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测试.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41314 上传时间:2024-06-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测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测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测试.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测试.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基础达标】1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的珍贵历史遗产。下列主张不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A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B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C民为贵,社翟次之,君为轻 D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答案】B 【解析】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百家争鸣儒家民本思想2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从西汉昭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这一现象表明A皇权独尊观念受到儒学思想的冲击B孔子的思想对古代政治影响巨大C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ZD皇帝借尊崇孔子来提

2、高个人声望【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技术。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不断得到加强,体现的是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的不断地强化。 A项明显错误;B项错误,并未尊的孔子本人,而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D项明显错误,封建社会皇权至高无上,没有必要借孔子来提高个人声望。故C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演变3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a处处于低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影响Bb处处于高潮是受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推动C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

3、南北朝时期佛、道的冲击Dd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批判思想的推动【答案】D 【解析】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4唐后期的韩愈把经学家们一直不太重视的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专门抽出来,作为载道的重要经典详加注释,大力宣扬其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容。到宋代更把修齐治平放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上,并且把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成为儒家原始经典中的经典。上述材料典型地表明唐宋时期的儒家学者A认为“心”在理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B将纲常伦理注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C积极应对佛道之学对儒学带来的挑战D面临着如何创立儒学新体系的时代课题【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力宣扬其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容。到宋代更把修齐治平放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上”,材料着重论述伦理道德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突出儒学的社会功能,反映了唐宋时期的儒家学者试图构建比较完整的哲学体系,因此选择D。AB材料没有体现,C是理学形成的背景,与题意无关。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三教合一5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欲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该材料中,朱熹要表达的本意是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

5、欲望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C人欲与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答案】B 【解析】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的思想6著名学者黄仁宇曾说:“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材料意在说明明朝A缺乏社会变革的新经济因素B专制的社会环境压制人性发展C八股取士钳制了国人的思想D闭关锁国导致中西文化的隔绝【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李贽的思想、李贽的命运都是当时时代的反映,李贽是明

6、万历年间著名的思想家,军机处的设置是在清雍正年间,故B为正确答案。科举考试、理学这种传统的思想文化压制人的判断,A,C不符合;明中后期已经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工商阶层的力量还是相当薄弱,导致李贽的悲观,D不符合。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儒学思想李稚思想【能力提升】1.(2016年上海单科卷历史7)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其主张体现了( )A进步史观 B天命史观 C.循环史观 D英雄史观【答案】A【解析】【考点定位】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名师点睛】对于历史史观,我们比较常见的有唯物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化史观等等。除

7、此之外,还有很多比较细致的史观也体现在历史材料中,如本题的进步史观,循环史观。此外还有发展史管,时代史观等等。每一种历史史观都有自己的意义,都有自己的特点,没有优劣之分。2.(2016年上海单科卷历史8)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受哪种思想影响?( )A.孔孟思想 B黄老学说 C.两汉经学 D宋明理学【答案】D资*源%库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如果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这道题很容易就答出来了。这首诗是宋代朱熹的一首诗作,朱熹是宋明理学中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因此选择D选项。如果不知

8、道作者是谁,我们就要从诗句的意义来解释,诗句的后两句能发现含有很强的哲理性,这是宋诗的典型特征,因此受到了宋明理学的影响。B选项是道家思想,首先排除;A选项过于笼统,没有具体的表述;C选项时间错误,是宋代不是汉代,因为汉代还没有绝句。【考点定位】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宋明理学程朱理学【名师点睛】中国古代的诗歌最早是源于诗经,在汉代发展为汉乐府和汉赋,隋唐时期格律诗考试出现并盛行,这直接影响了后代文学的发展。唐诗主要讲求的是对个人感情的描摹,而宋诗则主要讲求哲理和情感的深至,把情感写到极尽,因此显得很饱满。3.(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9)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才,持

9、论恒相反。有德才可骇,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答案】C【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古代思想清代对传统伦理的反思资*源%库【名师点睛】本题以清代女诗人的诗为切入点,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透过现象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的能力。本题教材没有知识的依托,阅读和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复习备考时要有意识的训练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4.(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

10、“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李贽批判儒家思想,不致力于儒学,故A项错误;明代妇女地位低下,李贽主张男女平等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中“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信息说明李贽违背传统的礼教,显然是想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C项正确;超然物外的自由不是李贽追求的思想,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古代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演变明清之际儒学李贽思想【名师点睛】本题通过史料形式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

11、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所提出的一些主张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传统思想的范畴,只是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仍然属于封建思想的范畴,因此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5(2016届山东潍坊高三下期4月模拟训练(二)文综历史卷)乾隆、嘉庆时期的学者奉顾炎武为考据学的开山大师,道光、咸丰时期的学者则推崇他的经世致用之学。这一学风的变化折射出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削弱 B清朝后期社会危机加剧C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巨变 D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松动【答案】B 【解析】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明清之际儒学顾炎武思想6(2016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二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明代思想家李贽

12、曾经这样评论李斯关于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 )A统治者实施新政必须要坚决B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C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D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仪之后,势必至此。”可知李贽认为焚书乃是势之必然,即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所以本题选B。A不是题干的主旨;C、D题干没有体现。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李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