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江六中 2019-2020 学年度(下)高 22 届期中考试历史时间:90 分钟分值100 分命题人:梁燕梅审题人:蒋郑发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机读卡和答题卡交回第 I 卷 选择题(满分 48 分)1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由东南而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而至北。古代漕运线路的变化A适应了经济格局的变化B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D影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2唐初,“均给天下民田”达到了“力业相称,细民获资生之利,豪右靡余地之盈”;唐中叶以后,“有钱则买,无钱则卖”,“人从私
2、契”成了土地转移、让渡的基本方式与基本原则。这一转变A打击了地方贵族的势力B稳固了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C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D是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的表现3从汉朝到唐朝,土地兼并被视为国之大害,千方百计加以抑制。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但农作物产量倍增,工商业盛况空前,市民阶层壮大。这说明A土地兼并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B租佃经营方式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C不抑兼并政策导致了贫富分化严重D放任土地兼并会导致政府税源锐减4宋代茶馆大多招雇“茶博士”主持日常营业管理。“茶博士”精通烹茶技艺,是城市中职业化、专业化的技术雇工,为市民阶层中有特色的人群之一这表明宋代A资本主义萌
3、芽迅速发展B茶在市民生活中占主导C雇工制发展和商业繁荣D市民生活观念发生改变5自明朝隆庆年间到明末的七八十年间,流入中国的美洲白银可能高达六七万比索以上,约合四千多万库平两,极大地改变了明初以来白银短缺的状况。由此可见,当时中国A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最大受益者B手工业品在海外深受欢迎C已由农业经济向货币经济转变D白银货币化体系已经建立6下表为明清时期部分地方志的记载,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记述出处“无产小民投顾(雇)富家者谓之长工,先借米谷食用,至力田时最忙一两月者,谓之短工”弘治吴江县志“农无田者,为人佣耕,曰长工;农月暂佣者,曰佣工;田多人少者,请人助己而还之者,曰伴工。”乾隆(松江县志A雇工法律
4、地位得到提升B劳动力交易种类细化C亲邻之间盛行劳动互换D自耕农经济全面衰退7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 200 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8明清江宁府志载:“机户不得逾百张,张纳税当五十金,织造批准造册,给文凭然后敢织。”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明清工商皆本思想受到压制B政府力图加强对经济宏观
5、指导C为限制西方殖民而闭关锁国D维护封建统治经济基础的需要9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中国的自然经济加速解体。“解体”指的是A封建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B出现手工工场的行业增加,工厂的规模变大C封建经济停滞,半封建经济发展D封建经济和外商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并存10有人考察了 32 个传统手工行业,鸦片战争后衰落的有 7 个,继续维持的有 10 个,发展并向机器工业过渡的有 15 个,另外还有新兴的手工行业 1 个。由此推论A传统手工业是近代工业产生途径之一B列强侵略促使资本主义萌芽夭折C鸦片战争以后自然经济加快向前发展D政府扶持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发展11下图是 19 世纪 6
6、080 年代中国棉布、棉纱进口货值的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A西方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B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C中国棉纺企业的产生与发展D中国卷入西方市场体系12下表反映了 1873 年至 1930 年中国进口货物分类统计情况(单位%)年份生产资料消费资料机器原料燃料等合计消费品原料直接消费资料合计18738.18.18.583.491.918930.67.88.413.078.691.619030.714.315.022.362.785.019101.50.116.017.617.065.482.419203.20.225.128.516.954.671.519303.71.921.326.9
7、17.355.873.1摘编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A中国沦为列强原料产地B关税自主权遭到严重破坏C传统经济形态艰难转型D传统农耕经济已彻底瓦解13.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致北洋政府财政部的信中指出:“今则外商烟厂林立于内地,就地行销,俱无征税兹敝公司烟草既纳进口正税,复纳子口半税、杂捐、附加等税,负担既重,成本加多,虽出品优美,诚难与外货竞卖。”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夹缝中生存B外商企业享有不平等条约的保护C民族工业与外商企业的不同等待遇D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性质1420 世纪 30 年代,在岭南山区的一些市镇上,烟民可以很容易买到英美
8、烟草公司的香烟,以致有报纸评论道:“村民也许不知道孙中山是谁,但是几乎没有地方是不知道美国的哈德门香烟。”材料反映出A美国开始向岭南地区倾销商品B国民党在农村地区的影响有限C山区民众成为外烟的消费主体D中国卷入世界市场的程度加深15林增平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论略一文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过于微弱,鸦片战争后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大多凋零,幸存者绝少,因此“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就缺乏原来的手工工场作为发展的基础。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作者的观点是A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B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产生
9、C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无关16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171955 年,王路和王云阶共同创作了电影护士日记的主题曲小燕子:“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
