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选科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50551 上传时间:2024-06-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选科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解析》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选科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解析》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选科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解析》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选科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解析》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选科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解析》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选科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解析》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选科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解析》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选科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解析》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选科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解析》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选科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解析》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选科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北省21届高一年级10月份模拟选科考试历史一、选择题1. 在仙蠡墩、徐家湾、钱山漾、水田畈和吴县澄湖等遗址的良渚文化堆积中,都发现了稻谷和稻米的遗迹。经鉴定,这些稻谷属于人工裁培的籼稻和粳稻。这可以用来说明,良渚文化时期A. 农业生产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B. 社会文明已迈人阶级社会的门槛C. 水稻栽培是重要的农业生产活动D. 人们培植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答案】C【解析】【详解】良渚文化中发现了稻谷和稻米的遗迹,而且属于人工裁培的籼稻和粳稻,说明良渚文化中的出现了水稻栽培,意味着水稻栽培是当时重要的农业活动,C正确;题干未将;良渚文化与同时期世界其它地区的农业水平比较,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

2、;B与题无关,排除;通过题干无法判断出良渚文化中出土的水稻“最早”,排除D。2. 西周时期,周天子可随时到各诸侯国视察,可以不定期召见天下诸侯,有向诸侯征收贡赋的职权,诸侯对周天子须尽名目繁多的各种义务。据此可知,西周实行A. 君主专制B. 内外服制C. 郡县制D. 分封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分封制之下,诸侯要缴纳赋税、定期向周天子述职,故D项符合材料主旨;ABC项在西周都没有实行,排除。3.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出自资治通鉴,主要介绍了赵武灵王为了国家的强大,力主改穿胡服,提倡学习骑马射箭的故事。这主要体现了A. 改革成为社会发展趋势B. 游牧民族的经济优势C. 民族之间的交流和

3、融合D. 君主专制体制的确立【答案】C【解析】【详解】战国时期的赵国是汉族政权,赵武灵王为了巩固统治,稳定北边,力主改穿胡服,提倡学习骑马射箭的故事,这体现了民族之间的交融,C正确;题干内容无法判断出改革是当时的社会趋势,排除A;题干未对游牧民族经济和汉族经济进行对比,排除B;秦朝确立了君主专制体制,排除D。4. 商鞅变法中国家干预经济,是为了确保以君主专制为轴心的国家政治制度,并且希望以此控制社会财富的流通,从而达到垄断物质资源配置的权力。下列措施能实现其意图的是A.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B. 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C. 废井田,开阡陌D. 在全国普遍推行县制【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

4、结合所学可知,商鞅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社会控制与经济整合思想,强烈主张国家对经济领域实行全面干预,使国家垄断全国范围内的经济资源,从而集中到战、农上去,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能够实现商鞅的这种意图,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不能实现材料中意图;C选项错误,“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有利于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他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但与材料信息不符;D选项错误,商鞅在秦国普遍推行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5. 中国古代,皇帝通过口头或文书下达制令,其形式有谕、旨、策、制、诏、诰、戒、朱批等,不同的形式适用于不同的政务

5、,均具有绝对的权威。这主要体现了A 皇权专制B. 皇帝独尊C. 皇位世袭D. 君权神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古代皇帝的命令形式不同,但是具有绝对权威,这体现了皇帝独尊的特征,B正确;皇权专制强调的是皇帝独揽大权,排除A;题干内容与皇位传承以及皇权来源无关,排除C、D。6. 下面中国古代某一时期中枢机构示意图。这种中枢结构始于A. 秦朝B. 西汉C. 唐朝D. 北宋【答案】B【解析】【详解】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到决策机构是中朝,而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设置中朝,故此中枢机构开始于西汉,答案为B;ACD均没有设置,排除。7. 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

6、,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对“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解读最准确的是A. 解决匈奴问题,稳定北部边疆形势B. 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中外交流C. 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D. 开疆拓土,巩固了“大统”的局面【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可得出,其体现的是当时中国的疆域不断扩大,因此与汉武帝开疆拓土,巩固“大统”的局面有关,故D项正确;A项不够准确,只涉及到北方,排除A;B项属于对外交流的,排除B;C项属于思想方面,不符合题意。8. 京杭大运河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和浙江等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

7、塘江五大水系,沿线是中国最富庶的农业区之一,经济很发达。由此可知,京杭大运河的开凿A. 满足了隋炀帝奢侈的愿望B. 加快了中国经济的转型C. 加强了中国南北经济交流D. 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京杭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五大水系,沿线经济发达,有助于加强中国南北经济交流,C正确;题干内容与满足了隋炀帝奢侈的愿望无关,排除A;隋唐时期的经济并未发生转型,排除B;京杭大运河主要涉及的国内贸易,而非对外贸易,排除D。9. “玄宗天宝元年,置十节度经略使以备边:日安西、日北庭、曰河西,以备西边;曰朔方、日河东、曰范阳,以备北边;日平卢,以备东边;日陇右、日剑南,以备西边;曰岭南五府经略

