因而也最明白泥土的可贵。其二,不流动性。靠农业谋生的人是“粘在土地上的”,并不是说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而是说在人与空间的关系上是不流动的,安土重迁,各自保持着孤立与隔膜。其三,熟人社会。乡土社会的这种人口流动性缓慢的特点使乡村生活很富于“地方性”特点,聚村而居,终老是乡。所以,乡土社会是个熟人之间的社会,这才有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这一章描述了中国社会的基础,同时也是全书的基础,后文差序格局,礼俗社会之根源,都在于此“乡土性”。2.文字下乡与再论文字下乡这两章说明了一个问题乡土社会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文字是人和人传情达意的过程中受到阻隔的产物,但在乡土社会中,“面对面的往来是
14、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文字呢?”其实,还有更多的不需要声音和文字参与的“特殊语言”可用来作象征的原料,如表情、动作等,它们比语言更有效。“所以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说话都不是传达情意的唯一象征体系。”文字下乡说的是传情达意的空间之隔,再论文字下乡则说的是时间之隔,包括个人的今昔之隔和社会的世代之隔。由于乡土社会是一个很安定的社会,一个人所需的记忆范围本来就很狭窄;而同一生活方式的反复重演,也使得语言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而无需文字。3.差序格局从差序格局到男女有别,讲的是家、国、天下三者的伦常关系在社会学上的意义。“差序格局”是费孝通提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学和人类学观
15、点,指的是由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所决定的有差等的次序关系。中国人独特的“私”的个性,造就了中国独特的“差序格局”。不同于西洋社会有如捆柴的团体格局,费孝通在书中将中国的格局比作“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不一定相同。每个网络都是以“己”作为中心,每个网络的中心也各不相同,这就是一个差序格局,伦的格局。4.家族男女有别这两章讲的都是中国传统感情定向的问题。在西洋,家庭是团体性的社群,这个社群能经营的事务也很少,主要是生儿育女。但在中国的乡土社会中,家并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
16、,可以沿着父系这一方面扩大。当其扩大成为氏族和部落时,其功能显然不只于生育,而赋有政治、经济、宗教等复杂的功能。在中国的乡土社会,家是个连绵延续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婆媳之间,是纵的。所以,对于两性之间的感情,中国人就矜持和保留得多,纪律排斥了私情,这在“男女有别”中有进一步的说明。乡土社会是一个男女有别的社会。浮士德式的恋爱精神,在乡土社会中是不容存在的。因为乡土社会不需要新的社会关系,更害怕旧的社会关系被破坏。乡土社会是阿波罗式的文化观,男女关系必须有一种安排,使他们之间不发生激动性的感情。这便是男女有别的原则,即干脆认为男女之间不必求同,不必了解,在生活上加以隔离。5.礼治秩
17、序无讼讨论乡村社会中人们如何基于宗法制家庭的感情进行道德判断和约束。乡土社会治理方式是“人治”而不是“法治”。“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于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在乡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关系的调节不是靠法律来调节,而是靠“礼”这种社会规范来调节。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它正是与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相互配合适应的,通过不断重叠、蛛网式的社会关系网络影响到其他人,进而在整个社会营造一种合适的统治秩序。“在乡土社会中,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这也正是讼师在乡土社会中没有地位的原因。在中国传统的差序格局之下,原本不承认有可以施行于一
18、切人的统一规则,而现行法却是采用个体平等主义的。现行的司法制度,破坏了原有的礼治秩序,但并不能有效地建立起法治秩序。6.无为政治长老统治和名实的分离,讲的是四种权力关于乡土中国的权力结构,该书在无为政治长老统治和名实的分离三章中分别加以阐述。费孝通认为社会权力共有四种形式:一是在社会冲突中所发生的横暴权力;二是在社会合作中所发生的同意权力;三是在社会继替中所发生的长老权力;四是在社会变迁中所发生的时势权力。选择你认为最有价值、对自己最有启发的一章或某章中的几节,着力于基本概念、核心观点、主要材料、论证方法、表达技巧等方面,边读边思考品味,进行圈点勾画并做批注点评,写下你的理解与感悟,对不理解的
