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45014 上传时间:2024-06-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商朝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商王事实上是内外服联盟的首领。周朝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这一变化说明A. 周天子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B. 周王实现了权利的高度集中C. 统治集团内部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D. “家天下”局面正式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商朝各附属国有很大的自主权,周朝各诸侯国则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说明周天子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选A;周天子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统治集团内部的森严的等级制度,排除C;“家

2、天下”局面的形成是在夏朝,排除D。故选A。2. 钱穆认为:封建制逐步破坏,郡县制逐步推行,自春秋至战国已然。虽封建遗形尚未全绝,然终不能再兴此自景、武下逮东汉,封建名存实亡,尺土一民,皆统于中央。这说明秦汉A. 结束分封制,实施郡县制B. 开创并巩固中央集权制度C. 建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D. 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此自景、武下逮东汉,封建名存实亡,尺土一民,皆统于中央”可以看出,分封制被郡县制逐步取代,秦汉开创并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故答案为B项;从“虽封建遗形尚未全绝”来看,分封制没有真正结束,排除A项;钱穆探讨的是政治制度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

3、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排除D项。3. 如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某个朝代的统治机构示意图,其中处的机构应该是A. 中书省B. 门下省C. 尚书省D. 政事堂【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是对元朝一省二院制的描述,据此可以推出处的机构是中书省,A正确;元朝时期门下省和尚书省的机构被取消,BC排除;政事堂不属于机构,属于宰相的办公场所,D排除。故选A。4. 明代近80%的进士出身于非进士家族,其中4334%的进士出身于上三代皆为平民的家庭。清代仍有32%进士出自平民。这反映了明清时期的科举制A. 提高了基层官员的地位B. 选拔人才注重实践能力C. 考试选拔程序更加公正D. 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答案】D

4、【解析】【详解】明清时期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人有很大比例来自于平民家庭,说明科举制使部分平民阶层进入地主阶级统治阶层,实现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故选D项;进士出身平民并不等同于基层官员地位得到提高,排除A项;平民出身的进士并不一定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排除B项;进士的出身状况与考试程序无关,排除C项。5. 曹魏时期的马钧居住在京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马钧木制作工具,可用脚踏或者手据,既可以把低处的水引上而坡进行灌溉,也可以排请。该工具为A. 简车B. 耬车C. 水排D. 翻车【答案】D【解析】【详解】翻车是曹魏时期马钧发明的灌溉工具,故选D项;筒车是唐代出现的灌溉工具,排除A项;耧车是

5、西汉时期的播种工具,故B项错误;水排是鼓风冶铁的工具,排除C项。6. 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称颂:“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衡游蓟北。”这可以说明当时A. 对外贸易十分发达B. 政治清明,社会安定C. 工商业市镇日益增多D. 区域间长途贸易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衡游蓟北”可知,明代的区域间长途贸易发达,区域间经济交流密切,故选D;材料描述的是国内贸易,而非国外贸易,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明朝宦官专权严重,政治并不清明,且材料所述的经济现象更多的是商品经济自发发展的结果,而非政策引导的结果,也无法得出B项结论,故排除;材料提

6、及的是某个地理区域,而非某个工商业市镇,故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7. 明太祖实录记载;“沿海军民官司纵令相交易者,悉治以罪。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于重法。”该政策的实施A. 抑制了商品经济发展B.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C. 禁止了官民对外贸易D. 阻碍朝贡贸易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于重法”可知其体现的是海禁政策,海禁政策抑制了商品经济发展,故选A项;B、D两项不是海禁政策的影响;C项中“禁止了”的说法错误。故排除BCD项。8. 据考古发掘文物证实,宋代金银器流行文字铭刻,内容与唐代不同,纪年款识很少,而打印或錾刻店铺、产地、工匠名字增多。这一现

7、象反映了A. 官营手工业管理严格B. 产品主要供应贵族使用C. 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D. 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宋代金银器上标注店铺、工匠、产地是为了利于商品销售,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官营手工业管理,故A错误;材料信息没有说明产品供哪个阶层使用,故B错误;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是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错误。9. 1862年,英国驻上海领事致上海道台的信函中称:“历年以来,本领事馆与贵官廨早经谅解,凡贵国官廨对于居住租界内之华人行使管理权时,须先经本领事同意。”上述材料表明( )A. 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B

