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押题视角六立法治国公开、公平、正义(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视角全解读命题新动向“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法治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016年5月6号,“法律素养与依法治国”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与会学者认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是解决我们在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关键环节。”立法
2、治国是人类永恒的政治智慧,2016年全国卷有两处命题,如全国卷第32题考查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影响,全国卷考查法国通过修改宪法实现体制改革和政局稳定。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押题1文物古迹研究:獬豸形象变化的原因1.(2016河南周口模拟)传说中的上古神兽獬豸,早期多为独角羊的形象,秦汉以后,人们一改獬豸早期温顺的形象,将狮、虎及豹的某些特性揉入獬豸的形象之中,与原有的被人们赋予的明辨曲直等特性结合在一起(如图)。獬豸形象的变化表明()A.社会审美思潮发生变化B.人们渴望司法公正、严厉C.古代雕塑技艺不断进步D.中央集权政治达到了顶峰解析社会审美思潮发生变化只
3、是反映了材料的表面现象,无法反映其实质问题,故A项错误;从早期獬豸温顺的形象到将狮、虎及豹的某些特性揉入獬豸的形象,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渴望司法公正、严厉,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古代雕塑技艺不断进步,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古代的监察制度,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B押题2国民素养:荀子法律观念及实践2.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载:“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俱,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在此,荀子强调的是()A.废除严苛的法律,由国君以德治国B.法律应当由道德高尚的君子制定C.执法者素质是有效实施法治的关键D.执法时
4、应将君子与小人区别对待解析材料中未涉及要求废除严苛的法律,主张国君以德治国,故A项错误;材料主张法律的实施,不是强调法律应当由道德高尚的君子制定,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俱,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强调的是对法律执行者即执法者的素质对实施法治有着重要的意义,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君子指的是执政者的素质,不是君子和小人之分,故D项错误。答案C押题3治国理念:法律的儒学化3.(2016四川绵阳一模,6)唐法典仪制令规定:“行路,贱避贵,来避去,少避老,轻避重,违者笞五十”,这表明唐朝时()A.礼让行人是法律的强制要求B.法律制定凸显三纲五常思
5、想C.严刑峻法是立法的指导思想D.社会生活全面体现等级观念解析据材料“行路,贱避贵,来避去,少避老,轻避重,违者笞五十”可知礼让行人是法律的强制要求,故A项正确;“贱贵、来去、少老和轻重”与三纲五常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严刑峻法是立法的指导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仅涉及行路让行问题,并不能说明社会生活全面体现等级观念,故D项错误。答案A押题4探索与创新:晚清的宪政运动4.(2016湖北宜昌调研)清末民初国人学习西方建立国会政制,然当国会政制实践已逾十年之际,废除国会成为各界近乎一致的诉求;到20世纪中期,召开国民会议又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这一过程说明()A.国会政治符合中国国情B.代议制
6、的实践遇到挑战C.中国盲目学习西方政治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解析废除国会成为各界近乎一致的诉求,反映出国会政治并不符合中国国情,故A项错误;国会政治是代议制的形式,社会各界要求废除国会,代议制的实践遇到挑战,故B项正确;中国学习西方政治是为了救亡图存,并非盲目学习,故C项错误;对国会政治的质疑,反映出民主共和观念还未完全深入人心,故D项错误。答案B押题5社会变革与反思:晚清变革的分歧5.(2016福建厦门质检)晚清重臣于式枚上奏称:“自辛丑始昌言变法,自丙午遂定议立宪,其初心本于望治之切,其流弊乃渐失权限之分。横议者自谓国民,聚众者辄云团体。数年之中,内治外交用人行政皆有干预之想。”这表明他
7、()A.反对康梁变法维新 B.主张兴民权设议院C.反对政府速行立宪 D.呼吁民众谨守本分解析根据材料“辛丑始昌言变法”,可知在1901年以后,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其初心本于望治之切,其流弊乃渐失权限之分”可知,于式枚反对变法立宪,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重臣于式枚上奏称”可知,他是建议政府慎重考虑变法立宪,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于式枚上奏朝廷的奏疏,并非针对民众,故D项错误。答案C押题6社会热点:民生改革6.(2016四川内江模拟)为了清理改革路上的障碍,让农民尽快分享改革红利,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以授权的方式在试点县区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规定。过去,耕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
8、权不能用来抵押贷款;如今松绑了,可以用来抵押贷款。这一改革()A.是在法治框架内的改革B.是先改革再总结经验再立法C.目的是让贫困人口尽快获得改革红利D.是不用法律依据的尝试解析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具有法律效力,因此是在法治框架内的改革,故A项正确;先改革再总结经验再立法不符合材料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贫困人口问题,故C项错误;“不用法律依据的尝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答案A押题7治国理念:梭伦改革7.(2016湖南常德模拟)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里写道:(梭伦把)法律颁写在木板上,竖立在巴西勒斯柱廊里,所有人都发誓恪守它们,9名执政官还要在那块石头跟