19、句段做出标记,然后与同学们分享你的阅读发现。 第六章家族(第(1)(2)段略)(3)我想在这里提出来讨论的是我们乡土社会中的基本社群,这社群普通被称为“大家庭”的。我在江村经济中把它称作“扩大了的家庭”(Expnded fmily)。这些名词的主体是“家庭”,在家庭上加一个小或大的形容词来说明中国和西洋性质上相同的“家庭”形式上的分别。可是我现在看来却觉得这名词并不妥当,比较确当的应该称中国乡土社会基本社群作“小家族”。(4)我提出这新名词来的原因是在想从结构的原则上去说明中西社会里“家”的区别。我们普通所谓大家庭和小家庭的差别绝不是在大小上,不是在这社群所包括的人数上,而是在结构上。一个有十
20、多个孩子的家并不构成“大家庭”的条件,一个只有公婆儿媳四个人的家却不能称之为“小家庭”。在数目上说,前者比后者为多,但在结构上说,后者却比前者为复杂,两者所用的原则不同。(5)家庭这概念在人类学上有明确的界说:这是个亲子所构成的生育社群。亲子指它的结构,生育指它的功能。亲子是双系的,兼指父母双方;子女限于配偶所出生的孩子。这社群的结合是为了子女的生和育。在由个人来担负孩子生育任务的社会里,这种社群是不会少的。但是生育的功能,就每个个别的家庭说,是短期的,孩子们长成了也就脱离他们的父母的抚育,去经营他们自己的生育儿女的事务,一代又一代。家庭这社群因之是暂时性的。从这方面说,家庭这社群和普通的社群
21、不完全一样。学校、国家这些社群并不是暂时,虽则事实上也不是永久的,但是都不是临时性的,因为它们所具的功能是长期性的。家庭既以生育为它的功能,在开始时就得准备结束。抚育孩子的目的就在结束抚育。关于这一层意思我在“生育制度”一书中有详细的讨论。(6)但是在任何文化中,家庭这社群总是赋有生育之外其他的功能。夫妇之间的合作并不因儿女长成而结束。如果家庭不变质,限于亲子所构成的社群,在它形成伊始,以及儿女长成之后,有一段期间只是夫妇的结合。夫妇之间固然经营着经济的、感情的、两性的合作,但是所经营的事务受着很大的限制,凡是需要较多人合作的事务就得由其他社群来经营了。(7)在西洋,家庭是团体性的社群,这一点
22、我在上面已经说明有严格的团体界限。因为这缘故,这个社群能经营的事务也很少,主要的是生育儿女。可是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家并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这社群里的分子可以依需要,沿亲属差序向外扩大。构成这个我所谓社团的分子并不限于亲子。但是在结构上扩大的路线却有限制。中国的家扩大的路线是单系的,就是只包括父系这一方面;除了少数例外,家并不能同时包括媳妇和女婿。在父系原则下女婿和结了婚的女儿都是外家人。在父系方面却可以扩大得很远,五世同堂的家,可以包括五代之内所有父系方面的亲属。(8)这种根据单系亲属原则所组成的社群,在人类学中有个专门名称,叫氏族。我们的家在结构上是一个氏族。但是和普通我们所谓族也不完全相同
23、,因为我们所谓族是由许多家所组成,是一个社群的社群。因之,我在这里提了这个“小家族”的名词。小家族和大家族在结构原则上是相同的,不相同是在数量、在大小上。这是我不愿用大家庭,而用小家族的原因。一字的相差,却说明了这社群的结构性质。(9)家族在结构上包括家庭,最小的家族也可以等于家庭。因为亲属的结构的基础是亲子关系,父母子的三角。家族是从家庭基础上推出来的。但是包括在家族中的家庭只是社会圈子中的一轮,不能说它不存在,但也不能说它自成一个独立的单位,不是一个团体。(10)形态上的差异,也引起了性质上的变化。家族虽则包括生育的功能,但不限于生育的功能。依人类学上的说法,氏族是一个事业组织,再扩大就可
24、以成为一个部落。氏族和部落赋有政治、经济、宗教等复杂的功能。我们的家也正是这样。我的假设是中国乡土社会采取了差序格局,利用亲属的伦常去组合社群,经营各种事业,使这基本的家,变成氏族性了。一方面我们可以说在中国乡土社会中,不论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都可以利用家族来担负,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为了要经营这许多事业,家的结构不能限于亲子的小组合,必须加以扩大。而且凡是政治、经济、宗教等事物都需要长期绵续性的,这个基本社群决不能像西洋的家庭一般是临时的。家必须是绵续的,不因个人的长成而分裂,不因个人的死亡而结束,于是家的性质变成了族。氏族本是长期的,和我们的家一般。我称我们这种社群作小家族,也表示了这种长
25、期性在内,和家庭的临时性相对照。(11)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家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如果事业小,夫妇两人的合作已够应付,这个家也可以小得等于家庭;如果事业大,超过了夫妇两人所能担负时,兄弟伯叔全可以集合在一个大家里。这说明了我们乡土社会中家的大小变异可以很甚。但不论大小上差别到什么程度,结构原则上却是一贯的、单系的差序格局。(12)以生育社群来担负其他很多的功能,使这社群中各分子的关系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在西洋家庭团体中,夫妇是主轴,夫妇共同经营生育事务,子女在这团体中是配角,他们长成了就离开这团体。在他们,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有其他团体来担负,不在家庭的分内。夫妇成为主轴,两性
