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专题综合测验(含解析)人民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46375 上传时间:2024-06-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专题综合测验(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专题综合测验(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专题综合测验(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专题综合测验(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专题综合测验(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专题综合测验(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专题综合测验(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专题综合测验(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综合测验(三)一、选择题1(2019江苏扬州高二期末)如图漫画步步高升中,各阶层人民代表通过人民政协的大门,沿着一级级阶梯“步步高升”,走向顶端即将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漫画中的“人民政协”()A已具有人民民主的性质B倡导“长期共存,互相监督”C制定宪法是其核心任务D此后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描述可知,漫画反映的内容是1949年第一届政协,此时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能,具有人民民主性质,A项正确。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1956年提出的,排除B项;第一届政协的核心任务是筹备新中国成立事宜,排除C项;1954年以后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排除D项。2(2019四川成都七中

2、一模)1954年1月15日,毛泽东致电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在电报里开列了10种中外各类宪法的书目,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在京的中央委员抽时间阅读:(一)1936年苏联宪法及斯大林报告;(二)1918年苏俄宪法;(三)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四)1913年天坛宪法草案,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蒋介石宪法;(五)法国1946年宪法。材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订()A具有历史视野和世界眼光B以资本主义宪法为反面材料C首次确立了社会主义原则D主要受社会主义宪法的影响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在制订过程中参考了中国历史上以及法、德等其他国家的诸多宪法文件,具有历史视野和世

3、界眼光,故A项正确。1954年宪法参考了资本主义国家宪法,故B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社会主义原则,故C项错误;D项说法材料未体现,排除。3(2019山东青岛二中期末)建国初期,我国法制建设的总任务是通过立法建立国家政权组织,司法机关的重要任务是开展镇压反革命的斗争,以维护政权和社会秩序。1953年开始,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和保障经济建设。这些举措说明()A我国法制建设开始走向制度化B法制建设服务于国家的中心工作C依法治国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D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法制的完善答案B解析建国初期,我国主要任务是建政立制,巩固政权,而当时的法制建设就是为上述任务服务。1952年底,我国政权建

4、设和巩固任务基本完成,主要任务转变为向社会主义过渡,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所以法制建设的任务也发生了变化,以适应上述需要,故选B项。A项材料未体现,排除;依法治国是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的,排除C项;社会主义改造是1953年开始的,而我国的法制建设才刚刚起步,排除D项。4(2019河北保定摸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通过接管、整顿、改造等措施掌握了绝大多数新闻媒体的资产、设备、人员等控制权以后,充分利用这些“喉舌”“工具”或“武器”,对重大政治事件,统一由中央引导,从而形成全国范围的社会舆论。由此可知,新中国()A建立了广泛的人民民主政权B开展了文化普及教育工作C重视对思想意

5、识形态的管理D实行新闻自由的方针政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党和政府通过接管、整顿、改造等措施掌握了绝大多数新闻媒体的资产、设备、人员等控制权”“对重大政治事件,统一由中央引导,从而形成全国范围的社会舆论”可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舆论宣传和意识形态的管理,故选C项。材料的主旨是党和政府对舆论的重视和意识形态的管理,不涉及民主建设和文化教育事业,排除A、B两项;根据材料“统一由中央引导,从而形成全国范围的社会舆论”可知,党和政府重视新闻媒体的“喉舌”作用,排除D项。5(2019河北沧州一模)1949年,人民解放军进军华南地区,准备解放香港,毛泽东指示停止进军,周恩来指示要保证香港的饮用水供应。毛泽东说

6、过,香港,他有点用处。当时中国没有立即收回香港主权,意在()A践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B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C促使英美同盟战略重心转移D准备和平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答案B解析中国政府为了巩固年轻的共和国,在外交关系上采取了坚定的原则性和高度的灵活性相结合的政策,把香港问题放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考虑,作出了“暂时维持现状不变”的战略决策,以保留香港这一“传统”的“国际通道”,作为新中国与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联系的“桥梁”,故选B项。如果践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理应收回香港,排除A项;二战后美英同盟的战略重心在欧洲,如果武力收回香港促使美英同盟战略重心转移,对中国反而不利,排除C项

7、;暂时搁置不是因为统一方式的转变,而是出于对现实状况的充分考量,排除D项。6(2019湖南岳阳一检)1959年,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赞成中共加入联合国,台湾则成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台湾军队撤出金门、马祖等。对此,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确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A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B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C蒋介石欲借机使台湾问题国际化D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确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可知,台湾方面并不认可美国方面提出的政策,坚持

8、“一个中国”,但是没有改变蒋介石追随美国敌视大陆的基本政策,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蒋介石使台湾问题国际化,故排除C项;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是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故D项错误。7(2019湖南模拟)20世纪50年代后期,各种国际力量分化重组。毛泽东同志冷静分析形势,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思想。即通过依靠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以欧洲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两个中间地带”思想提出的背景是()A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支援中国建设B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与新中国建交C新中国周边的外交环境逐渐恶化D团结欧洲和亚非拉国家共同反对霸权主义答案C解析20

9、世纪50年代后期,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并没有支援中国建设,排除A项;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与新中国建交是在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之后,排除B项;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苏关系恶化,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外交环境的恶化使中国改变了传统的外交方针,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思想,故C项正确;团结欧洲、亚非拉国家共同反对霸权主义,这是目的而不是背景,排除D项。8(2019北京东城期末)有学者通过比较人民日报中的战争、和平、建设三个词汇的使用频率,来研究建国初期新中国的外交。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A1949年:“战争”使用频率最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B1950年:“和平”使用频率较高和平共

