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4 ,大小:733.64KB ,
资源ID:950136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5013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邻水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PDF).pdf)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邻水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PDF).pdf

1、高一历史中期考试试题-第 1 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 高2019级中期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共58题,每题1分,共58分。答案必须填涂在机读卡上。)1、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2、“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

2、察举制 3、红楼梦中记载:“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这种祭祀和家宴活动的积极意义是()A.增强对祖先的崇拜和迷信 B.强化家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C.强化传统教育和宗法制度 D.悼念逝者,寄托哀思 4、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可以用王国维的“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说明,此处他所谓的“天”是指 A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B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 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D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5、清代有学者说:“天子建国,则诸侯于国为大宗,对天子而言则为小宗。”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观点说明了 A清王朝继续推行宗法制 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辅相成 C宗法制以分封制为基础 D天子行使大小

3、宗双重权力 6、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7、“在这样的时代(国)王只是诸多政治实体的共主,或者说是联盟领袖。”这一政治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实行了行省制度 B采取了分封制度 C实行了郡县制 D推行了郡国并存制 8、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大小轻重”这反映了当时 A.周王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C.王权衰落,分封制受到破坏 D.列

4、国内乱,诸侯兼并 9、秦始皇采用五德终始说神化皇权,认为周得火德,秦得水德,水能克火,故秦代周;同时还搞“封禅”(封是到泰山顶上祭天,禅是到山下祭地)。这说明秦始皇 为专制皇权寻找理论根据 宣扬天命论,为其统治服务 主张分封制度,传世百代 传播封建迷信,愚弄老百姓 A.B.C.D.10、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对该记载理解最准确的是 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 B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 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 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 1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

5、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12、赢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赢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13、春秋战国是个大变革的时代,其中政治体制的“变”体现在()从禅让到世袭 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 从分封制到宗法制 从宗法制到官僚

6、制 A.B.C.D.14、2016年度百度搜索风云榜,“网络反腐”成为当下搜索热词。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确立官员监察制度。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 A.御史大夫 B.刺史 C.尚书省 D.都察院 15、元史记载: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且一改以前主要以“山川形便”、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较高来划分行政区的做法,采取“犬牙交错”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这样做的目的是 A以地方分权加强地方集权 B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 C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以利于管理 D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加强中央集权 16

7、、中国古代先后产生了多种选官制度,下列最能体现西汉时期主流选官制度的是 A.“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地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B.“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C.“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D.“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17、“聪明才智人士为了从这一条窄窄缝隙进入政府,不得不把全部生命消磨在九经的高一历史中期考试试题-第 2 页 九本儒书之中,再也没有精力谋革命了。”材料主要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实行有利于()A.

8、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扩大统治阶级基础 C.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D.稳定社会统治秩序 18、自汉朝到明清,“中朝、内阁、军机处”三个机构的共同特点是 始终有实权 由皇帝近臣取代重臣 最初是临时机构 始终由高官任职 A B C D 19、纵观明代历史,经常发生皇帝不理政务,甚至二十年不上朝的现象。但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这是因为()A.“中朝”的决策 B.内阁的作用 C.六部掌握实权 D.军机处的设置 20、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这则材料主要说

9、明了 A内阁大臣虽非宰相,但拥有实权 B阁权与君权、部权冲突时,阁臣必败 C明朝六部超越君主的权力 D内阁与六部是争权的两个中央机构 21、“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 因军事需要而设置 降低了行政效率 重新设置丞相 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A B C D 22、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穿越到2012年谈政治: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 000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唐太宗说:“可是留下了丞相篡权的后遗症,不如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我的独尊地位。”明成祖站起来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

10、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皇帝们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他们的言论 A都符合史实 B只有明成祖的说法与史实不符 C有两位皇帝的言论与史实不符 D都与史实不符 23、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A实行了崇尚道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发挥文书功能 D王充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24、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

11、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25、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近代上海外滩:“几年之间,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就勾勒出了黄浦江的曲线。”探究这一现象出现的源头是 A辛丑条约使列强获得在使馆界驻军的特权 B辛丑条约规定外国人可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C南京条约签订后列强获得在华设厂的特权 D南京条约附件规定外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租地和居住 26、185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为万国工业博览会剪彩,充分展示了英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同时也昭示了英国对市场的需求,基于这种需求,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在签订的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需求的是()A.勒索大量赔款 B.协定关税 C

12、.建立工厂 D.割占香港岛 27、19世纪末,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是()A.要求清朝降低外国商品进口关税 B.维护中国关税主权和领土完整 C.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D.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28、梁启超说:“事件之起,根于历史上遗传之两种心理:其一则是排外的心理无意识且无彻底的排外,形成国民性之一部。其二则迷信的心理。”梁启超口中的“事件”应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义和团运动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资产阶级改革