26、之间的感情是凝合的力量。两性感情的发展,使他们的家庭成了获取生活上安慰的中心。我在美国人性格一书中曾用“生活堡垒”一词去形容它。(13)在我们的乡土社会中,家的性质在这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别。我们的家既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夫妇成了配轴。配轴虽则和主轴一样并不是临时性的,但是这两轴却都被事业的需要而排斥了普通的感情。我所谓普通的感情是和纪律相对照的。一切事业都不能脱离效率的考虑。求效率就得讲纪律;纪律排斥私情的宽容。在中国的家庭里有家法,在夫妇间得相敬;女子有着三从四德的标准,亲子间讲究负责和服从。这些都是事业社群里的特色。(14)不但在大户人家
27、,书香门第,男女有着阃内阃外的隔离,就是在乡村里,夫妇之间感情的淡漠也是日常可见的现象。我在乡间调查时特别注意过这问题,后来我又因疏散下乡,和农家住在一所房子里很久,更使我认识了这事实。我所知道的乡下夫妇大多是“用不着多说话的”,“实在没有什么话可说的”。一早起各人忙着各人的事,没有工夫说闲话。出了门,各做各的。妇人家如果不下田,留在家里带孩子。工做完了,男子们也不常留在家里,男子汉如果守着老婆,没出息。有事在外,没事也在外。茶馆,烟铺,甚至街头巷口,是男子们找感情上安慰的消遣场所。在那些地方,大家有说有笑,热热闹闹的。回到家,夫妇间合作顺利,各人好好地按着应做的事各做各的。做得好,没事,也没
28、话,合作得不对劲,闹一场,动手动脚,说不上亲热。这些观察使我觉得西洋的家和我们乡下的家,在感情生活上实在不能并论。乡下,有说有笑,有情有义的是在同性和同年龄的集团中,男的和男的在一起,女的和女的在一起,孩子们又在一起,除了工作和生育事务上,性别和年龄组间保持着很大的距离。这绝不是偶然的,在我看来,这是把生育之外的许多功能拉入了这社群中去之后所引起的结果。中国人在感情上,尤其是在两性间的矜待和保留,不肯像西洋人一般的在表面上流露,也是在这种社会圜局中养成的性格。第(3)段:提出新概念“小家族”。作者认为,乡土社会中的基本社群称为“大家庭”不妥当,因而提出了新概念。这反映了作者的批判思维、创新精神
29、。第(4)段:大家庭和小家庭的差别不在人数上,而是在结构上。提出“结构”的原则,就从现象深入到了本质。第(5)段:家庭是暂时性的。从家庭的基本功能“生育”的角度,指出家庭“是短期的”。把家庭和普通的社群比较,凸显其暂时性。第(6)段:由于家庭有生育之外的其他功能,夫妇之间的合作是长期的但受限制,需要多人合作的事务就由其他社群来经营。论述基于事实,无懈可击。第(7)段:西洋家庭主要是生育儿女,其他经营的事务很少在中国,由于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可以依需要沿父系方向按亲属差序向外扩大。中西比较的研究方法,几乎贯穿全书。显示了作者宽阔的视野,广博的学识。第(8)段:我们的家是根据单系亲属原则组成的社群
30、,叫氏族(小家族),和大家族在结构原则上是相同的。至此,“小家族”的概念得以廓清。第(9)段:家族是从家庭基础上推出来的。辨析“家族”与“家庭”的关系,更加透彻。第(10)段:家必须是绵续的,就变成了族,“小家族”的长期性和家庭的临时性相对照。“家”氏族部落,功能由生育至政治、经济、宗教等,越来越复杂。“小家族”之“小”,和差序格局有关。即“利用亲属的伦常会组合社群,经营各种事业,使这基本的家,变成氏族性了”。第(11)段:中国的家庭是一个事业组织,大小变异可以很大,但结构原则却是一贯的单系的差序格局。“差序格局”,可谓本书的核心概念。第(12)段:西洋家庭夫妇是主轴,经营生育事务,家庭成了获
31、取生活上的安慰的中心。“生活堡垒”:生动的比喻,意谓以夫妇为主轴的家庭是一个生活的基地,进可攻,退可守。第(13)段:乡土社会中家的主轴是父子、婆媳,被事业的需要而排斥了普通的感情。事业发展保证效率讲求纪律排斥私情。这是一条因果关系的逻辑链条。第(14)段:乡土社会中,夫妇感情淡漠,原因是把生育之外的许多功能都拉入所引起的后果。夫妇间感情淡漠,两性间矜持、保留,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时代发展至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家庭除生育之外的功能减少,这种状况已经改变。聚焦现实,解读生活1.根据你对“差序格局”这个概念的理解,思考回答:微信朋友圈算不算是差序格局的一种表现?答:_答案:不算。按照费老所说的“
32、差序格局”,传统中国的关系结构是以亲缘和血缘关系为主导的,社会成员的关系结构像是石子扔进水中形成的一圈圈由内向外推的波纹。每个人处于圈子中心的位置,推出的每一圈都是远近亲疏不同的社会关系。并且每个人都有各自以自己为中心的社会关系圈。这是一种先赋性的“差序格局”,任何人一出生就形成了自己社会网中的格局图,社会网络从内往外,关系由强变弱,个人对其所承担的义务也由高到低。但是在微信朋友圈中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的重要性降低,一种基于业缘和友缘的新“差序格局”逐渐形成,最要好的朋友在第一圈,朋友的朋友在第二圈,以此类推直到陌生人是最后一圈。朋友圈形成的以业缘和友缘为主的圈层是一种自致属性,区别于传统亲缘地