10、住在这里”曲调简单优美。该儿歌A描绘了工业化建设的场最B倡导了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风俗C表现出了浪漫主义的风格D体现了“双百”方针所提倡的精神18一直到 1952 年,河北定县都没有一台大型农机具。1955 年,定县农民开始使用拖拉机耕地,1958 年又开始使用柴油机和电动机灌溉农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国家以农业为经济建设中心C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19195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内容包括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出、迁入、变更等 7 项人口登记制度,并且以法律形式严格限制农民进入城市、限制城市间人口流动。这一举措A适应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需
11、要B稳定了国民经济的基本结构C有利于粮食短缺问题的解决D标志着户籍制度开始法律化201984 年下半年,我国物价大幅度上涨;到 1988 年,物价上涨水平和货币发行量都有大幅度提高,其中,全国零售物价总水平比上年上涨 18.5%,城镇居民生活费用总指数上升20.7%,货币发行量比上年增长 46.7%。这些现象出现表明A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了市场繁荣B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很有必要C改革开放提高了人民的购买力D国际局势紧张引发国内抢购潮流21申报1912 年 4 月 15 日曾报:“试一游都市,触于吾人之眼帘者,簇簇然几乎无-不头戴洋帽。”5 月 13 日又报,汉口工商业宣传大会上,随县程君玉登台演说
12、外洋衣帽畅销全国之害,说毕,即抽刀断指血书“请用国货”四字。材料现象反映出民国初年A中国传统服饰逐步消失B民族服饰工业发展迅速C政治变革促进生活变迁D中外服饰文化难以兼容22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B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C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2316 世纪末,西欧社会生活中,物价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西班牙的物价比 16 世纪
13、初平均上涨了 4.2 倍,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等高了 2 倍多。这一变化A导致了商业革命发生B成就了西班牙的海上霸主地位C拉大了东西方的差距D加速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241607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当时一些欧洲人把武夷茶称为“中国茶”。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时间1684 年1689 年1701 年售价(荷兰盾/磅)807.762.32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价格革命来势汹汹C荷兰已成为海上马车夫D商业革命不断发展第卷 非选择题(满分 52 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14、 分)材料一 东周时期,中国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严格意义上的城市。在这些城市里,不仅有王室宫殿和祖庙,还有手工业和商业贸易中心,更有学校等教育设施,产生了一批分属不同学派的古典哲学思想家。城市的首要功能显然是政治性的,其政治性又分解表现为这种城市是政权首脑机关、军事防御要塞、大型祭祀中心、手工业制作中心主要是为王室服务的。祭祀和军事这两件事作为国家政治的头等大事,无疑直接影响了都城的城市面貌。摘编自段宏振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与最初的文明材料二 宋代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促使一些无地的客户和少地的主户,或是在农村中做雇工,或是涌入城市,寻找谋生的机会。而政府的财税政策导致地方的赋税征敛相当繁重,民间“
15、规避重役、土地不敢多耕、避户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干脆“举户鬻产徙京城,以避徭役”。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增加、经济繁荣,商业开始“溢出”城市,在大城市周围形成了许多“草市”和“市镇”,有些市镇还因贸易发达和人口增加出现郊区城市化。宋代社会救济系统发达,但赈济范围往往限于城市,因而每遇灾荒之年,涌入城市的流民都非常可观。其中一些流民在灾后滞留在城市和市郊,成为新的城市居民。摘编自李亚宋代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居民结构变化(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时期城市功能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原因。(13 分)(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先秦城市相比宋代城市的变化及影响。(12 分)26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男耕女织,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棉纺织业的结合是自然经济的主要形式,也是封建制度的基础。鸦片战争之后,资本主义国家依靠侵略特权的保护和机器工业品质优价康的竞争优势,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 3.5 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价值的 70%。原“衣被天下”的东南沿海,一些专以纺织为业的农村因而受到很大冲击。与此同时,外国商人还从中国大量收购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的生产发展。外商操纵中国丝茶的出口贸易,使中国的丝、茶生产服务于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并日益商品化。这种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诱使土地所有者改变农业生产的目的,不得
17、不面对农产品市场,调整种植结构以增加收入。生产目的的调整,从根本上改变了自然经济的性质,为自然经济的解体敲响了丧钟。摘自曹中原中国自然经济究竟何时开始解体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 分)材料1953 年以来,我国一直实施粮食统购统销。1979 年,中央提高了 18 种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开始农产品购销体制改革。1985 年,中央一号文件取消了统购,改为合同定购,统销仍旧保留,当年粮食播种面积比 1984 年减少了 6058 万亩,粮食减产 2820 万吨,粮食供应紧张。1988 年至 1989 年,中央放开粮价,一些大城市出现抢购风潮,迫使中央实行粮食购销的“双轨制”,即合同定购定价、统销与农民余粮的自由市场流通并行。1993 年,在“双轨制”实行了三四年后,全国 90%的县放开粮价,有的只放开销价,未放开购价,有的购、销价同时放开。至此,2 个全国粮食市场与 12 个区域性、数百个地方性以及数万个遍布城乡的粮食批发市场和零售点构成了全国具有初步规模的硬件体系,粮食经营单位走向市场摘编自王冰浅议我国粮食购销体制改革(1)根据材料,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特点。(6 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作用。(9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