8、. 英国在华获得“领事裁判权”C. 租界逐渐成为“国中之国”D. 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答案】C【解析】【详解】租界是英国在中国境内租借的地区。“租界内之华人行使管理权时,须先经本领事同意”说明英国在租界内要获得行政管理权,显然租界成了“国中之国”,故C正确;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排除A;材料说明的是管理权,“领事裁判权”属于“治外法权”,不符合题意,排除B;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排除D。故选C。【点睛】领事裁判权亦称治外法权。一国公民在侨居国成为民事、刑事诉讼被告时,该国领事具有的按照本国法律,予以审判、定罪的权力。10. 据统计,上海

9、自1849年至1911年,各类各级学堂多达249所,著名的复旦公学、南洋公学、圣约翰大学均集中于此。同时天津也是北方文化教育的中心。产生这种现象根源于A. 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B. 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C. 维新运动的持续扩展D. 清政府新政和教育改革【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1849年至1911年”“上海”“天津”并结合西方列强的入侵可知,上海、天津等沿海大城市受西方影响较大,近代工业率先在此产生并获得发展,因此这些地区成为文化教育的中心。B正确;西方科技的传入只是原因之一,不是根源,A排除;维新运动仅进行了103天,因此持续扩展的说法不符合史实,C排除;清政府新政的教育改革促进了学

10、堂数量的增长,但与这些学堂集中在上海、天津等地无关,D排除。故选B。11. 1919年6月19日,吴佩孚致电北京政府,要求政府“一面释放学生,以培养士气。一面促开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俾全国一致力争,收回青岛。”以下对该电文所指的历史事件,分析错误的是A.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是诱因B. 新文化运动开始兴起C. 促成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D. 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1919年6月19日”“释放学生俾全国一致力争,收回青岛”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五四运动,而新文化运动在1915年就已开始,故B项符合题意;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

11、火索,故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这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CD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2. 1925年,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制定农民问题的“政纲”,其最终目的是“没收大地主、军阀官僚、庙宇的田地交给农民”。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A. 提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设想B. 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C. 把农民问题作为党的中心工作D. 认识到农民阶级的重要性【答案】D【解析】【详解】中共提出没收大地主、军阀官僚和庙宇的土地分给农民的主张,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对农民的重视,故选D;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和走农村包围城

12、市的道路都是在大革命失败以后,此时尚未提出相应主张,排除A;中共中央重视农民阶级不等同于把农民问题作为党的中心工作,排除C。故选D。13. “这次起义促使共产国际改变了对国共合作的态度,这才有了革命转折点的八七会议,坚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对这次起义的描述有误的是参加军队称红军 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发生在1927年8月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这次起义促使共产国际改变了对国共合作态度,这才有了革命转折点的八七会议”可知,这次起义对八七会议产生深远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为八七

13、会议召开奠定基础,因此该起义是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时,中共仍然沿用国民革命军的旗号,没有打出工农红军旗号,故错误;遵义会议是中国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故错误;南昌起义发生在1927年8月,故正确;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反革命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在南昌起义之前,故错误。综上所述,故B项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14. 聂荣臻在答抗敌报记者问时指出,此次战役是一个主动的进攻战役,使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井陉煤矿被彻底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正”、“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此次战役A. 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B. 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

14、神话C. 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胜利D. 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 根据“是一个主动的进攻战役,使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结合所学可知,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主要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百团大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故选D;淞A是沪会战,B是平型关大捷,C是台儿庄战役,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15. 毛泽东说:“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打退了美国走狗蒋介石的数百万反动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进攻.”这个“转折点”A.

15、 使得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消灭B. 确保渡江战役顺利开展C. 成为了促成重庆谈判的重要因素D.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打退了美国走狗蒋介石的数百万反动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进攻”是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成为解放战争进入反攻的转折点,故选D项;ABC项不是解放战争中的转折点,排除。16. “民主是一个陀螺:它只有像陀螺那样运转起来才有意义。关键是要使民主的程序和机制运转起来,以便使那些在宪法和法律中规定的民主权利,得以真正的实现。”推动我国“陀螺”正常运转的根本保障是A. 中共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 中

16、共领导下法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D.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在法制范围内的自由民主才是民主精神的体现,才能使民众能够在法律准则要求下行使自由权利,故中共领导下法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是推动民主这只“陀螺”正常运转起来的根本保障,故选C;ABD三项制度均不是根本保障,因为如果没有法律的保驾护航,那么它们也是有可能被破坏的,文革的发生就是典型例证,故排除。17. 20世纪50年代苏联外交部长向苏共中央汇报“我们努力利用法国政府显而易见的急于从印支脱身的愿望,这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取得了一个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的机遇。”中国政府抓住这一“机遇”A. 打破美国外交遏制僵局B.