33、缘的先赋属性。2.秋菊打官司这部电影曾经风靡一时,秋菊执着地打官司,为了什么?请同学们联系当今法治社会,对比、探讨乡土社会为什么是一个“无法”的社会?答:_答案:从表面上看电影秋菊打官司这部作品的主题体现出了中国“普通农民法制意识的觉醒”,很多的评论文章也是这样看的。其实电影的主题真正令人深思的是秋菊和村长之间的冲突和关系。村长因为对方骂自己是“绝户”而动手打人在中国农村并非多么稀罕的事情,再说那个村长无论就他的立场和道德等任何意义上看也不是一个坏人,相反在秋菊难产之际他还能不计前嫌地抢救她,表明他是一个正直仗义的人。但他不肯满足秋菊仅仅道上一个歉的简单要求。因为在他看来那是一个必须坚持的原则
34、,就像父亲打了儿子是不能向儿子道歉的一样,一个领导当然也不能向村民道歉。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中国农村的社会结构中依然存在着一种封建主义的残余和植根很深的观念。我们看完电影会思考这样的问题:一个村长连为一个小小的错误说上一句“软话”尚且如此困难,如果遇到其他更大的问题又将如何?如果像这个村长这样并没有多坏的人对待村民尚如此专横,如果遇到更坏的村长又将如何?可见,小矛盾反映大主题应该是这部影片隐蔽较深的作者动机了。关注时代,自觉担当1.由第1章乡土本色可知中国人自古安土重迁,那为什么现在“北漂”“南漂”这么多?答:_答案:乡土本色中论述了乡土社会最大的两个特点:“土气”和“聚居”。土地是不流动的,
35、因此,靠土地谋生的人也是粘着在土地上的,人们聚村而居,“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在这里,人口的流动必然是不频繁的,“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联系生活,不仅要了解乡土社会的主要特征,还要看到现代社会与其不同之处:现代社会商业发达,土地对人的束缚力变弱,甚至很多农村人也不再以土地为谋生的主要手段,选择进城打工,人口的流动性也随之增强。2.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特别是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与农村的差距也逐渐在缩小,乡土性也逐渐淡化了,“乡土”观念日渐式微,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你对振兴乡村,有哪些好的建议?请分享出来。答:_答案:城市的繁华对自小生活在农村的年轻人的确很有吸引力,因为年轻,视野不够
36、开阔,经历也不够丰富,为了生活、梦想,为了心中那一份向往来到了城市,因为那里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机遇。远离家乡,可逼迫自己实践理想的职业规划,激发自己变得更好。但是远离家乡与“记住乡愁”并不矛盾,关键是找到一个平衡点,恰到好处地处理好这个矛盾,乡土城镇化就显得尤其重要。好的建议:转变生产方式,完善公共服务等,让人们就地城镇化;珍视历史遗存,转向提升品质、注重人性的内聚式发展;打造优势产业,发展特色小镇经济,用特色文化保留乡土气息,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归宿感。【好题精选】1.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和转换,乡村和城市的碰撞与融合,使社会发生着巨大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乡土中
37、国关于乡土社会的论述一定给我们带来了有益的启示,试谈谈你的想法。启示:_答案:示例一:乡土中国,并不是说中国的乡村,也不是说中国乡村的乡土性。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种乡土性是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受到土地的影响。但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中国的乡土社会受到了冲击。中国出现了很发达的城市,这些城市具有了现代社会理性、变化速率大、关系不稳定的特点,可是中国社会的文化仍然是乡土性的。很早以前我就思考过,为什么在中国人的观念中,逆来顺受是很自然的。中国人是不太懂得反抗的。当自己与别人产生并非无理的矛盾的时候,中国的平凡百姓首先想的是约束自己,以和为贵,所谓“克己”。好比一位母亲,看到自己儿子和别人儿子打架
38、,不管是不是自己儿子错了,肯定都是劈头盖脸把自己儿子骂一顿。直到看到一篇文章说,因为中国人的祖先是靠天吃饭的,在人们对自然还一无所知的时候,只能崇拜它,顺应它。天,直接关系到人们能不能吃饱饭,能不能活过这一岁。深以为然。而这本书给了我一个比较完整的答案。中国人的逆来顺受来源于祖祖辈辈的顺应。这还只是乡土性的一部分。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习性,很多的根据都可以从土地里找到。好比说中国人的含蓄和富有人情味。在乡土社会中,人际交往是不讲究效率的,讲究的是感情。于是人们的谈话很多都是没有目的的,或者很久很久都无法进入正题,就连工作时也是这样,它不会像外国人开门见山直来直往。仔细观察身边的人,就会发现,这种
