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高考历史统考版二轮复习主题限时集训1 制度自信 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50608 上传时间:2024-06-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历史统考版二轮复习主题限时集训1 制度自信 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高考历史统考版二轮复习主题限时集训1 制度自信 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1高考历史统考版二轮复习主题限时集训1 制度自信 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1高考历史统考版二轮复习主题限时集训1 制度自信 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1高考历史统考版二轮复习主题限时集训1 制度自信 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1高考历史统考版二轮复习主题限时集训1 制度自信 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1高考历史统考版二轮复习主题限时集训1 制度自信 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1高考历史统考版二轮复习主题限时集训1 制度自信 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主题限时集训(一)制度自信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记载:“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这一变化()A建立起周天子的集权统治B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C标志着贵族政治开始确立D加强了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B根据材料“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可知,西周时期周天子确立起与诸侯的君臣关系,

2、强化了与诸侯的等级区别,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故选B项;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并未建立起集权统治,排除A项;贵族政治在西周之前已经确立,排除C项;材料论述的是天子和诸侯关系的变化,并未扩展至民族关系,无法看出是否加强了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排除D项。2(2020龙岩质检)商鞅变法时建立的乡村基层组织即乡里什伍制,后世王朝大多得以保留或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如汉代的乡里什伍制、唐代的乡里保邻制、宋代的保甲法、明代的里甲制等。这体现了中国古代()A礼法并施的治国理念B政治制度的延续与变迁C基层自治意识的增强D后世王朝缺乏创新精神B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虽然名称不同,但都是为了加强对基层民众的控制,体现出古代

3、中国政治制度的延续与变迁,故选B项;材料只体现出政治制度的规范,没有反映出道德的教化,与“礼”的治国理念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而非地方的自治,排除C项;材料“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政治制度的变迁反映出乡村基层组织也有制度的创新,排除D项。3“三老”是古代掌教化的乡官。西汉时,三老可直接与官吏交流政策,参与政治、督促百姓缴纳赋税等,进行基层的统治。统治者将自己的意志通过官吏下达给三老,三老吸收消化后,劝导百姓服从统治者的意志,带领百姓学习并服从国家的各种政策。由此可见,汉代()A三老地位明显高于基层官吏B皇帝通过尊崇三老以稳固统治C统治者重视发挥三老的作用D三老的设立利于消

4、除地方割据C材料表明汉代统治者除了利用官吏管理外,“将自己的意志通过官吏下达给三老”,说明还注重发挥地方基层组织三老的作用,故选C项;三老是地方基层组织,其地位是低于基层官吏的,排除A项;汉代注重发挥作为基层组织三老的作用,无从体现“尊崇”,排除B项;三老不是国家政权的正式官吏,谈不上消除地方割据,排除D项。4(2020惠州调研)汉初实行上计制度,要求郡国在年终将该地区的经济收支、户口多少、土地面积的数量、耕地增减、自然灾害以及社会治安等状况统一上报到朝廷,作为征收赋税、征发徭役、计划经费开支和制定各种有关政策的依据。这一制度()A限制了土地兼并B强化了君主专制C加强了国家治理D解决了王国问题

5、C根据材料“作为征收赋税、征发徭役、计划经费开支和制定各种有关政策的依据”可知,上计制度使国家赋役征派、政策制定更有据可循,加强了国家治理,故选C项。5唐代城市居民虽有“坊郭户”之称,但没有单独设立户籍。宋代则实行城乡分治,在户籍制度上单独设立城镇户口的“坊郭户”户籍。坊郭主户还单独划分为十等,承担赋税与“科配”(临时性赋税)等;坊郭客户则为城镇贫民。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唐代城市居民独立意识较弱B宋代积贫积弱财政困难C宋代理学更为关注民众疾苦D宋代城市工商业的发展D从题干中唐朝对“坊郭户”未单独设立户籍,到宋代设立城市居民的单独户籍,分主户和客户,坊郭主户按等次承担赋税,可知宋代出于

6、管理与征税需要进行户籍管理的变化,是城市工商业发展的结果,故D项正确。6(2020黄山质检)元末明初理学家、教育家汪克宽在其环谷集郑长者传中这样记载:“乡邑讼理不决者,往往求直于长者,无不惭服而去。”以下理解合理的是()A反映了元末明初中央集权的弱化B长者积累了更多诉讼经验C基层自我管理是国家治理的补充D理学成为司法判决的依据C材料中强调乡村中有纠纷不能自己解决的,经常求助于德高望重的长者,最后都惭愧、信服而归,这是地方自我管理而对国家治理的有益补充,故选C项。7大明会典载:“凡军、民、医、匠、阴阳诸色户,许各以原报抄籍为定,不许妄行变乱,违者治罪,仍从原籍。”还规定:“若诈冒脱免,避重就轻者

7、,杖八十。其官司妄准脱免及变乱叛籍者,罪同。”明朝此规定意在()A变革元朝的户籍制度 B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C规范户籍登记与管理 D严格限制人身自由C“凡军、民、医、匠、阴阳诸色户,许各以原报抄籍为定,不许妄行变乱,违者治罪,仍从原籍”表明不准更改户籍,不是变革元朝的户籍制度,故A项错误;明朝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凡军、民、医、匠、阴阳诸色户,许各以原报抄籍为定,不许妄行变乱,违者治罪,仍从原籍”和“若诈冒脱免,避重就轻者,杖八十。其官司妄准脱免及变乱叛籍者,罪同”表明是在规范户籍管理,故C项正确;明朝严格限制人身自由与材料的内容规范户籍管理不符,故D项错误。8(20