17、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C.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 发展同亚非友好关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于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该会议旨在解决印度支那问题,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性会议,B项正确;参加日内瓦会议并未使美国停止对中国的遏制,排除A项;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及发展同亚非友好关系是在1955年新中国参加的亚非会议上,排除CD两项。故选B。18. 下表是19世纪中后期中国茶叶产销统计,表中数据的变化主要反映了A. 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大量倾销商品B. 中国对外贸易中始终居于主导地位C.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D. 中国已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答案】D【

18、解析】【详解】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种植面积扩大,但是大量茶叶外销,说明当时中国已经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正确;题干数据是中国茶叶产销情况,不能证明外国商品在中国倾销情况,排除A;通过中国茶叶产销情况不能说明中国在外贸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且B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对外开放式被动的,排除C。19. 在洋务运动时期郑观应要办实业,提倡“商战”,认为发展商业能够富国御侮;张之洞也以为发展实业可以强国强民,积极地创办铁厂、兵工厂,并筹办铁路。这说明A. “实业救国”成为朝野共识B. 发展民族工业顺应时代要求C. 洋务派出现维新变法倾向D. 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答案】B【解析】【

19、详解】洋务运动时期即十九世纪中后期,郑观应、张之洞等人重视工商实业,提倡“商战”,积极创办工厂,筹办铁路等言行,说明发展民族工业顺应时代要求,B项正确;“实业救国”是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时提出的,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洋务派出现“维新变法倾向”,C项错误;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当时洋务运动已经破产,D项错误。20. 伯利克里执政时期,公民大会召开时,每个公民都可以登上讲台对国家的政策和所有公职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国家的一切重大决定必须经过公民大会讨论表决后方能生效。这些举措A. 体现了公民的基本权利B. 提高了人民的参政热情C. 保证了城邦的巩固统一D. 确立了公民大

20、会的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每个公民都可以登上讲台对国家的政策和所有公职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一切重大决定必须经过公民大会讨论表决后方能生效”可知,伯里克利充分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故选A;伯里克利推行的措施激励的是公民的参政热情,而非“人民”,排除B;雅典城邦的这种直接民主并不能保证城邦的巩固统一,否则雅典何以衰落,故排除C;公民大会地位在伯里克利之前就早已确立,故排除D。21. 下表为部分关键年份英国主要经济部门的总收入(单位:万英镑)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造成的主要政治影响是A. 推动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B. 加强了英国国王的经济力量C. 英国国王开始“统而不治”D. 英国的

21、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受工业革命影响,19世纪上半期英国主要经济部门的总收入都有了明显增长,为1832年议会改革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经济发展推动了英国民主政治的进步,A项正确;19世纪中期英国国王的经济力量并没有加强,B项错误;英国国王开始“统而不治”是在18世纪早期,C项错误;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是在18世纪中期,D项错误。22.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载:“列宁秘密来到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武装起义,20多万革命士兵和起义工人迅速占领了彼得格勒的各个战略要地,克伦斯基坐上美国大使馆的汽车仓皇逃跑。”这次起义A. 推翻了俄国的沙皇专

22、制统治B. 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C. 宣告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D.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列宁秘密来到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克伦斯基仓皇逃跑”可知,这是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故选D;二月革命推翻了俄国的沙皇专制统治,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排除AB;七月流血事件宣告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排除C。23. 如表是意大利最重要的纺织中心佛罗伦萨毛纺织品产量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革命的冲击B. 商业革命的影响C. 政治分裂的阻碍D. 罗马教廷的束缚【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1560年后意大利的

