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质检31(2019卓越名校联盟第二次联考)中华元典“六经”诞生后,先秦诸子皆从中获取养料,特别是儒家学者强调“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旨在传承与守护“六经”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这一现象反映出先秦时期()A价值观念日益趋同B文明发展具有延续性C统一成为时代潮流 D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解析:“六经”是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由此看出先秦时期著作所蕴含的价值观仍然得到先秦诸子的重视,所以这一现象反映了文明的发展具有延续性,故B项正确;先秦诸子皆从“六经”中获取养料,但不能反映先秦时期价值观念日益趋同,A项错误;材料中现象反映在百家争鸣的时代,不能体现这一时期思想统一的趋势,C项错误;材料反映先
2、秦典籍“六经”对诸子思想的影响,而非儒学影响力的扩大,D项错误。答案:B2(2019宁夏银川二模)孔子反对贫富过于悬殊,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孟子也抨击过“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食人也”的社会现象。这反映了先秦儒家()A对专制体制的不满B对社会正义的诉求C过于理想化的追求D不符合统治者需求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孔子反对贫富过于悬殊,孟子严厉批判了战国中期的社会不公,反映了先秦儒家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诉求,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专制体制的不满, 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合理诉求,并非过于理想化, C项错误;材料思想与是否符合统治者需求无关, D项错误。答案:
3、B3(2019河南郑州二模)韩非子一方面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要以严刑峻法来约束民众;另一方面又主张君主应当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这反映出,韩非子()A深受荀子人性论的影响B主张统治阶级实施“仁政”C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D意在加强和维护君主权力解析:根据材料“以严刑峻法来约束民众”“君主应当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可知韩非子主张恩威并施以加强对民众的统治,故D项正确;材料“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并不等同于荀子的“人之性恶”, A项错误;材料主张“严刑峻法来约束民众”并非“仁政”,B项错误;思想主张付诸实践才可能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材料没有涉及韩非的思想是否为执政者采纳, C项错误。
4、答案:D4(2019福建莆田二模)荀子君道记载: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羿之法非亡也,而羿不世中;禹之法犹存,而夏不世王。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这表明荀子()A倡导礼法并施 B强调君主专制C主张重视人治 D具有法治精神解析:“有治人,无治法。羿之法非亡也,而羿不世中。”强调人治的作用,故C项正确;“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强调人的主体作用, A项错误;“有乱君,无乱国”的“君”指统治者,但不是君主专制下的君主, B项错误;“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强调法治对人治的依赖, D项错误。答案:C5(2019湖南怀化一模)战国后期,儒家、道家、法家都希望以自己的
5、思想统一天下学术,秦相国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撰写的吕氏春秋另辟蹊径,对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进行整合。这反映了()A吕不韦企图统一各学派B政治局势影响学术发展C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形成D“百家争鸣”局面结束解析:吕氏春秋综合各家学说之长,指导秦国统治阶级兼并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并实现长治久安,体现政治局势影响学术发展,故B项正确;吕氏春秋对先秦诸子百家思想进行整合,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而不是统一各学派, A项错误;“百家争鸣”时期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C项错误;秦朝焚书坑儒后,百家争鸣基本结束, D项错误。答案:B6(2019四川德阳三模)据高祖、太宗实录记载,在李世
6、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前夕,太白星多次在白天出现,于是出现“秦王(李世民)将有天下”的传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兄弟借此状告世民。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A玄武门之变的真相B封建宗法制被破坏C儒学影响史书撰写D天文观测水平较高解析:天文现象影响时事体现儒学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观点,故C项正确;借助自然现象制造舆论,不是事变发生的真相,A项错误;李世民制造舆论,还没有发生夺权事实,不能体现宗法制被破坏,B项错误;观测的自然现象历史上早已存在,D项错误。答案:C7(2019天津部分地区二模)下表是唐代一些人墓志铭内容的节选,据此能够认定这些人都 ()人物墓志内容沈齐文“求我师于周孔,无涉异端”王弘“兼
7、忘聃释,大归儒首”房凛“儒为德本,德实教源”A.尊崇儒学 B力促三教合流C崇尚无为 D对现实政治不满解析:尊儒,与材料中“求我师于周孔”“大归儒首”“儒为德本”相符,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师于周孔,无涉异端”不符;道家崇尚无为,与材料“儒为德本”不符,C项错误;材料中尊崇儒学,未涉及现实政治,D项错误。答案:A8(2019四川宜宾二模)文学作品往往也能反映当时的某些历史现象。唐诗题宇文裔山寺读书院中说:“草阁连僧院,山厨共石泉。”同恭夏日题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亦云:“愿君此地攻文字,如炼仙家九转丹。”这表明当时()A儒生出世倾向明显B民间书院发展迅速C儒释道三家同质化D存在思想融合趋势解析:
8、“山寺”“僧院”等体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真观”“如炼仙家九转丹”体现的了道教思想的影响,材料体现了儒学与佛教、道教的联系与相通之处,由此可知当时儒释道融合的趋势,故D项正确;儒生读书是为了应试、治国、平天下,是积极入世的要求,A项错误;B项所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儒释道不可能同质化,C项错误。答案:D9(2019辽宁凌源一模)宋代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的元典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这说明宋代理学()A在内容和形式上发展了儒学B否定了先秦孔孟的元典儒学C以构建哲学体系为终极目的D完成了向近代学术体系转型解析
9、:依据材料可知,宋代理学家强调的义理,相对汉代董儒在内容上有所发展;宋代理学侧重于哲学的表达,相对先秦儒学从形式上发展了儒学,故A项正确,B项错误;宋代儒学构建哲学体系是为了强化伦理道德,维护封建统治,C项错误;宋代儒学推动儒学走向成熟,但并非是向近代学术体系的转型,D项错误。答案:A10(2019辽宁沈阳三模)王学(王即王阳明)在明中后期广泛传播,其中“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的命题,不仅给士大夫大开眼界,也受到庶民百姓的欢迎。这表明王学()A冲击了封建伦理纲常B倡导民主、自由和平等C成为明清的主流思想D有利于个体意识的觉醒解析:根据材料“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可知,王学倡导在道德