8、,以备南边。”唐玄宗这一举措引发了A. 安史之乱B. 七国叛乱C. 宦官专权D. 黄巢起义【答案】A【解析】【详解】唐玄宗在各地设置节度使,随着节度使权势渐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最终引发了安史之乱,A正确;B是西汉初年事件,排除;宦官专权、黄巢起义不是设置节度使导致的,排除C、D。10. 下面为中国古代某政权迁都路线图。这次迁都旨在A. 接受汉民族的先进文化B. 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C.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D. 加快匈奴的封建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地图可知,这一政权将都城有平城迁到了洛阳,这是孝文帝改革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迁都的目的是巩固鲜卑族的统治,B正确;迁都是客观上有

9、利于接受汉化,但是并非目的,排除A;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的目的依然是为了巩固统治,C不是主要目的,排除;孝文帝是鲜卑族而非匈奴,排除D。11. 南朝(宋书载:“荆(州)城跨南楚之富,扬(州)部有全吴之沃,日出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南方社会相对稳定B. 南方自然环境优越C. 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D. 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南方的一些地区和城市非常的富裕,一派繁华的景象,这主要是当时的北方战乱,而南朝时期的南方相对稳定,故A项正确;自然环境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还没有开始南移,排除C;

10、民族的融合并不是南方繁盛的主要原因,排除D。12. 虽然历代专制君主殚精竭智企图集全部大权于一身,但要其真正做到一人“独治”全国是不可能的。因此,唐朝实行的制度是A. 三公九卿制B. 中外朝制度C. 三省六部制D. 科举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中三省长官辅佐皇帝处理政务,C正确;三公九卿制度是秦汉时期的中枢体制,排除A;B是汉武帝时期的制度,排除;D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13. 孟子说:“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下列赋税制度体现孟子这一思想是A. 什一税B. 初税亩C. 两税法D. 租庸调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有布缕之征,粟

11、米之征,力役之征”可知,这里涉及的赋税有谷物、布匹以及劳役,这与租庸调制相符,D正确;什一税是教会征收的税收,指的是收入的十分之一,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初税亩中主要征收的是粮食,不涉及力役,排除B;两税法未涉及力役,排除C。14. 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评价怀素擅长的书写字体时说:“奔逸中有清秀之神,狂放中有淳穆之气。”下列与其评价中的书写字体风格致的作品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奔逸中有清秀之神,狂放中有淳穆之气。”反映是草书的风格,结合所学可得出B项是草书,故选择B项;A是楷书,C是行书,D项隶书,排除ACD。15. 下图是朝阳纺织厂唐墓中出土的两件陶胡人俑

12、。这两个陶俑的形象与新唐书记载的大食人俑相吻合;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大食人俑和洛阳出土的三彩胡俑的形象基本一致。因此,该俑的族属很有可能为波斯人。这反映出当时A. 兼容并蓄下的开拓精神B. 中外交流的深入发展C. 对外丝路贸易的纵深发展D. 民族交融的不断深入【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大量波斯人来华并定居,反映了中外交流的深入发展,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当时波斯人来华,不能体现唐朝兼容并蓄下的开拓精神;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对外贸易的信息;D选项错误,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

13、言、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趋向一致,材料并未体现。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二、非选择题16. 下列两幅地图,图1春秋时期形势图,图2为战国时期形势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图2和图1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2)根据图1和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答案】(1)变化:主要诸侯国没有了晋国,增添了韩、赵、魏三国;诸侯国之间和北方增加了长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数量减少。(2)原因:春秋后期战国前期,一些诸侯国的卿大夫掌握了实权,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国瓜分,史称“三家分晋”。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侵犯,秦、赵、燕等国在北部修筑长城;周王室衰微,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日益频繁、激烈,诸

14、侯国纷纷筑起长城以自卫。原先靠近中原的赤狄、林胡和北戎消失了,融人了中原版图中;匈奴的崛起,少数民族相互融合。【解析】【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中两幅图片的对比可以看出,主要诸侯国没有了晋国,增添了韩、赵、魏三国;从工程方面看,诸侯国之间和北方增加了长城;从北方少数民族的数量看,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数量减少。(2)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后期战国前期,一些诸侯国的卿大夫掌握了实权,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国瓜分,史称“三家分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侵犯,秦、赵、燕等国在北部修筑长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王室衰微,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日益频繁、激烈,诸侯国纷纷筑起长城以自卫

1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先靠近中原的赤狄、林胡和北戎消失了,融人了中原版图中;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匈奴的崛起,少数民族相互融合。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东汉太守王景在庐江一带教犁耕之法,兴水利,推广蚕织,卫飒、任延等地方官着手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经过两百余年的发展,江南的落后状况有所改变。汉末,“中国失纲,寇贼横暴,淮、泗间非遗种之地”。中原大乱,民众深受战争的苦难而四散逃离,而此时“江东沃野万里可以避害”。北人南渡和越汉、蛮汉融合,加之江南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遂在东吴政权的有力组织下,通过适当减少农民徭役与赋税,禁止恶吏扰民等措施,促使劳动力与土地的迅速结合,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初步开