39、乡土性随处可见。再想想咱们的文化,不管是追求稳定、保守、安于现状,还是天人合一、儒道的价值体系,所有的所有都深深地烙下了土地的印记。而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着泥土的气息,有着文化的投影。国人“内圣”人格取向,或者一直到近代中国依然是一个家族居住在一起,四世同堂比比皆是,等等。中国人是有根的,他们的根扎在土里。人就好比是这树上的叶子,一代一代的凋零了又新生,可是根没有变,根还是深深地扎在泥土里。示例二:乡土社会在转型。说是中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现在真正地了解到社会转型的含义,不仅仅是从落后农业国家转向先进的工业国家。原本一个“阿波罗”式的社会,显现出了“浮士德”式社会的特征。我们的乡土社会
40、在受理性社会的冲击,我们的乡土社会在很多方面被瓦解着,那是工业文明带来的结果。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父母和子女分开居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有着所谓的城市综合症,空虚,没有安全感,每天和很多人在一起却觉得自己没有朋友。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西方较活跃的文化和思想观念。人们的生活不确定因素增多。连百姓也像电子产品一样更新换代,没有新的功能,很快被淘汰。以前的人们想着一辈子老死故乡,现在的人们想着出去闯荡闯荡。我们的社会在改变,而且还会有更深层次更潜在的改变。这种改变是先进的文明征服了落后的文明,也是中华文化吸收新的元素,是冲击是更新也是考验。这样的转型,说不清楚是城市里的气氛更浓烈还是农村的气氛更
41、浓烈。无疑城市的不确定性更大。但城市中“生于斯,死于斯”大有人在,也有一家老小四世同堂共居一室。农村中的青少年“走出去”的愿望说不定更强烈。我想这样的社会转型,是整体的,是这个社会方方面面的改变。原本不管是中国的乡村还是城市,都是典型的乡土中国。2.试以“今日中国乡村的变迁”为话题,从居住环境、精神风貌、文化生活、风俗习惯、乡村管理等角度中任选一个,开展调查访问,写一篇不少于1 000字的调查报告。答案:示例:关于农村环境状况的调查报告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论是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是文化水平都空前提高。而农业和农村经济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
42、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为了解农村的经济变化给环境带来的变化,我利用暑假时间对盐城市亭湖区袁庄村环境的实际情况及农民的生活情况展开了调查,在发现相关问题后,进行了适当的分析和总结并给出了相关建议。(一)主题简介: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农村的环境变化,在进行走访之后得出结论并给出建议,从而更好地加深对农村的了解,认真贯彻关于“三下乡”活动的相关要求。(二)活动日程: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纸张、笔和调查问卷,确定要走访的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调查:到有关单位进行现场访问,了解相关问题的实际情况,并适当询问和采纳一部分建议。整理手头资料,分析之后得出结论,并针对了解到的实际情况给出合理的建议。起草实践报
43、告,修改之后打印成稿。(三)调查情况:1.调查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作为占中国相当大地域的农村,其环境污染现状更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为发现当今农村环境问题,思考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探索农村环境治理的有效途径而进行相关调查并拟写调查报告。2.调查目的:了解当今农村环境问题,思考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探索农村环境治理的有效途径,认真贯彻关于“三下乡”活动的相关要求。调查对象:盐城市亭湖区袁庄村服装厂、污水处理厂、白马交易市场以及周围的居民。调查方法:实地考察、走访、座谈。现状与问题分析: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44、,但这种发展主要是依靠化肥、农药等化学物品的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投入的大幅度增长,导致土壤有机质降低、肥力下降。化肥的不合理使用,还会对大气造成污染。氮素化肥浅施、撒施后往往造成氮的逸失,硝态氮在通气不良的情况下进行反硝化作用,生成气态氮而逸入大气,对大气造成污染。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因其使用见效快、防治效果高、防治面广,保证了作物的丰产、增产,因此在全球范围内被迅速推广使用。但农药的大量使用会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物种多样性减少,使农村本来就较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更加脆弱。在使用杀虫剂时,一些农业害虫的天敌如青蛙、七星瓢虫、赤眼蜂,甚至一些食虫鸟,也由于食物链的关系或直接被毒害而大量死亡,破坏生态平