10、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有利于个体意识的觉醒,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反专制倡民主,A项错误;倡导民主、自由和平等属于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B项错误;程朱理学是明清的主流思想,C项错误。答案:D11(2019江苏苏锡常镇二模)明末思想家颜元指责“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下列观点与其一致的是()A“存天理,灭人欲”B“心外无佛,即心是佛”C“天下为主,君为客”D“为学从切实处下手,自不落空”解析:颜元指责理学空谈义理,体现强调实学,故D 项正确;“存天理,灭人欲”体现理学思想,A项错误;“心外无佛,即心是佛”体现心学思想,B项错误;“天下为主,君为客
11、”体现反对君主专制思想,与求实学无关,C项错误。答案:D12(2019山东日照一模)大明律专设禁止搬做杂剧律令,不准艺人在民间戏曲中扮演程朱形象,违令者都按亵渎圣贤治罪。程颐、程颢和朱熹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圣贤偶像。这表明明代()A圣贤崇尚成为社会生活主题B国家机器与意识形态相统一C民间艺术受到政府严格管理D主流思想与世俗文化相冲突解析:根据材料“禁止搬做杂剧律令,不准艺人在民间戏曲中扮演程朱形象”可知,程颐、程颢和朱熹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圣贤偶像,程朱理学被奉为统治思想,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崇尚程颐、程颢和朱熹等圣贤成为艺术生活主题,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民间艺术内容受到政府严格管理,C项主
12、体范围扩大,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世俗文化不能侵犯程朱理学这种统治思想,D项错误。答案:B13(2019安徽皖北协作区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韩非主张治理天下要“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同时,“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还求“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据韩非子材料二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是免除一切情绪影响的神祗和理智的体现,人类的本性(灵魂)便谁都难免有感情。凡是不凭感情因素治事的统治者总比感情用事的较为优良。即使法律所未及的问题或法律虽有所涉及而并不周
13、详的问题确实存在,但这时如果需要运用理智,还是应该求之于多数人或全体人民。因为多数人总比少数人不易腐败适宜于大多数人的最好的生活方式就应该是行于中庸。在一个城邦中,所有公民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极富、极贫和两者之间的中产阶级。中产阶级的人们最能顺从理性,并且很少野心,“他们既不像穷人那样希图他人的财物,他们的资产也不像富人那么多得足以引起穷人的觊觎。既不对别人抱有任何阴谋,也不会自相残害,他们过着无所忧惧的平安生活”。因此,最好的政治团体必须由中产阶级执掌政权。 摘编自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导读(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韩非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构想。(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政治构想的
14、命运并说明其原因。答案:(1)韩非的政治构想: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官吏来理政;主张国家要不断改革和实行法治。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构想:实行民主政治;中产阶级掌权是最适合城邦的政体;重视法律在治理国家方面的重要作用。(2)韩非的政治构想在当时受到推崇,且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原因:韩非的构想符合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时代特点,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结束战乱实现统一。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构想没有得到广泛认同和实施,伴随着雅典城邦体制的灭亡被淹没。但是他的构想对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产生影响。原因:亚里士多德的理论诞生在雅典城邦的衰落时期,城邦外有强敌威胁,内有体制本身的
15、狭隘,其理论既不能解决现实问题,也缺乏实施的社会环境。14(2019江苏南京三模)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学术上,顾炎武主张“明道救世”“引古筹今”的“实学”。学风上,他批判八股取士制度,认为“文须有益于天下”。政治上,他反对“独治”,认为“独治而刑繁,众治而刑措”。道德上,他主张“张四维、厚风俗、行己有耻”。 摘编自张岂之顾炎武材料二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神州荡覆,宗社丘墟炎武所著日知录始悔向日学之不博,见之不卓盖天下之理无穷,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若其所欲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 摘编自顾炎武日知录材料三顾炎武是清代学术“黎
16、明运动”的“第一人”,开辟了清代学者以音明经,通经明道救世的学术路线,“我生平最敬慕亭林先生为人他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对他贵创博证的精神十分推崇”。 摘编自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顾炎武思想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顾炎武这一观点萌发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析顾炎武这一思想观点的深远影响。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从学术、学风、政治、道德四个方面概括顾炎武的思想主张。第(2)问第一小问“观点”,根据材料二得出主张经世致用。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思想、个人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问
17、结合所学知识,从对传统文化、程朱陆王理学、清朝和近代的学术学风的影响分析。答案:(1)主张:学术经世,振兴实学;谴责八股取士制度,学以致用;分权众治;树立道德标准(行己有耻)。(2)观点:经世致用。原因:理学僵化(流于清谈);社会动荡(政权更迭);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爱国);明朝统治混乱(政治腐败);个人经历。(3)影响:对儒家传统的“经世”(即治世)思想做了积极的弘扬和阐发,促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对程朱陆王理学的空疏、不务实际,作了一定程度的矫正;强调“博证”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影响了清朝和近代的学术学风的导向;强调“贵创”(务实革新)的思想,有利于对西学的引进和传播,为有识之士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提供了积极的思想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