16、发。摘编自杨洪贵试论孙吴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材料二 南朝时期,地方官员在江南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宋武帝时期,青州刺史申恬在防御边境的同时,努力劝课农桑,修筑水利工程,使齐地“二三年间,遂皆优实”。梁中大通二年,陈庆之除南北司二洲刺史,“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仓廪充实”。“昌国(郡)初为蛮地,俗不知学。(阮)弥之教之稼啌,兴学校。家有诗书,市无斗器。”地方官还采取措施安置流民安抚少数民族,化解彼此矛盾,“编户属籍”,“自是商旅流通,安居乐业”。雍州刺史张邵,至襄阳,筑长国,修立堤堰,开田数千顷。南朝地方官以廉洁奉公的精神,把安民、富民、造福百姓作为自己的施政目标,在江南开发的大潮中,做出了突

17、出的贡献。其事迹被史家写史立传、被百家修祠树碑颂念,为后代树立了“循吏”“良吏”的楷模。摘编自杨钰侠南朝地方官对开发江南地区的贡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吴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地方官员开发江南的主要措施和意义。【答案】(1)原因:两汉时期先进农耕技术的传入奠定基础;北人南迁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孙吴政权的得力措施;南方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2)措施:广辟农田,劝课农桑;设立学校,教化民众;安置流民,安抚少数民族;兴修水利,提高防灾救荒能力。意义: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缓和了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推动了江南文

18、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了儒家思想的传播,为后世治理江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东汉太守王景在庐江一带教犁耕之法,兴水利,推广蚕织”可知,两汉时期先进农耕技术的传入奠定基础;根据材料“北人南渡和越汉、蛮汉融合,加之江南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可知,北人南迁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根据材料“在东吴政权的有力组织下,通过适当减少农民徭役与赋税,禁止恶吏扰民等措施,促使劳动力与土地的迅速结合”可知,孙吴政权的得力措施;根据材料“江东沃野万里可以避害”可知,南方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2)措施:根据材料“努力劝课农桑,修筑水利工程”“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仓廪充实

19、”可知,采取广辟农田,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提高防灾救荒能力;根据材料“昌国(郡)初为蛮地,俗不知学。(阮)弥之教之稼啌,兴学校。家有诗书,市无斗器”可知,设立学校,教化民众;根据材料“地方官还采取措施安置流民安抚少数民族,化解彼此矛盾”可知,安置流民,安抚少数民族; 意义:南朝地方官员兴修水利、劝课农桑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自是商旅流通,安居乐业”可知,缓和了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兴办学校推动了江南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材料“南朝地方官以廉洁奉公的精神,把安民、富民、造福百姓作为自己的施政目标”并结合所学可知,促进了儒家思想的传播,为后世治理江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18.

20、唐诗不仅是研究唐代文学和唐代文学史的材料,同时又是研究唐代历史的宝贵材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提取材料中的唐诗信息(任选三首),说明上述唐诗对研究唐代历史有哪些史料价值。【答案】【解析】【详解】本题是一个开放性试题,主要涉及的内容是唐诗对于研究唐朝历史所起到的作用。因此可任意选择其中的三个信息,并根据诗句中所反映的内容进行解读。比如选择李白的从军行,刻画出一位身经百战、无比勇敢的将军形象。说明其可用于研究唐朝前期卫国戍边、建功立业、拜爵封侯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范围。再如选择杜甫的忆昔,描述了开元盛世的社会状况。因此可用于研究唐朝开元盛世的社会经济等情况。其它信息的提取及论述

21、只要言之有理即可。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摘编自张书岩我国古代的改姓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中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看法:中国古代部分改姓反映了皇权至高无,上及其反动性。说明:中国古代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以宗法制为支柱,把国家变成了“家天下”。姓,本来是体现血缘关系的标志,对于每个家族来说都应该是平等的。但是皇帝为了一族利益,却把姓氏当成统治工具。当需要拉拢某些人时,他们“恩赐”自己的姓,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当某些人危害皇权时,又赐以恶姓,体现了皇权的反动性。示例二:看法:中国古代部分改姓反映了民族

22、融合。说明:姓氏和民族有密切的关系,在民族融合过程中,姓氏融合是民族融合的重要条件。如鲜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长期以来受到汉族文化的熏陶。鲜卑的拓跋氏建立北魏政权后,实行改革,主动学习汉族的各种制度,在姓氏上也向汉族靠拢。这些变革加快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解析】【详解】看法:根据材料中所列的古代改姓现象,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来提出看法并予以说明。以选择赐姓为例。赐姓行为体现了皇权,其中包含的两种情形都能反映出皇权至高无上性。因此可以得出看法:中国古代部分改姓反映了皇权至高无上及其反动性。说明: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古代皇权至上与姓氏之间的关联,然后通过赐皇姓和赐恶姓来体现皇权至上以及其中蕴含的反动性。中国古代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以宗法制为支柱,把国家变成了“家天下”。姓,本来是体现血缘关系的标志,对于每个家族来说都应该是平等的。但是皇帝为了一族利益,却把姓氏当成统治工具。当需要拉拢某些人时,他们“恩赐”自己的姓,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当某些人危害皇权时,又赐以恶姓,体现了皇权的反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