45、衡。城市污染向农村转嫁加速农村的环境污染:随着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一些耗能高、污染重,难以治理的企业迁移到农村,给农村环境带来严重污染。由于工厂条件简陋,设备不完善,使得大量的污水被直接排入河流或路边灌水渠道,其后果造成了一定的水体污染:一方面,用于灌溉会使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使河流中的水生植物及水生动物遭到了灭顶之灾。此外,还有很多城市垃圾在郊外农村填埋或堆放,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同时也污染了周围的水体、土壤和大气,极大地影响了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秸秆焚烧污染严重:每年的夏、秋季节是农村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时期。每年的农村有大量的秸秆都未被
46、利用。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绝大多数农村利用收割机收割小麦,虽省时省力但留下的麦茬相当高,如不做处理必然对秋季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于是采取焚烧的办法。秋季玉米等农作物收获后,尚未干燥的玉米秸不能充分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弥散于空气中,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浓度急剧升高,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到了傍晚时分,空气湿度加大、烟雾扩散减慢,全部积聚于低层,能见度大大降低。另外,烟雾还严重刺激人们的眼睛和喉咙,使人流泪,呼吸困难,甚至呕吐,严重时还会导致呼吸道疾病,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农村畜禽养殖业及相关行业带来的环境问题:调查数据显示,养殖一头牛产生的废水超过22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养
47、殖一头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于7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附近地区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氨氮超标;河道水体发臭变黑,富营养化,蚊蝇滋生,严重污染周围的环境。某些作坊主甚至将动物皮钉在门板、板凳上,放到街道上晾晒,将猪毛等动物鬃毛满街摊晒,气味难闻,蚊蝇大量聚集。由于这些作坊大多位于居民区,从而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损害了人们身心健康,恶化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解决当前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加强农业科技的攻关和推广工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大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科研攻关力度,积极推广先进的耕作制度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努力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生态
48、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开展生态农业建设是控制农村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强化乡镇企业环境管理,控制工业污染。乡镇工业要适当集中建设,建立工业小区,实行集中管理,集中处理污染。对于污染企业要限制其发展;对产业结构不合理、污染排放严重、不能实现集中处理污染,或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要关停,逐步在乡镇工业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向农村干部宣传环境保护对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促使其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紧迫性;向广大农民宣传公益、环保知识,从而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环境、个个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把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