23、纺织中心佛罗伦萨毛纺织品产量不断下降,这主要和新航路开辟引起的商贸中心转移有关,B正确;工业革命兴起于18世纪上半叶,A排除;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24. 有学者认为1873一1896年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大萧条时代,从18731896年,英国物价下跌22%,美国物价下跌32%,其他国家物价大多跌落超过35%。这种经济现象了A. 反映了自由贸易走向衰落B. 与西方新一轮技术革新有关C. 推动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 使国家干预经济的时代到来【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18731896年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高,由此引起物品增多价格下跌,故选B项;工业革命后自由

24、贸易成为主流,而非衰落,排除A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20世纪初,排除C项;国家干预经济的时代是从罗斯福新政开始的,排除D项。【点睛】25. 1946年,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给国会发了8000字左右的长电报,它通过分析俄罗斯的民族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马克思主义为何首先在苏联大获成功等深层问题来判断苏联对外政策的逻辑,进而指明美国对苏政策的方向。这封电报强调意识形态的对抗是“冷战”开始的标志蕴含遏制苏联的思想直接推动了北约的成立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乔治凯南的8000字电报对战后苏联的“理论、意图、政策和做法”以及美国应采取的对策,提出了全面的分析和建议

25、,因此突出的是意识形态对抗色彩和遏制苏联的思想,符合题意,C正确;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错误,AB排除;北约是美苏在军事上对抗的产物,错误,D排除。故选C。二、非选择题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据清代嘉庆松江府志载:“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清代乾隆真如里志卷一载:“标布,紫白二色,比户织作,昼夜不辍,暮成匹布,晨易钱米,以资日用。”嘉庆南翔镇志卷十二,引明末人张鸿磐“请照旧永折疏”日:嘉定县“仅种木棉一色,以棉织布,以布易银,以银籴米,以米充兑。” 摘编自萧国亮明清时期上海地区的农村家庭棉纺织生产材料二 光绪初年的嘉

26、定县志载“吾邑土产,以棉布为大宗,纳赋税,供徭役,仰事俯育,胥取给于此。近来货日滞,价日贱故民日困自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耳。”嘉定县钱门塘乡的“居民向以花布为生。同光年间,男耕女织,寒暑无间。迩来沪上设有纺织等厂,女工被无抱布入市者。”摘编自刘华明近代上海地区农民家庭棉纺织手工业的变迁力材料三 作为中国时尚纺织产业的领军者,经过创新转型,上海纺织集团拥有了多个“第一”“唯一”“领先”:车用纺织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亚洲第一;上海时装周引领全国同行,影响力亚洲第一、全球第五;绳带等特种军工航天航空全国唯一;芳砜纶纤维耐高温性能世界唯一;里奥竹绿色纤维技术全国唯一;国际棉花、

27、纺织原料及纺织品交易平台国内唯一;时尚创意园区建设全国第一;纺织品服装贸易全国领先。摘编自严伟勇上海纺织:在转型升级中实现华丽转身(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上海地区家庭棉纺织业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上海地区家庭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并简析其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代上海纺织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答案】(1)特点:耕织结合;技术精;产量大;商品化;专业性。(2)状况:日趋衰落。原因:封建赋役负担沉重;洋货冲击;近代机器纺织业兴起。(3)意义:有利于带动全国纺织产业的创新升级;有利于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利于增强中国纺织品的世界影响力和竞争力

28、;成为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推动力量【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可知,上海地区耕织结合,技术精;产量大。根据材料“暮成匹布,晨易钱米,以资日用”可知,上海地区家庭纺织业商品化。根据材料“仅种木棉一色,以棉织布”可知,上海地区的家庭棉纺织业具有专业性特征。(2)状况:根据材料“自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耳”可以看出,近代上海家庭棉纺织业日趋衰落。原因:根据材料“以棉布为大宗,纳赋税,供徭役”可知,封建赋役负担沉重;根据材料“自洋布盛行,土布日贱”可知,洋货冲击;根据材料“迩来沪上设有纺织等厂,女工被无抱布入市者”