8、20荆门调研)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据此可知“改土归流”()A阻碍了当地社会进步B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治理C破坏了民族团结D彻底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根源B“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能有效地执行中央的政策,加强对地方的有效治理,故选B项。9(2020龙岩质检)1948年夏,沂蒙解放区发生旱灾,部分农民举行传统的祈雨仪式,并暴力殴打了前来阻止的基层干部。地方政府并未盲目地对群众进行惩罚,而是将革命理念与传统习俗结合起来,采用温和的方式处理了这一事

9、件,并重新将生产救灾导入正常轨道。这表明当时()A封建旧势力严重阻碍了革命工作B中共在积极探索基层治理的方法C中共在农村积极地开展土地改革D破除封建迷信是革命的首要目标B材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将革命理念与传统习俗结合起来”,表明在积极探索基层治理的方法,故选B项;材料农民的祈雨仪式反映出传统习俗的影响,并非封建旧势力的阻碍,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排除C项;材料说明破除封建迷信是中国共产党地方治理的重要任务,无法推断是其首要目标,排除D项。10新中国成立之初,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社会风气治理运动,将“除旧与布新”作为社会风气治理的方向与目标,扫除旧社会的

10、一切污泥浊水,在全国建立一种积极向上的新社会风气。其主要目的在于()A继续完成民主革命任务B适应政治经济建设需要C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D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B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政治上需要巩固政权,在经济上需要恢复国民经济,在思想文化上需要构建与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在外交上需要打破国际社会的孤立。材料中“社会风气治理运动”意在通过一场社会风气的治理达到符合当时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故选B项。11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泛雅典人节”中的一些比赛项目规定必须以部落为单位参赛,赛前训练、置办装备所需的资金由参赛单位筹备,奖品授予获胜部落的全体公民。这类比赛()A奠定了雅典民主制基础B加强

11、了雅典社会团结与认同C剥夺了贵族的政治权利D强化了部落内部的血缘关系B材料中的比赛项目强调必须以部落为单位参赛、筹备和发奖。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举措能够加强部落的团结与认同,也就促进了雅典社会团结与认同,故B项正确;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制基础,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出剥夺贵族的政治权利,故C项错误;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部落内部的血缘关系在削弱,故D项错误。12“光荣革命”后直到1832年议会改革前,在英国的一些选区,地方权贵通过人为操作确定议员,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这说明英国()A君主立宪制仍未建立B地方权贵操纵地方选举C基层治理制度极其混乱D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D根据

12、材料议会席位可以买卖,可见英国民主制度不健全还需完善,故选D项;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君主立宪制确立,排除A项;材料中提到的一些地区,地方权贵操作确定议员,而不是所有地方,排除B项;材料说明的是一些选区,没有涉及基层治理,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20十堰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即在全国范围既完成没收官僚资本为国家所有、推进新解放区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民主革命遗留的各项任务,又开展了“三反”“五反”斗争、打退资产阶级的进攻等社会主义革命的现实任务,为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完成国家工

13、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4年,毛泽东就明确提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总目标”和“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的总任务。中共八大前后以“四个现代化”为核心内容的新中国现代化战略构想基本形成。材料二在邓小平改革思想的指引下,我国新时期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在理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一是理顺“政企”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二是理顺“政社”关系,促进社会组织发育发展,充分激发社会机体活力;三是理顺“党群”关系,紧紧依靠人民群

14、众,不断夯实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确保国家“社会公仆”的本质功能。国家改革的根本价值是推进制度创新与定型,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国家改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国家治理提供了强大的政治资源和政治动力。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包心鉴新中国70年国家建设的内在逻辑(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治理与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家治理各自的突出特点。(1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影响。(12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过渡时期突出特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新中国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治理史实可归纳;第二小问改革开放新时期突出特点,根据材料二“我国新时

15、期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在理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改革开放新时期是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2)问,根据材料二“理顺政企的关系”和“理顺党群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答案。答案(1)过渡时期突出特点:以国家基本制度的建立和保障社会主义新秩序。即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为根本价值;以建立和巩固社会发展新秩序为根本基础;以发动和推进所有制变革为关键环节;以运用国家力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突出任务;以清除旧社会遗留的封建残余为根本保障。改革开放新时期突出特点: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3分)(2)影响:确立了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国家管理制度,激发了社会活力;夯实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保证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促进了国家治理的创新,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2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温铁军认为,古代社会自郡县制以来,政权只设到县一级,社会基层长期维持“乡绅自治”。秦晖进一步将这种治理格局概括为“国权不下县,县下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中国传统基层自治的存续,得益于既是社会经济单位、又是政治责任单位的家户制度和儒家意识形态的教化。随着中国步入现代社会,现代性的侵蚀导致传统基层宗族社会受到严重冲击,近代以来中国不断探索与现代性相适应的基层治理制度。

17、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对当前基层社会自治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摘编自任杰、郁建兴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自治、法治与德治等从材料中提取关于中国基层治理的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根据材料“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古代基层治理的方式,近代中国社会治理方式受到冲击和我国当代社会主义基层管理模式的探索等角度来拟定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说明。答案示例:论题:宗族自治家户制度伦理教化乡绅引导是中国传统基层自治的主要模式。(2分)论述:中国古代社会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受宗法观念影响的宗族体系长期存在,构成古代社会地方宗族自治的主要形式;从政治层面看,统治者长期推行的户籍制、保甲制、什伍连坐制等,进一步稳固了地方统治;地方乡绅往往是地方宗族内有影响力、有威望的传统知识分子,通过乡绅宣扬用于维护统治、凸显等级观念的儒家伦理观念,从思想层面形成对基层民众的思想控制,形成以基层乡绅为桥梁,沟通基层治理与国家威权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稳定基层秩序、巩固统治的真实意图。纵观中国古代,这种模式基本实现了对地方基层的治理,保证了封建王朝的统治,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