9、前起誓,如果他们僭越了某条法律,他们将献塑一座金像。这一记载说明梭伦为雅典执政官时()A.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处处维护平民的利益C.使雅典成为了民主国家D.奉行法律至上的原则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雅典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奴隶是不包含在内的,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处处维护平民的利益,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只是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故C项错误;根据“所有人都发誓恪守它们,9名执政官还要在那块石头跟前起誓”可知雅典奉行法律至上的原则,故D项正确。答案D押题8治国理念:西塞罗的自然法8.(2016辽宁抚顺一模)西塞罗认为: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
10、义的标准。下列与这一原理相符的是()A.“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B.法律必须注重保护自然事物C.法律必须与雅典的民主政治相适应D.“家属终身在家长权的支配下。家长得监察之、殴打之,甚至出卖之或杀死之”解析从“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力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可知法维护的是正义,而不是个人利益,故A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法律必须注重保护自然事物,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法律必须与雅典的民主政治相适应,故C项错误;从“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可知法体现的是人的精神和理性,而不是强调家长的权力,故D项错误。答案A押题9人类文明成果:罗马法的历史价值9.(2015赣州
11、模拟)古罗马政治家、法律思想家西塞罗认为:“法律是根据最古老的、一切事物的始源自然表述的对正义和非正义的区分。人类法律受自然指导,惩罚邪恶者,保障和维护高尚者。”这表明()A.公平正义是罗马法永恒的价值追求B.自然法为罗马法注入了血液和灵魂C.罗马法源自于古希腊的自然法思想D.罗马公民法充分体现了公平和正义解析材料说明法律与自然有关,其正义和公平是罗马法的永恒价值追求,故A项正确;自然法对罗马法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但却不是材料的主旨所在,故B项错误;题干主旨不是讲罗马法的起源,故C项错误;材料讲述的罗马法而不是公民法,故D项错误。答案A押题10制度创新: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10.(2016四川广元
12、统考)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A.宪政制度确立 B.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C.国王掌控实权 D.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解析题干中“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说明政府财政支出需要议会批准和国王印章这两样东西,符合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要求,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出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国王掌握实权,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故D项错
13、误。答案A押题11人类的政治智慧:美国1787年宪法11.(2016江西鹰潭模拟)备受世人推崇的美国1787年宪法解决了邦联的弊病,但在宪法正文中根本没有出现s1ave这个词,更没有涉及解决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以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美国宪法违背了民主的精神B.当时黑人对民权要求不强烈C.美国宪法并未实践人民主权D.体现原则与妥协的宪政精神解析中央政府权力运行机制按照“三权分立”原则分配,以此防止权力独裁,体现了民主精神,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解决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不等于黑人对自身权益没有诉求,故B项错误;总统和国会议员选举产生践行了启蒙思想家宣扬的主权在民,故C项错误;南北州围绕
14、是否废除黑人奴隶制和黑人是否享有选举权进行激烈交锋,最后相互妥协,故D项正确。答案D押题12重大社会变革:罗斯福新政12.针对罗斯福新政,美国国内有一种观点认为罗斯福的改革不够彻底,他们希望罗斯福不仅能解决美国当前的危机,更能解决诸如阶级、贫困、种族等美国社会深层次的问题。该观点()看到了新政的本质赞同社会改革反映了社会底层的利益期待社会公正A. B. C. D.解析罗斯福新政的本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材料未看到新政的本质,故错误;据材料“他们希望罗斯福不仅能解决美国当前的危机,更能解决诸如阶级、贫困、种族等美国社会深层次的问题”可知作者赞同社会改革,反映了社会底层的利
15、益,期待社会公正,故正确。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有2小题,第13题16分,第14题24分)押题13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东西方的法制的比较认识13.(2016湖南郴州质检)(16分)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材料二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