29、可知,近代机器纺织业兴起冲击了家庭棉纺织业。(3)意义:根据材料可知,上海纺织集团是“中国时尚纺织产业的领军者”,其创新转型有利于带动全国纺织产业的创新升级;根据材料“纺织品服装贸易全国领先”可知,上海纺织集团的发展有利于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根据材料“车用纺织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亚洲第一;上海时装周引领全国同行,影响力亚洲第一、全球第五”可知,上海纺织集团有利于增强中国纺织品的世界影响力和竞争力;根据所学可知,上海纺织集团的成功转型,成为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推动力量。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西方中国形象演变摘编自邹雅艳1318世纪西方中国形象演变从材料中提取一条或者两条信

30、息,围绕“西方中国形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看法,从中外两个角度进行阐述,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论题:15-17世纪西方对中国的形象高度赞美。论证:15-17世纪,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西方对东方黄金的追求以及对基督教传播的热情刺激了新航路开辟时代的到来,因此中国在西欧人眼中成为商人、冒险家、传教士们的财富精神之国。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明清时期,小农经济高度发达,政府实行严格的“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因此在中西贸易往来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欧洲大量的黄金白银等贵金属流入中国,刺激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中

31、心。由此可见,15-17世纪时期,出于新航路的开辟的需要以及中国自身的优势影响了西方中国形象。【解析】【详解】首先,选取材料中的一个时间段或者多个时间段提炼出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态度作为论题。如挑选15-17世纪这一时间段作为论述切入点时,可提炼出西方对中国的形象高度赞美这一论题。其次,结合所学从中国和西方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产生这一态度的原因。如在论述15-17世纪这一时间段时,从西方角度看,主要与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相关;从中国角度看,主要和当时中国在经济上的优势相关,中国小农经济高度发达,在中西贸易中长期处于出超地位,欧洲大量的黄金白银流入中国,刺激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32、最后,对中国的形象做一次客观总结,呼应点题。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明代瘟疫爆发频繁,往往伤亡惨重。为了做好灾前预防,明王朝设有专用救灾的预备仓制度,疫灾发生后,可以起到平抑粮价、稳定市场、减轻灾民负担的作用。对各地出现的疫情,官员必须及时组织人员深入灾区,认真勘察灾情并如实报告。在疫情较轻微的时候,官方只免费向民众施药。在疫情很严重的时候,往往饥荒相伴,官方常常施药和施粥相结合。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病死者众多,明朝还创建义冢组织助葬,并且疏散大量聚集的工匠、夫役、军队等,降低其密度,减少聚集时间,改善卫生环境,以减少疫情。除此之外,明代在中央设太医院,地方设惠民药局,分工合作,

33、各司所职。政府和医家还重视瘟疫研究,出现了如痘疹心得、瘟疫论等大量瘟疫防治的医书。明代的民间救助在应对瘟疫灾害时,也常表现得较为活跃。除却亲属社会关系之外,非亲属中的同年、同乡、邻里、朋友、同僚、主客等社会关系,以及各种慈善和救济组织在疫灾救助中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政府对灾后重建也比较重视,采取安抚政策,抚恤灾民,包括量情减轻或减免地方赋税、徭役、军役负担、赎还被卖男女、制止疫区犯罪、移民到疫区、招抚流民复业等等。据陈旭明代瘟疫与明代社会等整理根据材料,概括明代应对疫灾措施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答案】特点:政府主导;设置专门机构;分类实施;具有一定科学性;防治与重建结合;

34、民间力量广泛参与。意义:有利于控制疫情;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封建统治;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为民众生命财产提供了一定保障;推动了思想观念的转变;为后世防治疫灾提供了借鉴。【解析】【详解】特点:根据“明王朝设有”可得出政府主导、设置专门机构;根据“在疫情较轻微的时候,官方只免费向民众施药。在疫情很严重的时候,往往饥荒相伴,官方常常施药和施粥相结合。”得出分类实施;根据“政府和医家还重视瘟疫研究,出现了如痘疹心得、瘟疫论等大量瘟疫防治的医书”“认真勘察灾情并如实报告”得出具有一定科学性;根据“在疫情较轻微的时候,官方只免费向民众施药。在疫情很严重的时候,往往饥荒相伴,官方常常施药和施粥相结合”得出防治与重建结合;根据“明代的民间救助在应对瘟疫灾害时,也常表现得较为活跃”得出民间力量广泛参与。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有利于控制疫情、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封建统治、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为民众生命财产提供了一定保障、推动了思想观念的转变、为后世防治疫灾提供了借鉴等方面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