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居秋暝导学案 学习目标:1、找出诗歌的意象,并分析诗歌的意境;2、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风格,掌握其艺术技巧。学习重难点:1、领悟诗歌主旨,感受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精神。课前预习:1、走进诗人。 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诗派的代表诗人,与 并称王孟。少年及第,历任高官。安史之乱时,被俘且被迫接受伪职。平乱后,受到降官处理,尔后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隐居蓝田辋川,以禅悟诗,故有“诗佛”之称。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后期主要是山水田园诗。其诗歌主要风格是清幽恬静,朴素自然,苏轼曾赞:“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的诗以五言律绝成就
2、最高。2、文学常识(1)近体诗。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体。近体诗包括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近体诗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本诗属于五言律诗。(2)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是以山水自然景观、农村田园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诗人们把笔触投向山水田园,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3、”,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3、字音秋瞑(mng) 喧闹(xun) 浣女(hun) 学习过程:一、 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诗歌并解题:诗歌题目向我们提示了哪些信息?地点: ; 事件: ; 季节: ; 时间: 。诗题可以理解为: 。二、 赏画之意象1、 找出诗歌描写的意象及其特点。2、 王维的诗歌特点是“诗中有画”,从这首诗里,你能想象出怎样的画面?小组讨论,用几句话来描述。三、 赏画之意境问题:作者的主观感受(情),与作者所看的客观世界
4、(景)两者融为一体而形成了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艺术境界,即称之为“意境”。本诗塑造了怎样一种意境?四、 赏画之情(思想感情)问题:律诗尾联往往要卒章显志,即诗歌章法的“合”。根据诗歌营造的意境和尾联,说说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 赏画之技巧1、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什么手法展示了山村的自然美?试作简要分析。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么说是“空山”呢?从军行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诗情景交融的艺术技巧。学习重难点:1、领悟诗歌主旨,理解将士勇于报国的精神。课前预习:1、走进诗人王昌龄,字少伯,京兆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授汜水尉。他的诗
5、以多种题材对玄宗后期的黑暗政治和动乱社会作过一些揭露和反映。他最擅长七绝,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2、文学常识(1)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其思想内容极其丰富: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等等。而具体每首诗表达的也可能是矛盾而交织错杂的感情。著名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2)从军行是汉代乐府平调曲名,内容多写军队的战斗生活,此处以旧题写新意。学习过程:一、 多种形式朗诵诗歌,理
6、解诗歌内容。二、 明意象。1、 诗歌一二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营造出怎样一幅画面?三、 明事件。1、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2、 诗歌三四句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表达了边塞将士们怎样的信念?四、 明技巧1、诗歌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诗歌三四句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五、 小结 全诗前两句是铺垫,是烘托,是渲染;后两句是抒情,是显志,是歌赞。景中寄情,以实代虚;情中有物,以实化虚。整首诗不仅格调高昂豪迈,蕴含深邃,而且用语也十分洗炼、精道。登高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2、 朗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7、。学习重难点:1、赏析情景交融、气势宏伟的艺术特点。课前预习:1、走进诗人杜甫,字子美,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被文人尊称“诗圣”。曾住杜陵附近的少陵,故世称杜少陵,诗中自称少陵野老,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的地主家庭,处在唐朝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时代,他怀抱忠君爱国、积极入世的志向,但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又历经祸乱,身受深重的时代苦难,因而能对下层人民的疾苦寄予诚挚的关怀和同情。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创作风格上反复咏叹、沉郁顿挫,后人誉其诗为“诗史”。 2、背景介绍:登高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所作,此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
8、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 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致使郁闷如浓云密布在心头。路过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杜甫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学习过程:一、多种形式的朗读,初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流露出来的感情。(注意读准字音、节奏,把握语气的缓急)二、明意象1、本诗前两联写景,写了哪些景?这些景有怎样的特点?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2、颔联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仅仅是写景吗?三、明情感1、用一个字来表达你朗读诗歌时体
9、会到的感情。2、诗歌的后两联主要抒发诗人的“悲秋”愁绪,“悲”从何来?造成杜甫“悲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四、明技巧1、登高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对仗工整。请从“对仗”的角度赏析“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一句。2、试分析前两联的写景与后两联的抒情是通过什么手法融合在一起的?四、 明主旨诗中写登高所见冷静凄凉的秋江景色,抒发常年漂泊、老病孤独的沉郁悲凉感情,展现了一个具有忧国伤时伟大情操的诗人形象。石头城导学案学习目标:1、 掌握咏史诗的写法及特点。2、 理解本诗的内容及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学习重难点: 1、理解并学习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课前预习:1、 走进诗人。 刘禹锡,唐文学家、哲学
10、家,字梦得,洛阳人。石头城是组诗金陵五题的第一首。2、文学常识咏史诗: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表现诗人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或喟叹朝代兴亡的变化,感慨岁月悠忽变幻,或抨击社会现实或讽谏当朝者或讽谏世人,或怀古伤今,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或壮志难酬之感。学习过程:一、“石头城”本是六朝古都,山川形胜之地,现在在诗人眼里又是一种怎样的情形?二、面对着眼前的衰败之景,诗人并没有说出其造成的原因,而是去描写从淮水东边升起的月亮,这有什么深刻含义?三、本诗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四、诗歌主旨: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锦瑟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
11、解李商隐生平、创作风格以及诗歌的写作背景.2、 领悟诗歌的情感并分析表达技巧学习重难点: 1、领悟诗歌的情感并分析表达技巧。课前预习:1、走进诗人李商隐 ,字 ,号玉豀生,又号樊南生, (时期)诗人,与 齐名,称“ 小李杜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仕途不顺,潦倒终身。而爱情上也是极其不得意早年曾苦恋未果,婚后爱妻逝世。其终身坎坷的身世,深虑国运的忧思,雄心幻灭的悲剧,加上贯穿一生的感伤抑郁情绪,赋之于诗卷,便形成了悲哀伤感、典丽精工、迷惘虚幻、抽象朦胧、禅悟自适的诗歌风格。2、背景锦瑟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12、。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诗”,只是以开头二字为题。学习过程:一、 明感情:反复朗诵诗歌,通过想象来初步体会其中流露的感情基调。 感情基调:二、 寻找诗歌感情的来源处。1、如何理解“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本诗的感情十分隐晦朦胧,多隐藏在诗中4个典故的叙述中,分析典故的内涵及流露出的感情,借以理解诗歌感情。(1)“庄生晓梦迷蝴蝶”来源于典故: 典故的内涵是: 典故流露的感情是: (2) “望帝春心托杜鹃”来源于典故: 典故的内涵是: 典故流露的感情: (3) “沧海月明珠有泪”来源于典故: 典故的内涵是: 典故流露的感情: (4) “蓝田日暖玉生烟”化用蓝天产玉的特点,比喻: 流露的感情是: (5)诗人所用典故流露的感情,即是诗人想表达的心情。据此,本诗表达了诗人 的内心情感,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扑朔迷离的意境。 三、猜诗意。李商隐常以无题来寄托情怀,而此诗意旨向来众说纷纭,但尾联还是提供了一丝线索,请根据诗歌内容,大胆说出你的猜测。