13、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洋务运动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30、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A中英战争 B侵略战争 C通商战争 D夷匪犯境 31、重庆海关税务司报告中记载的大足县余栋臣起义布告称:“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割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这次起义应该发生在()A1851年1月 B1895年3月 C1898年 D1906年 32、中国近代史上被外国侵略者割占的第一块领土是()A香港岛 B九龙

14、C新界 D天津 33、“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史学家张萌麟认为“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 34、假如你生活在1895年的台湾,你的爱国行动可能是参加哪个军队和日本侵略者作战呢?A左宝贵的部队 B义和团 C丁汝昌的部队 D刘永福、徐骧的军队 35、英国外相巴麦尊说:“(清政府)竟然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材料中的“商品”是指 A纺织品 B机器 C茶叶 D鸦片 36、下面所列是1840年至1901年

15、间中国历史上的三项重大历史事件,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高一历史中期考试试题-第 3 页 A中华民族的奋起 B西方列强的入侵 C晚清政府的改革 D近代的民主革命 37、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这首诗反映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8、抗日战争开始后,有人分析共产党军队的作战方针时说:“今日红军(指已改编成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作用,而有一种自己的拿手好戏,在这种拿手好戏中一定能起决定作用,这就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这段话的含义是

16、()A贬低共产党军队在抗战中的作用 B污蔑共产党军队借抗战之机壮大自己的实力 C指明了共产党军队在抗战中的战略战术原则 D在大反攻阶段限制共产党军队的作战行动 39、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而言,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是指 A.英国的船坚炮利 B.中国的闭关锁国 C.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40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光绪皇帝发出“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籍京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该条约应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41、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

17、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上述政策()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B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 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 D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2、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朝鲜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绝。以上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时间先后排序为()A B C D 43、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

18、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 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44、“门户开放”政策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其他列强的赞同,主要是因为美国()A.承认列强在华既得利益 B.拥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 C.成为世界上的工业强国 D.消弭了中国人民的反抗 45、毛泽东曾赋诗颂扬骁勇善战的彭德怀:“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1940年下半年,彭大将军纵横驰奔在中国华北战场,亲自指挥了一场鼓舞全国军民抗日斗志的战役。这场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4

19、6、以下是太原会战中国军队指挥系统表。它主要说明了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副司令长官黄绍竑 第2集团军总司令 孙连仲 第6集团军总司令 杨爱源 第7集团军总司令 傅作义 第14集团军总司令 卫立煌 第18集团军 (即八路军)总指挥 朱德 第22集团军总司令 邓锡侯 A太原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B太原会战标志着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 C太原会战的作战部队都是国民党军队 D太原会战中国共两党合作抗战 47、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斗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终究没有倒下,其首要因素是()A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 B共产党的努力工作 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民族危机

20、空前严重 48、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49、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共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用武力解决西安事变 D试图削

21、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50、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伟大胜利 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洗雪了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 实现了中国的完全统一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A B C D 51、天朝田亩制度中绝对平均分配方案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是()A、当时军事斗争紧张,客观环境不利于实施 B、中外反动势力日趋勾结,敌我力量悬殊 C、违背了农民小生产者、小私有者的本性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其失去了时机 52、资政新篇的主张在太平天国内部并未引起广泛的影响,其根源是()A、战争形势下无暇顾及 B、不符合中国历史发展潮流 C、出现于太平天国运动

22、的后期 D、超越了农民战争范围 高一历史中期考试试题-第 4 页 53、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54、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社会。但有人认为其不具进步性,这主要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不能 A.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彻底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C.照顾到各个阶层的利益 D.顺应当时世界发展潮流

23、 55、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 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56、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 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 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 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 57、假如有一名秦朝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整理大臣奏章外,还对一些违法乱

24、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和监察。那这位高官是 A、太尉 B、廷尉 C、丞相 D、御史大夫 58、1938 年初,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它 A是八路军正面战场的战区之一 B壮大了新四军的力量 C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 D是敌后战场的组成部分 二、综合题(26+16=42分)59 材料一:战国晚期,一个国家已是由君主与专业官吏治理,也已有了中央与地方的分层管理。秦始皇统一中国,将秦国已实行的制度施行于全国,汉承秦制,大体未改,但是经过三四代的逐渐改革,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许绰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

25、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材料四: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国晚期至秦汉政治制度的变化趋势及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4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26、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6分)(4)材料四中故宫导游所说的“偏房”是清朝的什么机构?(2分)有人说,它的设置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标志,谈谈你对此说法的理解。(2分)。(5)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2分)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中包含着众多矛盾,试归纳这些矛盾?(2分)60.(16分)“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