16、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材料三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皇帝敕定的法学总论中明确界定:“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17、。”法制史学者将唐高宗时颁行的唐律疏议与“罗马法”相提并论,并视之为古代中华法系的代表著作。唐律疏议首篇开宗明义:“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见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实质上是“以法制国(the rule by law)”而不是“法治(the rule of law)”,不过是君主用刑罚律令来控制臣民罢了。(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6分)(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保护对象、立法理念、经济主张等方面有何不同?(6分)(3)根据材料三,比较罗马法和中国传统法律精神(或原则)的不同。(4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限制中国法典罗马亦是如此
18、”“两国都各自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都有相同之处”等信息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新兴地主其他权利”概括;第二小问,据材料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的建议”“人生而平等非正义的人的标准”相关信息概括;第三小问,据材料“刘邦时不得为官吏”可知。第(3)问,据材料三相关内容可知,罗马注重正义、平等、人权、理性原则,而中国更加注重为君主专制服务、为君主德礼治国服务、重视刑罚惩治。答案(1)相似:政府垄断立法;立法形式多样化;保护私有财产。(2)保护对象:中国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罗马保护公民。立法理念:中国注重等级观念(礼仪或以儒入法);罗马注重理性、平等(自然法)理念。经济主张:中国重农
19、抑商;罗马保护商业。(3)不同:罗马法强调正义、平等、人权、理性原则,而中国古代法律强调为君主专制服务、为君主德礼治国服务、重视刑罚惩治。押题14社会热点:建立公平合理的理想社会的中国梦14.(2016东北六校联合模拟)(24分)建立公平合理的理想社会始终是近代中国人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平天国的理想,起码前期,不能说不真诚,但实践的结果却与自己的理想恰相反对。按照一种人工设计的社会模式来建构社会是危险的,设计的越细,危险性越大天朝田亩制度明文规定每户只能养五只母鸡、两头母猪。在人类历史上,如此大规模的乌托邦实验确实罕见,或许,这便是太平天国更深远的意义所在。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
20、七十年材料二维新运动的领导人是学者康有为和梁启超,他们印刷了一系列小册子,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为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进行辩护。康有为和梁启超并不追求保持中国的农业化社会和文化传统,而是寻求再造中国并使之转变为强有力的现代工业化社会。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三陈独秀等倡导“民主”的直接目的,并非立即创建民主政治制度,而是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观念,进行民主自由观念的启蒙,为民主政治营造社会基础,从根本上动摇封建主义的根基。聂家华、刘洪森中国近代史纲(1)据材料一,指出天朝田亩制度的规定反映出太平天国理想社会模式的哪一突出特点?为什么把太平天国对理想社会模式的追求称为“乌托邦实验”?(6分)(
21、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康梁如何“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这对“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有何作用?康梁在19世纪末的活动对中国“转变为强有力的现代工业化社会”有何贡献?(6分)(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陈独秀等人的政治理想,并从近代化的角度评价陈独秀等人掀起的新文化运动。(6分)(4)据材料,说明康梁、陈独秀等追求的理想社会与太平天国追求的理想社会有何突出不同?造成上述不同的根源是什么?(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每户只能养五只母鸡、两头母猪乌托邦实验”可知追求一种绝对平均;第二小问,从其阶级局限性及时代发展趋势方面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维新思想传播和作用的相关
22、知识回答;第二小问,康有为、梁启超最大的贡献是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即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三“而是传播西方的根基”可知;第二小问,抓住“近代化角度”进行评价。第(4)问,第一小问,太平天国追求完全平均,康梁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陈独秀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第二小问,主要从阶级属性分析。答案(1)特点:追求平均。原因:太平天国从小农意识出发设计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不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趋势,是无法实现的空想。(2)作用:通过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动摇了封建统治恪守古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促进了思想解放,为“帝国体系下的巨变”奠定了思想基础。贡献:揭开了近代中国“制度变革”的序幕。(3)理想:为民主政治营造社会基础,建立完美的民主政治。评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形成了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将近代中国向西方的学习推进到思想变革的阶段,为中国近代化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4)不同:太平天国追求的是绝对平均主义的农业化社会;康梁、陈独秀等追求的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和工业化社会。根源:双方的阶级属性不同,太平天国代表的是农民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康梁等人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