10、处五项原则得到广泛认可C1953年:“战争”使用频率最低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D1956年:“建设”使用频率较高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良好国际环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和平国际环境,“建设”频率较高,故选D项。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A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3年,排除B项;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排除C项。9(2019江西南昌高二期末)在日内瓦会议期间,新中国代表团促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的签订;中国还主动解散了周边国家华侨的共产党组织,劝说华侨加入所在国国籍。这些做法()A表

11、明了新中国制止新殖民主义的决心B是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标志C打破了美国遏制孤立中国的政策D有利于国内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答案D解析新中国代表团促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的签订,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停战,有利于为中国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中国还主动解散了周边国家华侨的共产党组织,劝说华侨加入所在国国籍”,减少了与周边国家的矛盾。综上,这些措施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周边环境,故D项正确。新殖民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强国对非西方国家实施的一种侵略政策和手段,而材料反映的是通过外交活动创建和平的周边环境,与制止新殖民主义无关,排除A项;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

12、政策走向成熟的标志,B项错误;打破了美国孤立和遏制中国政策的是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C项。10(2019北京高考)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殖民地范畴。”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这一举措()A奠定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石B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C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D标志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答案B解析材料显示,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申明港澳问题系中国内政,外国不得干涉,并得到联合国的认可

13、,从而使中国政府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B项正确。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已确立,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一国两制”,C项错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分别是在1997年和1999年,D项错误。11(2019重庆区县高二期末)从1978年开始,中国党政高层出访活动日益频繁。1978年至1980年,对发达国家出访年平均增长率为57%,对正在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出访年平均增长率为41%。这些出访活动()A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B打开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C为改革开放的启动创造了条件D标志着新时期不结盟政策的确立答案C解析从时间看,中国党政高层频频出访发生于改革开放的启动时期;从出访对象看

14、,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和改革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从出访目的看,主要是学习借鉴建设发展的先进经验。这说明这些活动是在为改革开放作准备,故选C项。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故排除A项;这些出访活动主要是为改革开放创造条件,与打开外交工作局面无关,故排除B项;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12(2019河北邢台高二期末)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个国际公约,累计向联合国30项维和行动派出各类人员约2.1万人次。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中国()A始终坚持不结盟的政策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C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D与他国的政治合作增多答

15、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不结盟政策,排除A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是改革开放前就实行的外交政策,排除C项;材料不能表现与他国的政治合作问题,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3(2019湖南长郡中学高二期末)外交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近代(1840194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针对外部强敌对晚清政府与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

16、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观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也是中国外交近代转型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推进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领域内西学东渐的进程;指导了中国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和外交机构的建立;推动了外交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在中国的形成、发展和运用。摘编自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材料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各国要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

17、世界,这一思想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一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是当代中国外交重大创新成果,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已多次被联合国文件引用,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摘编自杨洁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历史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外交理念变化的表现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答案(1)特点:中西方文化碰撞

18、的结果;呈现出被动转型的特征。评析:促进了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指导了外交机构的建立;推进了外交学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加速了西学东渐的进程;但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2)理念: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等。意义:反映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促进了世界繁荣进步。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国近代(1840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可得出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根据材料一“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针对

19、外部强敌对晚清政府与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所做出的被动对策”可得出呈现出被动转型的特征。第二小问,结合所学近代前期外国列强的侵略与中国外交转型的相关史实,从政治、外交及思想文化角度,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方针和政策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可得出反映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根据材料二“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可得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根据材料二“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可得出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促进了世界

20、繁荣进步。14(2020辽宁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我很早以前,就想写一部中国政治制度史。一则我认为政治乃文化体系中一要目。尤其如中国,其文化精神偏重在人文界。更其是儒家的抱负,一向着重修齐治平。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绝不该忽略中国传统政治。再则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就历史经验论,任何一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任何一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变。历史上一切已往制度俱如是,当前的现实制度,也何尝不如是。我们若不着重本身人事,专求模仿别人制度,结果别人制

21、度势必追随他们的人事而变,我们也还得追随而变,那是何等的愚蠢。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概括材料中史学家钱穆的一个观点,结合中国近现代史史实论证其科学性。(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示例)观点:结合中国国情(或者尊重我国历史传统)学习外国政治制度。论证:中国近现代出现了几次“专求模仿别人制度”的事件,均以失败告终。譬如:康梁等维新派照搬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孙中山等革命派照搬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都没能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新中国成立初期,刻意模仿斯大林体制,初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最终不适合我国的国情。中国近现代史上也出现了一些将外国成功经验和“本国传统”融合媾通,从而获得成功的

22、实践。譬如:新中国成立初期,汲取西方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改革开放后,我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等。解析本题是开放型试题,言之成理即可。解答本题可分两步:第一步,明确论证观点。材料中钱穆观点众多,譬如儒家抱负与传统政治;结合中国国情学习外国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双面性;中国历代政治的沿革等。这一步重点是从自身擅长处选择观点,为下一步论证奠定良好基础。第二步,科学条理论证。论证时学生注意两点,一是紧扣试题要求,譬如“结合中国近现代史史实”,不能选用中国古代史或世界史史实作为论据等;二是“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证逻辑严密,科学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