49、平。引导广大农民革除陋习,倡导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帮助农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完善政府职能,健全环境管理体系,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完善政府职能,将环境整治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要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管理,应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法规与标准体系,在已有的法规基础上,逐步制定、完善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有关的食品技术规范,农药、化肥、地膜污染防治与环境管理法规标准等,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完善的法律支持。加强环保队伍建设,乡、镇一级应设有环保机构或专人,提高队伍的执法能力。加大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收益、谁负担,谁
50、开发、谁保护”的原则,不断拓宽投资渠道,保证稳定有效的环保资金投入。财政政策逐步向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倾斜。另外,还需根据“工业反哺农业”有关精神研究、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集体和个人多渠道融资机制,保证稳定有效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投入。农村的环境问题由于其特殊性,如不及早重视和防范将会造成比现在城市环境更复杂、更有害、更难治理和恢复的被动局面。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今天,我们应当积极采取对策,把农村环境问题提上议事日程,不能重蹈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51、。(一)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费孝通生平,深入了解这位伟大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二)拓展阅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1.创作背景。1988年费孝通已经80岁了。但是这一年他应香港中文大学的邀请给Tnner讲座做一个关于中国民族学研究的报告,也就是后来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蓝本,却成为了他学术生涯晚年的又一个高峰。在这篇论文(以及后续其他研究者的论述)中,他提到:我将把中华民族这个词用来指如今中国疆域里具有民族认同感的十一亿人民,它所包括的50多个民族单位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他们虽则都称为“民族”,但是层次不同。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
52、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形成的。2.内容简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主要论点可概括为: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民族实体,并不是把56个民族加在一起的总称,因为这些加在一起的56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在这个民族实体里所有归属的成分都已具有高一层次的民族认同意识,即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形成多元一体格局有一个从分散的多元结合成一体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必须有一个起凝聚作用的核心。汉族就是多元基层中的一元,但它发挥凝聚作用把多元结合成一体。高层次的认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不同层次可以并存不悖,甚至在不同层次的认同基础上可以各自发展原有的特点,形成多语言、多文化的整体。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